02.26 農村六零後已邁入老年,未來的路該怎麼走?

新大風歌


我是生於農村、工作在農村的殼子,歡迎你和我一起關注三農。

在農村,六零後步入老年後,不得不面臨養老問題。養老問題,實質分為兩個方面:一是誰來養老人?老人如何度過晚年生活??

步入老年的六零後,由誰來供養?

當前社會,養老問題是一個社會共性問題。生活在農村的六零後老人,大概有以下幾種養老方式可以選擇。

1、家庭養老是最好的選擇。在農村,“養兒防老”是一個普世價值觀。所以農村養老以家庭養老為主流就變得理所應當。農村的六零後老人們,如果條件允許還是和兒女一起生活,無論是生活在農村還是城市,總歸有兒女照顧。

2、社會養老也很不錯。有很多農村老人的兒女由於各種原因不能供養老人,或者老人習慣居住在農村不願意跟隨兒女離開,促使了社會養老的興起。無論是政府建立的福利院,還是企業建立的養老院,在廣闊的農村出現得越來越也多。如果六零後老人要留在農村,卻沒有人照顧,社會化養老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3、抱團養老開始出現。現在農村,很多老人開始了抱團養老。當他們的子女無法為老人養老的時候,老人們自己開始想辦法養老。這些老人也許是親戚,也許是朋友,抱團養老成為了他們或自願或無奈的選擇。六零後的老人們,也可以選擇和自己的兄弟姐妹、親戚沒有一起抱團養老,還可以合夥請人照顧。

六零後步入老年,還是要有自己的生活

無論步入老年的六零後由誰來供養,都應該擁有自己的晚年生活。

1、可以選擇幫助兒女照顧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這也是大多數六零後老人的選擇。他們陪伴孫子輩孩子玩耍、上學,為子女買菜打掃,力所能及的幫助子女。

2、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農村的六零後老人也要豐富自己的晚年生活,可以下下棋、釣釣魚、跳跳舞,只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心態就好,晚年才能幸福。

3、適當身體鍛鍊必不可少。老人們可以科學的鍛鍊自己的身體。適當的鍛鍊有助於身體健康。


閒來吹殼子


大家好!我是長江老農,也是一個60後,作為60後, 可能已經開始步入老年了,什麼事都幹不動,也幹不了了,也沒有什麼夢想了。 我們已經開始“知天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一切順其自然吧。

“人到中年萬事休”, 前幾年,我還覺得沒什麼不舒服,可是近兩年我覺得渾身都是毛病,整天不是這裡不舒服,就是那裡不自在, 身體免疫力下降,每年都感冒,去年又量出了高血壓。人不服老不行,真應了那句話“30年前人尋病,30年後病尋人”。哎!以前累了睡一覺就好了,現在啊,家裡擺滿了大大小小的藥瓶子, 以前迎著困難上, 現在遇到事就躲, 以前是我教訓孩子, 現在是孩子教訓我啦!以前看什麼事都順眼,現在看什麼事都不順眼,無可奈何。以前從來不想過去的事情,也想不起來,現在天天都在回憶中度過,都是在“想當年……”中度過, 我發現60後,真的成“過去式”,以前性格內向的我不太愛發脾氣,現在天天脾氣暴躁,情緒波動。算了,“好漢不提當年勇”,還是想想接下來我農村生活怎麼過吧。


現在農村平時也就剩下60後了,他們負責接送孫子上學、下學,打理一下小菜地,乾點家務,因為上面還有父母長輩,不能言老,還要咬牙撐著,伺候老人。閒下來,串串門,到村口小店聚在一起與老哥老姐們談天論地,海闊天空,聊聊共同話題。以前大家聚會談論家長裡短,現在談論的都是生老病死。對農業60後不關心了,不再談農業種植和養殖了,也不比產量和收入了,不比窮富了,不爭強好勝了,60後現在只關心自己的身體健康了,只希望少生病,多活幾年,不給子女添麻煩。真想歇歇了,真想子女陪伴左右,真想睡個好覺,真不想操心了。可 60後,剛剛步入花甲之年,上還有老,下還有子女“任務”尚未完成啊!


60後接下來日子怎麼過?心態是重要的,只求平安少求財,追求健康,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戒掉不良嗜好。我們當地60後農民都戒菸戒酒了,吃過晚飯在鄉村公路上散步,在戶外跳廣場舞,打打麻將、撲克,釣魚、騎著電動車幾十裡兜一圈,充分享受生活,為自己活一回。忘記煩惱憂愁,不去多想不愉快的事,自我心理平衡,穩定情緒,不激動發脾氣。但也不能狂吃濫喝,吃出病來,我們這邊60後,大多都有“富貴病”,就是小時候捱過餓,現在條件好了,不懂節制,吃出“三高”了。對於60後,都說自己“黃土埋半截子”的人了,也沒什麼遠大理想了,只能聽天由命,順其自然吧!


長江老農


大家好!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家的故事!

我爸媽都是60後,可以說,都是中老年人了,一直以來,爸媽都在盡他們最大的努力來幫助著我們!轉眼,他們也是快步入60了。因為我們家四周都是小土山,我老公想著,爸媽再過幾年也出門上不了班了,回家種地不不太現實了,於是我們就商量著把我們屋後的小山都給開了,種點果樹,現在我們種下去的是幼苗,等它們長大,可以結果的時候,爸媽就可以在家管理下果樹,相比於種地來說還是輕鬆些,而且效益還會高一些!

說說是很簡單,但是我們屋後的小山面積還是有兩三畝的,而且上面長滿了松樹和竹子,我們一家人在家搞了十來天,後來又找挖機翻山,長滿竹子的地是不容易把它弄乾淨的,必須得反覆的除,把果樹種下去還是很不容易的,有人就問我們,你們為什麼還要在老家下這麼大的功夫種果樹,在外面上上班不是挺好的!可是我們想的是爸媽年老後可以稍微輕鬆一點,而且日子可以過得好一點!這也是對父母以後的生活的一個規劃吧!

我們也會努力,為父母,為小孩,也為了自己有個美好的未來,加油!💪💪


田田小莉


六零後,在農村,未來的路,怎麼走?

我1960年出生,今年60歲了。我覺得兄弟你想太多了!不管是在農村還是城市,不管是國外還是國內,你就認準一個理,幹活吃飯!

在農村,你就立馬把地瓜蔬菜種上,在把雞鴨豬養上!你會上頭條,到時就做做宣傳,賣了換錢,說不定還要活幾十年!

那一天如果要來了,洗洗澡,把新衣服換上,躺在床上等就是了!記得床頭放幾個紅包給辦理後事的人,別忘了寫上謝謝兩個字!完事!還用問怎麼走嗎?就這麼瀟灑地走!

如果第二天沒啥事,就起床繼續幹活!


南洋教父


我是城裡的六零後

兩千年開始我的兩個老人輪番有病,嚴重的接近癱瘓,請保姆根本幹不下來。為照顧老人我只好放棄作事。

為還看病欠的錢賣了住房,之後房價暴漲,我連累帶急患上了甲亢型心臟病,失去了竇性心律。

我的病需要作手術,為湊手術費拼死打工作保潔,累的我低血壓暈厥無奈只好放棄工作。

社區查出我打工掙錢取消了我的廉租房和低保,之後再也不給辦了。

照顧我的兩個老人用了十九年,如今二老都已去世我已54歲,無妻無子心臟病喪失勞動力,眼下靠之前湊的手術費生活,這點錢一但用完我將淪為乞丐。

我想去海南三亞,那裡的冬天不冷,可以睡馬路。


用戶三個優


農村六零後已邁入老年,未來的路該怎麼走?

六零後這代人,是唯一經過去生產隊的集體生活、到分田單幹、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一路艱辛走到今天,實屬不易,這代人現在正逐步邁入老年生活,對未來的路,甚表堪憂。

六零後這代人是對國家有貢獻的,年青時代,他們把青春和熱血灑大農村大地。他們為國家南征北戰,修海堤、修水庫、興修水利工等。土地分到戶後,又積極為國家交徵購糧,三提五統,及農業費稅等,為國家建設、社會發展做出很大貢獻。

上了歲數,又要為兒女操碎了心,他們供孩子上大學,在城裡為子女買賣,娶媳婦等。可以說,為子女幾乎花盡了一輩子積瓚的積蓄。

現在,六零後已近六十歲了,接近邁入老年生活了。由於兒女基本都進城安家,不在回農村。這代人在農村基本都是過著獨居生活,生活無依無靠。

六零後畢竟為國家做出了很大貢獻,國家應為六零後以上農村老人,在養老金給予傾斜,為他們解決後顧之憂。

總之,六零後未來的路該怎麼走,路只有一條,還得種那一畝三分地,或出去打點零工,來養家餬口。同時,六零後多數沒有社保,平時只能靠省吃儉用,多攢點養老錢好防老。我想,這就是六零後的未來路吧。大家怎麼看呢?


沙塵暴5478


作為六四年的老嫗,已經感覺到身心疲憊了,沒有了往日的激情與活力,像極了夕陽下走進夜幕的老牛,靜靜地靜靜地,承受著無形的壓力,慢慢走向未知的但肯定是艱難的末路。

作為不甘寂寞,不甘平庸的改革開放的第一代,一切從零開始,四處打拼,成功過也失敗過,但是內心從未示弱過,貌似有使不完的力氣,等到孩子成家了,滿心歡喜的以為任務完成了,重擔可以卸下了,殊不知微妙的婆媳關係,看孩子以及孩子的餵養護理都是一片茫然,這些一股腦的湧現出來,有點措手不及,邊學邊做也感覺力不從心,無力應對,還有就是無論怎麼盡心盡力,也無法得到認可,更可恨的是有的人,一天孩子不看一點不付出,卻一兩句話就把你所有的付出全部泯滅,甚至是汙衊你帶孩子不好,背地裡虐待,讓你百口莫辯,徒有傷心!相信這種情況也不少見,委屈卻無處訴說的人也不在少數,那麼我們這一代該如何走完這黃昏之路呢?

常言道:喜也一天,愁也一天,為何不扔掉痛苦,開心起來呢!對於孩子,能付出多少就盡力去付出,不給自己留遺憾,對兒媳,盡心盡力無愧於心,對家庭,大事慎言小事不插言,對老伴兒,有商有量好好溝通,自己能做的,盡力做好,無愧於他人,不求與他人,等孩子大了,只要能走的動,就出去擺個攤趕個集,自給自足,自娛自樂,或者公園溜達溜達,但是不扎堆論長短,莫談他人是與非,只管自己吃好飯睡穩覺。悠閒自在的努力過好每一天吧!祝自己安度晚年!




日出霞滿天


農村60後,今年已經60歲了,時間過得可真快,真的是不敢算啊!80後也40歲了。

60後已邁入老年,應該說60後才開始邁入老年,現在的60後相當於中年,80歲才算老人吧!因此這個時候感覺到已經步入老年真的有些言時過早,更何況是農村人,即使到60歲了,也沒有退休金,只有那麼一點點農村養老保險,因此,作為農村人,作為60後,還是不要說自己老了吧!還是要想辦法打工掙錢。


當然,60後打工掙錢也沒人要了,已經到達了國家的法定退休年齡,但是人要吃飯,人要掙錢,雖然說自古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都是由自己的兒孫來解決,但是每個人心裡都明白,自己的老年生活還是主要由自己來解決,自己只要能動能掙錢,絕不向孩子要。

那麼問題來了,60後慢慢的步入退休的年齡,又沒有收入來源,又不想向孩子要,不可能像城裡人那樣享受退休生活,唯一能做的就是想辦法再為自己增加些收入,比如很多人選擇繼續回家種地,或許錢掙得不多,但是掙一個是一個,我們這裡有一個70歲的老太太,每天早上都會推著自行車到菜市場去賣菜,一天掙個十塊20塊就很知足了,油鹽醬醋有了,而且也鍛鍊了身體,到外面賣菜心情也很好,老年人有錢了才能有尊嚴。


我老爸老媽也是60多歲的人了,因為從小受了很多苦,操勞了一輩子,即使現在也一直勞動,老年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病,吃藥花了錢比吃飯要多得多,沒錢真的很難,也想讓父母少幹些,回家享清福,但無奈自己的實力不允許,像我父母這一代人,只要能動的都不會閒著,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人特別勤快,真的是吃過苦的一代人!

至於未來還是不要想太多了,別說60後了,就是我這個80後也不敢想自己老了該怎麼辦?只能是走哪算哪吧!每個人都會老,希望年輕人能善待老人,善待老人也就是善待未來的自己!


鄉村小二哥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我是來自農村的90後小夥,我的父母就是60後的。農村六零後已邁入老年,未來的路該怎麼走?以下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和觀點

一、最大的六零後也才60歲,根據現在的醫療條件,60歲其實並不算歲數太大。既是已經算是進入了老年,可是在農村60歲依然是幹活的年齡。畢竟農村不比城裡,城裡的六零後可能過兩年就退休了,有退休工資可以拿。農村的就不一樣了,即使他們兒女都會照顧,但是他們內心覺得,自己身體還很硬朗的時候就不會去麻煩自己的孩子。

在農村生活的人都知道,稍微有點本事或文化的人都不會在家閒著。不管歲數多大,都會外出掙一點養老錢,這也算是為他們孩子減輕負擔了。雖說農村也有養老保險,但是要65歲以後才能領到。只是指望國家發放的養老金維持生活是不行的,他們必須要提前為自己攢下養老的錢。

二、老話說“落葉歸根”,每個人到歲數大了都會選擇返鄉。即使在外的生活有多安逸,也想回到自己的故鄉,每個人都有這種情懷。

歲數大了,可能幹不動太重的體力活。可以種種菜,種一些經濟作物來增加收入。可以小規模的種植,這樣也不會擔太大的風險。

搞一些特色養殖,同樣也都是小規模的,不耗費很大的財力物力和體力的為主。這樣也能有事做,也能有一份可觀的收入。

喜歡養花的可以培育一些盆栽之類的,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可以拿到市場上去買,也是一部分收入。

我個人覺得不管你歲數多大,都不能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即使邁入了老年也要力所能及的創造價值,指望國家養老是不現實的。指望兒女完全可以,但是在還能勞動的時候還是要工作的。一方面,減輕孩子的負擔,另一方面,自己有點事做不會那麼無聊。

以上就是我對農村六零後已邁入老年,未來的路該怎麼走?這個問題的看法和觀點。我是三農領域創作者三隻小胖,大家有什麼好的想法和建議可以一起交流。歡迎大家一起討論學習三農知識,謝謝大家!


三隻小胖


農村六零後已邁入老年,未來的路怎麼走,六零後的老人,這個年齡段說老又不老,說他老按照農村的習俗,他們已經操勞了一生,是該退休安享晚年的年齡。說他不老,我國醫療事業發展和全國平均年齡水平來看,這個年齡段又算年輕。可是農村有農村的特殊性,六零後老人其子兒算起來也只有四十歲左右,如果此時生活費全靠子女,子女此時也許有房貸車貸,其生活壓力也很大。生活全部靠子女也不現實。

六零後的農村老人,很多人當時是沒有意識買社保的,有的人想到了買又捨不得花錢。那準麼辦呢?

六零後老人有的可以享受農村新農保,新農保每月到帳的錢也不多,不足以每月開支。現在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進行中,農村有的開發了果園,有的開辦了養殖場等等,都需要一定的勞力,六零後的老人有的身體還挺好的可以積極參與進來,集賺點錢,以便更老點,真的不會幹活時拿出來用。

六零後的農村老人,可以根據自已的實際情況搞點家庭副業,可養幾頭牛,養養魚等,屋前屋後種點果樹,一年下來也可以賺點錢的。離城市較近的農村六零後老人可以種種蔬菜,為社會做貢獻的同時收穫了自已想要的更充實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