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再論圓明五園之一春熙院(上)

再論圓明五園之一春熙院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所 何 瑜

世人矚目的圓明五園之一春熙院遺址,經多年拆遷騰退,歷盡千辛萬苦之後,近期又被某些單位私搭亂建,變成所謂的遊樂場所。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反覆的違建問題,除了利益的驅動之外,還是有許多人對春熙院的歷史及其現實意義不甚瞭解。

再论圆明五园之一春熙院(上)

春熙院是圓明五園,即圓明園、長春園、熙春園、綺春園、春熙院,統稱圓明園的五園之一,且是最後一個進入圓明園這個大家庭的。大家知道,盛時的圓明園被稱為“萬園之園”,她不僅象徵著我國古典園林藝術發展的頂峰,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在乾隆盛世時的一個重要標誌。法國文學家雨果曾寫道:“圓明園是夢幻藝術的代表。它薈萃了一個民族的幾乎是超人類的想象力所創作的全部成果。與帕特農不同的是,圓明園不但是一個絕無僅有、舉世無雙的傑作,而且堪稱夢幻藝術的崇高典範——如果夢幻可以有典範的話。你可以去想象一個你無法用語言描繪的,仙境般的建築,那就是圓明園。”

再论圆明五园之一春熙院(上)

雖然這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及其數不盡的文物典藏,在1860年時被英法聯軍野蠻地搶奪和焚燬。但作為今天中國最大的文化保護遺址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圓明園,她的歷史和藝術的完整性,就如同金五星的一角,決不能缺失。

春熙院的歷史沿革

再论圆明五园之一春熙院(上)再论圆明五园之一春熙院(上)

春熙院的前身,據考證曾是康熙廿四子允秘的賜園,名叫“淑春園”,允秘是康熙帝最小的兒子,生於康熙五十五年(1716)五月,比乾隆帝還小五歲。史載:雍正十一年(1733)正月,上諭曰:“朕幼弟允秘,秉心忠厚,賦性和平,素為皇考所鍾愛。數年以來,在宮中讀書,學識亦見增長,朕心嘉悅,封為諴親王。”允秘首次封爵就封為親王,他的賜園應在其封爵之後不久,也就是雍正十二年(1734)前後。乾隆繼位後,與這個小叔叔關係極好,不僅授其正白旗滿洲都統、管理宗人府、玉牒館總裁等軍政要職,命其於祭祀太廟時,“恭代行禮”。而且經常攜手同遊,舉杯共飲。如乾隆八年(1743)三月,乾隆有《春日同諴親王和親王遊宴御園作》,其中有:

偶乘芳候遣幾閒,樂事天倫禮法刪。春半園葩開笑靨,雨餘山翠濯煙鬟。

再论圆明五园之一春熙院(上)

允秘於乾隆三十八年(1773)十月,病故。其後園子被內務府收回,由賜園變為了御園,並奉旨設置春熙院八品苑副一人,專司該園管理。翌年,再添設七品苑丞、八品苑副及筆帖式各一人。四十七年(1782)正月,上諭“淑春園改為春熙院”。春熙院命名後,乾隆帝首先命人修建春潤堂宮門一座三間,兩邊朝房二座十間,加固及油飾宮門內的三孔板橋。其次,修理園內各處殿宇、樓亭、遊廊、房間、橋閘、牌樓等項工程,並增添園戶頭目等。 然後,不斷的有粘修殿宇、補砌大牆、山石點景,以及撈堆坍塌的山石泊岸等歲修工程。在修建整個春熙院的過程中,乾隆帝除題寫園額外,還為各殿宇書寫自對、橫批、字條等,並命如意館畫家揮毫作畫,為春熙院增光添彩。

再论圆明五园之一春熙院(上)

嘉慶親政後,其御園建設的重心在綺春園,但為駐蹕遊覽,他也曾命人對春熙院進行過小範圍的修繕。到嘉慶七年(1802),上諭:“春熙院著賞給莊靜固倫公主居住”。莊靜公主生於乾隆四十九年(1784)九月,嘉慶七年十一月下嫁博爾濟吉特氏固山貝子瑪尼巴達拉,十六年(1811)五月卒。十九年(1814)正月,該園又賞給了莊親王綿課。綿課是康熙十六子允祿的孫子,歷任都統、領侍衛內大臣、御前大臣。嘉慶十八年(1813)九月,天理教林清起事,部分教徒闖入紫禁城,綿課與綿寧(按,即後來道光帝)持槍射傷數人,得旨議敘。綿課於道光六年(1826)四月卒,其子奕贐襲爵。十八年(1838)九月,奕贐因“赴尼僧廣真廟內,吸食鴉片”被奪爵。也就是說,作為御園的春熙院雖然僅僅存在了廿三年,但作為皇家園林的春熙院,則存世長達百年之久。

[作者]

何 瑜

李 卓 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