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在育兒過程中,你是怎麼做到“和善而堅定”的?

予你沁香


“和善而堅定”這五個字在我讀完《正面管教》這本書之後,就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腦海中。這本書的魅力就在於,它用平時的語言講解作者和觀點,通過具體的案例進行分析,並且還給讀者提供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也就是作者所說的“正面管教工具”。對於家長來說,這本書可以教會他們成為更加稱職的父母,對於教師來說,它可以教會我們如何成為更加合格的老師。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回顧和反思的過程。每讀一個章節,總是要忍不住在一旁的紙上記錄下一些關鍵詞,在精彩之處畫上幾個著重號。有些教育觀念確實在讀書的過程中,悄悄地發生了改變。

其實,在開始閱讀之前,我想當然地認為正面管教就是鼓勵教育,可是仔細閱讀書中內容,我便意識到自己的理解太膚淺了。封面正中的三行紅字,“如何不懲罰、不嬌縱地有效管教孩子”,這一問句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因為它問出了無數家長和老師的心聲。雖然我走上教學崗位才一年半的時間,但是作為班主任,每天都要跟學生相處。當學生犯錯誤的時候,如何有效處理常常是困擾我的問題。若是處罰過嚴,勢必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響;若是不處罰,或懲罰不力,學生又會認為老師是在嬌縱犯錯誤的學生。這本書提出了“正面管教”這樣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方法真的能夠拿來管教班裡的孩子嗎?懷揣了一絲不解和懷疑,我跟隨作者踏上了正面管教之旅。

用和善與堅定去贏得孩子

首先令我感觸較深的就是作者提出的“和善與堅定並行”以及“贏得孩子”。孩子是隨時隨地都在發展和變化的社會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和信念,都需要實現自我的價值。對待孩子的方式不能簡單地歸結為批評和獎勵,我們應該在讓孩子形成良好自我價值感的基礎上,培養孩子對自我的認識以及對老師和家長的認可和信賴。我們要做的不是“贏了”孩子,而是“贏得”孩子,得到孩子心甘情願的配合。否則孩子就學會了通過觀察別人的反應來判斷自己行為的對錯,失去了自我評價和內省的能力,從而逐漸被老師和家長培養成“討好著”或是“總是尋求別人認可的人”。根據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理論,這樣的學生還處在道德觀念發展較為低級的層面,也就是說這個階段的兒童認為一個人的行為正確與否,主要看他是否為別人所喜愛,是否對別人有幫助或受別人稱讚。但是,我們要培養的學生應該有自己的道德準則,並知道自己要如何去做的人。作者告訴我們其實想要贏得學生的合作並非難事,只需要經過四個步驟:1.表達對孩子感受的理解,2.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3.告訴孩子你的感受,4.讓孩子關注解決問題。不過在處理學生問題的時候,我們常常犯的錯誤就是急躁,尤其是面對極度叛逆,並且態度非常惡劣的孩子時,往往會火冒三丈,但是仍然深信自己是對的,覺得都是學生的錯。一番指責之後,能解決問題倒還好,怕就怕學生更加極端地為自己辯解,使小問題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其實,當我們要求學生控制自己情緒的同時,我們更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書中提到的“積極的暫停”便與我們平時經常講的“冷處理”有異曲同工之處。要想贏得學生的贊同和支持,首先就得冷靜下來,任何問題都應該是在心平氣和的前提之下,才能得到最妥善的解決。犯錯的學生需要“暫停”下來去冷靜地思考自己做錯了什麼,老師也需要時間去設身處地,理解學生的行為的目的或是動機。嚴厲的訓斥或許可以迅速地解決一些問題,但是這種做法對學生卻尊重,而且從長期效果來看,也是不奏效的。當然如果想將“暫停”的價值充分利用,還要遵守書中列出的四項指導原則,對學生進行訓練。告知孩子使用“冷卻時間”等心情好轉,再在互敬的基礎上解決問題。絕對不能將積極的“暫停”變成消極的生悶氣。

用啟發引導犯錯的孩子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還是很聽話的,都想要在老師面前當一個好學生,但是當他們犯錯的時候,卻往往不能十分坦然地面對。在大多數人的眼中,犯錯都是一件不光彩的事,而且老師和家長往往更加關注於懲罰而不是問題的解決。犯了錯誤的學生為了避免責罰和保持良好的形象,於是短期性地表現良好,以達到彌補過錯,重新獲得認可的目的。但是這樣的表現只是暫時性的,時間一長,就可能會“好了瘡疤忘了痛”,繼續犯同樣的錯誤。然而,我們希望看到的是學生能夠正視自己所犯的錯誤,並且在以後遇到類似問題時能做得更好。不過,首先我們自己就得學會把錯誤看做一個讓人興奮的學習機會。讓孩子認識到犯了錯之後,得到的不是自己的懊悔和老師的斥責,而是從錯誤中得到了哪些收穫。

在書中,作者給我們提供了一條行之有效的方法——用啟發性的問題引導犯錯的孩子。啟發性的問題的首要目的就是讓老師會和家長停止告訴孩子答案。當孩子的思想或是行為不恰當時,幫助孩子分析接下來應該做什麼,讓孩子學會自己分析和總結,最終與孩子一起選擇最佳的解決方案。這種方式的好處就在於,可以減少孩子的負面情緒,從內心深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還能對解決方式更加認同。作者還認為,將啟發式問題運用在班會當中,效果也很不錯。作為班主任,如果每次班會都是自己的一言堂,那麼學生的積極性肯定會降低,同時他們的自主意識也得不到應有的發展。長期以往,也會對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能力和創造性造成一定的影響。班會的意義在於教會學生在遇到困惑的問題時,應該如何解決。問學生該怎麼做比告訴學生怎麼做,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當學生體會到冷靜思考的好處之後,他們的自我價值也會得到相應的提升。

對我們教師來說,正面管教既不會讓學生感到屈辱,也不會讓老師感到屈辱。它建立在互敬與合作的基礎上,教會孩子學會對他人理解和寬容,對自己的一言一行負起責任。這樣好的教育方式,確實值得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進行大膽的嘗試。


miss廖1996



和善而堅定的核心是做到三個尊重,尊重自己,尊重孩子,尊重當時的情形。說起來很簡單,想要做到卻不太容易。

我們經常會和孩子發生衝突,很多時候這種衝突,換個場景換個心情可能就不復存在了,比如在我們自己情緒化的時候,在我們著急的時候,在我們累了餓了的時候等等。

所以正面管教裡有眾多的工具,其中就包括怎樣控制自己的情緒,教會孩子怎麼控制情緒,怎麼從錯誤中學習和修復等等。

所以,想要做到和善而堅定

第一步,先照顧好自己,接納自己的情緒。用積極暫停,冷靜角或者憤怒選擇輪等各種方式讓自己平靜下來,而不是處於情緒暴走狀態。

第二步,接納孩子的情緒。孩子的理智大腦要到25歲上下才能真正發育完全,而他的情緒腦又發育比較快,尤其是在青春期,情緒大腦飛速發展,猶如飛速疾馳的賽車沒有剎車,你在孩子有情緒的時候跟他講道理,無異於對牛彈琴。

第三步,等雙方都冷靜下來,再來關注於解決問題,如果問題屬於孩子自己,可以嘗試運用啟發式提問,有限的選擇等多種方法,讓孩子自己來解決問題。

第四步,如果前面沒有處理好,自己情緒也失控了,事後跟孩子道歉,修復親子關係。只道歉屬於自己負責的部分,例如:“寶貝,對不起,媽媽做錯了,剛剛衝你發火了,媽媽沒有處理好自己的情緒。”

以上,對於做到和善而堅定還是很有幫助的。


A的育兒筆記


“和善和堅定”是對父母的要求。

“和善”要求父母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

如何做到“和善”?這就要求父母在面對孩子的情緒時,不要被孩子的情緒牽著走,也不要因為孩子的情緒而影響自己的情緒,把自己的情緒和孩子的情緒分開。以一個第三者的角度客觀的看待孩子的情緒,不做評價,也不用自己的標準衡量孩子的行為和情緒。

“堅定”要求父母要對自己說的話負責任。

如何做到“堅定”?這就要求父母在說話之前要三思。跟孩子溝通或者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語出有根據,也要語出則承擔。說到,就要做到。只有如此,孩子才會把父母的話當真,父母的言行才能對孩子產生影響和約束,讓孩子分辨自己的行為是否適當。

例如:孩子感冒了,一直咳嗽不停,卻央求著要吃冰激凌。因為我不同意,他開始哭鬧,越哭越厲害,越哭咳嗽的越嚴重。我想要讓他停止哭泣,但是我沒有通過允許他吃冰激凌來妥協。

我看著他的反應,體會一個孩子想要吃冰激凌的渴望,然後嘗試著理解和接納他的情緒:“天太熱了,要是能吃冰激凌一定會覺得很爽吧。”

兒子說是。

我說:“要是嗓子不疼就好了,要是吃冰激凌根本就不會激著嗓子,也不會讓咳嗽更嚴重就好了。”

“有一次,爸爸也因為天熱,喝了一瓶冰鎮可樂,當時覺得好爽,後來都說不出話了。”

兒子平靜下來,問我為什麼?我就給他講,大熱天的,太冷的東西會激到嗓子,給嗓子嚇壞了,連話都不會說了之類,兒子說不吃了,就玩去了。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不要出爾反爾,要和孩子一樣遵守家庭或者外界的規矩,如此,才算是堅定。父母把自己和孩子的情緒分開,不管喜怒哀樂,都是一種表達,接納就好,這樣,才算是和善。


TT花媽育兒


和善而堅定,正面管教理念的核心內容,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每一個當媽的都有體會,幼兒園要遲到了,娃兒還在磨磨嘰嘰地穿衣服,穿鞋;飯做好擺上桌了,娃兒還在玩玩具,對你一遍遍的呼喚聽而不聞;剛收拾好的屋子,一轉身就跟遭了劫一樣爛七八糟,面對這些狀況相信很多媽媽都會心火上升,怒意上湧,這個時候就需要“和善而堅定”理念上場了。

首先一定要默唸“娃兒是我親生的,親生的……”深呼吸,慢慢平靜,讓自己儘量保持和善地態度,把自己的要求簡單直接明確地說出來。這個難度主要是情緒的控制,和善、溫和、平靜,做到這一點,恭喜你,你成功一半了✌️

第二步也是關鍵的一步,就是一定要堅定地對孩子說出自己的要求,如何表達堅定的態度呢?很重要的一點,蹲下身子,看著孩子的眼睛,聲音低沉,明確具體地說出自己的要求,比如要說“把書放到書架上,動物玩具放在整理箱”而不是說“快收拾”,要說“去洗手,然後來餐桌吃飯”,而不是空泛的說“快來吃飯”,做到這一步,恭喜你,成功了70%!

很多人能做到以上兩步,我和善了,也堅定了,為什麼才成功70%呢?因為很多媽媽會在最終階段破功。為什麼呢,因為娃兒不是機器,他們聰明著呢,在你剛實行“和善而堅定”理念的時候,他們會試探你,是不是一時心血來潮,會和你鬥智鬥勇,看能不能還和以前一樣,磨嘰,不收拾,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堅定信念了,一定要堅定地堅持,只要媽媽下定了決心,一次次地實踐、認真地執行,娃兒往往會愉快地“敗下陣來”,因為他們感受到了媽媽的“和善而堅定”😄


一兒一女的全能媽媽



“溫柔而堅定”的場景往往出現在,父母和孩子在規則面前進行著的“較量”,孩子在面對父母的要求時,可能會阻抗,或者是和父母討價還價,又或者是“陽奉陰違”,而父母所希望的是孩子們能夠喜悅地為了正確的理由來擔負起責任。

所以,“溫柔和堅定”, 首要是“愛”,其次才是“堅定”。每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而這裡的“愛”特指“無條件的愛”。我們需要通過語言(口頭的,書面的甚至是肢體語言)與孩子共處當下,這樣才能和孩子產生真正的聯結,才能從孩子的視角去體會他們的感受,然後,我們再度肯定,我們有多麼的關心他,無論孩子高興或是憂愁,無論是生氣還是令人沮喪,我們都愛他支持他這個人本身。這種愛能夠給孩子帶來無與倫比的安全感,同時能營造出一種彼此信任並且親密的親子關係。反之,如果當父母施加於孩子的外在約束,這愛就走向了“無條件”的反面。

其次,接納孩子的情緒。面對規則,孩子出現牴觸情緒非常正常,但是,情緒永遠沒有對錯,每一種情緒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即使有的人說“我沒有情緒”,這本身也是一種情緒。因此父母可以鼓勵並引導孩子以非破壞性的方式“表達情緒”:“寶貝,你看起來有點難過,能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事麼?”或者“弟弟沒有經過你的同意,在你的圖畫本上畫畫,者讓你很惱火,但是你用大吼大叫的方式去回應在我看起來似乎並不是很好的辦法,因為我們都是一家人,是最親密最可信賴的,不應該有意識的製造與弟弟疏遠的感受”。有時候問孩子為什麼難過,孩子可能無法很好的回答我們,但是無論怎樣,我們需要真誠的尊重孩子的感受。

再次,“堅定”不意味著“嚴苛”。規則在一開始制定的時候,需要有個“彈性”,不能太“苛刻”,俗話說,“志剛則易脆”,規則也一樣,過於苛刻,很可能會得不償失。既然是習慣便不是一兩天可以改變的事,因此,如果孩子無法完全做到父母也無需氣餒。只要是看到了孩子願意改變,並且付諸努力了,便值得堅持下去。空閒的時候和孩子聊聊天,有意無意的表達胰腺癌對孩子的關心和欣賞,對孩子表現出的進步給以肯定,語言中帶有“開心,驕傲”,非語言中傳達著濃濃的愛意。

最後,家長無需內疚自責。有的時候,作為父母的我們,“堅定”的外在下有著一顆“自責”的心,害怕我們給孩子制定的規則可能會帶來負面影響:在孩子一而再提出買玩具的要求下“拒絕”了孩子,孩子會不會生“紅眼病”,看到人家的偷偷羨慕甚至據為己有;三伏天不進一口冷飲,孩子會不會變本加厲偷偷在外面吃…我想說的是,作為父母,我們無法滿足孩子所有的要求,因為父母的責任不是給予孩子人生中的每一樣想要的東西,我們不具備這樣的超能力,我們可以做的,是引導孩子學會如何處理人生中的慾望和每次的得失。另外,如果在堅持規則的時候,無意說出了傷害孩子的話,誠懇地向孩子道個歉,這也不失為一種“堅定的溫柔”。


Mr禾


“和善而堅定”的對待孩子是對孩子作為人的基本尊重。在讀專業的育兒書之前,我不知道有一種待人方式叫“和善而堅定”,只知道那種簡單粗暴的方式自己很不喜歡,但也相信一定有一種交流方式既能傳達意圖,也能讓人如沐春風。


在育兒學習的路上,要做到“和善而堅定”,我覺得以下幾點很重要。

第一,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在面對孩子的情緒時,父母至少要保持冷靜。這點很難,但卻是最重要的,甚至需要一生的時間來不斷完善自我。

其次,育兒是一項伴隨一生的事業,父母要做好長期學習調整的心理準備。帶孩子的三年多時間裡,越來越感觸到,面對一個快速發展的時代,養育孩子絕不像從前舊年代那樣簡單,不光要學習育兒知識,還要學習最基本的心理學常識,才能給孩子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



最後,對於多數成長在傳統教育家庭的我們成年人來說,學習什麼是愛,懂得如何去愛也是一門必修課。

只有具備了這些,我們才能做到真正的“和善而堅定”。


禾禾家的家庭育兒心經


在育兒的過程中,要做到“和善而堅定”,是一件很考驗爸爸媽媽智慧和情商的事情。孩子犯錯誤時,我們應不應該堅定的執行規矩,應該怎樣採用和善的方式去執行規矩。我覺得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個人覺的,孩子犯錯誤時,找個固定的地方讓他罰站是個不錯的方法。比如我們家寶貝吃飯的時候喜歡圍著餐桌跑來跑去,這個時候我會把他帶到房間,讓他在牆邊站個五分鐘,站的時候慢慢的跟他講為什麼要好好吃飯,出來後效果還不錯。但久而久之,孩子並不覺得罰站是一種懲罰,有時候甚至還覺的是件挺好玩的事情,於是站的時候開始扭來扭去,跟他講話的時候眼睛開始東張西望,甚至你講的時候他卻插一句“我等下要去找積木好朋友玩”。讓你是哭笑不得,這時候我們一定要保持淡定,最好是口氣稍微嚴厲一點的強調:“要站好,眼睛要看著媽媽”。




另外比如,在飯與零食之間,大多數寶貝可能選擇的永遠是零食,我家小朋友也不例外。馬上就要吃晚飯了,他卻吵著要吃餅乾,這時候無論他怎麼鬧,甚至是以哭相要挾,我們都要挺住。開始的時候就要讓他明白媽媽是一個很有原則性的媽媽,後面再碰到類似的問題時可能就會好處理很多。這個時候轉移注意力可能是一個不錯的方法,你可以把晚上的菜拍個圖給他看一下,(照片最好是修下😊),順便教他認認這是什麼菜,它是怎麼做出來的。慢慢的他也就忘記餅乾這回事了。




總之,在育兒的道路上,新手媽媽要不斷的學習,在堅持自己原則的同時方式方法一定要和善。要始終堅信,愛是一種最好的育兒方法。


坨坨媽咪


堅定而和善,要做到做好,需要我們不斷的練習,練習再練習,修煉修煉再修煉。因為我們的情緒有波動,時好時壞,即使意識到不對,但是當時就是沒能管理好情緒,再者,這次能處理好孩子的這個問題,進步一點點,下次說不定又會退步呢,所以我們一直在前進後退前進中不斷練習,修煉的。通過這樣一次,又一次的練習,我們內心會不斷強大,內心會更加平靜平和,遇事不驚,當問題出現時,我們能坦然面對並想辦法去解決。

說說我家樂寶寶吧。上週樂寶寶第一次騎平衡車,到了騎車的地方,她一直抱著我大腿,遲遲不敢去嘗試,她心裡沒底,有些害怕,怕摔跤,怕疼,怕失敗,但是從她的表情還是看得出來她心裡還是想去試一試的。所以我一直都陪在她身邊,一直鼓勵她說:"你看你的朋友雪碧也是第一次騎,她開始騎得有點慢,不過過了一會很快就學會了。我們也像她那樣試一試看?" 樂寶寶還在那猶豫,我就在旁邊陪著她,我等啊等。。。爸爸在一旁都有些著急了,說:"不玩,我們就回家了"。我暗示爸爸讓我來說服鼓勵樂寶寶。。我一直陪著她,耐心地想了各種各樣的辦法鼓勵她,她剛開始還是有點猶豫,後來在我不斷的鼓勵下,她躍躍欲試了,最後她終於鼓起勇氣在旁邊的空場地滑了起來,她感覺好像沒有想象的那麼害怕,也並沒有那麼容易摔跤,後來她的膽子就更大了,還和旁邊的小朋友比賽呢。很慶幸,我沒有像以前那樣,沒有那麼多耐心,不玩就走,或者把樂寶寶批評一頓,說好來騎車的,來了又不敢去騎。。。。。

tips: 堅定而和善,讓孩子感受到我們接納她的情緒,多點耐心與多點鼓勵,寶貝才能更有力量和信心前行。通過這件事,更加深刻體會到堅定而和善的意義。加油,成為孩子們想要的媽媽!



剛蹦媽媽育兒日記


我記得很清楚,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他爸爸就立下誓言,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堅持原則,不動搖。起初我信以為真,直到真正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就發現:他爸就是一隻紙老虎,光說不做。


比如,快到吃飯時間了,小傢伙吵著要吃酸奶,如果他爹在,一定經不住孩子的一番糾纏。而我,堅決不給喝,就算哭也不行,那我怎麼做呢?

首先,看到孩子的需求和情緒。我會對兒子說:“你很想喝酸奶是嗎?”一般他都會撇著嘴委屈地回答:“嗯。”“媽媽知道你很想吃,可是現在不是喝奶的時間呢,我們大家都要先一起吃飯,好嗎?”這招有時候管用,有時候也不管用。如果不管用,那麼出第二招——

其次,轉移注意力。用他最愛的玩具陪他玩,讓他把關注點放在當下的娛樂中。

最後,溫和地堅持。當我做了各種嘗試和努力而他依然哭著一定要喝的時候,我便由著他去了,哭就哭吧,哭累了就好了。這時我也會告訴他:“媽媽愛你,但現在不能喝酸奶,你哭是沒用的。”

以至於,我們家孩子知道我不會隨意讓他吃各種零食,哪怕他哭,我也不為所動。


曼曼在這裡


我一直用溫和而堅持的育兒法,我想,和正面管教裡面“和善而堅定”的意思一樣。養育孩子的過程也是父母自我修行的過程,要做到“溫和而堅持”,應該從療愈自己和接納孩子開始。說個我兒子的小事吧。

某晚臨睡前,Eric 故意躺在離電視很近的地方,姥爺一直在用講道理的方法“Eric ,快過來,離電視近對眼睛不好~快點過來~”說了四五次,Eric 就是不動,還偷偷的樂。我仔細觀察,Eric 並沒有真的看電視,只是用他的方式反控制大人,覺得很有樂趣,而且困的不想動了。我不能說姥爺不對,否則會不高興,要面對的是一個老小孩和一個小小孩,這時候方法很重要。

我走過去,坐在Eric 旁邊,很認真的看著他說“媽媽好像聽到你的肚子在說話,你聽到了嗎?”Eric 搖頭。我又說“媽媽幫你聽一下,好嗎?”Eric 點頭。趴在Eric 肚子上,裝著很仔細的聽,模仿肚子的咕嚕聲“咕咕~咕嚕咕嚕咕嚕~”Eric 聽到我的聲音一直在笑,然後我抬起頭看著Eric “你聽懂肚子說的話了嗎?”Eric 搖頭,“媽媽幫你翻譯一下,好嗎?”Eric 點頭,“肚子說它想去那裡,你能帶它過去嗎?”一邊說一邊指著離電視較遠的地方,Eric 好像在思考,沒有表示。我又說“哎呀,肚子好像又說話了,媽媽再聽聽,咕嚕咕嚕咕嚕~~咕咕咕~”再一次翻譯肚子的話給他聽,Eric 想了想,似乎覺得肚子說的挺有道理的,就坐到了我指定的地方,和姥爺互動了一會兒就睡了。

在我眼裡,真正的偏差性行為幾乎沒有,只是家長沒有用對方法。0-7歲,講道理是沒有用的,孩子不懂大道理。

溫和而堅持的育兒方法,態度溫和,堅持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