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迪斯要聘“激進環保人士”,直接向自己彙報

行業周觀

VIEWS

本報記者 付鴻烈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大眾汽車集團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表示,該公司將聘請一位“激進環保人士”,以挑戰該公司的環境政策。“我們有很多關於環境保護的想法,但在大眾集團這樣如此龐大的機構裡實施起來太費時間,所以我需要在集團內部有對環保運動較為激進的人。”迪斯說道。

對於一家大型跨國公司來說,這的確是一個較為罕見的舉措,當然,這也有助於大眾汽車集團加快推進綠色環保和電動化進程。自2015年“排放門”之後,大眾汽車集團已經花費了超過300億歐元來應對各種訴訟與罰款。但是,大眾仍然受到來自德國和其他地區一些環保活動人士的抗議,這家龐大的汽車集團在環保問題上也被寄予更大的要求與期望。

迪斯要聘“激进环保人士”,直接向自己汇报

迪斯表示:“我們的行動的確太慢了。我們在戰略部門、溝通部門和許多其他部門建立了管理團隊,但我認為我們還需要更多的內部挑戰。”因此,大眾決定被任命的“激進環保人士”有權直接向迪斯和其他高管彙報。

本來,大眾汽車集團有著“雄心勃勃”的電動汽車計劃。該集團計劃在2020年—2024年的未來5年內向混合動力、電氣化和數字化領域投入600億歐元,其中330億歐元將用於電氣化領域支出。

到2029年,大眾汽車集團將推出近75款電動汽車和60款混合動力汽車,預計電動汽車銷量將增加至2600萬輛。其中,2000萬輛電動汽車將基於大眾MEB平臺生產,剩餘的600萬輛汽車中多數將基於其PPE平臺打造。

此外,大眾不僅要在具體產品上做到脫碳目標,在產品研發的全生命週期上,即生產環節也要逐步做到減排目標。據瞭解,到 2025 年,大眾集團所有工廠的碳排放量將相比 2010 年減少 50%。

日前,大眾汽車已經關閉其位於德國沃爾夫斯堡的主要工廠的兩個燃煤發電廠,並拒絕出售這些燃煤發電廠以減少公司的二氧化碳排放。奧迪位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工廠已經全部實現碳中和生產。而德國茨維考工廠除了將成為模塊化電動平臺 MEB 的主要工廠,其生產的 ID.車型也將實現從生產到交付全程的碳中和。

對於以上種種新能源領域的攻勢,不乏擔憂者認為大眾是否將目標定得難以企及?對此,迪斯表示,儘管這的確是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但是大眾集團別無選擇,必須一往無前。“依靠我們頂尖的技術實力和人才儲備,我相信我們能夠實現。”

“傳統汽車製造商的時代已經結束。”迪斯在1月16日的一次內部會議上說道。儘管大眾去年面對行業困境顯現出相對較強的彈性,但公司需要採取更多措施,因為產業變革才剛剛開始。

迪斯告訴管理層,面對產業變化,大眾汽車需要進行“徹底的改革”,否則就會落後。他認為公司必須採用數字化技術。電動汽車競爭對手特斯拉的股價最近飆升,證明競爭格局正在發生變化。他希望大眾汽車加快轉型,縮減成本,降低複雜性,提高生產率,避免成為另一個諾基亞。

以電動化戰略為契機,與其相伴而生的智能化則讓大眾有了重構內部研發構架的動力。迪斯曾表示,對於自動駕駛這樣的“核心技術”,大眾絕對不會拱手讓人,進軍軟件層面的底層技術則變得順理成章。大眾將從傳統汽車製造商轉型成為軟件服務提供商,這是迪斯對大眾集團未來發展的定義。

而管理層的調整也讓大眾有了一個更為精簡高效的決策層。迪斯介紹,大眾目前已經將決策權下放到更為基層的崗位上,2018年重新配置了40個新的高層職位,並內部招聘高級管理人員,目前已經有400名中基層人員參與進來,角逐晉升資格。

自迪斯上任大眾汽車集團首席執行官以來,就面臨著汽車產業多年來未曾有過的“大變局”:歐盟嚴苛的排放標準,使得各汽車製造商面臨電動化轉型;全球經濟放緩的同時,最大單一市場中國迎來“車市寒冬”;還有餘波不斷的排放門和產業“新四化”大潮的洶湧而至。因此,來自外部和內部的壓力都令迪斯必須採取果斷的決策。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