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你的家鄉有哪些值得保留的民俗民風?

湖湘人文地理


說到民俗,我想到家鄉(海南)的軍坡民俗文化節。

因為凡熟悉海南民俗文化軍坡的人都知道,軍坡是海南民俗文化,準確的說,軍坡就是公期,因為公祖婆祖都叫公,又是公的誕辰所以叫公期,換句話說,軍坡是當地人的通俗叫法,因為人民在這個節日裡走訪,抬公巡村,看瓊劇,故叫軍坡。雖說各地方叫法不同,但它們的本質都是祭祀供奉公祖或婆祖,祈求正神座鎮、保境護民、祈福國泰民安、人才興旺、添福添祿、添財添丁、人民和睦相處、團結友愛、庇佑一方。所以人民在這個軍坡節日裡擺酒席,招待八方來客,這時不管人們認不認識只要來了就是客人就是朋友,主人都會好酒好菜招待如同親人。

海口定安瓊海屯昌澄邁等地各村軍坡公期日子不一,從正月開始,陸續到十月份,最集中鬧軍坡的日子是正月二月三月。

吃軍坡

什麼是吃軍坡,就是我們在這個節日買些禮品(水果,飲料,爆竹)去親戚朋友家吃軍坡。

鬧軍坡

什麼是鬧軍坡,就是有來訪村莊的公廟隊伍,有瓊戲演出活動。

集體祭祀

什麼是集體祭祀,就是軍坡公期當天全村或全峝殺雞到廟祭祀,慶祝眾神誕辰,祈福國泰民安,人才興旺,添才添福,添丁添祿,鄉村安寧繁榮,五福常臻。

巡村

什麼是巡村,就是軍坡公期當天,村民抱眾神金身挨家挨戶串門巡境賜福。











金龜朝北斗


您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在我們山東魯北平原地區有個自元朝以來保留的民俗文化,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就是“胡集書會”。

胡集的地理位置

胡集書會發源於山東省濱州市惠民縣胡集鎮,胡集鎮位於220國道與省道樂胡路交匯處,歷史上就是交通要道,第三產業高度發達,胡集,顧名思義,就是方圓百里重要的集鎮。在這裡,每年正月十五的燈節(元宵節)書會源遠流長,聞名遐邇。胡集書會始於元朝後期,元宵節期間幾百檔說書藝人從四面八方雲集胡集,紛紛登場亮藝,說書賣藝,經久不衰,代代相傳。

(交通要道)

胡集書會產生的淵源

至於胡集書會的產生,實際是山東省內的一次“砸場子”,傳說很久以前,在胡集大集上,從路南地區來了一夥唱漁鼓的藝人與魯北地區一夥唱落子的藝人互不服氣,鬧起了矛盾,相持不下,於是相約暫時休戰,各自回家,來年在同一地點再戰,第二年又南北兩派各自約來了更多的同行藝人再次對壘,如此連續幾年,藝人越來越多,觀眾也越來越踴躍,影響也隨之擴大,這就是書會之始。後來藝人們慢慢地意識到書會要擴大影響,藝術上相互競爭是好事,不能視同行為冤家,再說都是窮說書的,都是為了混碗飯吃,不能互相敵視對抗,應該精誠合作,化干戈為玉帛。於是就約定每年農曆正月十二來胡集聚會(後是改為元宵節),借說書之便,暢敘友情、交流書目、傳授技藝、拜師收徒、個立門戶,同時解決藝人中的一些技術上的問題。就這樣,胡集燈節書會世代相傳,繁衍至今。

(圖片源於網絡)

胡集書會的民俗藝術

整個燈節書會有“前節”、“正節”、“偏節”組成。“前節”就是在正月十二胡集大集以前,山東省外的藝人為了不誤趕集聚會,提前幾天在胡集村周圍的村中演唱(也算是暖場),行稱“前節”。自十二日晚至十六日晚為“正節”,這是書會的高峰盛期,也是名流大腕現身的時候,票價最高。十七日晚至二十一日晚為“偏節”(這個時間主要是內部交流切磋),票價略低。書會期間每天上、中、晚需要上三場書。1949年前,來胡集說書的藝人多達四、五百檔,而且代代相傳,延續不斷。1950年後的幾年中還能到300檔以上。1966年至1976年期間雖未間斷,但非常蕭條。1978年以來,胡集書會重放色彩,呈現一派繁榮景象。

(圖片源於網絡)

(圖片源於網絡)

胡集書會所代表的山東文化

舊時,藝人們藉此書會之機,成立了半官方的書會協會,建章立制:

一是求予書目、以誠授藝。即交換書目、有求必應,並以誠實的態度傳授與交流技法。二是介紹新徒,師承門戶。凡新收弟子,必須向藝人們介紹,以字排輩、拜謁相認,以示入行求藝,日後相助。三是嚴守行規、違章必處。即對違章者,在書會期間辦理教訓、懲罰、除名等事宜,謂之“坐堂”。四是長故望空,示予承後。即是書會前夕在此祭祀德高望重的已故長輩藝人,行稱“望空”,頌揚其藝德,以示悼念。五是從尊糾理,睦處摯親。即是藝人們之間有了糾紛,長輩出面調處,使之消除隔閡,和睦相處。

(圖片源於網絡)


濼水居


家鄉處在湘西南,屬苗族聚居地區,那裡民俗豐富多彩,民風淳樸。在這裡我只挑選幾個有現實意義的民俗民風來說說。

民俗方面:

一、正月舞龍燈。此項民俗活動的內容龐雜,如宗教儀式感、龍燈遊寨,唱龍燈歌,演龍燈戲等。其保留的價值在於通過舞龍燈有以下幾點:(一)能培養年輕人的公益意識。村寨舞燈不僅由村民自籌資金,出燈舞龍都是義務勞動,沒有公益心做不到。(二)加強村民之間的交流和團結,淨化村民的生活環境。一個村寨從扎龍燈到燈舞龍燈,要上百個村民參與,各個環節都要相互配合,才能把龍燈紮好和舞好。舞龍燈時要走村串戶,能加強村民之間的來往和交流,讓現在的年輕人在春節期間遠離牌桌、電視和手機。(三)加強村寨之間的交流和增進了村寨之間的瞭解和友誼。按當地的習俗,村寨的龍燈在春節期間不僅在自已的寨子裡舞龍燈,還要到周邊的村寨去走走。他們每到一個村寨,都會受到當地村民熱情的接待。在物質並不匱乏的今天,這種村寨之間的友好往來很有必要。

二、四八姑娘節。四八姑娘節是古代人為了紀念苗族女英雄而設立的節日,標誌性的東西是用植物葉子染黑的糯米飯。節日那天要把嫁出去的姑娘(苗族稱出嫁的女兒為姑娘)接回孃家過節,如姑娘有事回不了孃家,孃家人要派人給姑娘送去黑米飯等食品。這個節日的主題在於尊重婦女,學會感恩。在封建社會重男輕女的時代,苗族人能給女人設立節日,在全國少有,可見女人在苗族人的地位不低,同時也表明苗族人是一個崇拜英雄的民族,感恩英雄的民族。這兩點無論放在今天還是明天,對民眾都有一定的教化意義。

(綏寧苗族四八姑娘節)

民風方面:

一、有事相幫。湘西南村寨自古以來就形成了一種純樸的民風,寨子裡一家有事百家幫忙。這裡所謂的“事”主要是個體家庭家的大事情,如起屋建房、紅白喜事、家庭遇到突發性困難等,且這種幫忙都是無償的,因此,寨子裡有一句俗話叫“眾人眾事”,既表明公益事業是大家的事,也表明個體家庭的大事也是村寨的事。現在有些人金錢觀念至上,給人幫忙要講價錢,什麼東西都是市場化,因此“有事相幫”這種淳樸的民風應保留下去,對調和人際之間的關係、促進村寨和諧頗有現實意義和社會價值。

一、村寨趕酒的規矩。趕酒的意思就是村寨如果有人家辦紅白喜事時,去隨禮吃酒。在苗族村寨,村寨對辦紅白喜事有統一的規矩,由村寨人約定俗成,就像是一個不成文的村規民約。在送禮金方面,有統一劃定的線,劃線的核算標準按年辦酒席所花費的成本計價。如每桌酒席坐八人,就把這桌酒的酒菜所花費總價均攤到每個人,得出的平數,再加上回手禮物折價數,兩項相加就是村民隨禮的禮金數。這個數據是根據村寨大多數人家所辦酒席的平均標準來計算的,假如核算出的數據為40元每人,如果少數人家辦酒席的標準高於40元或是低於40元,那隨禮的禮金只能按40元的標準執行。吃酒席的時候,一般按送禮金的情況決定參加的人數,如隨禮是40元,就只能一個人參加,如果是80元,就只能兩個參加,以此類推。村寨在這方面的規矩非常嚴,如果要破規矩,即使辦灑的主人家同意,村寨裡的人也不會同意,並會及時制止。這種民風保留的價值在於:防止村寨遇紅白喜事的大操大辦、肓目攀比,給辦酒家庭造不必要浪費,也給送禮人造成不必要的負擔,同時這樣的規矩也照顧到了村民之間相互來往傳統的人情味。


關山聽風


在我的家鄉值得保留保護的民俗民風太多了,選一個民俗民風最濃,內涵最豐富的告訴你。二月二,剃龍頭,掛龍尾,放風箏。


二月二,龍抬頭。春風拂綠,萬物復甦大地回春,這是春天季節裡隆重的節日,是民俗上稱之為龍抬頭的日子。


剃龍頭,孩子戴龍尾,放風箏是這一天的民俗民風規定的內容。家裡的孩子大人要剃頭,這平時簡單的理髮,被賦予了神秘而又莊重的儀式稱之為剃龍頭。

孩子戴龍尾。家裡的老人們用巧手運用祖傳的民間工藝,把家裡平時收藏的五彩花布頭剪繡成圓圓的銅板大小,用修剪後的小桔杆串聯起來,富有民間工藝五彩繽紛的一串串龍尾就製作完成,一串串寄予著家人對孩子們的祝福五彩斑斕的龍尾,掛在小孩子們的肩上,孩子們肩上的龍尾隨著春風帶著對未來的希望飄揚!

風箏的製作讓大人孩子們發揮了豐富的想象,被大人們製作成長長的龍型,春風舞動著長龍風箏,把人們的希望寫上湛藍的天空。孩子們剃著龍頭,掛著龍尾,放著風箏歡聲笑語的奔跑在盪漾春風的大街小巷這溫馨的畫面伴隨著習習春風,迎接著新生活新希望的開始。

二月二,剃龍頭,掛龍尾,放風箏的民間習俗傳程了五千年曆史的燦爛文化,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嚮往。

這就是我家鄉的諸多民俗民風中的一個重要的春天裡的節日一一二月初二。

二月二人們慶祝初春節日的民俗民風需要我們提升到保護中華傳統文化遺產的高度來加以保護和傳承。



行走無疆jack


我的家鄉在河南,逢年過節經常吃餃子,甚至一些習俗也和餃子密不可分。

比如今天立冬吃餃子,冬至也吃餃子,臘八吃餃子。可以說,餃子成了家鄉一種風俗。遠歸的親人回來吃餃子,送別上學的孩子也吃餃子。更不要說清明,冬至,春節這樣的傳統節日。餃子是一種文化,逢年過節,一直代表一種團圓習俗和祝福之意。

當然,還有一種習俗,是文化方面的。比如除夕上墳,要恭敬的帶上香燭,鞭炮,請老祖宗們回家過年,甚至第一鍋餃子首先要祭奠祖先和灶王爺及各位天神才對。儀式完成以後,才能全家人開始盛餃子,開始除夕的晚宴。

第二天早上,天不亮就要煮餃子祭拜過後,去寺廟燒香祭拜圖個吉利,回來以後,就是各家相互拜節。堂屋裡鋪上涼蓆,大家三拜九叩,根據輩分來決定磕頭的次數,不過都是男士參加,女士不參與這項拜節活動。然後是九點多吃第二次早飯,會有涼菜冷拼和一些燴菜之類。

吃過早飯以後,老人家會去年前結婚的人家看新媳婦,新媳婦家裡要擺上涼菜、紅白酒給與接待,大家會坐在一起拉家常,小孩子們則是衝著糖果盒水果去的,一個個口袋裡塞滿瓜子、糖,手裡拿著蘋果等。新媳婦對村裡這些有年紀的老人,恭敬回答一些問題,還要給公婆丈夫掙面子,村裡人則會評價誰家媳婦是否應答得體,相貌雙全等等。

初二走親戚的時候,則會對去年結婚的新女婿,給一個巨大考驗也和餃子有關。弟妹家人會包一些很小的餃子,裡面是辣椒粉、花椒麵、鹽、糖等等千奇百怪可以卻又苦不堪言的吃調味品。所以很多新女婿基本是一口吞下,連咀嚼都不敢,囫圇吞棗的嚥下,才算是完成這一項任務。


芸library


我的老家在大西北的黃土高原,那邊地勢高聳,自古以來都出產的小麥,玉米,高粱比較多,都是靠天吃飯,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雖然北方比不上南方的富庶,雨季和氣候更加比不上,但是也形成了各自獨特的地理資源和歷史人文。比如說,北方最盛產的是蘋果,而且價格低廉,經常銷往沿海等大城市。我的家鄉在甘肅省靈臺縣,他因周文王伐密須國得勝回朝祭天的土臺而得名。當地也出土了很多古代的器具文物,也有唐朝“牛李黨爭”的牛僧孺,也出自於我們那裡。也有針灸學的鼻祖皇甫謐,秦朝在此地設置了鶉孤縣,屬於三秦大地。

記得小時候過年才是最熱鬧的。那時候在外打工的叔伯兄弟都回到了家中。坐在一起話敘長短,聊著家常。到了過年時節放煙花走親戚。這家鄉的美食,別有一番風味。涼粉,油餅,涼魚,油糕,甄糕,麻花,豆腐腦,還有主食臊子面,拉麵,刀削麵,褲帶面等等。如今身在南方,每每想到此,總是令人遺憾。



司馬日記


我們老家在美麗的張家界,這裡主要建築都是以吊腳樓為主。特別景區楊家界那一塊一大片都是以古老的吊腳樓為主,非常有看點






小夥伴品質自由行


蔚縣打樹花+蔚縣鬧社火+蔚縣打樹花+蔚縣拜燈山+蔚縣美食+蔚縣小吃











五臺春曉


我們老家夏至節一直保存著過,不管出門在外離家多遠都要慶祝一天!如果在巢湖市夏閣鎮和柘皋鎮過就更加熱鬧了,每年有成千上萬人來遊玩,吃民俗大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