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水稻葉色發黃的原因有哪些?

薛-旭


我小時候生長在農村,對水稻的生長特性多少有一點了解,下面談談自己的看法,也是結合實踐和科學。

引起水稻黃葉病的情況比較多,具體該怎麼應對和防治,要根據具體原因具體分析:我說說4點原因:

1、病害

水稻葉片發黃,首先想到的就是得病了,這是沒錯的,能引起水稻發黃的病害不止一種,比如細菌性基腐病、葉枯病、立枯病,苗瘟等,感染後都有可能出現葉片發黃的現象,針對病害問題,預防為主,防治為輔,不過一旦發病後及時用藥防治,具體可用藥劑,由於病害不同,所選擇的藥劑也會有差別的,根據當地病情的嚴重程度,購買相應的殺菌劑是最佳選擇。

2、缺營養元素

種稻田的農民都知道,氮、鋅、鉀是水稻生長必需的三要素。缺少這三樣營養元素,水稻都有可能出現葉片發黃的情況。在農業生產中有可能施用底肥不足,或追肥過晚,除了追施氮磷鉀外,一些中微量元素,可葉片噴施葉面肥來補充。

3、施肥和用藥不當

肥害的話一般有兩種原因,一是撒施不當,二是用藥過大;藥害的話就是除草劑問題,比如選擇除草劑不對、過量、用藥時期不合適等等,肥害和要害,造成葉片發黃,一般會伴隨著乾爹的情況,隨後葉片看著有燒焦的症狀,這種情況下先換水,隨後噴施液麵肥進行緩解,如果受害特別嚴重就沒什麼好辦法了。減產或絕收已經是必然的結果了。

4、蟲害

稻田一些常見的害蟲,比如稻薊馬,也會引起水痘發黃的情況,這種也好判斷觀察一下發好的葉片,看上面有沒有薊馬即可,如果發現葉片上有,需要及時打藥防治,可用的藥劑吡蟲啉、啶蟲脒、賽蟲嗪等,如果發生情況嚴重,一次防治效果不理想,間隔10天半月可多次進行防治。

以上是我總結的常見水稻葉片發黃的情況,當稻田水稻出現發黃時,先判斷原因再對症治療,當然除了以上原因外還有其他因素。大家可以在評論處留言一起來探討學習。





一抹陽光照亮世間


水稻葉色發黃,在早期、中期是壞事,它會影響稻禾的正常生長。在晚期,如果葉面青上見黃卻是好事,它頂示著稻穀沒有遭受病蟲害,不會戀青,豐收正邁步走來。

水稻葉色發黃的原因有哪些呢?根據自己種田的經驗和多年的觀察,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這些:

1.早稻、單晚,特別是早稻秧,氣溫低,陰雨天多,經常遭遇寒潮襲擊,光照不足,這是普遍和主要原因;

2.薄膜育秧,長時高溫,沒有掀開薄膜兩頭,膜內高溫缺水,沒適應自然氣候;

3.噴施除草劑劑量超標,使秧苗受傷;

4.肥料不足,稻禾缺少生長必須營養;

5.遭遇病蟲害,如紋枯病、葉枯病等等;

6.大田高溫時乾旱缺水;


7.溫度高低不定,有時過高,有時過低;

8.象人老了一樣,稻禾在晚期它的根部生長功能也降低了,根系的活力衰退了。

9.受大環境的影響,如空氣汙染、雷電燒擊、赤日照射、寒潮侵襲、葉片互擦受傷等等。

早中期葉片黃了,要及時發現,及時防治。在稻穗低頭了,葉面帶點金黃色是好事,是豐收的預報,是辛苦的謝音,是勤勞的喜顏。


一生好人大司馬


問題:水稻葉色發黃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水稻葉色發黃的原因有五種可能性。這五種原因經常造成水稻葉色發黃,是種常用現象。

第一,水稻遇到乾旱缺水,葉片發黃。有些稻田水源不足,久旱不雨,水源枯竭。水稻在缺水的條件下,生長出現不良現象,造成葉色發黃。解決辦法,尋找水源,搬水抗旱保苗,並追肥緩苗肥。


第二,水稻缺氮,老葉分化衰退發黃。水稻缺少氮肥,底部老葉片,提前分解老化,形成黃葉枯葉,分孽少,株形變矮瘦弱,同時其它葉片呈淡綠色或發黃。解決辦法,用尿素作追肥,很快就會得到解決。

第三,水稻缺鎂、硫微肥,造成葉片發黃。水稻缺鎂、硫微肥,主要症狀表現為失綠和黃化,失綠現象出現的部位與缺氮造成的失綠黃化現象不同。缺硫首先出現在頂部的新葉片,而缺氮是新老葉同時發黃。缺鎂起初由時尖和葉緣的脈間色澤失綠變黃,進而變紫。水稻缺鎂、硫微肥,返青較慢,不分孽或者很小分孽,株形矮小瘦弱,葉片較薄,幼嫩葉片出現淡綠或者黃綠色,葉尖有水漬狀圓形褐色斑點,葉尖變成枯黃,白根很少。


第四,水稻遭遇葉蟬和飛蝨危害,葉片發黃。稻葉蟬和稻飛蝨危害水稻莖杆上,剌吸危害,導致水稻營養汁液被損失,造成營養缺失,出現水稻失綠變黃變枯,嚴重的直接影響產量。防治方法採取藥物防治,可用吡蟲啉、馬拉硫磷、噻嗪酮、殺螟硫磷、氟蟲腈等防治。

第五,水稻受到病害,使葉片發黃。水稻有很多疾病都會造成水稻葉片失綠變黃,或者葉尖以及葉子邊緣變黃,如水稻葉枯病、細菌性條斑病、胡麻葉病、紋枯病等等。可用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井岡黴素、噻呋酰、已唑醇、三唑酮、三環唑等防治,可復配,防治範圍更廣。


總之,水稻葉色變黃原因很多,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切實找準原因,才能採取準確措施解決問題。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旭日東昇付先,一起探討三農問題!】


鄂東三農


按照題主你提供的信息,你那裡有好多地下泉水,這樣不排除是中毒性黃葉,因為有些地上泉水中含有硫化氫。當然,水稻葉黃葉除了這一點,還有其他原因黃葉,我就結合我家種植水稻的經歷,分享幾點經驗:

一、肥多或藥多引起稻葉黃葉。在稻田裡如果施肥或施藥過量,就會造成肥害或藥害,導致水稻中毒性發黃,出現焦灼斑,嚴重時葉片斑枯萎、甚至有的全株枯死。出現這種情況,我們要及時拯救,向田中立即灌深水,或向稻株噴灑清水,減輕藥害程度。

二、缺鉀或缺氮引起稻葉黃葉。如果稻葉從葉尖開始發黃,並漸漸從莖葉蔓延到心葉,最後發展到全株黃綠色,嚴重時,葉尖、葉片邊緣向內枯焦,那麼就是缺氮引起的,我們就應及時追施尿素、碳酸氫銨等速效氮肥進行補救。如果發現稻葉新葉暗綠無光澤,下部老葉尖端發黃,並出現赤褐色斑點,有著向四周擴散的趨勢,嚴重時葉片變成赤褐色枯死,那麼這種情況就是缺鉀,我們應立即排水,採用間隙灌溉,及時追施氯化鉀、草木灰等鉀肥。另外還有一種缺鋅引起稻葉黃葉,主要表現先從葉基部發黃,後出現黃紅褐色斑點,葉片變窄,應用硫酸鋅等肥料進行補救。

三、病害引起稻葉黃葉。水稻有一些病害也會引起黃葉,比如白葉枯、細菌性條斑病、細菌性基腐病等。白葉枯主要表現為葉尖或葉緣上先出黃綠色斑點,後向著葉片四周擴散,最後出現黃褐色的“菌膿”;細菌性條斑病主要表現為初期心葉枯死,葉片、葉鞘上有褐色條斑,後期,葉片頂部以上枯黃,遠望一片火紅;細菌性基腐病主要表現為心葉凋萎捲縮枯死,莖根部發黑,莖節脆硬易折。面對這些病害,我們應通過曬田,加強農藥的噴灑進行防治。

四、生理性早衰黃葉。像這種情況主要水稻的品種有關,主要表現黃葉由下向上蔓延,病葉呈橙黃色,有一定金屬光澤,成片成片發生,這是水稻根鬚衰退引起的,防治的話就是我們在種植水稻前期,要選用抗早衰水稻品種。


田園妃妃


水稻葉發黃的原因有哪些

整個生長週期,水稻不同時期葉色發黃的可能性也不一樣,不過,從整體情況來說,葉色發黃的原因主要有缺肥、缺水、病害、蟲害、藥害等。


水稻在移栽後,水稻要經過3-5天時間的返青時間,在返青之前水稻需要保持一定的中度水層以提供水稻返青所需要的水份。如果水稻返青不利就會出現葉片發黃枯死的情況。

水稻缺肥也導致葉片發黃主要表現為缺鉀、缺氮。缺鉀時主要表現為老葉先開啟發黃,同時會有褐色的斑點,發黃的葉子來帶紅色,像被火燒一樣。而缺氮同樣的表現為老葉先發黃, 只不過跟缺鉀不一樣的是顏色不像那麼紅。

在乾旱天氣的時候水稻嚴重缺水就會導致水稻出現乾旱枯死情況,這時候葉片發黃萎縮髮捲,根系因為長時間缺水而失去活力,最終整棵植物死亡。

水稻病害導致葉片發黃時,主要的病害有白葉枯病、條斑病、稻瘟病等病害。

水稻的蟲害主要有二化螟、三化螟、卷葉蟲、鑽心蟲等蟲害。如果是蟲害引起葉片發黃,這時候一般都是蟲害啃食水稻比較厲害的時候了,也就是到了比較嚴重的階段。

而水稻的藥害主要就是除草劑藥害問題。對於除草劑藥害問題,這個在噴藥後幾天的時間就看得出來。如果是藥害問題應當及時的用解毒藥劑蕓薹素或者碧護等加磷酸二氫鉀進行噴霧,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藥害程度。


以上就是水稻葉片發黃的主要因素所在,如果不同看法或者不全的請大家補充交流。


洞庭清水塘


水稻在生長過程中,葉片出現發黃的情況很常見,估計種植水稻的朋友或多或少都有遇到過,不及時處理的話,對產量影響還是蠻大的,引起水稻發黃的原因有很多,有時我們防不勝防,比如病蟲害、藥害、中毒、缺素等等,下面,小幫手說的這4點,是比較常見的情況,如果自家水稻出現發黃情況,可進行對照,然後對症解決:

1、中毒性發黃

因中毒導致的水稻葉片發黃,其實很好判斷,從根系來看,發黑症狀很明顯,另外有一股臭雞蛋的味道,聞起來很明顯,遇到這種情況,首先要進行排水曬田,目的是為了讓土壤中獲取更多的氧氣,通過氧氣來進行排毒,然後,可以追施複合肥或者是噴打葉面肥,促進水稻的返青。

2、缺氮發黃

缺氮估計是大家第一想到的問題,因為一旦葉片出現發黃,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缺元素了,的確,氮素不足,能引起水稻黃葉,判斷起來也比較容易,一般先從老葉開始發黃,逐漸的像心葉蔓延,最後發展成整株發黃,從遠處看,跟成熟了一樣,這時候,追施尿素就可以了,建議在發黃前期就開始追施,不要等到整株發黃後,就晚了。

3、除草劑藥害發黃

除草劑藥害造成的黃葉,輕則葉片一般會出現黃色斑點,然後水稻枯萎,發蔫,嚴重的直接導致整株枯死,除草劑藥害就不多說了,如果沒打除草劑之前是正常的,打了除草劑之後沒多久,開始出現上述症狀,就是藥害導致的了,如果發現較早,儘快噴施清水,降低除草劑濃度,如果發現較晚,水稻都已枯萎,那就沒救了。

4、細菌性病害發黃

能導致水稻葉片發黃的細菌性病害有多種,比如白葉枯病、細菌性條斑病、細菌性基腐病等,染病後,水稻的心葉會凋萎捲縮,如果是細菌性條斑病,把患病的植株折斷,會有黃色“菌膿”,如果是細菌性基腐病的話,把病株折斷,會有一股腐臭味,細菌性病害,防治起來也不難,常用藥劑有葉枯唑、農用硫酸鏈黴素、噻森銅等,一遍不行,中間隔一週左右,再來一次。

關於水稻葉片發黃的情況,小幫手就先說這4點,當然還有其他原因或其他防治措施,如果你知道,可以在下面評論中留言,大家一起來學習交流。

【我是農民的小幫手,瞭解更多水稻種植相關內容,可關注第一時間查看哦~】


農民的小幫手


水稻葉子發黃,谷又未黃,可能是遭遇稻飛蝨危害造成的。稻飛蝨是水稻主要害蟲,繁殖速度快,蟲口密度大,在適宜的條件下,3~4天就可蔓延成災。而且能傳播水稻病毒病。

褐飛蝨為害水稻,莖杆上初期形成條狀褐色斑點,發生輕的,腳葉變黃枯死,嚴重時變為黃褐色。水稻葉片和莖杆上的汁液全被密聚的褐飛蝨吸乾,使葉片變成黃色。同時還傳播水稻病毒病,使葉片變黃。此時,水稻籽粒還未成熟,葉片和稻杆變黃變軟,早衰黃枯。這樣的水稻,再也沒有必要使用農藥了。水稻將會減產8~10%左右。

若是發現水稻葉有失綠時,檢查稻飛蝨情況,即時使用撲蝨靈、吡蟲啉、噻嗪酮、氟蟲腈、馬拉硫磷、殺螟硫磷等防治,效果非常好。用25%噻嗪酮粉劑25~30克/畝,兌水50千克均勻噴霧,效果顯著。用速滅威有速效作用,可是藥效時間較短。

總之,水稻到後期出現因病蟲害造成早衰,籽粒不夠飽滿,影響千粒重,影響產量。






苗進才


水稻葉尖發黃有可能是脫水、脫水、缺維生素,這樣會使水稻葉尖出現生理性黃葉,另外有機酸中毒或者肥害、藥害、疾病也會導致水稻葉尖出現發黃的情況。

1、生理性早衰黃葉

症狀:黃葉由下向上蔓延,病葉多表現為橙黃色,有一定金屬光澤,成片或全田發生,黃葉上沒有病斑,沒有菌膿物。

發生原因:生理性早衰黃葉是由於水稻生長後期根系活力衰退,或脫水脫肥引起的一種生理性黃葉現象,有的與品種有一定關係。

防治方法:選用抗早衰的水稻品種,後期防止稻田斷水過早,保持溼潤灌溉等辦法。

2、缺素髮黃(缺素髮黃分多種情況)

①缺鉀發黃。

發生原因:主要發生在大量施用氮、磷的高產稻田。

症狀:初期表現為生長緩慢、株形矮小,分櫱少,葉片挺直,頂端葉片叢生狀。新葉暗綠色無光澤,下部老葉尖端首先發黃,有大小不等的赤褐色斑點,後沿葉脈向基部擴展,最後整株葉片變成赤褐色,有的甚至枯死,遠看像被火燒焦一樣,這是典型的缺鉀赤枯病。

防治方法:出現這種症狀要立即排水,採用間隙灌溉,及時追施鉀肥(如氯化鉀、草木灰等)。

②缺氧發黃。

症狀:主要是從老葉片的尖端開始發黃,後逐漸由莖葉延至心葉,最後發展至全株成黃綠色。嚴重時由葉尖、葉緣向內枯黃,秧苗生長緩慢,遠看秧苗一片黃色。

防治方法:出現這種症狀狀應及時追施尿素、碳酸氫銨等速效氮肥。

③缺鋅發黃。

發生原因:主要發生在山區的冷浸田,一般在插秧後20天左右出現發病高峰期。

症狀:葉基部中脈先黃化,後呈黃紅色或紅褐色斑點,葉片變窄,葉脈發脆易斷,葉片老化較快,新葉長出速度慢並葉片細窄,基部和中脈失綠變褐色。

防治方法:可用硫酸鋅等肥料進行補救,如用0.1%的硫酸鋅進行多次葉面噴施,效果很好。

  3、中毒性發黃(分為硫化氫中毒和有機酸中毒)

①有機酸中毒。

症狀:稻株根系萎縮,很少生髮新根,植株根系表皮發生脫落,葉色顯黃,或產生萎縮現象,嚴重時下部葉片枯黃而死。

防治方法:凡發生中毒性發黃的稻田應立即排水曬田,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增氧排毒。並結合中耕,在曬田覆水時施用氮、磷、鉀速效肥料,以改善稻株的營養條件。在有機酸過多的稻田,可施用土壤改良劑,如生石灰等以中和酸性,消除有害物質。

②硫化氫中毒。

症狀:根系發黑,並有臭雞蛋氣味,白根少而細弱;基部老葉呈現黃褐色,葉尖枯黃,隨後老葉枯死,上部僅存一二片綠色新葉。

  4、肥害或藥害引起發黃

發生原因:氨水、碳酸氫銨等肥料以及農藥如施用不當,會引起中毒發黃,導致成塊成片稻葉變成鮮黃色或金黃色,有時黃葉上有焦灼斑。藥害嚴重時,葉片出現斑點,失綠、焦灼或枯萎、或黃化,有的甚至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若發現及時,田中可立即灌深水,或向稻株噴灑清水,可減輕藥害程度。此外,肥害或藥害發生後要追施尿素等速效肥料,以增強作物長勢,增強抵抗能力。

  5、病害侵染引起發黃

①細菌性條斑病危害引起黃葉。

症狀:心葉黃褐色枯死似假枯心苗,葉片、葉鞘上有褐色條斑,病斑上折斷中脈後可見黃色“菌膿”。後期感病時,葉片頂部至半片葉以上枯黃,遠望一片火紅。

②白葉枯病危害引起黃葉。

症狀:在葉片的葉尖或葉緣上,先是產生黃綠色或暗綠色斑點,後沿著葉脈擴展成斑條,呈灰白色,病部與健部分界明顯,病斑上常有黃褐色的“菌膿”。

③水稻細菌性基腐病危害引起黃葉。

症狀:心葉凋萎捲縮,有的已經變黃枯死,似二化螟、三化螟危害造成的枯心苗,但莖基部常發黑,莖節變硬變脆,易折斷且有一股腐臭味。

病害侵染髮黃防治方法:白葉枯、細菌性條斑病、細菌性基腐病造成的黃葉,均為細菌性病害侵染後引起的,如選用多菌靈、葉青雙等農藥適時防治,並適期曬田,改善土壤通透性,增強水稻自身的抗性。在病情得到控制後追施一次肥料,有利於控制蔓延。





鄉村楊六郎


您好,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水稻葉子發黃一直是水稻經常出現的情況,對於水稻葉子發黃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門的。這裡科學興農就分情況給大家說明一下。

缺素症 水稻缺素非常容易導致水稻出現葉子發黃的症狀,水稻缺氮、缺鉀、缺鋅都會引起水稻發黃葉片發黃的情況出現。首先水稻出現缺氮發黃的情況時經常會出現葉尖發黃,甚至焦黃,水稻嫩苗呈黃綠色,營養狀況差,生長不良。對於這種情況需要及時追施氮肥。

缺鉀發黃的水稻一般僵苗,水稻苗矮小,沒有光澤。水稻葉子出現紅褐色條形斑,缺鉀嚴重的水稻會出現成片的紅褐色稻葉,遠看就像火燒一樣。對於出現這種情況的水稻田必須及時進行排水,這種稻田一般都會伴有氮肥、磷肥使用過多的情況。在進行重新灌溉的過程中追施鉀肥。

缺鋅 缺鋅的水稻田也是會出現葉片發黃的情況的,缺鋅的水稻一般從葉片的基部開始發黃,這一點和缺氮、缺鉀的水稻差別很大。並且葉片變得比較脆弱,容易被折斷,生長速度變緩,葉片老化加速。對於出現這種情況的水稻可以進行追施硫酸鋅肥料。

肥害 出現肥害的水稻田也會出現葉片發黃的症狀,這種稻田一般會出現水稻葉子焦黃,失綠,全株焦黃,黃化、並伴有死株等情況。對於這樣的稻田必須及時進行換水,並配合追施氮肥,促進水稻根部恢復。

中毒發黃 中毒發黃的水稻田一般是因為稻田中的硫化氫或者有機酸中毒的。中毒的水稻田有時候會伴有臭雞蛋的惡臭,老葉枯黃死去,根部生長嚴重受到影響,根系停止生長,白根減少等情況出現。對於這種情況的稻田必須及時進行曬田,減少有毒物質繼續危害水稻。給稻田進行增氧,對於有機酸含量較多的地塊可以選用生石灰進行土壤中和。另外需要追施氮、磷、鉀肥料,改善水稻生長狀況。

細菌病害感染 對於發生這種情況的水稻田最常見的情況就是白葉枯病,葉片出現灰白色病斑,病斑中間會出現黃色膿狀物質。除了白葉枯病之外細菌性條斑病、細菌性基腐病等細菌病害造成的水稻病害也同樣會出現水稻黃葉的情況。對於這種情況的水稻需要及時進行消毒殺菌處理。需要進行曬田殺菌,並配合噴施殺菌劑,比如多菌靈或者使用葉青雙等殺毒製劑進行噴施。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科學興農


在我們四川,水稻是最常見的農作物,哪怕是不種大、小麥,也必須種植水稻。



在水稻的生長過程中,稻葉發黃是經常出現的情況。出現的原因也比較廣,不管是天氣劇烈變化,還是缺元素,或者得病,都容易讓水稻的稻葉發黃。

水稻的稻葉發黃,一般面積都比較大,而且比較突然。



一、缺元素:鉀

  • 水稻在前期生長的時候,由於其根系生長不良好。導致後期在成長過程中,因為高溫天氣而影響了鉀元素的吸收。
  • 因為高溫天氣導致的缺鉀元素,可以根據最近的天氣情況和發病區域,考慮是否對水稻田追肥。
  • 追肥一般是含鉀的複合肥,每畝追肥10~12斤就可以,如果缺鉀實在太嚴重,可以適當的多次追肥。
  • 追肥一般選擇下午,進行追肥處理。

二、疾病

  • 目前使水稻葉子變黃的疾病,主要是(黃)立枯病。
  • 秧苗在光照不充足,連續的陰雨天氣容易患病。
  • 它主要是通過土壤傳播疾病,傳播的高發期是秧苗的2葉期過後。
  • 所以我們要預防立枯病,最好是再2葉期之前就噴灑預防立枯病的藥物。


總結:水稻葉子變黃是比較常見的症狀,我們只要提前預防就可以。種植之前施足基肥,讓水稻根系生長良好。在秧苗2葉期之前,噴灑預防立枯病的藥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