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人民日報:發展靠實體經濟,強大還要靠實體經濟。那麼電商還有前景嗎?

東震木


實體經濟是電子商務的基礎和支撐。二者密不可分,只有融合發展,才能共同促進,相得益彰。

比如,在這次蔓延全國、史無前例的疫情下,因物流、生產等實體經濟遭受重創,也自然波及阿里巴巴等電商龍頭企業。

電商是實體經濟的“翅膀”,相信,未來會有更好的發展空間。只不過,競爭的烈度、深度、緯度一定會呈現更多樣、更多彩、更激烈的局面。


行之說易


不想說什麼大話,也不懂,想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兒子今年18歲,想買一件外套,星期天下午打開手機,淘寶搜選,下單付款,在家坐等收貨,有空就打打遊戲,一下午就這樣過了。如果是到實體店買呢?他一出門就會呼喚一兩個好朋友,打的士,然後嘴不會空,飲料不會停,逛了商場,買衣服,多半都會買些其他的東西,然後晚上會和朋友在外面吃喜歡的晚餐才回家。那您告訴我,兩種模式,哪一種刺激消費?有利於市場?


李勇20982250


首先人民日報說的實體經濟是一個大概念,在商品的銷售環節又區分網絡銷售,也就是電商,另外一種就是實體店銷售,這裡實體是小概念,但不管哪種銷售方式,都是要有實體經濟的生產產品才可以,最近十年電商的蓬勃發展,抑制了實體店生意,對比一下各大城市的步行街這十年的狀況就可以清楚的感覺到,實體店鋪生意確實感覺冷清,但是目前很多開實體店的,同步也在做電商,可能看著實體店生意不咋樣,但它的整體銷售額是沒怎麼減少的,人民日報說的發展實體經濟,是希望以大眾的消費驅動著實體經濟不斷的創新,不斷髮展,實業興邦,實業強國,凡是有生產,有買賣的物質的、精神的都是實體經濟,它是相對於用錢生錢的虛擬經濟而言的,最近兩年到處是借貸的廣告,不管是線上的理財借貸App還是線下的小額金融貸款機構,隨便一個人憑藉一張身份證不經過任何抵押就能接到5000-10000,借貸氾濫,虛擬經濟盛行,不是好事情,應該把這些利用借貸掙錢的資金都引導至投資實體經濟上去,有了資金的不斷注入,才能推動實體經濟不斷髮展,所以說人民日報說發展實體經濟是有利於電商發展的,而不是抑制,這個實體不是實體店,它們概念上不對應。


SIHUZI


電商損害的利益只有商鋪所有者,部分實體店經營者,商場超市,地產開發商,以及銀行,稅務等邊際損害。

產品製造商沒有受損,只是一個銷售渠道把另一個幹傷而已。 一級代理也沒有受損,因為他們可能是電商玩的好的。 唯一不利的方面是,產品推廣速度,銷售速度,上市速度都變快了,可能產品研發和創新的節奏變快,競爭會加劇,大魚吃小魚的速度可能變快。

受益的是消費者,快遞,物流,運輸等等。當然也包括電商的生態圈內的行業,比如電子金融,電子支付等等。當然這些都搶了傳統銀行業的飯碗。

總的來說,這玩意就是個商業模式,沒有技術創新。然而改變商品經濟形態的同時,必然發生財富轉移,讓社會變得浮躁。又是一次改變命運,造富的時機,很多人都會這麼想,但是不是每個人都有這個條件,機遇和膽識。

所以這玩意無所謂好壞,不錯的東西,至少是我國區別於他國的先進之處,而且還能拉動大數據,雲服務,網絡安全,智能手機等等的發展。總體感覺,利大於弊。老百姓生活成本也降低了。


澎澎之天地間求生


您好!

近幾年,電商對實體的衝擊是非常明顯的,這毋庸置疑!

但其實,電商也好店商也罷,道理都是一樣的,你淘寶搜索一件商品看看,一類產品可以搜索出上百商家,但真正銷量高的有幾個?

競爭同樣激烈!

我的觀點是,現在傳統電商已經發展到了後期了,新人想進入分一杯羹,很難!

但是,播商要迅速的崛起,淘寶直播、抖音直播帶貨等,特別在5G的風口下,會迅速的崛起和成熟!

所以,還沒有著手做平臺直播的朋友們,趕快跟上吧,不要掉隊,否則會失去這眼前的機會!

直播購物現在應該很多朋友都接觸過,如果你沒有體驗過,那麼關注一下淘寶第一主播網紅薇婭的賬號,進入一下直播間,你會感受到幾百萬人同時在線購物的震撼!

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祈禱]



下雨了286310989


電商良好的發展行情還會持續下去,只要網絡還一直存在,不會以政府和某人的意志為轉移。隨著網絡速度和覆蓋的不斷的提升,電商經濟還將大有所為。

國家經濟的發展追求平穩良性發展,現在整個社會經濟都被互聯網經濟的媒體宣傳的神乎其神,已經被妖魔化的境界了。零投入、低成本、人員少、超自由、掙錢快,所以給整個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浮躁虛偽的一面,讓眾多創業者不分情況、不分形式,大量盲目進入所謂互聯網經濟。最後的結果一再證明成功的太少,沒有媒體宣傳的那麼神乎其神。

由於媒體的大肆宣傳,導致大量的創業者和企業盲目的進入互聯網經濟,把社會大批資金帶入這個泡沫化嚴重的經濟形態裡面,對現有的實體經濟形成了破壞性的發展,長此以往,國家經濟就會遭到嚴重破壞。國家通過人民日報就是想告訴更多的創業者和企業不要迷信互聯網經濟的威力,要立足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才是正路。

微商是怎麼掙錢的,不是把產品賣給使用者,而是賣給想掙錢的人。消費者一次最多買兩套,但是想掙錢的人一次要進100套,這就是他們的運營方式。他們為社會創造了什麼價值?其實就是把多數想掙錢,又無法堅持的人的錢集中到少部分人手裡,最後大多數人那些產品要麼自己用了,要麼送人了,要麼就是一半的價格賣了。所以這種經濟,不能為誰會創造真正的價值,賣的就是一種虛無縹緲的成功慾望而已。


焦點投資


電商要看怎麼用,現在來說 電商是真正意義上經濟毀滅者!!!

持續價格戰,產品同質化,只會無底線削減產品質量,換取低廉的利潤!到最後企業拖垮,店面關門,就連電商商戶本身也無利可圖!!!經濟隨後拖垮,都無利可圖!!這本身和中國高質量發展背馳而行!

經商成了乞討者!所以發展大局經濟結構,才是正道


心有所成7778


這個問題。。。實體經濟指的是生產端,工廠生產的產品到最終消費者,主要經過物流,中間經銷商,最後一步對顧客銷售,而電商只在最後一端和實體店銷售是個替代關係,而與生產無關。電商賣的東西也是生產出來的,很多人理解的實體經濟就是實體店這個是錯誤的,為什麼有的實體店會幹不過電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成本,廠家供給電商和實體店的貨是一樣的(這裡暫不討論不同的生產線,據我瞭解有些工廠這樣區分只是內部管理需要,不排除部分真的有差距,就我十幾年的網購經驗來看,基本和實體店買的沒區別),另外,有人說電商有假貨,難道實體店就沒有嗎?實體店有假貨才真叫投訴無門呢,然後那為什麼會出現差價,很大原因在於房地產拉高了實體店的成本,同樣的銷售額實體店需要的店面和員工數是高於電商的,而電商只需要有一個辦公場所就好(我認識的電商都選在相對便的工業園裡面,降低成本)比起在商場租店面便宜的多,以上,個人認為你這個問題不構成因果關係。


Alyssami


百度一下,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不是線下門店和電商。

“實體經濟是什麼?實體經濟是指服務的生產、流通和物質的、精神的產品等經濟活動。虛擬經濟是什麼?定義:虛擬經濟是指簡單地說就是直接以錢生錢的活動,與實體經濟相對應。”


genehn


長期以來社會上有個廣泛流行的錯誤觀點,那就是認為電商不算實體經濟,互聯網經濟不是實體經濟。在我看來,之所以出現這個錯誤,在於把經濟類型和經濟性質混為一談。其實,凡是涉及到經營要素,只要因素是來源於社會的,都應當認定為實體經濟,馬雲的阿里巴巴是公司是獨立法人,是嚴格而完整的市場主體,其經營的平臺也需要人力物力,也需要正常賦稅,無論是作為社會抑或市場的因素,它都是有型的實體,只不過它弱化了相當一部分普通商貿企業的運行成本而已。經濟是相對於社會而言的,既然阿里巴巴作用於社會的都是實打實的各類深刻影響力,所以正確的定義應是它屬於超級實體企業,而不是虛無縹緲的虛擬經濟。在我看來,只有改良甚至改造我們現有的經濟架構經濟結構,使經濟的整體運行質量更趨於公正和公平,才能改變當下互聯網經濟尾大不掉地“危害實體經濟”的尷尬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