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永豐村的復工復產之路

2月25日清晨5時30分,51歲的貧困戶李鳳芝穿戴整齊,步行前往幾公里外的生產車間。對她和整個村莊來說,眼下正是特殊時期。

新冠肺炎疫情襲來後,李鳳芝所在的磐石市石嘴鎮永豐村便進入了“自我隔離”狀態,禁止外來車輛和人員探訪。隨著時間的推移,村裡的扶貧項目已經復工,“我一天能縫製300多個口罩,一個月可以賺2000多元。”李鳳芝說。

永豐村的復工復產之路

永豐村是省級貧困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共有95人。2019年,該村引進東北襪業永豐縫製分廠項目,以服裝、服飾代加工為主營業務。疫情發生後,該分廠收到指令,緊急轉項生產民用級別口罩。“我們村一邊開展防疫工作一邊恢復生產。”永豐村駐村第一書記閆振宇說,永豐村已有18人回到工作崗位上,大家都願意為抗擊疫情出一份力。

由於加工口罩所需的原料和技術人員都來自遼源市,這就涉及到外來人員和物資進村的問題。為此,當地想了很多辦法。

技術人員通過視頻直播指導工人生產;對接送原材料和成品物資等採取“不見面交接”制度:運送貨物的車輛駕駛員不下車,村民對車輛進行消殺,而後由村民將物資裝到車上。

永豐村的復工復產之路

“疫情期間的生產,我們更是小心謹慎。” 生產班長劉豔介紹,崗位上每天測溫3次;“隔機隔位”進行生產,前後員工間距達到1.5米;對生產車間、走廊、進出口每日多次消毒;取消中午集中用餐,員工各自從家中帶飯。

“部分員工選擇每天6點鐘上崗,直至19時下班。現在,車間正在努力提高產能,待員工的技術更熟練,更多人員歸來,產量會進一步提高。”劉豔充滿希望地說。

截至目前,該廠已生產民用級別口罩近萬個。

總編:孟繁傑 石巍 韓鐵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