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魯迅在國內的評價為什麼這麼高?

yiyi媽咪


因為他敢說真話,毫無畏懼,目的是為了救國救民。這樣的人是值得尊重和敬仰的


梅溪沐雪客


魯迅是20世紀的文化巨人,他在小說、散文、雜文、木刻、現代詩、舊體詩、名著翻譯、古籍校勘和現代學術等多個領域都有巨大貢獻,作為中國現代文學的偉大奠基者。


雲南富華欣茂茶業


因為魯迅是生在了一個特殊的時代!那是一個動盪而自由的時代。

魯迅的精神,魯迅的風格,魯迅的勇敢,魯迅的執著。換一個時代試試?他寫的那些東西,我敢說早我泥牛入海了!

時代造就人才,時代各有風彩!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魯迅的時代,成全了魯迅!

我們的時代,撫養了我們!

時代都是偉大的,人民更是偉大的,因為我們對這個時代愛的深沉,所以才對這個時代議論紛紛!這是愛心,這是責任,這是對時代的忠誠!

魯迅是,我們也是!魯迅敢為時代操刀,他那是想拯救一個時代,我們為我們的時代獻計獻言,也證明了我們對當代的赤膽忠心。精忠報國,是人民永遠的追求的精神,不論是以什麼方式,只要是愛國家愛民族,他都是一個光明磊落的人,魯迅是!我們也是!





側身天地我蹉跎


摸黑,四處碰壁,鼻青臉腫,突然間,響起一燈一燭火,照亮你眼前的東西,你有了目標,不再碰壁,不再鼻青臉腫。這是拿一個最淺顯的例子來說。魯迅的偉大無需再多說了,因為這是整個民族百年的共識了,違反這個共識胡說八道的都是民族敗類。其實,在肯定魯迅先生的前提下,有這樣的意見:魯迅的文筆不好,魯迅文章難懂。其實我在一定程度上同意這個看法,確實不是華麗成章,確實不是淺顯易懂。 這些東西要放在過去古新交匯的文學表達方式上,魯迅先生是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但其文風,在脫古入新交匯點,所謂半文言文半現代文之間,這種文法在過去是普遍存在的。所以,魯迅先生的這種難懂生澀的風格是一種行文特點,而不是缺點。這是極次要的事情。魯迅文學最精華的地方是:他有一雙火眼金睛,看透當時半封建半殖民社會的種種弊端和人民民智,他有一顆丹心鐵骨願作千夫指的戰士。在當時的暴政外辱中,有一個人敢站出來吶喊,喚醒民眾對抗黑暗,開啟民智!可以說,其現實意義遠高於文學意義。諸多生澀作品認真解讀後,會深深扎入人心,認清當時社會人民的慘淡人生,痛悟之後,會被感染,會和他一起起來戰鬥。可以說,魯迅所在的年代,是中華五千年史的至暗時刻,是民族存亡的關鍵時刻。有這樣一個戰士出來與黑暗對抗,是何等的珍貴?所以,魯迅有今天的歷史地位,不算過分。


說叔


因為魯迅值得,他的文章是那個時代中國的寫照,魯迅對於人性的描寫深刻、直白甚至尖刻。

魯迅的文章以前讀不懂,但是現在讀來卻愈發深刻,細思恐極,尤其先生筆下的人物,每與自身對照,只覺那些文字直指本心,總能令我驚出一身冷汗。

至於因為政治因素被過譽?別看玩笑了,好好讀讀魯迅的文章,你就會發現,祥林嫂、閏土、阿Q還有孔乙己依舊活在我們身邊或者自己心中,不過是換了個殼子而已。

至於李敖其人,是有真才實學的,針砭時事倒是稱得上的,但是與魯迅比起來只怕還不夠資格。至於說魯迅的文章拗口是不好的中文,我就只能呵呵了,魯迅寫作的時候,才剛剛開始普及白話文,語法什麼還都不成體系,自然拗口。至於李敖自稱中國白話文第一人,他之後的人我不說,但是若與這些為白話文普及的前輩們相比只怕是無恥了些許。

其實,還有一些想要繼續補充一下的。

就我的觀點看來,魯迅實在是談不上被高估,被低估倒是實實在在的。

一方面先生的確是一個不討喜的作家,之前題主提過李敖評論先生的中文不是好中文,這句話是有問題的(但是單純攻擊他就有失偏頗了,這個稍後再說),但是先生的文筆還是屬於質樸晦澀的那種,比起同時期的一些作家以及後來者,在這一點上確實沒有什麼優勢,大部分人也包括我至少有一部分都是屬於外貌協會的,無論對人還是對文字都是一樣的,辭藻優美的文章自然更容易吸引人的眼球。

但是文字的力量終究不僅僅是那些浮於紙面上的辭藻,就如同先生的文字一樣,之前也說過先生對於人性的描寫非常深刻,深刻到了什麼樣的程度呢?在文字裡面我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

這其實也是一個非常不討喜的地方,我一直覺得人是十分善於隱藏自己的,不是指欺騙別人或是像別人隱藏自己的想法,而是我們非常善於向自己隱藏自己,我們自己腦海中的每一個想法其實我們都很清楚,但是其中有一些是陰暗的、不可告人的,對於這一部分想法大部分人首先是敬而遠之的,平時會把他們牢牢的藏起來,就算不小心出現了我們也可以做到視而不見,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想法都是真實存在的,尤其是在碰見很多事情的時候,我們明明知道什麼是對的,這些陰暗的小想法還是會如同新春的竹筍一般從我們心中破土而出,有時候我們可以在這些小想法立足未穩的時候把他們剷掉,但是有些時候不行,它會茁壯成長促使我們做出選擇,往往這個時候為了避免自身的羞愧亦或是其它的什麼,我們會給自己的行為編制一個美麗的藉口,並且說服自己這才是促使我們作出決定的那個想法,久而久之這也變成了一種本能,我們也開始相信這個美麗的藉口才是真實的,而奇妙的是,這些過程是不被外人所知曉的,一般人就算能夠嗅出些許端倪,但是卻無從窺得全貌。

但是先生的文字呢就像是一把鋒利的尖刀,一把就刺入了我們心中最隱秘的小世界,並且左一刀右一刀把我們自認為是華麗外衣的遮羞布割了個粉碎,沒有了遮羞布,羞自然就來了,來得多了便是惱羞成怒。

所以,我對先生和他的文字,始終是敬畏居多,而非喜愛。

另外一方面,題主所提到的所謂的政治原因也是魯迅被低估的原因之一,不可否認的是那個特殊的年代孕育了先生和他的文字,但是先生寫的是那個時代下的人,而非那個時代本身,其實本身是沒有任何政治色彩的,只不過是借用了那個時代的背景,可以是現如今提及先生,必稱先生筆下描寫的是那個時代中國人的劣根性等等,標籤色彩太嚴重,殊不知先生筆下的人其實已經超脫了那個時代,正活在當下。





有趣文化


魯迅先生的文章寫出了當代社會最真實的聲音;而且對形形色色的國人,人物刻畫很深刻,能夠反映當時的人物特點;又不畏強權,追求民主、追求自由;是典型的愛國文人。

因此,後人對魯迅的評價很高,對魯迅生平事蹟也很關注。

可以想象,現代的很多脫離實際生活的文章、歌曲、電影,是沒有生命力的。

《史記》之所以很寶貴,是因為它很真實,很精練,含水分少。

魯迅先生的文章,也如此。

魯迅本身是非常有先進思想和鬥爭思想,他對於當時政治的抨擊以及他對自然科學,國外文學作品的引進和普及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當然,魯迅的歷史地位那麼高更主要的是毛澤東對於魯迅是極為肯定和推崇的,魯迅去世一年之際,毛澤東就做了報告《論魯迅》,稱魯迅為中國第一等的聖人,毛澤東的案頭常年擺放著一套精裝版的魯迅全集,時常翻閱,足見對魯迅的推崇。

迅的雜文可以說是中國現代文化的一部“史詩”,它不但記錄了魯迅一生戰鬥的業績,同時也記錄了魯迅那個時代中國的思想史和文化史。當中國現代知識分子要創造適應於中國現代發展的新文化、新思想時,遇到的是從各種不同的階層,各種不同的人物,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以各種不同的方式進行的誣衊和攻擊。魯迅的雜文就是在這種沒有固定不變的戰線、沒有固定不變的論敵的思想文化鬥爭中自然形成的。從五四起,魯迅就開始用雜文的形式與反對新文化的各種不同的論調進行鬥爭,但那時他還是不自覺的。到了後來,有些人開始嘲笑他是一個“雜文家”,他才更明確地意識到“雜文”的力量,並且開始自覺地從事雜文的創作。魯迅說,雜文是“感應的神經”,它能夠“對於有害的事物,立刻給以反響或抗爭”,從而為新文化、新思想的發展在舊文化、舊思想的荊棘叢莽中開闢出一條蜿蜒曲折的道路,使之能夠存在,能夠發展,能夠壯大。魯迅一生寫了《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三閒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準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編》等15部雜文集。毛澤東同志曾經讚揚“魯迅先生的雜文是匕首,是投槍”。


請問填寫什麼龍飛鳳舞


魯迅先生是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從他的眾多作品中可以看出,它針砭時弊,為當時社會的發展,開出一劑良藥。他是中國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面鮮紅的旗幟,是現代文學史上的主將。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冷雨秋思399


很高興邀答。從以下四個方面來闡述:

一、所處時代

魯迅對中國人的是不言而喻的,在近現代的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文學大師有如此強的影響力。魯迅所處的時代,古老的中國遭逢是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在西方的衝擊之下,早已形成穩固體系的中國文化不得不面臨現代性的轉型。魯迅並不是站在古代與現代節點上的唯一一個,但卻也稱得上最具代表性、最具影響力的一個。魯迅站在古今交匯的轉折點上,將自己的一生與古老中國的現代性轉型緊密結合在了一起。從早年離家到南京求學到遠赴日本探索救亡之路,從學習現代醫學到從事文學創作,從在教育部任職到成為專注於立人救國的作家,魯迅的一生可謂是老中國的現代性轉型歷程的一個縮影。

二、文學成就

魯迅的成就當然首先是在文學方面,尤其在刻畫中國人的人物性格和人格特別方面可以說無人能出其右。20世紀初新文化運動興起,2000多年的封建文化遭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在這一時期以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等一大批新文化運動的旗手開始走上歷史舞臺。新文化運動開始是以宣傳民主與科學反對封建禮教為主要目的,但是隨著五四運動爆發和俄國十月革命傳來,新文化運動分裂為兩派:一派宣傳自由民族主義,另一派轉而開始宣傳馬列主義。在這一時期魯迅先生依然是一個激進的民族主義者,以反對封建禮教、封建迷信為主要寫作題材,倡導民主與科學。

三、民族責任

魯迅有著高度的民族責任感,他對民族的生存困境有著極為深刻的體悟,他對痛苦存活於世的民眾懷著一種極為崇高的悲憫之情,他對使中華民族重新屹立於世界之林懷著堅定信念。他以深邃的思想、犀利的文筆對種種人情世相進行剖析,開發民智啟蒙國人。他以戰士的勇猛在黑夜裡吶喊,呼喚著一個光明的未來。魯迅,他就是現代中國的民族魂!

四、高度評價

魯迅先生去世後各方都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通過當時的葬禮儀式我們就可以感受到魯迅先生在中國文化界的崇高地位。毛主席曾經說: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寶貴的性格。

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縱觀毛主席的一生從來沒有對古今中外的任何一個人給予如此高的評價,由此可見魯迅先生的歷史地位有多麼的高。





琿哥


我對魯迅的文章不是太喜歡,對他的一些言論,比如反中醫,反對漢語等等,對中國傳統文化不認同感,是不贊同的,因為魯迅雖然留學日本,思想看似洋化,可是他的言行舉止,文字基礎,個人操守,處處都是傳統文化的產物。比如對原配妻子的處理方式,和兄弟姐妹相處的方式,尤其是大家可能不太重視的他的成就,古詩。

他的小說,平心而論藝術成就不算太高,他的雜文在小說之上,他的學術,小說史略的價值又在雜文之上,我個人以為他文學方面最高的成就,是他的古詩。我僅列出幾句幾句。

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

魯迅在新中國的地位,為什麼如此之高,建國後文學家是這麼排的,魯郭茅,巴老曹。魯迅排名第一,竊以為,政治需要,投槍和匕首,文學殺敵的利器。


三尺青


他的思想是愛國;他的立場是始終站在勞苦大眾一邊;他的行動是反帝反封建,反對腐朽的官僚資本主義,希望人民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文學貢獻:我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文化戰線上的猛士,用筆作武器,同舊世界抗爭,喚醒人民,團結起來,同敵人鬥爭。他的雜文如匕首投槍,刺進敵人的胸膛,給反動統治者以致命一擊。

偉大的領袖毛主席評價說:魯迅是我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還是偉大的革命家和思想家。他的骨頭是最硬的,沒有絲毫的奴顏媚骨……是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民族英雄。

在全世界,魯迅先生也有非常高的評價,如:他進入了世界十大文豪之列;他的文章,很多國家用來作為教育下一代的教材。還有,日本學者藤野先生,他就因為教過魯迅先生的醫學,社會地位也隨之提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