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作為攝影愛好者你喜歡暖色調還是冷色調?為什麼?

柳侍墨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事實上偏紀實方向的新聞攝影/自然攝影等領域,理論上最真實的色溫最好。藝術攝影是主觀創造,倒不必拘泥於真實。

但實踐中首先人的視知覺/視覺心理就決定了其實沒有絕對的真實,所有視覺影像其實都是相對真實。所以像我們這種自然攝影領域的攝影師,其實也只是追求相對真實。

在相對真實基礎上,攝影師才可能針對觀眾的審美和視覺喜好,在一定程度上進行調整,以使得最終影像呈現出觀眾最喜歡的效果。這些效果之中,色溫決定整個畫面的色彩方向,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容。

這個時候攝影師通過控制色溫可以使得畫面呈現偏紅偏暖或者偏藍偏冷的色調,這會極大影像觀眾觀看時候的感情傾向。只要符合影像主題,偏冷偏暖都是正確的,並非單選題。

個人作為自然攝影領域,主要拍攝森林/雪山/鳥獸之類題材,其實確實發現個人有喜歡色調偏冷的傾向,這樣色調可能更符合觀眾對森林雪山等自然題材的主觀印象。但仍然不是唯一的,拍攝逆光/秋景/夕陽朝霞等需要暖色調影像時候,顯然還是需要選擇偏紅的色溫。


高原之心DL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複雜,怎麼運用色調。竊以為,色調的運用還有一個情感表達和情緒因素摻雜期間。其實,嚴格來講,在冷暖色調之間還有一個灰色調,灰色調向冷色調靠就是冷灰色調;向暖色調靠就是暖灰色調。冷灰色調和暖灰色調又衍生出很多相近的色調來,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拍攝採用什麼樣的色調?這種說法並不完全準確,確切的說,應該是作品採用什麼樣的色調,這樣相對來說準確一些,因為在後期photoshop完全可以修正色調,也就是說,即使前期是採用暖色調拍攝(就是在相機色溫設置裡進行修改),後期也能改成冷色調。現在不管是攝影還是影視作品大多是調過色的。因而,作品採用什麼色調,完全取決於作品本身所要表達的主題是什麼,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攝影作品才會傾向作者的意圖。比如好萊塢大導演斯皮爾伯格拍攝的電視劇《太平洋戰爭》,為強化太平洋地區連綿的陰雨和戰爭的殘酷及慘烈,就採用了灰色調。國產電影《暴雨將至》也是採用灰色調。凡此種種,足以說明色調在作品氛圍情緒情感中說起到的重要性。


我是你學生


色調,簡單來說即為冷暖調子,其實也可以理解為畫面的氛圍。一副作品,繪畫也好,攝影也罷(黑白除外),都有色彩傾向。不同的作品根據訴求的主題不同,色調也不盡相同。並不是所有的人體攝影都是暖調子,也不會所有的冰天雪地都是冷調子。在膠片時代,柯達的色彩偏暖而富士的色彩偏冷是眾所周知的。現在的數碼時代,設置不同的白平衡(色溫)可以獲得你想要效果,當然,後期處理也可以獲得相應的色調。我個人而言,冷暖調都會用,並無特別偏愛之說。




菜刀1


人們常說,“攝影就是在用光影在作畫”,這裡雖然沒有直接提到色調的問題,但是完全可以肯定,光影裡一定包含了色調,都沒有了光或影,就更談不上色調的冷與暖。

所謂色調,其實就是不同顏色給人的視覺感受,有的顏色讓人感覺溫暖、熱烈,有的色彩讓人感覺暗淡消沉,有的色彩讓人感覺淡漠清冷,等等。

理論上講,不同的色彩其實並不具備什麼不同的“溫度”,所謂溫暖、清冷等等,只是一種人的主觀感覺和感受,屬於主觀的範疇。就像放在同一環境下的棉花與鐵塊,你說哪一樣更冷一些,人們的回答是,當然是鐵塊更清冷一些,棉花更溫暖一些。如果就物體的溫度而言,兩樣東西其實是完全一樣的溫度,可以是絲毫無別。

這就說明,人們看問題、看世界、看人物,一定具有經驗性、主觀性和從眾性,但是,這個沒有辦法,大多、從來、普遍都是如此,這就變成了“普遍認知”和“普遍規律”。色彩的溫度也是如此,大家都認為紅色熱烈一些,淺藍色冷淡一點,你就必須服從大家的認知,因為,畢竟你的拍攝作品, 讀者和看客不可能完全服從於你,你得做出必要的的“委屈”和“迎合”。

既然如此,我們拍攝作品時,就不能按照自己喜歡的冷暖色調,去定奪取捨,只能按照你當前拍攝題材的內容,去選擇和確定色調,或者儘量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

第一、選擇暖冷,主題決定。面對一個場景和內容,是冷一些還是暖一些,大凡有了一定生活經驗的人,立刻會做出判斷。當前場景是熱烈奔放還是氣氛壓抑,是神采飛揚還是獨自暗傷,其實是一目瞭然的,不是什麼高深學問,大部分都是“涇渭分明”的。但也能絕對排除,確實少數場景,相對顯得比較“中性”,這就看你拍攝的主觀意向了,暖一點可以,冷一點問題也不大。

第二、冷暖取捨,臨時決定。所謂“臨時決定”,不是說我們不要預判、不要設計,而是說大部分情況下只能看時機、看條件來選擇“下手”時機。一般自然光線拍攝,我們調控的範圍很小,只有具備人工布光的條件時,才允許我們多加考慮。

舞臺演出時,燈光師最會理解劇情發展和人物心態的變化演繹,他會運用各種色彩的燈光,來幫助導演和演員推波助瀾,來“敲動”觀眾、“蠱惑”觀眾、感染觀眾,但是,他的燈光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作為我們拍攝者,只能根據你的理解,藉助變化的不同時機,在你認為最為理想的一瞬間按下快門,而不是全去聽信燈光師的擺佈。

唯有我們拍攝者可以精心設計、按圖索驥的,就是棚拍擺拍時的場景,聽便你“肆意妄為”。

第三、想冷想暖,時機決定。大多數情形的拍攝,我們只有被動等待,比如天亮時,比如日出時,比如正午時,比如黃昏時,這些光線的色溫都是差別很大的,我們能做的,只有等待機會的出現,把握下手時機。

第四、改變冷暖,後期協助。後期處理和製作時,對於色溫的控制還是有不小空間的,這裡調整的手段主要是白平衡,其次是明暗對比,再有就是色彩飽和度等。這些項目中,除了白平衡調整的空間較大之外,其他的都很有限,建議不必生硬處理,破壞原始自然感覺。

我的總體建議是,對於色溫的冷暖,不必去教條地研究色溫數據,憑藉生活經驗和感覺足以。

我是優質攝影領域創作者。寫就原創文章很不容易,你的點贊、轉發和關注,就是對作者最大的獎賞


拍客張光林


親,又到了聊攝影,看風景看美女的時間了,今天我們要討論的是:攝影時的主色調,你是喜歡冷色調還是暖色調,為什麼呢?作為一個攝影愛好者,一定要清楚,只有好照片,沒有好照片的準則,冷色調和暖色調都有各自的好,



冷色調給人收縮、安靜的感覺,暖色調給人擴張、熱烈的感覺,兩者有鮮明的對比,

老生常談的話題了,攝影是以“光影”為核心要素,沒有光線就不能進行攝影,然而如果沒有色彩,那麼拍攝出來的照片就顯得太單調了,就像最原始的黑白攝影照片一樣,所以說,色彩是照片的重要屬性,它有什麼作用呢?色彩對於塑造形象、表現主題、烘托氛圍起著重要作用,


當一幅攝影照片有了相應的色調之後,就可以產生強烈的視覺效果,而且還有助於深化畫面意境,當然了,這不分冷色調和暖色調,那麼問題來了,在攝影過程中,暖色調和冷色調又是怎麼形成的呢?首先要了解各種色彩的特性和視覺感受,也就是色彩的樣子,

色彩主要是分為暖色和冷色兩種,比如,綠、藍、青為冷色,紅、黃、橙為暖色,在一幅攝影作品中,可以同時存在冷色和暖色,這叫冷暖色對比,能夠更好地突出畫面的主體,營造畫面氣氛。我們都知道,拍攝時可以在室內或者室外,可用人照燈光和自然光,不同的環境和光線溫度都不一樣,導致色溫也不同,



對於人照燈光來說,電子閃光燈的色溫是屬於高色溫了,照相強光燈以及民用鎢絲燈或者蠟燭光都屬於低色溫;對於自然光來說,日出日落時前半小時的陽光色溫比較低,而在中午前後兩小時,或者陰天的散射光的色溫比較高,值得注意了,色溫越高,光色越偏藍,這是冷色調;色溫越低,光色越偏紅、黃、橙,也就是暖色調了,當然了,“被攝物”本身也有相應的色彩,所以拍攝時依照自己想要的畫面風格去選擇拍攝的環境時間,達到想要的色調。



影影圈圈


攝影時選擇暖色調還是冷色調,為什麼?

攝影時選擇暖色調還是冷色調,在拍攝時選擇暖色調還是冷色調主要是根據拍攝的主體,主題,環境,你想表現的意圖來確定,可以拍暖色調,可以拍冷色調,也可以拍冷暖調對比。

一,適合拍暖色調的場景。

夕陽:

日落:

逆光:

收穫:

秋色:

二,適合拍冷色調的場景。

冬天:

下雪:

藍天:

冰花:

專注於攝影及攝影后期教學二十餘年 簡單清晰 講透原理 突出可操作性 !

已發佈大量系列教程 軟件 素材 濾鏡 插件等粉絲福利!關注即免費贈送!


紫楓攝影后期教學


攝影創作中,主色調是根據拍是主題內容和拍攝風格來確定的,色調屬於表現形式範疇,為拍攝的內容服務。因此,作品是用冷色調還是暖色調,不是由攝影師的喜好確定的。

根據個人的理解,下面與大家聊聊冷色調與暖色調

冷色調或者暖色調,是人們對色彩的一種心理感受,冷與暖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大家都知道,紅色或者橙色,讓人聯想到太陽的顏色,心理感覺很暖和。而藍色讓人聯想到天空、海水等,心理感覺很冷。

那麼為什麼有的人喜歡冷色調,有的人喜歡暖色調?

根據色彩心理學上講,喜歡冷色還是暖色,與一個人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比如性格比較淡然,內心比較平靜,對人比較冷漠,且比較理性的人,喜歡冷色調。反之,比較感性的人,內心狂熱,對人比較熱情的人,比較喜歡暖色。但是,這只是大多數而言,是人對色彩的心理感受,不是百分之百準確。

如果作為一名攝影師,只喜歡冷色調或者暖色調,估計拍攝的題材和表現風格非常有限。很多作品是需要有冷色與暖色的對比,才能更好的表現作品的主題內容。因為冷暖具有相對性,在統一色調裡,有可能是亮部偏暖,暗部偏冷。因此,在攝影中,色調的冷暖,是根據表現的內容決定的,只有適合與不適合的色調,沒有喜歡與不喜歡的色調。這與“只有合適與不合適的顏色,沒有好看與不好看的顏色”是一個道理。


腦攝狼圖事界,愛好攝影,且擅長後期,喜歡與大家聊攝影,敬請關注。


腦攝狼圖事界


冷暖色調,是攝影中一個專業術語,但在攝影實踐中,不管是專業攝影師還是普通的攝影愛好者,都會面臨的一個技術性問題。冷暖色調,各有其長,都可以拍攝出好照片,至於什麼時候該拍攝冷色還是暖色調照片,簡單地講就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需要而設定:

一是根據拍攝景物的風格,決定選用什麼樣的色調。不同風格的景物,對色調的需求不一樣,五光十色的花卉,喜氣洋洋的大紅燈籠,需要暖色調的色溫來與之相匹配,彰顯歡快熱烈的意境。

而像非霞光條件下冰冷的雪霜,如果用暖色調的低色溫拍攝,照片容易嚴重偏色,看起來更加怪怪的,更沒有了雪景的冰清玉潔和冷豔感覺。

二是根據拍攝環境的特點,決定選用什麼樣的色調。日出日落,是典型的暖色調自然環境,光線比較柔和,色溫偏低,用暖色調色溫拍攝,照片容易呈現金光四射的意境。

而像陰雨綿綿、霧鎖江面(村莊)等氣候條件下,沒有直射的太陽光,彩色的物體都黯淡無光,一切物體都向黑白色彩靠近,用冷色調高色溫拍攝,偏藍色的圖片,反而可以烘托出橋等建築冷峻。

三是根據拍攝物體的色溫,決定選用什麼樣的色調。不同物體,自身的色溫不一樣,紅、黃等色彩的物體屬於低色溫系列,用與之相一致的色調拍攝,紅就是紅、黃就是黃,還原度比較高,反之亦然。

而像冰雪覆蓋的景物,黑夜裡浩瀚的星空,自身就是冷色調的景物,如果用暖色調拍攝,照片泛紅色彩奇異,不符合常規審美情趣。這些情況下,用冷色調拍攝是最佳的選擇。

四是根據拍攝創意的要求,決定選用什麼樣的色調。創意攝影,可以不拘泥於一般的色溫技術規律,一切以美觀、意境為主。比如像多雲時的日落,可以用暖色調錶現出與平時的紅霞滿天不一樣的景色,除了太陽金色與雲彩的紅色有一些本色顯示,主體意境好像是月色之景。

同樣,冷色調的景色也可以用暖色調拍攝,成像與肉眼觀賞到的截然不同。就像雨中的夜色,改用冷色調的低色溫值拍攝後,光斑也跟著霓虹燈被同化,變成了紅色基調的夜景,多彩而夢幻。(昌斌視覺/圖文原創,未經授權,不得私自轉載)


昌斌視覺


首先是色調左右了我們的情緒,說明色彩是一門感受藝術,它使人們產生了種種聯想。

冷熱感 色彩給人以冷熱感。紅、黃、橙等顏色會使人聯想到火 、血,給人以溫暖熱烈的感覺。藍、綠、紫等顏色則引起人們對雪 海洋、天空等的聯繫,有冷的感覺。

因此。色彩形成了兩個系列,即紅、黃、橙等顏色為暖色系列;藍、綠、紫等顏色為冷色系列。以紅、黃、橙等為主要色彩因素構成的空間環境,也可以稱為暖色調子的環境,以藍、綠、紫等為主要色彩因素構成的空間環境則成為冷色調子的環境。

兩種色調能使人們對空間環境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 空間感 火光的灼熱、醒目的紅旗,太陽和血,一種暖流湧來,一種強烈的、刺激和奪目的感覺,使人產生逼近感。紅、黃、橙這個系列的色彩由於它突出和逼近的個性,構成了人們的思維與宏觀載體產生了緊密聯繫,因此,又稱紅、黃、橙等色彩為進色。

藍、綠、紫等色彩如同遠山、藍天、大海等,它無限廣闊深遠。在朦朧的大氣中,和我們有了距離感。由於大氣和光照的關係,空間離我們越遠的物體,往往藍、紫色的因素就越明顯。例如,水越深,就越綠,而形象本身也就越模糊、莫測。因此、藍、綠、紫等色彩也被稱為退色。 利用色彩這種進退的空間感覺,我們在臥室的色調處理上有了理論的依據。紅、黃、橙等進色會使傢俱或室內其它物品鮮明、奪目。進色的運用能使空間壓縮,室內物品有了更親切的感覺。而藍、綠、紫等退色會使周圍物體暖昧含蓄,而顯得空間深遠。

因此,冷色調的表面處理,會減弱某種物體的突兀感覺,而要加強某個重點部位,也可以採用暖色調使之明顯而突出。這兩種系列色調排列在一起,則會相互加強它們各自進退的屬性,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近的會感到更近,遠的也會感覺更遠。即使採用同一系列的色調,色彩本身的差異也存在著微妙的對比變化。紅的要比黃的更強烈、更刺激,而藍色就會比綠色更深遠、更冷漠。 情緒感 色彩所具備的冷暖感、空間感,同時影響著人們的情緒,進而也會影響人們工作或休息的效果。

暖色系列使人感到興奮、活躍,有一種蓬勃向上,催人奮進的感覺。冷色系列則給人感覺冷靜、安寧、清新或爽快的感覺,前者明朗、坦率,後者深沉、抑鬱。人們根據自己的不同愛好和性情,選擇自己所喜歡的色彩,色彩也在體現一個人的個性與情趣。 任何一種色彩給人的心理感受都可能會是雙方面的。一方面給人以奮進向上的積極感受,另一方面也會使人產生消極低沉的感受。比如紅色能引發人的激情,同時也會帶來煩躁和不安。藍色使人孤獨和恐怖,也能使人情緒穩定,理智和清醒。

色調的明度與空間關係 色彩的明度與色彩內所含的黑白成分不一而呈現出不同的差異,往往含有這兩種成分越多的色彩,它們的純度就相對越低,而它們的明度與深度也會越分別接近黑白兩色。 白色成分的增多,會使鮮明純粹的色彩逐步達到灰白的亮度而減弱了色感。同樣,如果黑色成分的增多,也會使色彩傾向明確的某種顏色逐步變暗而最終失去它原有的色彩,並融於一片黑暗之中。 黑與白這兩種特殊的顏色也稱為兩極色,

另外,金、銀等色一般有一定的色彩傾向,金、銀色也可稱做光澤色。還有介乎於黑白兩色之間的灰色,黑白灰三種顏色簡潔鮮明。直接運用,也會收到很強的裝飾效果,運用的得當,更會產生俊美的現代氣派。 黑白灰這三種顏色還能起到調解作用。對比強烈的色彩間以黑白灰等任意色彩之後,會使強烈刺激的互比關係得以中和。並存於同一物體飾面,感觀為之協調,自然妥貼。

由於色彩當中含有的黑白灰程度不同,因而產生了不同的明度和純度。物體具有色調明亮,純度高的色彩,顯而易見,正所謂光彩奪目。純度低的物體則柔和、含蓄,易於協調於其它物體。

在臥室的色調配置上,常常採用低純度,高明度的色彩來處理頂棚或牆面等背景部分。選擇相對高純度、低明度的色彩來選擇織物及傢俱色彩,這種選擇,突出了主體,擴大了空間。以虛的空間襯托實的主體,以實的主體與背景的淡化對比推遠了空間。 人們習慣於藍色明亮的天空,綠色的樹木,黑褐色的土地。這種自然界中色調和明度的配比關係,形成了人們對空間認識上的心理適應度。

在臥室的主調選擇上,天棚等於高空,要虛而淺,空而遠。牆面好比遠處的樹木、建築等,比天空實一些。明度上要稍深於頂棚或等同於頂棚。 櫃櫥、床等其它傢俱和織物等如同近處的人物、車輛等,色彩純度較高,或明亮於背景或深重於背景,比較實在,可見度高,與背景對比強烈。地面宜厚重,深色的地板或地毯好似大地、廣場或馬路,要給人以穩重感,這才符合人們來自自然界或外部自然環境的視覺習慣和心理感受。把握臥室的空間明度對比的原則;即上虛下實,遠虛近實,會使有限的空間顯得寬闊起來。



佐夫雜談


攝影調色的時候,確實應該根據場景本身的環境來選擇冷暖,比如你拍攝的是冬季的川西景象,那就應該色調上偏冷,具體點就是偏藍偏紫;反之,你拍攝的是夕陽日落,那給畫面加上一些暖色會使畫面更加精彩。

但其實,冷暖是人決定的,這是不可避免的。那我來說,還是喜歡偏暖一點的感覺,尤其給夜景加上一點紅色,自己看的會比較舒服。圖三是我上週拍攝的成都地標—天府熊貓塔。當天的天氣並不好,烏雲密佈,大概趕著五點半到了機位,從太陽日落到華燈初上,天空依舊如此。於是我放棄了對天空造型上的處理,而是給它加上了更為鮮豔的色彩,偏紫和建築本身紅色的燈光比較配合。

當然,攝影一個人一個看法,謹在此分享一些自己的心得體會,拋磚引玉,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我是攝影人謹言,一名興趣使然的風光攝影師,經常回答問題,也歡迎朋友們多多邀請,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