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清朝北洋水師的旗艦定遠艦這個名字與我們安徽定遠縣有關係嗎?

安徽山哥


定遠艦和安徽定遠縣是沒有關係的。

北洋水師除了早期的超勇、揚威二艦取名沿襲之前多用美言佳詞的慣例外,其他八艘主力軍艦皆另起爐灶,開闢了以“遠”字命名的新風格。這裡的“遠”,指的就是中國以外的蠻夷之地,“遠”也蘊含了北洋水師不再是以往困守海岸的舊式水師,而是走向遠海的新式海軍之意。



定遠:定,用武力平定、安定的意思。

鎮遠:鎮,亦有安定之意,特別強調用武力維持安定。

三艘鐵甲艦的艦名含意是最好猜的

平遠:平,這裡也就是用武力平定的意思。

濟遠,直掛雲帆濟滄海

濟遠:濟,本意是越過、渡過的意思,如同舟共濟等。

致遠、靖遠為同級姊妹艦,乘風致遠,綏靖安邦

致遠:致,達到、實現的意思。

靖遠:靖, 平定,使秩序安定的意思,如靖亂,即平定叛亂。

經遠、來遠為同級姊妹艦,經略四方,萬國來朝

經遠:經,治理、經營的意思,如整軍經武。

來遠:這裡的來,實際上是前來順服的意思,代表萬國來朝。

所以八大遠的含義實際上是前往遠方不服王化之地,用武力征服,經營治理,最終讓蠻夷都前來順服。


海軍史研究會員


沒有一毛錢關係,定遠、鎮遠二艦命名來自保定府和鎮江府

清末北洋水師主力艦“八大遠”命名是李鴻章定的,取“定鎮致來,靖經威濟”之意。後威遠號老舊,戰鬥力差,調南洋水師的龍威號鐵甲艦過來,改名為平遠號,代替威遠號成為八大遠之一。


八大遠中,定遠、鎮遠二艦為從德國伏爾鏗船廠訂購,排水量最大,戰鬥力最強,造價也最為昂貴。兩艦購置費共1740萬馬克,合326萬兩白銀,再加相關配套費用共支付339萬兩白銀。但是戶部只劃撥了30萬兩,其餘300多萬兩都是各處劃撥、借調和商捐。

其中兩淮鹽商們貢獻了一百萬兩商捐,直隸總督府劃撥了40多萬兩(李鴻章就是直隸總督),所以李鴻章就取直隸總督署所在地保定府的“定”字,兩淮商人聚集地鎮江府的“鎮”字,將兩艦分別命名為定遠號和鎮遠號。同時定遠和鎮遠也有威震遠方之意,寄託海防期望。


339萬兩海軍購置款,中央只給了30萬兩,其餘全靠自籌,晚清時局實在讓人唏噓,李鴻章這個“大清糊裱匠”已經盡力了。


五嶽掩赤城


沒有關係,定遠艦的名字和安徽省定遠縣名字一樣純屬巧合。

早期由於購買的軍艦雜亂不統一,因此名稱均取自含義“威武”詞語。比如:

“龍驤” 、“虎威”、“飛霆” 、“策電”、“超勇”、“揚威”等;

後來清朝經過著名的“塞防海防之辯”後,清朝的海軍開始逐有規模,同級同類戰艦頗多,因此此時清朝對海軍命名呈現統一化,均以一個字號貫穿各同類艦的艦名。

北洋水師巡洋艦均冠以“遠”字,含義“長久永遠”,比如:

“定遠”、“鎮遠”、“濟遠”、“經遠”、“來遠”、“致遠”、“靖遠”、“平遠”、“威遠”等;

炮艦冠以“鎮”字,含義“安定”,比如:

“鎮中”、“鎮邊”、“鎮東”、“鎮西”、“鎮南”、“鎮北”、“鎮海”;

魚雷巡洋艦冠以“廣”字,因原屬於廣州水師,比如:

“廣甲”、“廣乙”、“廣丙”等;

運輸船冠以“順”字,含義“順利暢通”,比如:

“快順“、“遇順“、“利順“、“捷順“等;

後來北洋全滅後,清朝新組建的海軍,均冠以“海”字,比如:

“海天“、“海圻“、“海容“、“海籌“、“海琛“等;

例子較多,同樣的字代表一個系列,尤其是北洋主力艦,艦名取的都比較講究,另外一個字都有特殊的含義。

定遠艦的名字若為地名,那其他艦名就無處可考了,“定遠”“鎮遠”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艦船之一,清朝對這兩艘艦給予厚望,“定”和“鎮”都代表著“穩”,也是清廷當時的願望。


曹老師xixi


包括“定遠”在內的北洋海軍軍艦的艦名設定,都和當時中國的地名沒有直接聯繫,只是取一些威武的名詞,其中的一些可能會和地名有所巧合,但在命名當時是沒有考慮到用地名命名的。中國海軍開始全面使用地名作為軍艦的艦名,是到了民國南京政府時代。

下面把北洋海軍軍艦的命名情況大致做個說明:

“操江”:屬於調用的南洋水師軍艦,操江二字出自兩江總督官銜全稱,意思是“操巡長江”。

“超勇”“揚威”:分別借用清代超勇將軍、揚威將軍的封號名稱。

“鎮東”“鎮西”等蚊子船:由兩江總督沈葆楨起名,即鎮攝東西南北中各方的意思。

“遠”字系列:即“定遠”“鎮遠”等八大遠,遠意指遠方、遠人,之前加上威武的字樣,就具有了震懾遠方的寓意。這一類威武的詞語當時也出現在其他地區的炮臺命名上,例如廣東虎門炮臺中,就有定遠炮臺、鎮遠炮臺等名稱。

“康濟”:由船政大臣命名。

“利運”“敏捷”:二者分別是運輸船和風帆練習艦,艦名取了直白的詞語。

“福龍”:由船政大臣命名。

“左隊”“右隊”魚雷艇:不專門命名,而以營號(部隊番號)代艇名。


海研會


定遠縣也不是隻有一個。只是安定遠方邊界之意。甘肅也有


定西番


並沒有什麼關係吧,北洋水師的定遠艦的來歷已有回答,而定遠縣的稱呼來源已久。南朝梁武帝時,始以“定遠”為縣名。據《太平寰宇記》載:“梁天監三年(504年),土人蔡豐據東城,自魏歸,武帝嘉之,改曰豐城,立為定遠郡,又改為廣安郡定遠縣”。梁武帝普通五年(524年),派定遠將軍曹世宗攻破西曲陽,收復淮南失地,將西曲陽、陰陵、東城三縣併為定遠郡,置定遠縣。縣名“定遠”,含有安定邊界、收復遠方失地之意。


一隻種花的兔


也說不定李老頭子在給諸艦取名時,取完”致遠”後想不起還有什麼”遠”了,突然心血來潮,想起老家有個”定遠”。


王祖蔭1


據說當初聽說抗倭名將戚繼光叫"定遠候",馬上就在東門大轉盤立了一尊大銅像,結果幾年後山東威海人找過來了,又給拆了。


沒事泡泡澡



wu吳金泉


古代和近代取名很少用地名,縣名,省名,市名。舊時官員即學識淵博,重大命名必展示意義和學問,不會用地名簡單替代。軍艦本是遠航大洋的,八大主力艦以遠排列正寓此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