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清朝北洋水师的旗舰定远舰这个名字与我们安徽定远县有关系吗?

安徽山哥


定远舰和安徽定远县是没有关系的。

北洋水师除了早期的超勇、扬威二舰取名沿袭之前多用美言佳词的惯例外,其他八艘主力军舰皆另起炉灶,开辟了以“远”字命名的新风格。这里的“远”,指的就是中国以外的蛮夷之地,“远”也蕴含了北洋水师不再是以往困守海岸的旧式水师,而是走向远海的新式海军之意。



定远:定,用武力平定、安定的意思。

镇远:镇,亦有安定之意,特别强调用武力维持安定。

三艘铁甲舰的舰名含意是最好猜的

平远:平,这里也就是用武力平定的意思。

济远,直挂云帆济沧海

济远:济,本意是越过、渡过的意思,如同舟共济等。

致远、靖远为同级姊妹舰,乘风致远,绥靖安邦

致远:致,达到、实现的意思。

靖远:靖, 平定,使秩序安定的意思,如靖乱,即平定叛乱。

经远、来远为同级姊妹舰,经略四方,万国来朝

经远:经,治理、经营的意思,如整军经武。

来远:这里的来,实际上是前来顺服的意思,代表万国来朝。

所以八大远的含义实际上是前往远方不服王化之地,用武力征服,经营治理,最终让蛮夷都前来顺服。


海军史研究会员


没有一毛钱关系,定远、镇远二舰命名来自保定府和镇江府

清末北洋水师主力舰“八大远”命名是李鸿章定的,取“定镇致来,靖经威济”之意。后威远号老旧,战斗力差,调南洋水师的龙威号铁甲舰过来,改名为平远号,代替威远号成为八大远之一。


八大远中,定远、镇远二舰为从德国伏尔铿船厂订购,排水量最大,战斗力最强,造价也最为昂贵。两舰购置费共1740万马克,合326万两白银,再加相关配套费用共支付339万两白银。但是户部只划拨了30万两,其余300多万两都是各处划拨、借调和商捐。

其中两淮盐商们贡献了一百万两商捐,直隶总督府划拨了40多万两(李鸿章就是直隶总督),所以李鸿章就取直隶总督署所在地保定府的“定”字,两淮商人聚集地镇江府的“镇”字,将两舰分别命名为定远号和镇远号。同时定远和镇远也有威震远方之意,寄托海防期望。


339万两海军购置款,中央只给了30万两,其余全靠自筹,晚清时局实在让人唏嘘,李鸿章这个“大清糊裱匠”已经尽力了。


五岳掩赤城


没有关系,定远舰的名字和安徽省定远县名字一样纯属巧合。

早期由于购买的军舰杂乱不统一,因此名称均取自含义“威武”词语。比如:

“龙骧” 、“虎威”、“飞霆” 、“策电”、“超勇”、“扬威”等;

后来清朝经过著名的“塞防海防之辩”后,清朝的海军开始逐有规模,同级同类战舰颇多,因此此时清朝对海军命名呈现统一化,均以一个字号贯穿各同类舰的舰名。

北洋水师巡洋舰均冠以“远”字,含义“长久永远”,比如:

“定远”、“镇远”、“济远”、“经远”、“来远”、“致远”、“靖远”、“平远”、“威远”等;

炮舰冠以“镇”字,含义“安定”,比如:

“镇中”、“镇边”、“镇东”、“镇西”、“镇南”、“镇北”、“镇海”;

鱼雷巡洋舰冠以“广”字,因原属于广州水师,比如:

“广甲”、“广乙”、“广丙”等;

运输船冠以“顺”字,含义“顺利畅通”,比如:

“快顺“、“遇顺“、“利顺“、“捷顺“等;

后来北洋全灭后,清朝新组建的海军,均冠以“海”字,比如:

“海天“、“海圻“、“海容“、“海筹“、“海琛“等;

例子较多,同样的字代表一个系列,尤其是北洋主力舰,舰名取的都比较讲究,另外一个字都有特殊的含义。

定远舰的名字若为地名,那其他舰名就无处可考了,“定远”“镇远”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舰船之一,清朝对这两艘舰给予厚望,“定”和“镇”都代表着“稳”,也是清廷当时的愿望。


曹老师xixi


包括“定远”在内的北洋海军军舰的舰名设定,都和当时中国的地名没有直接联系,只是取一些威武的名词,其中的一些可能会和地名有所巧合,但在命名当时是没有考虑到用地名命名的。中国海军开始全面使用地名作为军舰的舰名,是到了民国南京政府时代。

下面把北洋海军军舰的命名情况大致做个说明:

“操江”:属于调用的南洋水师军舰,操江二字出自两江总督官衔全称,意思是“操巡长江”。

“超勇”“扬威”:分别借用清代超勇将军、扬威将军的封号名称。

“镇东”“镇西”等蚊子船:由两江总督沈葆桢起名,即镇摄东西南北中各方的意思。

“远”字系列:即“定远”“镇远”等八大远,远意指远方、远人,之前加上威武的字样,就具有了震慑远方的寓意。这一类威武的词语当时也出现在其他地区的炮台命名上,例如广东虎门炮台中,就有定远炮台、镇远炮台等名称。

“康济”:由船政大臣命名。

“利运”“敏捷”:二者分别是运输船和风帆练习舰,舰名取了直白的词语。

“福龙”:由船政大臣命名。

“左队”“右队”鱼雷艇:不专门命名,而以营号(部队番号)代艇名。


海研会


定远县也不是只有一个。只是安定远方边界之意。甘肃也有


定西番


并没有什么关系吧,北洋水师的定远舰的来历已有回答,而定远县的称呼来源已久。南朝梁武帝时,始以“定远”为县名。据《太平寰宇记》载:“梁天监三年(504年),土人蔡丰据东城,自魏归,武帝嘉之,改曰丰城,立为定远郡,又改为广安郡定远县”。梁武帝普通五年(524年),派定远将军曹世宗攻破西曲阳,收复淮南失地,将西曲阳、阴陵、东城三县并为定远郡,置定远县。县名“定远”,含有安定边界、收复远方失地之意。


一只种花的兔


也说不定李老头子在给诸舰取名时,取完”致远”后想不起还有什么”远”了,突然心血来潮,想起老家有个”定远”。


王祖荫1


据说当初听说抗倭名将戚继光叫"定远候",马上就在东门大转盘立了一尊大铜像,结果几年后山东威海人找过来了,又给拆了。


没事泡泡澡



wu吴金泉


古代和近代取名很少用地名,县名,省名,市名。旧时官员即学识渊博,重大命名必展示意义和学问,不会用地名简单替代。军舰本是远航大洋的,八大主力舰以远排列正寓此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