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教科書裡說晚清的安慶內軍械所製造出了世界先進的武器,可為什麼清軍還打不過列強呢?

派大的太陽


1861年為了有效打擊太平軍,曾國藩在安徽安慶建立了這家中國近現代史上第一家現代意義上兵工廠。給屬下對抗太平軍的部隊裝備上足夠先進的火器。而我們知道太平軍是比較喜歡裝備先進武器的,在天平軍攻佔江浙地區以後,因為太平軍和西方列強共同信仰上帝的原因西方列強甚至於給錢就賣裝備的情況,所以在戰爭前期火器裝備上是優於同時代的清軍。在電影《投名狀》上面清軍與太平軍作戰時候,太平軍那種洋槍陣給了作戰的龐青雲所部清軍以大量的殺傷。

誠然,在安慶內軍械所製造的武器在當時看來,各項指標是不差的,與同時代世界各國的槍炮水平基本上在一個維度上。這家清政府創辦最早的以手工製造近代武器的軍工作坊。不僅可以製造子彈、火藥、槍炮。甚至可以製造輪船,我國近現代科學家華蘅芳曾在這裡主持製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安慶”號。


可是戰爭的勝負不僅僅取決於武器的先進性。古人有云所謂戰爭勝負要看天時地利人和,以武器的先進為先決條件卻遭遇戰敗的情況還是很多的。更何況安慶內軍械所所生產的軍械在技術上只是和當時的列強們差不多,沒有超過。畢竟以仿製為主,細節創新還是改變不了基本的技術條件的。在19世紀的中國,不斷遭遇各國列強的欺辱和肆意妄為。整個國家的氣氛昏暗低沉,軍隊的士氣也是大打折扣。甲午海戰出現了臨陣脫逃的現象,而當時中日兩國艦隊裝備水平並沒有差距太大,駐朝鮮清軍在遭遇日軍攻擊時候因主帥逃跑也造成了整個防禦體系的崩潰。。。這樣的例子在晚清時期的中國到處都是。雖然不乏全軍覆沒也要抵抗到底的諸如廣東關天培所部清軍存在,但這畢竟是少數。因為這些封建時期的官兵們大部分都不知道為何而戰,為什麼而活。

戰爭的勝負還是取決於人,新中國成立以後人民當家做主以後有了保家衛國的決心。戰鬥力就完全不同,朝鮮幾乎喪失制空權的情況下多次力抗多國部隊不敗,樹立中國陸軍的豐碑,在珍寶島怒懟蘇軍不敗,同時達成對抗當時世界兩大超級國家的記錄。

所以,就算武器再先進,落後的政治制度,腐朽的統治,沉悶的民間生活,加上沒有覺醒的民族意識。也是無法對抗已經完成工業革命一心征服的西方列強的。

安慶內軍械所就是晚清士大夫階層的一場強國美夢,僅僅是夢而已。


夢圓的金窩


一看你就沒有好好看教科書,你的思維還停留在“師夷長技以制夷”上。安慶軍械所的內容是屬於洋務運動的,這一章的末尾就是甲午戰爭了,你去翻一翻,這一章的結論是“封建地主階級的自救不能救中國”。引申出來的是清政府的落後不僅僅是軍事和科技等單方面的落後,而是從思想到制度的全方位落後。

舉個例子,八國聯軍侵華時,在山東招募了大量中國僱傭軍用來攻打北京,這些“華勇營”作戰勇猛,戰績斐然。是他們誠信要做“漢奸”嗎?不是的,清政府對基層的掌控力已經喪失的令人髮指,“國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國”是當時最真實的寫照。官員只顧著撈錢,地方只顧著割據,民眾生活的水深火熱,這樣的國家,你就是給他全套世界先進裝備,他的戰鬥力也是低的令人髮指(印度老臉一紅)。

落後數百年積攢下來的毛病,想通過幾個軍工廠救扳回來是不現實的,必須用其他手段,而這個手段的探索過程在我國的歷史教科書裡敘述的是十分清楚的,題注你好好去翻一翻,沒記錯的話,應該是:封建地主階級不能救中國、農民階級起義不能救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改良不能救中國,資產階級革命不能救中國......每一個結論都對應著一章的內容和一個經典歷史事件。


扣毛


安慶軍械所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現代軍工企業,是由當時洋務派大臣曾國藩一手創辦,曾國藩攻入安慶後,深知洋槍洋炮的威力和重要性,奏請朝廷在安慶開辦軍械所、江南製造局、新軍學堂等。

安慶軍械所生產當時具有世界領先的洋槍洋炮,為晚清新軍生產炮彈、子彈,但大多都是仿製。可以說,安慶是晚清洋務運動發祥地,這裡,仿製出中國第一臺蒸汽機,第一艘機械引擎船舶,第一輛自行車,第一部電話機……。


值得諷刺的是,晚清新軍學堂培養的人才竟然是晚清封建王朝的“掘墓人”,有點“自掘墳墓”的意思,很多革命黨人都是新軍起義而來,安慶新軍學堂裡成了“革命黨”人推翻晚清封建王朝的基地,很多人參加“辛亥革命”!

“決定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儘管安慶軍械所製造出世界先進武器,但晚清政府已經是腐朽無能了,面對內憂外患,慈禧還挪用八百萬軍餉,給自己建造頤和園,朝廷大員有主戰,也有主和的,無心戀戰,致使“北洋水師”這個當時世界一流海軍艦隊,被動挨打,全軍覆沒!落後的思想意識形態,落後的封建制度,國運衰弱,人心不沽,造成了“弱國無外交”、“落後捱打”的局面。

前事不忘,後世之師,甲午之恥,永世不忘!

(圖一為曾國藩舊照,圖二、圖三為安慶軍械所舊照)


長江老農


不知道題主從哪本教科書上看到“安慶內軍械所製造出了世界先進的武器”


實際上“ 安慶內軍械所” 是我國第一個由手工工場直接轉向近代性質的工業, 它的發展可分

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 咸豐十一年冬- 一同治元年七月) 手工製造蒸汽機階段;

第二階段( 同治元年七月一一同治三年遷南京)機器製造機器階段。

其主要標誌是蒸汽機作為動力機器應用於近代木質“ 汽船”生產成功。


這就是它的最高技術成就是“用蒸汽機驅動的木質輪船”。又稱明輪船,因為輪子在外面。


同治二年(1863年)十二月二十日,曾國藩在日記中記載: “出門至河下看蔡國祥新造之小火輪船。船長約二丈八九尺,因坐至江中,行八、九里,約計一個時辰可行二十五、六里。


我們換算下單位,這船長約9.6米,每小時大約行13裡,或者是6.5公里。



而在這艘船下水的50多年前,

1807年,富爾頓在美國建成了輪船"克萊蒙特號"。 這艘輪船長約45米,寬9米多,排水量100噸,時速為每小時4英里,即6.4公里每小時。恰好和安慶內軍械所造的一樣。


也就是說,安慶內軍械所的最高技術成就,50年前美國人已經做到了,而且美國人的船要大很多倍,之間可能有相差50年以上的差距。這樣能談得上“世界領先”嗎?


閉家鎖的紅楓


有先進武器就能打勝仗嗎?蔣介石800萬美式武器裝備,被毛澤東小米加步槍打得落花流水,最先進的現代化裝備的聯合國最強大的部隊,在朝鮮戰場上被志願軍打得滿地找牙,為什麼?天才毛澤東才是戰爭勝負的關鍵,一個天才的出現,什麼先進武器也都是廢鐵。


myworld99


政治宣傳需要。事實是八國聯軍進攻北京,除了僧格林沁軍八里橋一戰,就只有西北馬家軍勤王。沒有漢族軍團參予,說明下面手握重兵的地方大員都清楚世界局勢,只有慈僖自己還在紫禁城內做大國夢。這叫一觸即潰,整個政權威望土崩瓦解。為後來袁世凱逼滿清退位墊定基礎。


敬感恩惠


戰爭是很複雜的一件事,各種因素都會影響戰爭的勝負。舉例子來說,開10萬的車與開100萬的車,一定能保證開100萬的車就會平安抵達目的地嗎?不一定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