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奮鬥小半輩子,怎麼就成外國的了?中國紅牛老員工這番話讓人心疼

說起紅牛,網友們應該非常熟悉。尤其是70、80後,幾乎是聽著“渴了喝紅牛,困了累了更要喝紅牛”這句話長大的。

的確,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少不了紅牛的陪伴。熬夜加班的時候,運動的時候,都習慣來罐紅牛補充能量。就像下面這位網友,跟朋友打球的時候,總是少不了來罐紅牛。

奮鬥小半輩子,怎麼就成外國的了?中國紅牛老員工這番話讓人心疼

熬夜寫論文,也需要補充能量。

奮鬥小半輩子,怎麼就成外國的了?中國紅牛老員工這番話讓人心疼


奮鬥小半輩子,怎麼就成外國的了?中國紅牛老員工這番話讓人心疼

還有有趣的網友用紅牛來比喻情感,“看到你,我的心就像喝了一大罐紅牛一樣,橫衝直撞。”

奮鬥小半輩子,怎麼就成外國的了?中國紅牛老員工這番話讓人心疼

可見,在國人眼中,紅牛已經不單是一罐飲料,而是承載著一代中國人回憶的文化符號。而對那些曾參與中國紅牛創業歷程的工作人員和合作夥伴來說,紅牛的意義更加不同尋常。

1995年,華彬集團創始人嚴彬與泰國紅牛創辦者許氏家族達成合作,將紅牛引入中國市場。

雖然紅牛現在家喻戶曉,但90年代國內功能飲料市場可以說是一片空白,為紅牛的中國之旅帶來不少挑戰。

當時,泰國紅牛的原配方無法取得中國市場監管機構的銷售許可,為此,嚴彬邀請到當時的食藥主管部門、行業協會等機構,根據監管部門規定和中國人的消費習慣對泰國紅牛配方進行本土化改良,最終獲得了市場準入資格。商標在當時就是個招牌而已, 吆喝的多了,客人多了,市場就做大了,這招牌就和利益緊緊捆綁在一起,紅牛中國是在爭取自己的權利。

奮鬥小半輩子,怎麼就成外國的了?中國紅牛老員工這番話讓人心疼

之後,為了讓紅牛更適應國內消費者的審美和飲用習慣,嚴彬帶領紅牛對產品的成分、品牌名稱、外包裝逐漸進行了改良,而為了讓中國消費者瞭解紅牛,當年嚴彬甚至還在寒冬中,親自帶領團隊在北京長安街給沿途的的士司機贈送紅牛飲料。

在回憶當年這段艱難創業歷程時,中國紅牛公司老員工和經銷商仍激動不已。一位中國紅牛公司老員工曾透露,紅牛中國雖是合資公司,但從成立以來,紅牛就一直實際上由華彬集團進行實際經營和管理,現在卻因為泰國天絲不給商標授權備案行政許可面臨種種訴訟難題。

有此前提,難怪在面對如今的品牌糾紛時,該員工會表示,“實在想不明白,自己辛辛苦苦為之奮鬥了小半輩子的紅牛,怎麼突然就成了外國人的了?”

或許,這也是大部分中國人的疑問吧。(注:圖片均來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