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疫情之後,種植業前景怎麼樣?農民種植什麼賺錢?

三農小黃鴨


現在農村的地很多都已經租出去給人統一種植,極少的地些糧食也有人種植果樹但前景不太好,現在我覺得要根據自己土地情況種中藥材會好些。


WXF追求


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本人老家也是農村的,家裡那邊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冬暖蔬菜大棚,有的鄰居家裡四五個大棚,受今年疫情影響,蔬菜價格下降特別厲害,因為收菜的菜販子少了,對菜的價格影響很大,我們這邊大棚主要種植:西葫蘆、芹菜、茄子、豆角(一般都是年後種植。

正常情況下,一個長50米,寬10米的大棚,一年正常的毛利在5-8萬左右,種植大棚還是很辛苦的,之前的時候,還沒有自動捲簾機,需要靠人工拉,早晨捲起來,下午放下去,確實比較辛苦。

就題主的提問來說,種植業的前景還是不錯的,畢竟是剛需,我們這邊秋冬天種植西葫蘆,100米的大棚,每隔2天採摘一次,大概500-600斤,平均2元/斤,一個冬天能賣個3-5萬(管理好的情況下),春夏天種植豆角,春天豆角價格還可以,基本價格在2-5塊錢/斤,夏天產量上來了,價格就不行了。

題主可以根據你們當地的情況,比如適合種植什麼種類,有什麼資源等等。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您


小鯉魚劇樂部


【農村農業部:一些地方#農村防疫搞一刀切影響農事活動#】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表示:受疫情影響,今年的春耕備耕遇到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①部分農資企業,尚沒有復工復產。當前不少地區農資企業開工需要當地疫情防控指揮部的批准,加上工人技術人員不能及時到位,企業正常的復工復產率比較低。②農資到村到店難,種子化肥農藥這些農資供應總量是夠的,主要問題是農資運銷最後一公里受阻,難以進店進村。③正常的農事活動受到影響,一些地方農村防疫搞一刀切,甚至封村堵路,禁止農民下田,也禁止農機上路。農事活動沒法正常開展,特別是當前農業用工貴用工難問題比較突出,也影響了一些規模經營主體的正常農事活動。


每日實時熱搜榜


比起天氣,當前疫情防控對蔬菜生產銷售的影響更大。隨著疫情的不斷髮展,各地紛紛採取了較為嚴厲的管制措施,從農民到市民的恐慌情緒加劇,封村封路,企業停工,形成了人流物流的腸梗阻,造成了一系列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1.田頭銷售難。2月8日調查發現,田頭市場復工率僅為3-5成,有些地方的田頭市場直接停止運營,農民不準出村,蔬菜銷售不暢,造成地頭收購價低,終端銷售價高。

2.生產用工難。一些地方封村後,連農民也找不到幫工,而蔬菜生產企業用工缺口更是很大,蔬菜不能及時收穫和上市,妨礙正常生產銷售。

3.種苗保障難。一是受運輸影響,育苗企業難以正常購買到育苗基質;二是育苗企業管理用工難找,特別是茄果類蔬菜嫁接用工最為困難;三是已育成菜苗銷售運輸困難;四是育種單位多數未開工,即使開工,用工也很難找。

種苗是蔬菜生產的關鍵,如果不能正常保障,將直接影響下茬蔬菜生產,影響長遠蔬菜供應。

4.農資進村難。由於封村封路,導致化肥、農藥、農膜等農資銷售和運輸不暢,從而影響蔬菜正常生產。

我認為近期的疫情過去以後,人們會對農產品的消費有一個重大的轉變。最起碼會真正把農產品的安全健康性重視起來,而不是僅僅通過外觀和宣傳就認為某樣產品就是安全的健康的。這對於我們種植農業來說也會是一次發展的機遇,特別是經濟作物種植;比如蔬菜、五穀雜糧等。

做農業首先就是種植生產,而緊跟的是銷售,如果銷售不解決前面都等於白搭。所以從事農業一定要有一個科學合理的發展理念和規劃,切記不能“盲目跟風和死搬硬套更不能貪大求全”,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超前”!


三農開拓者


疫情之後,種植業前景還是不錯的,需求量大,有市場,各個地方的情況是不一樣的,像我們這,山地,人均土地不足一畝,只種一季,玉米,一年下來買不了幾個錢,超不過三千,非常慘,還不能讓土地荒廢掉,沒有幾個種地的,年輕人都出去了。其他地方,搞得非常好,種植藥材,蔬菜大棚,採梅園,果樹,養花賣花…有很多農民致富了

這就要充分利用當地的優勢,像我們這個地區,盛產核桃,特別適合種核桃樹,還有連翹,製藥用的,這個收入是客觀的,主要是得形成規模化


農民小正


我個人覺得疫情過後,大家應該會重視種植業,至於種什麼,看當地的土地性質,別人能種好,不見得你也可以。

首先,種糧食作物,我國是人口大國吃肯定排第一,到什麼時候也是家裡有糧心裡不慌。

再就是純綠色有機蔬菜,現在的人會越來越注意吃的是否是無公害的純綠色食品,同樣的蔬菜加上這幾樣標籤價格能翻番。

還有就是種植藥材,以後的人會越來越重視自己的健康,中醫現在受到重視,同樣中藥材也會越來越吃香。


木偶娃娃4574


  • 1.食材類作物,要選擇基本民生需求的,放棄高端消費的食材。最多選擇中等消費層次的。
  • 2.經濟類作物要考慮到它進入到下一個產業鏈的裡邊,是否用於目前的經濟低迷環境下所需要的原材料。要避開種植高端消費的以及經濟發達時期所需的產品的原材料。比如鮮花,或裝飾用的苗木。就不適合於低迷經濟的基本民生需求。說白了,市場不好。

用戶4155790084027123


還是蔬菜類啊!這是人必不可少的。種的蔬菜可以曬乾來賣這樣可以賣的更好的價錢。因為疫情期間很多人不能外出買菜。很多人都備乾貨。青菜乾貨比較少。我覺得可以試下



約定晴天


看農村地方問題來說:

今年疫情問題,種與養,看地方問題來說,發展那樣產品,不是全國人民都是一個樣發展都什麼都賺錢。雞與鴨他的省市有禽流感,怎麼可能賺錢。為有經驗豐富,保養保產,產蛋雞不缺,禽流感過後雞與蛋肯定能賺錢。

種植產品要特別,綠色青菜食品,無汙染環境,靠宣傳廣告推廣,朋友支持,做的好,吃的放心,服務到位。銷售穩產,穩銷。一日三餐上桌大家都希要,定要銷路打開,種植就有信心。


花兒一樣綻放492


種植花卉:前景好且利潤高,銷售途徑多加上種植風險小,可謂是賺錢無風險。種植藥材:藥材的需求量很大,貨源緊缺,管理容易且產量高,收益十分可觀。種植有機蔬菜:它的營養價值被眾人認可,不用擔心銷售,它比普通蔬菜利潤要高3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