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疫情過後,學校陸續開學,但那些輔導班會有人管嗎?

用戶2332987884163


現在開學的時間之所以一推再推,就是因為要非常謹慎才行,但推遲開學對學生的學習的確是造成了影響,所以又必須要積極研究開學問題。

教育部在2月24日給全國各地的開學指明瞭方向,落實屬地責任制,實行錯時錯峰分批開學,畢業班的學生可以優先開學。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開學是需要分輕重緩急的,並不是所有的學校都一哄而上的開學,畢業班的優先,其次是中學,然後再到小學,那麼輔導班我認為應該是放到最後了,而且很有可能就是等到疫情徹底消失和平穩之後才有可能開放輔導班,理由如下:

1、輔導班的學習並非是迫在眉睫。

2、很多輔導班存在規模小,管理不規範的問題,對於疫情防範措施很難去統籌管理。

3、輔導班就算暫時放開了,相信在短期內家長也不會將孩子送去的。

但是在度過疫情的平穩期之後,輔導班還是要開放的,畢竟市場有需求,輔導班也要生存,他們的壓力也很大,有房租開支,有人員開支,全國的輔導班也帶動了大量的人員就業,所以說這個行業我們是不能去徹底否定的,只能說讓他們的業務暫時緩一緩。


美蛙英語


輔導班的管理一直是教育上的一個“短板”,一個“真空”地界。

1.去年5月,上海又一家教育機構跑路,連續5個月第6起,數千家長學費打水漂!

這些輔導機構“虛假宣傳”、“誇大宣傳”,拖欠老師工資,損害家長、學生利益。

許多家長明知其中有詐還往裡鑽,這些不良培訓機構就是抓住家長這種急功近利思想而屢屢得逞。

2.許多輔導機構聘任的教師,根本不具備教師資格,有的甚至品德低下。

許多培訓機構為了節約成本,聘任的老師大多學歷層次不達標,有的甚至思想品質有問題。

我所在小縣城認識一個輔導機構老師:白天騎三輪車載客,下班之後變身成輔導班老師,輔導孩子作業,這樣的人也能稱之為老師嗎?

還有更為惡劣的,有些心術不正的老師欺負女生,拍視頻發佈到網站上賺錢。

3.疫情過後,許多輔導機構又蠢蠢欲動,如果不充分重視冠狀病毒強傳染性,造成的社會問題將不容小覷。


青衫李探花


我們這裡有人管,縣教育局有一個部門專門負責管理全縣的民辦教育培訓機構,機構負責人建了一個微信群,及時給我們傳達上級的文件精神,疫情剛開始的時候,每天都要求所有培訓機構一律不準營業,期間縣裡和局裡的領導挨個機構挨門督查。沒有通知任何人不準開門營業。


墨韻添香2


我作為輔導班的老師我來回答你的問題,其實每次回答這樣的問題的時候我都非常的氣氛,但是為了我們我還必須回答,首先我說一下我的身份,我是一個辦輔導班的,專業辦輔導班的,不是學校老師,我們輔導班的主要教學內容為:1、日常班:檢查與講解學生的課後作業,2、寒暑假班:督促孩子完成假期作業、幫助孩子制定假期學習計劃和提前預習新課內容。這是我們輔導班的一年四季的主要工作,我們周邊文化課輔導班也基本負責這些內容,我們的工作在周邊還是比較受歡迎的,可是我就不明白了,現在很多網友對輔導班很多意見,甚至感覺有血海深仇是的,在問?我們這樣做難道錯了嗎?如果你作為一個普通的農民,你的孩子學習需不需要我這樣的輔導班?如果你作為一個天天忙碌的工人,你的孩子學習需不需要這樣的輔導班?如果你作為一個無法知道孩子的家庭主婦。你的孩子需不需要這樣的輔導班?我們輔導機構就是憑良心賺錢,一個星期上六天,週一到週五下午孩子放學開始,什麼時候寫完作業再讓孩子回家,週六全天上學,我們一個的收費才200元,這個價格我感覺大部分老百姓都可以消費的起,但是為什麼在網上我們就成了大家打擊的對象了呢?我們錯了嗎?如果我們錯了,為什麼我們還那麼多消費群體?我現在不知道一些家長到底怎麼想?為了孩子好這是作為父母的責任,但是你如果你輔導不了孩子的作業,那怎麼辦?你也得為孩子考慮吧,是不是你得給孩子找個輔導機構啊?我們就是為一些家長分憂解難的?實在的說我們也是要盈利的,辦了那麼多年輔導班,我感覺我掙的都是良心錢。

我也理解一些家長,確實有些黑輔導機構給我們摸黑了,但我認為那些人長久不了,家長的眼睛是雪亮的。同時我希望那些惡意詆譭輔導機構的人,能夠摸著你的良心說話,其實我們做的也是你們家長需要的。




小學數學大講堂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結合自己學生時代在培訓機構兼職授課經歷給你做個分析。

答案是分兩種來看,一種有人管,一種沒人管,但綜合來看,都不會開課,以網課為主。

第一種是正規教育培訓機構,這種機構是有辦學許可證的,也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通常區教育局就給辦了,也要出錢),有這種證的培訓機構,在當地教育局是有備案的,在辦學場地,消防工程,師資配備,教學管理制度等各方面是得到教育部門認可的。打個比方來說,有點像菜市場中有營業執照的攤位,在工商局也有備案,光明正大做生意,要納稅。因此正規培訓機構開課也是要嚴格執行相關開課標準,要有達到和普通學校同樣的開學條件,要進行消毒,口罩等防疫物資的準備,也要承擔相應風險,雖然有人管,但是開課難度較大,成本也高,因此也不會同步開課,以上網課的形式代替(從朋友圈來看,有幾個機構正在開網課)。

第二種,也就是非正規的培訓機構,沒有辦學許可證的,這種無備案,有個簡單場地就能開始營業。打個比方來說,有點像菜市場沒有攤位的菜販子(可能有點不恰當哈),在工商局無備案,隨賣隨走,不需要納稅,因此這種非正規培訓機構沒人管,他們有復課可能,但是家長和學生未必有機會和勇氣去這總機構上課,因此也不能開課。

以上純屬個人愚見,若有不同看法,歡迎指正。






教育郎


可以肯定地講,疫情過後,對輔導班的監管肯定會比以往更嚴格,之所以這樣講,是源於經歷了這次疫情的考驗,讓各職能部門的工作責任心有了明顯的增強,誰也不敢馬虎大意,生怕疫情後遺症出現,自然就會加大監督的力度了。

對於輔導班來說,監管起來相對有難度,這主要是根據其存在的形式不同所定,目前實體輔導班主要有有這幾種形式:

1、知名品牌的全國加盟連鎖教育培訓機構。

對於這些大品牌教育培訓機構所開設的輔導班,監管部門很容易檢查和監管,因為數量有限,且規模相對較大。

2、當地有名的教育培訓機構。

對於在當地有名氣的教育培訓機構,監管部門也很容易檢查和監管,同樣也是數量有限,規模較全國加盟連鎖教育培訓機構要小。

3、沒有經過正規渠道註冊的教育培訓機構。

這種機構並不少見,一般都是未按正規渠道註冊,規模較小,且不在臨街門店開設,往往都隱藏在居民區內。如果沒有舉報,監管部門一般查不到。

除線下實體教育培訓機構外,線上的網絡輔導班在監管方面就明顯有難度,但是從預防疫情角度考慮,這種網絡輔導班本身對疫情沒有傳播性,因此不具危害性。


寒石冷月


老穆昨天還在思考這個問題,這確實是一件比較令人頭疼的一件事。

疫情過後,學校陸續開學,可大家必然還是有所顧慮的,不論是學校,還是學生家長,都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工作……

我們就拿江蘇舉例,此前,江蘇省教育廳發佈通知,各地各學校嚴格執行校園封閉式管理,做到“五個一律”:

①未經學校批准學生一律不準返校;

②校外無關人員一律不準進校門;

③師生進入校門一律核驗身份監測體溫;

④對發燒咳嗽者一律實行醫學隔離觀察;

⑤不服從管理者一律嚴肅處理。


老穆就想反問一句,學校能做到“校外無關人員一律不準進校門”,校外輔導班是否能夠做到呢?

我們都知道,校外輔導班大都是租來的房子,門口不可能有足夠大的地方容納來來往往的家長。

如果造成交通擁堵,怎麼辦?

再者,輔導班的建築面積、場所設施和防疫工作,都是參差不齊的,他們能否都做到與學校一樣到位呢?

老穆再拋出一個問題:“孩子既去了學校,又去了輔導班,倘若不幸成了‘漏網之魚,誰之過?”



老穆認為,培訓機構開學時間,一定是遲於中小學開學時間的,至於遲多少天,則要取決於當地的政策!

比如寧波,規定學員復課時間不早於中小學校正式開學後一星期。

老穆相信,等到疫情結束後,學校開學了,當地的教育主管部門,一定會監辦此事的,只有符合條件的輔導班,才能開課!

朋友們,你們覺得呢?


老穆說語文


疫情過後,學校陸續開學,但那些輔導班會有人管嗎?

雖然現在部分省市的響應等級降低了,但是學校還是沒有開學,依然採用的是網上輔導為主。真正等到疫情過後,和要恢復到疫情前是兩個概念,疫情過後即使開學,也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不能掉以輕心,防護、監測、消毒等工作可能不會允許輔導班輕易開課。這裡面,包括了大家常說的正規和不正規的輔導班,有沒有人管這個問題,就看大家怎麼理解。

1、已註冊備案培訓機構

這裡指的就是在工商局合法註冊成立、在教育部門備案的並取得辦學資質的培訓輔導機構,這類機構比較正規,教學場所和師資配備都較齊全,培訓輔導效果基本可以得到保證,這樣的機構如果按照學校的開學標準進行開學前的消毒和防護物資配備,再經過當地教育部門和疫情防控指揮部檢查驗收,應該可以具備複訓的條件。然後在日常培訓上課期間,注意師生的防護監測,要求也應該和學校上課一樣。

2、未註冊備案培訓單位

這部分未註冊也未登記的單位,可能就是我們平常校外附近的小託管班,或規模較小的培訓機構。這類單位辦學場所一般比較狹小,師資配備良莠不齊,有些小託管班僅僅是為了原來學校沒有開設延時服務時而開設的,目的僅限於方便不能及時接孩子的家長,這類託管班不負責教授任何的課程,只是簡單的讓孩子自習和完成作業。非正規的輔導班和培訓學校因為條件有限,防護和消毒措施可能滿足不了目前的疫情防護要求,即使學校開學了,家長也不會讓孩子去參加這類人員扎堆的輔導班。這類單位因為沒有註冊和備案,也成了管理難點和盲區。

上面只是簡單的列舉了正規和非正規的區別,有人管也有沒人管甚至還有管不了的,家長本著為孩子負責的態度,一定要參加的話,就儘量選擇前者。如果網絡課程能夠滿足孩子的培訓需求,可以讓培訓機構多出一些網絡課程和改變一下教學方式。畢竟非常時期,大家要共克時艱。


寶貝的院子


疫情過後,學校開學,輔導班有沒有人管這個問題,我們要從輔導班的主管部門是誰來說起。我們國家的輔導班在2018年之前,想辦一個輔導班,在工商局註冊,開辦一個教育諮詢或教育培訓公司即可開業。工商局只對輔導班進行營業範圍的方面監督,稅務局對輔導班的稅務方面進行監督,因此監管力度比較弱的。

但是從2018年開始,國務院牽頭開始進行對全國的輔導班進行整頓。各地的教育局制定規範文件,輔導班必須符合規定才能進行開班。各地教育局通過檢查審核過可以頒發辦學許可證。這個辦學許可證拿著可不簡單,需要通過工商,稅務,消防等方面的審核,然後還要通過教育局的審核。最後才能拿到辦學許可證。目前有辦學許可證的輔導班已經納入到教育局的社會力量辦學、民辦學校管理範圍內。教育局在疫情之後會對開學有一系列的防控措施要求,同樣也會對有辦學許可證的輔導班有同樣標準的要求,所以家長儘可放心去。

當然這裡面有2點提醒,第一希望家長在選擇輔導班的時候,一定選擇有辦學許可證的機構。因為這樣的輔導機構受教育局統一監管,防護措施做得比較好。第二儘可能選擇連鎖型的大型輔導機構。因為這樣的機構更看重未來的發展,不希望出現任何差錯,所以他們在防控措施上要求比較嚴。防控措施,防控手段,防控流程,防控物資都比較充分。


長三角教育資訊


全國疫情防控形勢好轉

其實這個問題會比較尷尬,關於會不會有人管的這個問題,大家的擔心是有道理的。

現在疫情防控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刻,大家再堅持一下,我們就可以解放了,按照現在的情況,如果湖北省外的區域不再出現大量新增病例,防止韓國日本的輸入病例,那麼3月中下旬各學校是可以開學的。

教育部門高度重視學校

國家層面對學生群體非常關注,確保學生不被感染,本月24號,教育部還發文專門強調這事。要求壓實屬地責任,要求精準到校,精準到人,精準到事,毫無疑問,哪怕學生開學後,學校的防控措施一定是最嚴格的。



輔導機構成防疫薄弱緩解

但是輔導機構就尷尬了,他們可能是此次防疫中比較薄弱的地方。一方面是因為輔導機構眾多,有的還比較隱蔽,不好管理。另外一方面就是輔導機構存在多頭管理,可能出現誰都不管的情況。

按理說輔導機構管理是要教育部門主管的,但是不少區域,輔導機構的成立根本不需要教育局審批,只要有營業執照就行。另外一方面教育部門的關注重點肯定在學校,而不會關注輔導機構。



市場監管部門肯定會更關注那些企業,他們甚至會認為輔導機構屬於教育部門主管,而疏於管理,這種情況之前就出現過。

希望各地的教育主管部門和市場監管部門來關注這個問題。你覺得輔導機構會有人監管嗎?歡迎大家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