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縣級市小城市,手持60萬理財好還是購買商鋪好?商鋪回報率6%?

喜歡好天氣


個人觀點哈,縣城商鋪值不值得買我個人覺得要看您的目的,不能一概而論,要看目前資產整體規劃,比如你現在的資產配置是金融資產多,還是房產多,如果你現在有很多房子或者商鋪了,那就不一定再買商鋪,但如果你就是說我想買個固定資產,那商鋪未必不能投。但商鋪確實跟位置,位置,還是位置有很大關係。

如果你是想就60萬獲得投資收益,就想獲得6%收益,那選擇就可多了。商鋪可以選擇,但也許不是最好選擇,為什麼呢?商鋪畢竟是固定資產,以後變現慢,交易還有稅費等等。

如果想要6%收益,完全有金融產品組合可以替代,比如用公募基金組合,比如90%債券基金+10%的股票型基金的組合,就可以完美實現年化6-8%的收益,簡單安全還靈活。

想詳細瞭解關注我。給你一對一家庭財富風險診斷。


大聖保險


同處小縣城,作為理財顧問,個人傾向於60萬資金用於投資理財或是投資剛需,縣級小城市的商鋪不建議現階段入手。

縣級城市的商鋪,在購買初期,有部分開發商會以6%的租金收益返租商鋪,租期一般在十年左右,從而吸引投資者購買。但商鋪受大經濟環境,城市體量,人口紅利等因素影響,收益並不是穩定的,也不是和開發商簽完合同,就能安心獲取租金收益的。

一鋪養三代,這是有前提條件的,地段,人氣,城市體量等都是要考量的。這幾年因為返租收益未兌現把開發商告上法庭的有很多,也有商鋪難租,回報率不達預期的。

60萬本金,預期年回報率6%,投資理財產品,還是有機會實現的。保守型,低風險承受能力投資者可投資於債券基金,去年很多債券基金年化上益在15%以上。

也可以將資金,分為兩份,一份50萬,直接存銀行大額存單或結構性存款,期限三年以上,選擇股份制銀行或城商行,利息相對較高;或是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三年期基本上可以做到6%的收益。另外10萬,投資於資本市場,風險相對較高,但機會相對就多了;可投資基本面較好的銀行股,不談股票買賣的價差,光股息率離6%的目標也相差不遠。或是定投指數型基金,上證綜指在3000點以下,機會遠大於風險。通過10萬的本金,投資資本市場,撬動收益的增長,從而獲得相對較高的收益。

總結:

具體投資於商鋪或是投資理財,要根據個人和家庭風險承受能力,以及當地的消費、人口以及商鋪所處地段來綜合考慮。

<strong>


宏看財經


現在入手商鋪就是一個坑!

1:每個小區的底層都是商鋪,沒有那麼大的消費市場,再加上互聯網購的衝擊,根本就不能租到一個很好的價錢,更不要談6%的回報率,能租出去就不錯了。

2:60萬能買到商鋪嗎?以現在的商鋪為例最小面積80平米以上,均價2萬以上首付百分之50是80萬。

3:現在來看付出和收益了,80萬理財4%年利率3.2萬,80萬貸款利率6%是4.8萬一起是一年8萬沒有了,我現在租了一個店一年4萬132平米按上面價格來算132*2=264萬,年回報率是1.52%遠遠達不到6%的收益。

4:增值保值是市場來決定的,持續推出的商鋪和冷淡的實體行業市場,現在入手商鋪只能會是傷鋪。





會做菜的包子哥


縣級小城市,我覺得買商鋪好。

買商鋪跟投資理財的區別,從本質上看,就是買房地產跟用錢生錢的區別,一個是用有型資產掙錢,一個是用無型資產掙錢。

理財,需要你的專業知識,而且需要你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強,並不是所有人理財都會獲得收益。基金,股票以及期貨都需要專業的知識,基金你相對了解的會少一點,但是你把主動權給別人,心裡會恐慌,稍微下跌就會讓你扛不住風險,進而賣出。股票跟期權就更需要知識了,要不進入市場,會讓人家當韭菜隔。

買商鋪,你是將流動資金轉化為固定資產,你可以經營已獲得收益,或者你將商鋪租出,獲得租金也是不錯的選擇,需要你扛的風險小,收益穩定。

綜上所述,我覺得買商鋪更適合你


大亨聊財經


針對您有一筆資金60萬要做理財投資,能承受中小風險,且投資週一大概一年。除此之外還需要結合您對理財渠道的認識程度、投資能力,下述會給出比較中庸的看法,具體情況還需要具體分析。(本建議僅作為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我建議可以分配在固定收益類和權益類兩個類型的投資理財。固定收益類是指,與金融機構約定固定期限,固定的年化收益,比如銀行理財產品、保險理財產品、P2P理財等等。權益類一般是指投資於股票、基金等權益類資產。通過專業的機構和管理團隊,進行資金的管控,進而獲取市場帶來的收益以及承受一定的風險浮虧。

貨幣基金和銀行理財會更適合保守型的投資者。貨幣基金的特點是起投低,隨存隨取,目前年化收益水平在4%;銀行理財一般起投是5萬,封閉期後才能本息贖回,目前年化收益水平在4.5%。兩者相同點是安全性高,收益穩定,所以適合保守型的配置。

在保守的基礎上再增加基金、P2P理財等穩健投資渠道。基金可以選擇基金定投和基金整投的方式,前者適合小額資金以儲蓄為目的,後者適合以博取收益為目的,基金類型以指數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基金為主,對於基金整投的方式要控制好倉位,以及止盈的目標值不宜過高,按近幾年過往來看,平均收益可以達到15%左右。P2P等定期理財,則要評估平臺以及產品的安全性,平均收益在8-10%,期初可以選擇短期如1個月、3個月的產品。

如果您有一定的操盤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也可以配置一些激進渠道,股票、期貨、黃金等,這塊要投入比較大的看盤精力,要根據市場行情來做策略判斷。高風險的狀態下也伴隨著高收益,所以激進配置更適合專業的投資者去選擇。

綜上來看,如果您僅僅有一年的流動期,建議可以將資金規劃在P2P等定期理財和銀行理財中。除此之外,建議在投資前認真瞭解理財平臺的安全性和規則,以及基金的相關知識,會更有助於獲得理財的收益回報。


財聞集


根據你提供的前提條件即:縣級市、60萬、商鋪年回報6/100,問:投資理財和購商鋪二選一。

我認為,如果在確定商鋪年回報固定不變的條件下,我們用排除法來判斷是否選擇投資理財。

1.60萬是不是唯一生活支撐?如果是,不建議理財。

2.你的心裡承受能力如何?能否抵抗投資理財巨大波動,舉例:如果投資理財在一個月內虧損90/100,經過一年等待仍無希望,你能承受嗎?如果不能,不建議理財。

3.自己炒股?你對股市知識瞭解程度,你的經濟專業及財務專業的知識水平,你對此的分析判斷能力?如果你是外行,或在你熟練掌握前,根據你的提問,我分析你不俱備股市專業知識,不建議自己炒股。

4.委託專家理財炒股?水平參差不齊,收益不均,高低懸殊,也有血本無歸的,不乏一些騙子混在其中,大多口若懸河,自吹自擂,如選擇專家理財,建議一定要慎之又慎。

5.委託類似銀行等一些團隊投資?據我瞭解,二十多年以來,委託理財年平均收益都不超過6/100,因此,不建議盲目委託理財。

6.投資股市,靠年終分紅,幾乎是與虎謀皮,多說是蜻蜓點水,不足一談。

以上是我的建議,決定權在你,供你參考。


義者為王


不知道你們縣城在哪裡,東海沿海還是西部,是否挨著城市,是否有潛力。如果都沒有,你還不如去你們的城市投資,沒有吸引力的縣城,不如城市的核心地區,購買二手房產小戶型的,二手不用投資裝修,可以收租房,位置要核心,挨著辦公商業近,方便出租,最好貸款。剩餘的錢可以投資股票,如果不專業,那就買些理財。可以告訴我們哪個縣城,和城市,一起交流。希望回答對你有用。


玖一愛吃茶


儘量買理財別買商鋪!尤其是包租幾年的那種,大多是騙局,商鋪價格很貴,包租的錢都提前加價到商鋪售價裡面,產權只有40年,包租的公司簽完合同用不了幾年就破產了,剩下的商鋪根本租不出去或者租金極低。你再找開發公司根本不管你或者人去樓空,最終悔之晚矣。


用腳說話


給你三個方案

  • 去城市大一點的地方買個商鋪,比在小縣城購買更有升值空間。買商鋪一定要買底商,二手的也沒關係(賣的不多)。我們是商鋪委託管理方(幫房東管理租賃,非中介,一般商鋪的租金回報率都不高,8是普遍水平,但與我們合作,可以提高回報率至15,租金直達房東賬戶,我們不經手,當然也不是提高租金的方式提高租金回報率 )。線下流量儘管被各種網店衝擊、但各大巨頭、國家政策等因素,都在佈局線下流量,特別是底商的流量。

如果買商鋪一定買底商,底商一定是未來線下流量的巨池,且成本相對其他地方低,租金卻不低。國家越發達(佔道經營會少,城市文明建設需要,人民要工作等),越凸顯底商的價值。像歐美、日本等國家,他們的底商價值都非常大。我們調查像新加坡、澳大利亞、新西蘭他們對底商的需求要高於其他商鋪

  • 開店,做好預算。儘管網店非常多,也可以o2o等模式,但有些實體店,網上做不了,比如理髮店(儘管可以預約上門),蔬果肉食店、餐飲熟食(食品工商局要求必須有經營資質)等
  • 不支持買銀行理財產品,儘管風險低,但回報率非常低。不如投資股權,去可靠的平臺上進行。

Ps:錢放在手裡最不值錢,必須合理錢生錢。消費就去消費坐著賺的錢。

希望管乎能幫到你。


管乎


首先,現在買商鋪不是很划算,疫情過後商鋪價格應該會下跌,特別是小縣城城市,且現有商鋪價格比較高。等疫情過後商鋪下跌了再買是最划算的,而且貸款利率應該還會下跌。

如果非要對比的話,其實理財的貶值速度雖然有收益,但是現在國家放水的條件下,長期收益是不划算的。現在國內的商鋪一定是過飽和狀態的。和商住房一樣的道理。

建議等今年過後可在進行商鋪投資,但是要主要賣到學校和政府單位附近的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