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學習特優秀,為什麼語言表達能力不行?

閆姐小廚


可能性格內向拘謹,鼓勵自己多在公開場合發表意見,表達能力慢慢就會有提高


猴賽雷daddy


學習優秀和表達能力強沒有直接的關係。表達能力可能和性格有關。性格外向的孩子。天生就愛表達。性格內向的孩子。就是心裡有數。還有男孩大多活潑。女孩子相對內斂。

這都是正常現象。

但是就沒做辦法鍛鍊一下口才麼?肯定是有的。

1.首先別膽怯。見人不害怕。可以鍛鍊和周圍人多聊聊天。從基本打招呼做起。

2。多參加學校的活動。比如朗讀比賽。演講比賽。辯論賽。等等。這個十分鍛鍊人。有過一兩次。就會好很多。比賽別在乎成績。也別有壓力。要的是見見世面。多鼓勵孩子。

3。培養孩子獨立性。有些事情可以讓他去替家長去做。做的好及時表揚。當他處理問題的時候。他不得不進行和別人交流。次數多了。相信會有改觀。

4.和孩子找話題交流。當看到一件事。或者什麼新聞。哪怕是電影動畫片都可以。問問他怎麼看待這件事?主人公或者當事人做的對不對。如果換做是孩子本身他又如何做。這樣不僅鍛鍊他思維能力。還無形中能建立起正確價值觀。


良策之師老馬


有個家長問班主任,自己家孩子各方面表現都很好,特別是學習成績一直很優秀,為什麼沒有當選為班長,班主任說她選班長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條件:

首先要敢於說話,心理素質強,特別是語言和思維要敏捷

其次,還要有一定的社交能力,組織能力,

再次,需要個人品質過關,待人處事公平公正。

最後才是學習成績優秀。

從班主任的要求不難看出,最被看重的素質,就是語言和思維能力。

語言和思維能力差的人會如何表現?

1、語言和思維不同步,跟人交流問題時經常這邊剛說了半句,那邊已經想了很遠了,導致語義前後銜接的不是很好,聽的人很累,很煩。

2、前言不搭後語,很難用簡潔的語言表達主題,車軲轆話反覆說,聽的人云山霧罩,一頭霧水,很容易錯誤領會。

3、有些人語言和思維嚴重不同步,但語速又很快,很容易出現說錯話,或口吃的現象。

還有些人知道自己思維慢,所以說話故意放慢速度,說話顯得沒有自信,沒有氣場。

對於孩子來說,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如何協調發展呢?

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兒童長期得不到發言的機會,不僅語言表達能力得不到訓練,而且也會影響他們思維的發展.因此,父母應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徵,採用多種方法和形式,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加強思考與說話練習,使孩子的思維和語言得到同步訓練。

在想和說中引導孩子的發散思維,正確的思維方法是孩子獲得知識的重要條件,思維方法就是想問題的方法.給孩子自己思考的空間,更要給孩子自己梳理思維的機會,所以家庭教育中,切忌遇到問題時,一切由父母包辦代替,而是創造各種機會鼓勵孩子自己有計劃有目的的思考。

例如:父母提出問題:家裡來客人了怎麼接待,這個客人可以是親屬,可以是父母同事,可以是小朋友,根據來訪的客人,讓孩子自己想想如何打招呼,如何接待,言行舉止如何做才是對的,那些做法是錯的,是不禮貌的。為什麼不同的人,要不同的接待方式?這些都需要孩子進一步發散思維進行思考,為什麼對待不同的人的方式有差異,這些差異是如何產生的,有什麼聯繫等等。

孩子在觀察事物聯繫時,都會有新舊認知的對比,這種對比就是思維的積累,父母要及時引導孩子說出觀察事物的感受和練習,這就是思維和語言同步訓練的過程和意義。


象山易學堂


你這個學習特優秀定位不準確,肯定沒包括語文在內。固然,作文寫的好,但口頭表達能力並不出色的也有,但總體來說,不會太差。數理化學得好,但表達能力差的人,當教師的概率就小多了,既使當了教師,滿肚子的蝴蝶飛不出,也只有“誤人子弟”了。語言表達能力可能和天生有點關係,但主要還是訓練的結果。寫作文就是訓練的一種方式,口才的訓練當然就更高一級了。如果你從小就不大喜歡語文,那就底子太差,彌補的辦法就是多訓練自己,好在“文科”的自學並不是很難,只要有心學習,加之於恆心,多朗誦一些優美的文章和詩歌,堅持一段時間,達到基本要求應該不難。我始終認為,大學取消語文教學是一種錯誤,以至於很多大學生說起話來語無倫次,不知何時才能得以矯正。


老程走天下


家長您好!孩子的表達能力不好,是體現在哪些方面呢?是不愛說話?還是說他也有說有表達但是往往詞不達意,讓人不能理解?又或者表達起來磕磕絆絆不連貫呢?不同的情況產生的原因就會不同。解決的辦法也會不一樣的。我曾經問過班裡面不愛說話的幾個孩子,答案令人啼笑皆非。A同學說:“老師簡單的問題怎麼需要本大神回答!我這是默默的看著他們在表演。”我一身冷汗😰。B同學說:“老師我怕說的沒有別人好。” 我忙安慰他:“沒事下一次呢,老師讓別的同學先答,你最後再答,看看同學們怎麼答的,你看看有什麼缺的漏的,最後補充一下,哪怕說錯老師給你打氣。誰沒有個犯錯的時候呀!”C同學說:“我懶得說,瞧他們那會一點東西,就洋洋自得的醜樣,切!你看張三說了半天不知所謂。” 誒呦,我的天,我有點想發作忍住了。我找張三來問:“張同學,我們回答問題前先在心理分析分析,再舉手,老師肯定會記得讓你回答,你看行不。”張同學說:“行,老師我有時候其實腦子啥也沒想,就覺得吧!先過過嘴癮,不然難受。”最後問了,回答問題老結巴的李四:“四啊!其實你回答的時候可以慢慢來的,我們不急好不。”李同學,憋了半天:“老師我站起來了,腦袋一片空白,原來想的好好的。”我忙說:“四,下回你覺得想怎麼回答,就先用紙大概的寫下來,你看校長這麼厲害,晨會還要念稿子呢?你學學他。”親愛的家長,你應該比老師更瞭解你的孩子,試著和他聊聊,找到原因,問題迎刃而解。


Links蜜黎


正如我們玩兒過的成長類遊戲。

每個角色都有不同的技能點加成。

而且每個角色創建的時間點不同,也會影響其屬性。

說白了,孩子就像遊戲裡的角色。

當技能點全部加在學習上,語言表達能力的技能點自然不夠加。

除非給他時間,尋找這個技能加強的材料。

語言表達能力也是學習能力的一種,如果學習特別優秀,說明學習能力不差,只是沒有把精力投入到語言表達培養上。

語言能力有外顯和內隱。學習成績好的孩子一般內隱偏多,所以表現出語言表達不夠突出。

下面是一些建議。

1 從身邊的家人朋友開始。多給予機會表達自己的思想,同時要耐心總結他的思想,給予正確表達思路。

2 創設鍛鍊情景。在學校,鼓勵其多多嘗試演講,小組討論或者總結髮言,不斷磨鍊自己,提升自信。

3 心裡建設。很多這樣的孩子並不是不會說,而是怕說錯,就像平時考試錯題一樣不容易原諒自己,這時候我們要鼓勵其把眼光放遠,著眼於成長而非結果。

希望這番回答能幫到您。


強兒強


你好,很榮幸能回答你這個問題。

首先語言表達能力和學習能力可以說是兩個方面的能力。

孩子學習能力很好,說明孩子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強,孩子思維活躍,孩子掌握了良好的學習技巧,有好的學習方法,所以孩子學習會很好。

但是孩子學習好,不一定在語言表達能力方面也很優秀,語言表達能力不光和孩子的邏輯思維有關,還和好多因素有關,孩子的性格,孩子所處的環境,家庭成員的性格等等許多方面,所以發現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差一點,就要先找出原因,再從原因出發去幫孩子改善缺點。

比如孩子內向,不喜歡和人打交道,那麼我們就該鼓勵孩子多多參加點同齡人的活動,比如家庭成員性格也內向,那麼就一塊去改進,經常開開家庭座談會,聊聊大家的近況等等,找到問題所在,不要太著急,慢慢來,加油!!!





薄荷微涼雨


無法簡單、明確表達的背後是對所表達對象掌握不夠深入,欠缺了深度思考、沒有進一步總結、提煉,本質上是還沒有真正掌握。而沒有真正掌握的原因,是人類大部分時候都逃避“推理”,是思維上的懶癌!對於自己真正掌握的東西,大部分人都能表達的很好。譬如你愛玩的遊戲、你熱愛的姑娘!

用語言和文字表達你的所見、所思,闡明自己看到的現象和知道的事實、說明自己的觀點都是表達。

表達能力很重要。表現在兩點:

第1點:你認為自己怎麼樣都不算數,你必須讓別人認為你怎麼樣。你要影響別人對你的認識,建立別人對你的認可,必須藉助你的表達來完成。他們認可你的表達,進而認可你的人。要讓別人知道你知道,讓別人認可你牛,則必須會表達!

第2點:表達甚或會限制和提升你的思考與學習。我們會發現,那些會表達的人也更加會觀察,譬如同樣的景色、同樣的場景,作家能夠描述的更合理。所以表達能力高會反過來推動你的思考能力和學習能力。

表達是一種能力。既然是一種能力就需要訓練,但我們的生活和教育在這一塊給於的訓練機會比較少。

傳統的中國文化倡導統一思想,不鼓勵每個人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見解,這樣的結果是大部分的人表達能力因為在生活中沒有機會練習、在學習中生硬的練習,大都水平不高。另一個的結果是許多人也欠缺了表達的慾望:反正說了也沒用,為什麼要說?

這樣就成了死循環:不需要我表達,我就不說;因為我不說,也就更加不會去表達。

因為不善於表達,許多人會有被埋沒,而且也會在工作場景下產生被忽略的感受,然後就只能自我安慰:我其實很牛,只不過是懶得說或寫而已。

如何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

核心在於要不斷的去練習:敢於表達、善於表達。世界上沒有什麼領導妙藥能夠突然讓某個人表達能力一晚上就提高到登峰造極,需要的是你不斷地去嘗試、練習、思考和改進。關鍵是做起來,不要認為自己不會。

當然這裡面也有一些方法,表現為:

第一個是訓練思考能力並持之以恆的思考。

表達的前提是要有需要表達的內容。當開會時,領導突然讓你來說說自己的想法,很多人就不知道如何去說、說什麼。

在任何時候都能夠系統、流暢的表達,背後是要能夠持續的思考,對於表達的部分內容有很多已經深思熟慮形成框架、部分內容進行過初步的歸納與整理、剩下的才可能臨時發揮。

養成思考的習慣,這句話說出來很容易,但做起來很難。很多人沒有在日常生活中思考的習慣,期望與臨時能夠產生出火花來,這基本上不靠譜。

在思考時,可以學習一些方法,譬如結構化金字塔什麼的,但這個也僅僅是一種當你有思考的原料時幫你梳理的方法,沒有原料思考也不會發生,所以不要認為學會結構化思考的方法你就真的會思考了!

思考是為你的表達儲備原材料。

第二個是要積累表達的語料。

當你外語夠不熟練,但又需要跟老外去交流時,你會發現許多時候你明確的知道想說什麼,想要表達的意思已經深思熟慮很多遍了。但由於對另一種語言不夠熟練,你卻找不到合適的詞語、句子合理的表達出來,這個時候就會抓耳撓腮。

不僅僅說外語的時候會這樣,用自己的母語表達的時候也有這樣的問題,如果你沒有大量的攝入要表達領域的語料,你就不知道如何表達、或者表達的內容十分刻板,令人生厭。譬如你讀大學的時候跟同學交流的語言,一定豐富多彩生動形象,你也用的得心應手。但這些語言卻不能用在職場上,職場上溝通的語言有自己的規範。還有假如你去菜市場、基層工作的人們中間,他們的表達方式也很生動,許多時候甚至令人叫絕,但可能卻不適合其他的領域。

要積累你表達的語料,需要弄清楚你的職業和崗位要求,如果是政府官員你就要多去讀相關的文件、政策或者黨報、領導的講話稿;如果是工程師,則需要了解你這個領域的術語名詞甚或你們的機構裡的工程語言。

這方面的練習,一個是閱讀,大量的閱讀,保證每天能達到你領域內嚴肅內容3000字以上(我見過有人日讀10000字以上,堅持了10年);另一個是觀察、記錄、學習,看高手是如何寫的說的。這裡面你會發現許多你根本不知道、不瞭解的詞彙和語言;再一個就是自己嘗試去說和寫。

第三個也是最重要的,提升你的專業度。

最不會表達的人,如果說到他擅長的領域,也會滔滔不絕。譬如一個不擅長寫作文的小學生,當講起他喜歡的遊戲時,會發現他說的十分生動、充滿激情而且會打動他人。

如果你對一個領域的認識達到一定的深度,其實你自然的會表達的流暢、準確而且富含感情。


無問東西


有這種的觀點,不是說不對,是有一定的道理,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學生也為數不少。對於學習成績好,而語言表達能力不行的學生的這種現象,正如我們的老言語說的好,茶壺裡煮餃子,嘴倒不出來。

但要說的是,有的學習優秀的學生,其語言表達能力是非常優秀的。所以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凡事都要一分為二地看問題的。

為什麼學習好的學生,有的語言表達能力好,有的語言表達能力弱,雖然都學習優秀,卻其語言表達的能力不能一樣呢?這雖然跟學習能力有關係,但不是絕對的。因為一個人的語言表達能力強弱與一個人的綜合修養有著密切的關係。比如一個人的性格、心態、自信能力、意志能力、語言的組織能力和勇氣等等素質的養成都會對語言的表達有或多或少的影響作用。也就是說,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形成,不是單純的學習好就可以了,它還需要性格、心態、情感、自信、意志、勇氣和語言的組織能力等等綜合素養的養成才能達成。

讓我們來看一看我們對語言表達能力概念的定義就明白了。所謂語言表達能力是指在口頭語言(說話、演講、作報告)及書面語言(回答申論問題、寫文章)的過程中運用字、詞、句、段的能力,二者均以語言為基礎媒介,雖然書面語言可以是對口頭語言的歸納總結,但是兩者並無直接關係,口才不好不一定筆才也不好。

再者,語言表達能力具體指用詞準確,語意明白,結構妥貼,語句簡潔,文理貫通,語言平易,合乎規範,能把客觀概念表述得清晰、準確、連貫、得體,沒有語病。語言表達能力還來自發音,口才是語言表達能力的一種體現,唯美的語言是自身素質的體現,更多來自於教育,後天的學習。

所以我說,只要我們大家明白瞭如上語言表達能力形成的因素與過程,我們就會明白一些學習優秀的孩子,為什麼語言表達能力不行的道理了,也能幫助他們尋找到解決的方法與措施,而儘量的去幫助他們去改變,促使他們成為語言表達能力優秀者,不是更好嗎!


關注新教育


學習和語言表達能力都是人多元智力結構的組成部分,兩者沒有必然的聯繫。

學習可以通過努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也可通過練習進行提升。如果一個人注重學習,花很多時間精力在學習上,那麼他的學習就會好。同樣地,一個人如果有意識地發展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那麼他會有效地改善自己語言表達能力。因此,學習優秀的人,如果不注重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就會欠缺。

語言表達能力不好需要多與人溝通,學會組織語言,訓練語言表達的邏輯。尤其是性格內向的人,要勇敢地走出與人交流的第一步。語言表達是一門藝術,它是與人打交道不可缺少的一環。因此,語言表達能力是一項基本的能力,它體現著一個人的素養。所以,學習優秀的同時,也要鍛鍊好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