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概念化之後“無鈷”之路如何走

“己亥末,庚子春,荊楚大疫,染者數萬,眾惶恐,舉國防,皆閉戶,道無車舟,萬巷空寂。醫甲鍾南山,率白衣郎中數萬,攜雷火二神,死守生死玄關…….”

最近這段時間,闕主的手機被兩件事刷屏了,一是上述這段刷爆網絡的段子,二是刷爆新能源領域的磷酸鐵鋰電池。

其實,兩件事恰恰反映了同一種行業現狀,那就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出現,致使新能源汽車工行業的轉型,迫在眉睫。

可以肯定的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出現,迫使新能源汽車行業原本就存在的技術、成本、市場等諸多問題,提前暴露了出來。

磷酸鐵鋰電池刷屏,闕主認為是資本市場的炒作,是為了給一些走磷酸鐵鋰電池技術路線的企業造勢。近日,特斯拉對磷酸鐵鋰技術的“潑冷水”(“無鈷”不一定是磷酸鐵鋰),在某種程度上也印證了這一點。

任何電池技術,只要綜合實力過硬,價格公道,那就一定會有它該有的市場。特斯拉走的“無鈷”電池路線,最大的原因之一,正是出於降本考慮。

馬斯克向來都是野心勃勃,志向遠大。闕主之前在其他文章就說過,特斯拉的最終目標是自己造電池,和寧德時代合作,也不過是“緩兵之計”,無奈之舉。

不久的將來,特斯拉和松下應該會在“無鈷”動力電池技術領域,拿出屬於自己的化學體系和配方。

2015年,松下就完成了對無鈷材料的研發,並且實現了相關電芯的小批量化。可以這麼說,迄今為止,具有電池無鈷化研發能力,且已做出成績的企業,全球也就只有松下電池。

這就說明,關於動力電池無鈷化,特斯拉是有這方面的技術積累的,因為此前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松下都是特斯拉的獨家供應商,且雙方又有共同的電池製造工廠。

而自從特斯拉選擇了新的動力電池供應商,如LG化學,寧德時代等其它動力電池巨頭企業後,松下也將大部分的電池資源注入了日本本土企業,如豐田等。

這麼一來,松下在美國支持的電池資源,基本都會分配給特斯拉。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的資源,松下不會放棄,也不可能放棄。

從特斯拉方面來講,自主進入動力電池材料的研究和電芯的製造,要想在原有的NCA技術方面有所突破,也一定會保持和松下之間的繼承關係的。

此外,在模組層面,想要運用大電芯模式,必然要用到極簡的設計。而現有的分隔距離,在圓柱小電芯熱失控的技術上得到了很大的保證,如果要做到無鈷化,在邏輯上也行得通。而在方殼和軟包上,這種化學體系所需要的代價則要大一些。

所以,特斯拉會從兼容性方面考慮,繼續將注壓在圓柱電池技術上,這是一種比較現實的路徑依賴。而松下正是圓柱電池領域的權威,不管從哪方面考慮,特斯拉都不會輕易放棄和松下的合作。

國內方面,最早提出“無鈷”電池技術的企業是蜂巢能源,去年還曾專門開過發佈會,大肆的宣傳過一段時間,也請媒體造過勢。不過,和比亞迪的“刀片”電池一樣,並未得到市場檢驗。據說,到今年三季度會量產。

蜂巢能源的電池路線,一直走的是高鎳技術路線,團隊班底皆來自韓國。按照蜂巢能源之前的說法,其研發的電芯無鈷化,有兩個關鍵技術,一是摻雜無未成對的電子自旋的特定元素,減弱電子超交換的現象,降低Li/Ni混排,提高電性能;二是摻雜M-O鍵能大的元素,減緩晶體在充放電過程的體積變化,穩定結構,提高循環壽命和安全性。

此外,蜂巢能源的摻雜技術改進的無鈷材料,在充放電的可逆性和結構穩定性方面,電壓平臺可達3.87V,比811高出0.04V。

根據蜂巢能源總經理楊紅新的透露,蜂巢能源的無鈷材料電芯產品,材料性能可達到NCM811同等水平,材料成本可降低5~15%,相應帶來的電芯BOM成本也可以降低約5%,且會讓材料不受戰略資源影響。

不管怎麼說,蜂巢能源對“無鈷”電池技術概念,玩的還是很溜的,至少在國內僅此一家。從這方面來講,除了對松下和特斯拉的“無鈷”電池看好之外,闕主對蜂巢能源的“無鈷”電芯還是很期待的。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