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運20預警機被透露,或不再頭頂“圓盤”,共形陣雷達世界領先


隨著運-20在接連兩次武漢空運中“刷屏”,自2016年該機服役後,關於它的報道內容又再度密集起來。除了關於這兩次緊急空運的臺前幕後之外,“運-20第一團”團長在接受央視採訪時透露的另一個重要信息,也讓很多軍迷朋友們喜出望外。

運20預警機被透露,或不再頭頂“圓盤”,共形陣雷達世界領先

▲據說已經有人就著這個“等等”開始聯想了......


運20預警機被透露,或不再頭頂“圓盤”,共形陣雷達世界領先


▲......那咱們就聯想個勁兒大點的!

言歸正傳,繼已經投入試飛的運-20加油機之後,運-20平臺空中預警機這個傳說已久的項目,這回也終於得到了證實。在以運-9為平臺的空警-500系列中型預警機正在批量裝備海空軍部隊的時候,為什麼還要發展下一代大型預警機呢?

運20預警機被透露,或不再頭頂“圓盤”,共形陣雷達世界領先

運20預警機被透露,或不再頭頂“圓盤”,共形陣雷達世界領先

▲儘管美軍多次表示不打算髮展E-10A這類下一代大型空中預警平臺(上),改以多平臺分佈組網代替;然而由於國內在預警機發展路線上並非與美國亦步亦趨,因此對這種技術風險頗大的選擇,我們更多是在跟蹤觀察

中美兩軍的軍事戰略、作戰環境的差異,也必然使得對未來預警機的指標側重有所不同。根據空警-2000任務系統總師陸軍等國內預警機領域的領軍人物近年來的公開論文,在下一代預警機四大能力——高探測能力、高抗干擾能力、高識別能力和高戰場管理能力中,排在頭一項的高探測能力裡,

明確要求對第五代戰鬥機的發現能力達到360千米以上。

運20預警機被透露,或不再頭頂“圓盤”,共形陣雷達世界領先

▲目前我軍列裝的幾型反隱身雷達都是大塊頭,即使進行相應的小型化工作,也需要大型飛機平臺才有可能搭載

儘管預警機專家們同時認為,未來預警機平臺在產品形態上仍將是各等級並舉發展,規模上以中小型飛機平臺為主,且無人預警系統也將成為一大發展方向,但並未否認大型預警機平臺的優勢。特別是未來預警機將具備的諸多先進技術特徵,與大平臺本身並不衝突、甚至有加成,這使得大型預警機仍將在未來的中國空軍中有著重要地位。

實際上早在運-20服役前,坊間就有關於名為空警-3000的,以運-20作為平臺的下一代大型預警機方案相關傳言;加之幾年前曾經出現的一架外觀上相比運-20基本型有不少變化的運-20機體,關於運-20平臺預警機的討論可謂由來已久。而在這類討論中,新機總體佈局是繼續維持空警-2000的“大盤雞”——即仍選擇在背部支架上安裝橢球形雷達天線罩,還是該走共形天線的路線,可以說是爭論最多的。

運20預警機被透露,或不再頭頂“圓盤”,共形陣雷達世界領先

運20預警機被透露,或不再頭頂“圓盤”,共形陣雷達世界領先

▲三年多過去了,這架神秘機體也沒有什麼進一步的消息

其實這種爭論,早在空警-2000的前身——也就是在俄羅斯A-50預警機機身上加裝以色列提供的“費爾康”預警雷達系統而成的A-50I(I代表以色列)早期方案論證階段,就曾出現過一次。在A-50I之前,以色列製造的第一架“費爾康”預警機是根據智利空軍的訂單,在波音707-320C客機平臺上改裝而來的;而該機在雷達天線佈置上並沒有像當時其他預警機那樣揹負橢球形天線罩,改為在機頭前方和前機身兩側分別加裝天線罩。

運20預警機被透露,或不再頭頂“圓盤”,共形陣雷達世界領先

▲該機於1993年首飛,正式名稱為EB-707“禿鷹”,現仍是智利空軍唯一的預警機

正因為有了智利項目的經驗,以色列贏得了中國預警機項目後,雖然瞭解到受客觀原因限制,中國不可能選擇西方客機作為改裝平臺,圖-154客機平臺又不夠大的情況下,只能使用伊爾-76;但以色列起初並不想在A-50的框裡折騰,仍希望中方能接受其更為輕車熟路的“準共形天線”方案。

運20預警機被透露,或不再頭頂“圓盤”,共形陣雷達世界領先

▲曾在《中國一航飛機譜系》中展示的這架外形古怪的“特種飛機”,雖然其代表的是空警-2000,但外形更多和以色列提出的A-50I早期方案有關

如果就著這個圖胡謅一下,其方案應當是打算把包括原透明領航艙在內的大半個機頭(到前機身第11框)切掉,換成一個大型雷達天線罩;在機身第18框到第31框之間下部加裝第二個雷達天線罩,補充後下方盲區;為了改善氣動外形改變後的方向穩定性,垂直尾翼下半部向前延伸到後機身56框。

運20預警機被透露,或不再頭頂“圓盤”,共形陣雷達世界領先

▲考慮到當時殲-10和空警-2000項目均未解密,在公開出版物中使用外形與真機差異較大的圖形替代,避免“外觀洩密”,也是能理解的操作

儘管以色列人對這個方案頗有信心,但這一構型帶來的探測盲區問題難免讓人心生疑慮;而且在以色列之前從未接觸過的伊爾-76平臺上折騰,畢竟和改裝波音707存在很大區別,能否按照合同要求完成首架原型機的改裝,同樣值得懷疑;因此在幾次交涉後,以色列同意更改方案,成為了後來我們看到的A-50I。

運20預警機被透露,或不再頭頂“圓盤”,共形陣雷達世界領先

運20預警機被透露,或不再頭頂“圓盤”,共形陣雷達世界領先

▲由於雷達天線罩尺寸稍大於A-50,因此A-50I(下)增加了一對腹鰭作為氣動補償

儘管“費爾康”項目後來在美國人的干預下夭折了,但空警-2000在總體佈局上仍然繼承了A-50I。在從伊爾-76TD變成空警-2000的改裝過程中,除了雷達天線罩之外,飛機還在機頭、機尾和翼尖加裝了電子偵察天線,在背部加裝衛星通訊設備天線等,另外在內部加裝了操作人員艙,以及大功率任務電源系統和液冷系統——這些都借鑑了2002年歸國的A-50I原型機的改裝佈線經驗。

運20預警機被透露,或不再頭頂“圓盤”,共形陣雷達世界領先

▲雖然空警-2000至今仍在各大項任務中擔當著重要角色,但它畢竟是2001年立項研製的裝備了;作為其後輩,運-20平臺預警機顯然要從架構上實現創新

如今距離最早的“費爾康”預警機誕生,已經過去了近30年;當代共形天線技術的發展,也不再需要再像當年那樣,通過對載機氣動外形進行顯著調整來補償,可以更好發揮共形天線的優勢——對天線尺寸的限制更少,有助於充分利用機體空間佈置大尺寸雷達天線。這對於需要擔負反隱身重任的下一代預警機來說,十分有吸引力。

運20預警機被透露,或不再頭頂“圓盤”,共形陣雷達世界領先

▲國內預警機技術的進步,也能通過現役型號的不斷升級管窺一二(示意圖)

正如“中國預警機之父”王小謨院士所說,“下一代預警機應該有更高的目標,就是全面領先,由中國人來引領預警機的新潮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