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康熙王朝:69歲的康熙舉辦千叟宴,三碗酒敬天敬地敬仇人,意義何為?

歷史茶坊


與其說是三碗酒,倒不如說是三個二十年,康熙的三碗酒足足用了六十年時間才倒滿,康熙此次的舉辦的千叟宴邀請了滿、漢、蒙、回、藏、維吾爾、哈薩克等大清各族六十歲以上的老人一併參加,一同祝賀康熙千古一帝的豐功偉業。

《嘯亭續錄·千叟宴》記載了康熙千叟宴的境況:

“康熙癸巳, 仁皇帝六旬,開千叟宴於乾清宮 ,預宴者凡一千九百餘人; 乾隆乙巳, 純皇帝以五十年開千叟宴於乾清宮 ,預宴者凡三千九百餘人,各賜鳩杖。”

《康熙實錄》中也有記載:

說康熙舉行的千叟宴,宴席餐桌距離長達20公里。

康熙的千叟宴在當時被傳為佳話,也可以說是千古流傳。

為什麼說康熙喝下的不僅僅是三碗酒,而是三個二十年呢?

從康熙的第一碗酒就能看出來:先敬孝莊,後敬列祖列宗。

康熙八歲喪父,九歲喪母,何德何能得以登上帝位?可以說如果沒有孝莊就沒有順治帝,沒有順治帝就更沒有康熙,孝莊太后一生輔佐了三位君王:丈夫皇太極,兒子順治,孫子康熙,如果沒有孝莊太后這個女人的“硬朗身板”,順治和康熙不可能穩坐江山。

康熙自登基以來,先平察哈爾,後除鰲拜,再勸降王輔臣,繼而平三藩,收臺灣,剿滅葛爾丹,這一系列的盛世再現,和孝莊太后都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側面說明了孝莊這個女人很會培養人才和本身的才智謀略。

但是建立豐功偉業的康熙並沒有忘記自己的列祖列宗,第一碗酒也是敬給了以血命換來的大清江山。

康熙的第二碗酒敬給的是和康熙年紀相仿的諸位大臣和天下子民,以及來赴宴的老同胞。

沒有這些人60年的共同努力,就有沒有康熙現在的盛世景象,沒有他們血的拼搏就沒有康熙安穩的帝位,沒有天下子民的扶手農桑,就沒有康熙的百業興旺。

君、臣、民三位一體,三者同心同德,才足以創下大清的盛世基業。

康熙的第三碗酒敬的竟然是自己的死敵,這一碗酒足以說明康熙的虛懷若谷。

鰲拜、吳三桂、鄭經、葛爾丹、朱三太子等人一併造就了康熙帝國的銅牆鐵壁,讓康熙的大清一步步走向興盛,康熙把他們看作英雄豪傑,也是反襯了康熙自己的偉大。

也正是他們的存在,逼著康熙不得不立下這後世流傳的豐功偉業,康熙對他們既恨又愛,康熙最後說出來自己的內心的想法,他們都一個個先後死去,康熙反而覺得晚年寂寞,無仗可打,康熙將第三碗酒潑向地上,

大喊:祝他們來世再與朕為敵!

由此可見康熙的胸懷更古未有,康熙真的配的上千古一帝的稱號。

我是歷史中簡堂追溯傳奇,一家汽車公司的失效分析師,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吐槽。

有關汽車,日語,英語,自考等方面的知識也可以互相交流,感謝您的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