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一畢業就能進阿里的人有多厲害?

人間不丶值得丶


今天我們科普的話題是:一畢業就進阿里的人有多厲害?聽完馬雲爸爸的回答,在下不淡定了!



著名人物馬雲,要知道他的成就是很多年輕人創業的典範,從白手起家到如今的影響力,是很多普通人羨慕不來的。

因為馬雲有些很聰明的經商頭腦,他建設的阿里巴巴集團給中國人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其中創建的支付寶和淘寶這兩款手機軟件,更是擁有著巨大的用戶群體,使人們的生活多姿多彩,比起以前有了很大的突破。

要知足很多人畢業以後都希望能夠進入到阿里工作,對此提出一個問題,那就是什麼樣的學歷才能夠擔任阿里巴巴的職工呢?

一起往下看看馬雲的回答就知道了。 最近在網上,有一次記者的採訪中,向馬雲提出了問題,什麼樣的學歷可以進入到阿里巴巴集團工作。

而馬雲對此的回覆居然是不看重學歷,這讓很多人非常吃驚,畢竟這個社會中大多數公司對於員工的學歷要求是非常高的,而阿里巴巴這一家上市公司居然不看重員工的學歷,確實是比較獨特的。

接下來馬雲說的話就很重要了,那就是一個員工他需要有一定的特長,尤其是阿里巴巴是一家互聯網公司,普通專業的肯定是無法勝任的,需要在網絡和計算機上有一定的造詣才能夠被聘用,而且還要有相關的工作經驗,畢竟實踐才是真理,學歷並不能代表一切。

最後就是不服輸的工作態度,畢竟剛開始踏入社的年輕人難免會遇到很多工作上的困難,如果解決不了選擇放棄的話,那麼未來的人生髮展也是普普通通的,所以一個人必須要有抱負,才能在阿里巴巴集團發光發亮。


一畢業就進阿里,這樣的人,你們可能不明白這是什麼概念,我們一般會用兩個字形容這種人:學怪!

知道學怪和學神什麼區別麼?面對學神,你會感覺無能為力,面對學怪,你只會大罵這個人一定開掛了。 當然,掛也有大掛、小掛、定製掛之分,而說到定製掛就不能不提道哥 :“刺總”吳翰清。但刺總這樣的大佬只是少數,但也可以看出阿里的人才儲備多麼恐怖。

每年源源不斷的優秀應屆生是阿里“良將如雲”的保障。今年阿里放寬了限制,增加了30%的基礎技術研發崗,還開放了量子計算、人工智能、芯片研發、數據庫研究等高端職位。但這些崗位對於龐大的畢業生隊伍來說還是狼多肉少。

結合題目舉幾個例子:

年初入選全球頂級開源社區CNCF技術監督委員會的李響,從卡納基大學碩士畢業後曾一度進入硅谷公司CoreOS,他回到國內,入職阿里雲。加入阿里雲後,李響負責大規模集群調度與管理系統,利用雲原生技術升級阿里巴巴的基礎架構,提升硬件利用率與開發、部署效率。成為阿里最年輕的幾個P9之一。

2018年阿里星陳謙,27歲中科大博士畢業,個人研發的AI技術,在國際大賽中擊敗IBM等公司,連拿兩個世界第一,更是把人機對話準確率的世界紀錄提升到94.1%。

聯立是2019年的阿里星,博士期間研究的是可回收火箭發射技術。現在人在菜鳥。阿里巴巴的野心,你懂。

23歲的胡晉,14歲考上北京交大,19歲浙大免試讀博,現在在阿里研究無人車。


十月涼兮


身為一個學渣,自然是無緣阿里巴巴的,只能以我有一個同學系列,開啟一段羨慕嫉妒的青春回憶。

我的這個同學,是小學三年級認識的,而且也就那一年是同一個班級,之後直到初中畢業,都是同校不同班。

在我的記憶中,他的學習成績一直都是年級第一,並且遠超第二名的那種。所以中考的時候他以全縣第三名的成績考入縣一中,而我只考了一個很一般的高中。

不過作為同屆同學中的佼佼者,大家對他一直都比較關注。高考的時候,他考了縣一中的第三名,也就是全縣第三名,無緣清華北大,最後選擇了上海交大。

本科四年讀完,又本校保研讀了三年。他學的專業是通信方面的,身為一個浙江人,他對阿里巴巴的評價非常高,一直都以能夠進入阿里巴巴工作作為自己的職業目標。但是聰明如他,連續三次機會,都沒能通過阿里巴巴的面試。最後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了上海思科。

如今他還待在思科,去年過年的時候見到他時,他說除非能進阿里巴巴,否則他是不會回杭州了。學生時代的學神,上海交大的研究生,也是無緣阿里巴巴。


我是一朵筋斗雲



在中國,只要你能在阿里工作,基本就算是拿到了互聯網行業的Pass卡,各家公司都會給你機會。

不全是因為阿里牌子大,更是因為阿里這種段位的公司,一定有自己完善的用人系統,能被選中就是優秀的證明,在這個體系中生存就是鍛鍊。

這就跟肯德基、麥當勞肯定要在有對方的地方開店一樣,前期市場調查對面都做過了,我跟著走就好,還特立獨行個什麼勁?


如果能混到阿里P7、M2這個段位,國內互聯網公司完全可以橫著走,只有工作找你,沒有你找工作。稍微透露一點想跳槽的慾望,第二天你的電話就會被獵頭打爆。

阿里P7是業內的硬通貨。


如果是電商和雲計算領域,不用問,不開出雙倍工資那都是誠意不夠,因為國內經歷過如此大規模從0到1的電商和雲計算的公司,只有阿里。

你嫌貴,拼多多和華為可不嫌貴。


當然,雙倍工資也有大量的阿里員工不肯走,“阿里的員工最難挖”這是獵頭的共識。

這種堪稱硬通貨的聲名甚至遠播海外。“硅谷做雲的、做底層架構的華人工程師,如果要考慮加入國內公司,首選阿里”。


年初入選全球頂級開源社區CNCF技術監督委員會的李響,從卡納基大學碩士畢業後曾一度進入硅谷公司CoreOS,但阿里的崛起震動了硅谷,這讓他看到了另一種選擇,他回到國內,入職阿里雲。

加入阿里雲後,李響負責大規模集群調度與管理系統,利用雲原生技術升級阿里巴巴的基礎架構,提升硬件利用率與開發、部署效率。成為阿里最年輕的幾個P9之一。

對了,他是90後。


而且阿里有個特點,就是COO天下無敵,國內500家互聯網企業,阿里出身的高管要佔三分之一。


比如滴滴創始人兼CEO程維、美團的前COO幹嘉偉、前大眾點評COO呂廣渝、前趕集網COO陳國環、去哪兒網COO張強。全都是阿里出身。

一畢業就進阿里,這樣的人,你們可能不明白這是什麼概念,我們一般會用兩個字形容這種人:學怪!

知道學怪和學神什麼區別麼?面對學神,你會感覺無能為力,面對學怪,你只會大罵這個人一定開掛了。


當然,掛也有大掛、小掛、定製掛之分,而說到定製掛就不能不提道哥 :“刺總”吳翰清。但刺總這樣的大佬只是少數,但也可以看出阿里的人才儲備多麼恐怖。

每年源源不斷的優秀應屆生是阿里“良將如雲”的保障。今年阿里放寬了限制,增加了30%的基礎技術研發崗,還開放了量子計算、人工智能、芯片研發、數據庫研究等高端職位。但這些崗位對於龐大的畢業生隊伍來說還是狼多肉少。


想進阿里,就得靠實力來拼。


阿里是最尊重實力的,而這種尊重也會為阿里帶來好結果。

當年有一個名叫程立的年輕人,讀博的時候偶爾給淘寶做些兼職。

在兼職過程中,支付寶的技術大牛苗人鳳發現這個年輕人有非同一般的潛力,於是向他發出邀請,程立放棄博士學位,決定加入阿里,崗位級別是P4——阿里最低級的技術崗。

但是這個P4非同凡響,剛剛入職,程立就被指定負責支付寶第一代交易系統的自主設計開發。支付寶內部對此有句評語:“支付寶有多心大,P4就有多大”。

萬萬沒想到,四年後,程立“單騎救主”,在支付寶最危險的17個小時裡拯救了世界。

2008年,在一次關鍵的技術升級“賬務三期”中,支付寶數據出現了錯誤。

對一個和錢有關的軟件來說,數據上的錯誤足夠徹底抹殺支付寶在中國剛剛打下的家底。

預計的停機時間8小時過去了,沒能解決問題,不得不再延長7小時。

網上開始出現流言,說支付寶團隊已經卷款跑路了,嚇得公關部門急忙澄清。

就在這時,程立出手了。

從下午3點到下午5點,兩個小時裡,他安靜的敲擊鍵盤,並最終找到了數據無法配平的原因。

這一戰奠定了程立的地位,也向世界證明,尊重實力,真的會有回報。

哦,程立就是魯肅,螞蟻金服CTO。

和很多喜歡大量招應屆生的公司不一樣,阿里對於校招的態度講究的是寧缺毋濫。

這個寧缺毋濫還不僅僅是指能力,能力只是阿里考量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潛力和價值觀。

別家招聘像是吃東西,不管有沒有用先吃下去,有用的消化了,沒用的排出去。

阿里的招聘像是輸血,從第一次見面就要你型號能對上,型號不對,不管是多優質的人才都只能講拜拜。

要知道阿里的校招少,就是因為阿里重視校招,每一個阿里自己培養起來的人,都是未來高管的苗子。

把你招進來都是小事,但是十年二十年後,企業文化能不能傳承,企業運作會不會僵化,員工能不能獨當一面,內部會不會出現小團體……這都要看你的思路和性格來決定。

至於技術,阿里大神那麼多,只要你悟性夠,後面都可以慢慢學。

在阿里有一項傳統制度叫“師兄制”,這是一項幫助新人快速落地和融入文化的制度,每一個新入職的員工都將有一對一的師兄作為導師。

阿里巴巴CTO行癲曾這麼跟工程師交流:“如果是下一個技術突破點,不做的話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如果去做了,可能對我們現有或後續的業務帶來怎樣的幫助。“這些技術大牛鼓勵工程師自我思考,每個人理性的思考和規劃就是對公司的未來負責。

對校招的重視還體現在“阿里星”計劃上。

“阿里星”是阿里巴巴從2011年開始施行的技術人才校招策略。業內講,能拿到阿里星的offer,就能去全世界的任何一家科技公司。

但阿里星的要求極其嚴苛,面試要經過層層篩選,據說曾有人面試了13輪。每年的阿里星都會篩掉一大批高學歷者,有位拿過7次ACM亞洲獎項的面試者都被阿里星打了槍,只能拿到稍次一點的offer。

相比厚厚的論文成果,阿里更看重在校期間學術研究和商業化之間的技術聯繫。

2018年阿里星陳謙,27歲中科大博士畢業,個人研發的AI技術,在國際大賽中擊敗IBM等公司,連拿兩個世界第一,更是把人機對話準確率的世界紀錄提升到94.1%。

聯立是2019年的阿里星,博士期間研究的是可回收火箭發射技術。現在人在菜鳥。阿里巴巴的野心,你懂。


23歲的胡晉,14歲考上北京交大,19歲浙大免試讀博,現在在阿里研究無人車。

所以雖然阿里星有各種各樣的好處:上不封頂的年薪、頂尖大牛親自帶技術、最高管理親自教格局。卻不是一般人可以奢望的,只有應屆生中的最強者才有這樣的資格。

阿里不存在放置實習生,讓實習生習慣工作流程的過程。當年炎軒進阿里實習,還沒喘過氣,直接被扔進了618活動的小組。哪有什麼習慣環境,哪有什麼適應期,上來就是最重要的工作。

炎軒能夠突破這近乎不可能的實習期,才能在後面擔負起雙十一晚會“盧靖姍到你家”項目的策劃,展示自己在AR技術上的統治力。

撐得起這樣的責任,才能留在阿里。阿里作為中國頭目的公司,給的是最頭目的待遇,用的自然是最頭目的人。


我勸現在的大學生好好做點事,別把大把時間浪費在遊戲和泡妞上,不要辜負了自己考上名校的智商,也別辜負了自己未來的人生。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多嘗試一些創業、試錯,為以後積累一點資本。人生的競爭不止一次,但總有一次機會你不小心落後了,就再也追不上去。


體壇社會資訊


有一位好友從加拿大回國,選擇定居杭州,因為她覺得杭州是離阿里最近的地方。曾經她一直有一個阿里夢,在多次投簡歷無果的情況下,她最終選擇自己創建了一家公司。

她發現杭州的企業中,80%以上的人不是在阿里工作,就是跟阿里沾親帶故的,路上隨便抓一個人,好像都是所謂的“阿里人”。

她見過很多阿里人,也面試過很多阿里人,甚至招過一些阿里人,我想她應該對這個問題挺有發言權的。

剛開始招人的時候,她對帶有阿里背景的運營非常向往,覺得只要是阿里出來的運營,一定就是“整個阿里的精髓”,直到她面試了第一個阿里出身的運營小哥。

她:我看你畢業就去阿里了,現在不到1年的時間,為什麼離職呢?

小哥:阿里的東西我學得差不多了,組織架構又太複雜,就想著找一家公司發揮一下。

她:那你應聘的是XX運營崗位,對於這個崗位你有什麼運營經驗我們可以聊聊。

於是這位小哥開始了長達10分鐘不知所云的講述,問啥啥不知。作為多年的互聯網運營操盤手,她只能眉頭緊蹙,果斷在面試後將人送走。

她心想:不,一定是她招聘的姿勢不對!

後來,她通過阿里曾經的管理人員瞭解到,阿里的組織架構就是1個部門會分配1個高管,2-3箇中層骨幹,和一群執行菜鳥。

原來是招錯了人!

於是心懷夢想的她力排眾議招進了一個阿里P7的技術,作為技術部門的技術管理,然後就出現了以下的情況:

這位技術管理小姐姐每日上班的任務就變成,玩玩手機,跟老闆吵吵架,跟各位高管推推責任,其次就是向幾個技術和UI壓活兒。直到幾個技術“聯名上書”表達不爽,她才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於是最後只得沮喪地將這位姐姐請走。

經過這兩輪,她深深地反省自己:一定是自己不夠好,才招不到對的阿里人。

於是她再一次力排眾議請進了一位曾經在阿里做管理崗的同學。他倒是不錯,每天會花三四個小時的時間跟各個高管溝通,陪各個高管吃飯,給老闆送送禮物,不知道的人以為他對老闆有不知名的情愫。

但直到有一天,合夥人把她抓進了會議室,對她很認真嚴肅地“批評”了一番,告訴她,在這位管理同學的帶領下,運營團隊整整擴充了一倍,但產能卻是以前的三分之二不到,並且運營團隊已經有嚴重的站隊現象,她這才發現早已掉進了他的“彩虹夢”當中。

經過這三輪,她覺得很沮喪:這到底是誰的錯?

她曾經呆過世界知名的外企,也曾在國企裡意氣風發過,她深諳大公司裡的組織文化,卻也扛不住帶著大廠背景的金光夢。

總結

對於畢業就想進大廠的同學們,僅以這些曾經發生過的事情提醒各位一句,工作這件事,一定得注重自己的成長空間,如果馬雲不是你真爸爸,那你就得提起十二萬分的精神提高你的業務能力。這樣在無論是大廠還是小廠面前,你都是爸爸。


世界太蕪雜,唯有關注我不可辜負。

外匯期貨股票全職交易員,資管團隊創始人


八位數花園


們都在說那些一畢業就進阿里的人,

我來說一個還沒畢業就進阿里的。


這位是程立,花名魯肅,

是我們的CTO,阿里合夥人。

他平時很低調,很少接受採訪。

但正是這位還沒畢業就進入支付寶的人,

把支付寶的技術帶到今天的高度。

和大家分享幾個關於他的故事……


2004年,支付寶剛剛有自己獨立的系統,

基礎平臺還得靠外包團隊提供技術支持。

那時正在上海交大念博士的魯肅,

正好在給支付寶外包團隊做兼職架構師賺零花錢,

通俗的講,也就是支付寶外包的外包……

沒想,越做越來勁,

一年後,魯肅乾脆放棄了博士學位,正式入夥支付寶。

他入職時的層級是p4,

對的,沒看錯,p4。


魯肅一進來,

就被領導指定負責支付寶的第一代交易系統,

又是主設計又是主開發的。

可想見初創時期的支付寶,

真真是心有多大,p4就有多大


那時的魯肅,壓力爆棚,激情也爆棚,

把當時知道的、最好的、先進的東西都放到系統設計方案中。

整個團隊都被他傳染了雞血,

all in到沒日沒夜的開發當中。

臨近開發完畢,

某天吃飯時,有人嘮叨了一句:這個系統是否有些「頭重腳輕」?

當時所有人都沉默了,這真是個問題!

從負面的角度看,系統設計裡確實隱藏了很多風險。

魯肅後來說,那晚他一夜未眠,

推翻掉之前自己都覺得牛逼的方案,搞出了一個全新的架構。

這個架構後來被大家認可並很快進入開發階段。這也是魯肅樹立江湖地位的第一戰。


魯肅封「神」,是在2008年停機發布上力挽狂瀾。

先科普一下什麼是「停機發布」,

它指的是支付寶網站對外暫停一切業務進行技術升級,

因此一定要在嚴格時間內完成,否則會影響用戶使用。

2008年1月1日,

是支付寶史上最驚心動魄的17小時。

當時因發佈「財務三期」,支付寶宣佈停機發布8小時,

也就是說,到1月1日早上8點後,用戶應該就可以正常訪問支付寶了。

但那個元旦不眠夜,

各種狗血的狀況接連出現:數據錯誤,借貸怎麼都對不上……

八小時過去了,仍然停機發布中;

七小時又過去了,仍然停機發布中。

彼時,支付寶的同學已經被外部的輿論整瘋了:「財務攜款潛逃」,「溼抹布導致服務器宕機」的傳言滿天飛……

沒有包裹送的快遞小哥也快瘋了,發帖跪求支付寶快點回來……

正當大家懵逼時,

魯肅從角落裡站起來拍拍前面的同學:「麻煩讓一下」,然後坐在電腦前開始敲代碼。

那是許多支付寶老員工迄今為止親歷的最難熬的兩小時——若真的有數據錯誤,每一個數字都是真金白銀,公司會賠償出去多少錢?支付寶會不會因為這次技術升級而垮掉?……

敲了快兩小時鍵盤,

魯肅停下手:「發!」

大家立即各司其職:無數次重啟、一個個核對報錯……

15分鐘後,

系統終於恢復平穩,重新上線。

支付寶史上最長的一次停機發布終於結束!

求現場同學的心理陰影面積……


經歷過這段最黑暗最漫長的「17小時停機發布」後,

公司內部還搞了個詩歌賞析,

魯肅同學詩興大發,揮毫而就的打油詩:


其實魯肅也不是一直都這麼神。

支付寶剛開始時,

還不存在「支付寶賬戶」概念,

用戶通常都是通過銀行、郵局轉賬的方式,

將錢打到支付寶開設在各銀行的賬戶裡,

然後由支付寶作為中間人協調交易額度。

很多工作都靠「人肉」,比如人肉對賬。

有一次,初來乍到的魯肅算來算去,

怎麼都差了10塊錢,他反覆查當月所有的賬,仍然找不出錯點,繼續查、反覆查,半個月就這麼過去了……

查到後面實在受不了(架構師有很多代碼要寫的好嗎),

於是問領導可不可以自己來賠這10塊錢。

結果被領導斷然拒絕:動錢的事兒,哪能亂來?一分都不能差!

於是繼續……

在他精神崩潰前一分鐘,終於查到原因:由於網絡設備故障,導致了一條數據出錯……


支付寶裡還有一個「關公鎮項目」的傳統。

每逢重大項目發佈時,工程師們就會在工作群裡發旺旺表情,在辦公室牆上塗鴉跪求無bug。

魯肅呢,還真的去請來一尊關公放在辦公室……


IOU資源君


那肯定是非常的厲害!



付回香


看圖,能給你答案。

最後說一句,都是人,食不過三餐、衣不過遮體、死不過一席,你說一畢業就進阿里的人得有多厲害?不會厲害到違背自然規律…所以,無需介懷,厲不厲害只是相對論,沒有對比的必要。



無人欣賞也要芬芳I


20年前,一畢業就進阿里,膽識過人。

10年前,一畢業就進阿里,眼光過人。

今天,一畢業就進阿里,實力過人。


猛哥V


其實這個沒有厲害不厲害的,還得看進去阿里是什麼職位了,如果進入核心業務的職位,算是厲害了,拿到高薪,但也承擔對得起薪酬責任。馬爸爸不會故亂送錢的,無論進大廠還是小廠,進去了就努力幹出價值吧。小夥,加油💪吧。


點燃的水燈泡


就像此刻抗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一樣,並不是所有人天生就是英雄,都只是平凡的日子裡做著自己心中熱愛和執著的事情罷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3bf000f5e89f86b854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