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這書法寫得怎麼樣?看得出什麼字體嗎?

石間煙霞


結構比較精準,筆法還可再錘鍊。比如您的筆畫質感偏薄,露鋒過多了一些。某些筆畫在出鋒時太尖銳,如“信”的點和“永”的豎鉤。歐體的鉤大部分不是過於尖銳的,起鉤時可以將筆鋒稍微收斂,再輕輕挑出,形成一個較鈍的鉤。(可參考隸書,歐體很多鉤畫是從隸書中演變而來的,顯得古樸含蓄)

此外,您可以參考一下當代盧中南老師的筆法,他的楷書結構近歐,筆法似虞世南、顏真卿。

(當然,您的字有歐楷險峻勁健的精神,但在學習的過程中應當避免刻薄尖銳的習氣,日後再形成風格時才能有所成就。)


王木樣書法


可以看出作者在歐體上下了很多功夫。

這其中還摻雜了一些北朝北刻的一些筆法。

整體寫的不錯,而且有點創新。佈局不錯,用筆流暢,結構和用筆又不像歐陽詢那樣板滯森嚴,莊嚴而不失活潑。




書法志


這件書作,取法歐陽詢,兼有北朝碑刻嚴正方峻一路。基本功紮實,筆筆到位,非十年以上功力末辦。結體上,在歐陽詢基礎上稍作變形,字的重心上移,顯得比歐字更修長,為了避免重心過高的問題,有意拉寬一些偏旁,在局部取橫勢,以達到平衡。

歐陽詢的楷書,峻峭結合了寬博,如果只取峻峭而忽視寬博,則過於拘謹和刻板,此作的不足之處就在於此。作品時常露出黃自元的影子。

學歐如不得法,就會像米芾所說,如排算字——像排算盤珠一樣,整齊劃一,美觀是很美觀的,功夫也是非常到家,但是也很束縛個性,作為一種基礎訓練是非常好的手段,如果再上層樓,則需要廣為涉獵。歐陽詢這種路數,可在北朝和隋朝碑刻上再下功夫,同時在行書上拓寬路數,僅僅鑽研楷書,是不夠的。




瀚霖八字


其字雄強俊秀 ,暢達乾淨。全篇佈局合理用筆流暢,法度較嚴,極少失度現象,中、側鋒運用自然得當,看其字體機構較大程度似歐體,點畫有褚遂良之意,又有顏真卿的筆意,點、捺尤為突出,又兼魏碑之意。個別點畫收筆稍有欠缺。有的字結構不穩,架構分佈不均,不夠老練。建議後期還需再魏碑上下點功夫,兼顧八分。



徐勝會


這是田英章寫的歐楷,筆畫精緻,法度要緊!最受當今年輕人喜愛!



吳斯諾


取法初唐楷書 歐陽詢 褚遂良 等名家

也有近現代 沈尹默 任政等書家之風

結構嚴謹,筆法樸素,很好的一副作品

以下分別為歐褚沈任之作 您可以參考一下






Toshiiwason


此幅書法作品,為尚好作品,取法為歐體法較為多,與歐楷之法,之美,之韻,之神之比,稍有點差異。筆法之變,缺千變萬化,缺動之靈的手法。漢字結體和字裡行間,與歐楷的細節相比較,還缺一點嚴謹度。從個人書寫風格的展現上講,要在準確嫻熟掌據書法法度和書法遵循的規律的基礎上,盡情地展示展現自我感情的馳騁縱橫,把每一次的情感施放的淋漓盡致,大汗淋淋,就是人們尊敬的仰慕的未來的書法藝術大家。努力吧朋友!加油吧老師!


李行子


楷書柔和了隸書,總體結構準確,中規中矩,單個字都比較美觀。但總體看來不連貫,筆法與內容結合度低,缺乏意境。


千古一望


中國人在學習書法時會臨貼。書法廣義上講就是一些漢字的書寫法度、法則,圖片裡的文字只是各人自然形成的寫法,而書法是必須要師古、要學習的,否則最多隻是寫成自己的書法。


何時雨何時風


這取法歐褚之上,又有魏碑張猛龍之影,其中又夾雜漢隸之味,沈形十足,結構嚴謹,筆法靈動,雋秀又不失厚重,是一副很不錯的作品,唯一有點缺陷就是落款與正文協調不夠,章法略失[握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