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穎”字裡的“匕”“禾”該如何解?古人是如何佈局漢字結構的?

“穎”字的結構分析誤區

如果讓你分析“穎”字的結構,你會不會做如下拆分?


“穎”字裡的“匕”“禾”該如何解?古人是如何佈局漢字結構的?

“穎”字形體拆分

但是,拆分成均等的左右兩部分之後,問題就出來了,左邊上"匕"下"禾"是什麼呢?我們並不能看到這樣的構字部件,右邊的"頁"勉強說得過去,解釋為“頭”。當我們結合意義再去分析時,理據就無法說明白了。

如此可見,我們對漢字進行構形分析時,會遇到依形拆分還是依理拆分的問題。如果不能很好地分析字理,我們可能陷入把漢字拆分為"偽部件"且無法解釋的泥淖。上文的"穎"字就屬於這種情況,拆分之後去說解就陷入了尷尬境地。

依字理,析結構

當我們遵從字理來分析結構時,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查閱《說文》之後,我們就會很容易找到答案。《說文》:"穎,禾末也。從禾,頃聲。《詩》曰:'禾穎穟穟'"從釋讀可知,"穎"之本義為禾穗的末端,因禾穗的末端尖而穎,而後又引申出"鋒芒"、"尖端"等義。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中,毛遂曰:"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遂蚤處囊中,乃脫穎而出,非特其末見而矣。"這裡毛遂的意思就是:我處在囊中的時間太晚了,如果很早處於囊中,我就會像禾穗一樣整個鋒芒都會露出來,不光是露出尖梢而已。"脫穎而出"這一成語,其義就固定表示:才華像禾穗的尖芒那樣,整個鋒芒都會挺露出來。

“穎”字裡的“匕”“禾”該如何解?古人是如何佈局漢字結構的?

(毛遂自薦)

因此,我們應該把"穎"拆分為如下部件:


“穎”字裡的“匕”“禾”該如何解?古人是如何佈局漢字結構的?

“穎”字形體分析

"禾"說明該字與禾苗有關,"頃"為聲符,同時這裡也有說明意義的作用。《說文》曰:"頃,頭不正也。從匕,從頁。"段玉裁注:"匕,頭角而不正方。"頁”,為頭。這是古人細緻觀察禾穗的結果,禾穗長出,露出鋒芒,由於禾穗粒仁越來越重穗頭會稍稍偏斜。"穎"意義與禾、禾穗之頭有關,其意便是由此而來。


“穎”字裡的“匕”“禾”該如何解?古人是如何佈局漢字結構的?

禾穗

古人造字的完形心理與形體的完美化佈局

為什麼"穎"字不寫為如下形體呢?


“穎”字裡的“匕”“禾”該如何解?古人是如何佈局漢字結構的?

“穎”字假設形體

這和先人造字時追求整齊佈局勻稱得當有密切關係,可以說這也是完形心理在造字中的充分體現。漢字形體追求佈局合理,如果某個部件過於長或者寬,那麼人們就會對其進行壓縮或者局部調整。這就像我們搭積木,拼接時不但要有好的外形,還要有牢靠的根基,要四平八穩。


“穎”字裡的“匕”“禾”該如何解?古人是如何佈局漢字結構的?

搭積木

比如,"木"作為偏旁就會做適當調整,"木"的捺就會變成點,這樣騰出地方給其他部件,不至於佔用整體太多空間。“傾”字就不同了,因為“人”型變為“亻”後所佔位置比較小,“匕”字不調整同樣能做到佈局合理,大可不必再費周折壓縮其他部件。

再如"疆"字,本來應該是從土,彊聲,如果只是把"土"和"彊"做簡單拼合,作如下形體,那怎麼看都會覺得比較臃腫彆扭。


“穎”字裡的“匕”“禾”該如何解?古人是如何佈局漢字結構的?

“疆”字假設形體

於是,人們便想到把"土"塞進"弓"字的下部,之前有時在“弓”字左下部,有時在“弓”字右下部,最後定型在“弓”字左下部,但是其目的就是節省整體空間。如此做法既有了足夠的意義信息,又節省了整個漢字的空間,收到了兩全其美的效果。


“穎”字裡的“匕”“禾”該如何解?古人是如何佈局漢字結構的?

“疆”字形體分析

愛好書法的朋友對形體佈局應該有比較深刻的理解,優美勻稱更是書法藝術中的必備要求。若佈局線條達到恰如其分,這中書法作品就成功了一半甚至更多。漢字中其實存在不少類似的造字佈局理念和實例,後面我們會做更多分析講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