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貴州:內外挖潛 力促農民工就業

“在家創業一樣好,方便照顧老和小。”2月8日,貴州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發佈《致貴州全省農民工的一封信》,倡議返鄉農民工做好出行疫情防控的同時,鼓勵他們留在家鄉創業就業,發揮一技之長、助力家鄉脫貧。

貴州是中國勞務輸出大省,每年約有數百萬名農民工赴全國各地務工。貴州省人社廳統計,春節期間,貴州省返鄉農村勞動力達251.8萬人,其中跨省返鄉199萬人。

為解決返鄉農民工就業,貴州省要求全省各地制定相關扶持政策,一手抓對外找出路,一手鼓勵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幫助農民工起好步、能發展。

連日來,貴州省通過加強省內部門之間協調,主動與浙江、廣東、江蘇等7個省份建立溝通對接機制,保障農民工返崗就業。2月16日13時57分,由杭州當地向鐵路部門和貴州省提出申請,全國鐵路首趟定製務工人員返程專列從貴陽北站開出,近300名貴州籍務工人員搭乘G4138次動車組前往杭州。這趟專列的開出,標誌著貴州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開始有序向外勞務輸出。

針對有就地就近就業意願的返鄉農民工,貴州省主動推送省內產業園區、當地產業、企業、扶貧車間、十二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等崗位需求信息,增加本地農民工就業供給,為當地產業、企業發展提供勞務保障。同時,向暫無就業意願的返鄉農民工提供政策諮詢、職業指導、職業介紹、職業培訓等服務,動員積極參與就業準備。

“在家門口工作,防護措施做得也很足,我們可以安心工作掙錢。”2月15日,銅仁市萬山區丹都街道旺家社區景航服飾有限公司的車間裡,工人戴著口罩坐在縫紉機前忙個不停,工廠員工何茂喜說。

兩年前,何茂喜一家從思南縣搬到旺家社區,一直在外務工。今年回家過春節,因疫情耽誤,只能宅在家中。

“一家人的主要收入全靠打工,現在不能外出就意味著沒有收入,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正當何茂喜一籌莫展時,社區幹部幫他聯繫工作崗位,實現家門口就業。

“我們挨家挨戶進行入戶排查登記就業需求,做好就業意向登記,並組織培訓推薦上崗。”社區工作人員文耀說。

據貴州省發展改革委消息,截至2月19日,貴州省重大工程項目已復工719個,新開工216個,其中50億元以上項目復工31個。這些項目將有效解決一部分返鄉農民工的就業問題。

“出不去,就在家搞好春耕。”時下,這句話成為眾多返鄉農民工的心聲。春耕序幕拉開,貴州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脫貧攻堅等重點工作,十二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齊頭並進,為廣大返鄉農民工發展提供了廣闊平臺。

在六枝特區落別鄉,田地裡的村民戴著口罩,辛勤耕作。“疫情防控不放鬆,春耕生產趕緊弄。”板照村返鄉農民工王榮興和家人一邊聊天,一邊揮舞鋤頭,鋤草、施肥、覆土。

王榮興一直在貴陽做雜貨收購生意,計劃陪家人過完春節就趕回去,但疫情打亂了他的計劃。看著家家戶戶開始春耕,他加入到春耕隊伍。“我們村和我一樣在家開展春耕備耕的有30多人呢,這下子每家的勞動力充足咯。”王榮興笑著說。

“我在雲南曲靖打工10多年,都是在幫老闆種魔芋,有經驗、懂技術,也積累了資金。今年受疫情影響,看到大家都沒法出去打工,就帶領大家一起發展魔芋。”盤州市石橋鎮麻玉崗村村民李雄菊底氣十足。利用多年在外學到的技術,李雄菊用了幾天時間,流轉土地800餘畝,帶著50餘名村民種植起了魔芋。

雷山縣郎德鎮老貓村香菇種植大棚裡,村民金婷熟練地打理菌棒。往年這個時候,她已經和丈夫前往廣東的工廠上班,今年卻留在家中。“家庭要開支,我們也要發展,村級合作社開工後,讓我看到了發展的希望,就來到這裡上班。”金婷說,在基地幹活,月底結算工資,安心多了。

同時,貴州農業企業復工復產情況持續好轉。截至2月18日,貴州951家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已復工636家,復工率達66.9%。其中,遵義市、貴陽市農業企業復工率在80%以上;食用菌、蔬菜、生豬、刺梨、辣椒和生態家禽產業的企業復工率超70%;全省181家農業企業產能在90%以上。(農民日報 劉久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