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怎樣從重量上判斷紫砂壺的真假優劣?

馮振德1


我是一名紫砂壺製作者,從業近30年,你提出的問題很新穎,因為我從來沒考慮過這個問題。

有據可查的紫砂壺出現的年代,是宋朝,在宋代時因紫砂壺泡茶的獨特性,一下子被社會各階層的人認可,其知名度已完全掩蓋當時作為貢茶的宜興茶葉。紫砂壺在宋代出現,只能說明在宋代出現紫砂這個概念,至於真正的紫砂壺,我認為年代還要早,據考古學家認證,宜興製陶歷史已經有7000多年了,宋以前應該有,只是沒用紫砂這個名字。

宋以前包括宋代,很多畫作中出現壺的構圖,那時基本上是用支架支撐架在火上煮的,這些壺在泥料製備方面,顆粒都比較粗大,壺壁也厚,有的達到15mm,這樣承受熱脹冷縮特性更明顯。

到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提倡節儉,紫砂壺的形制偏小,有“一人一壺”之要求,到清代出現分茶制,一壺若干個品茗杯,壺也不再追求大了。到潮汕地區出現“功夫茶具”,煮水的壺與泡茶的壺也已完全分開。明、清,直到現在,紫砂壺是用來泡茶的壺的概念已深入人心,各個時期的人都講究紫砂壺的實用性,已不需要特別重的壺了,所以紫砂壺重,並不能說明壺好。

另外,現在紫砂市場上有的人會製作薄胎的紫砂壺,壺壁厚度在2mm內,而一般的壺壁厚度在3.5mm左右,薄胎的紫砂壺重量肯定要小,但其最大的缺點就是熱脹冷縮性能差,容易驚裂,有時比一般的壺更容易因磕碰出問題,這屬於小眾類的作品。

綜合以上分析,我認為紫砂壺的重量不能作為判斷紫砂壺的標準。





做壺人顧建餘


非常高興回答您的這個問題,以下是我自己的一些理解和看法,希望能幫到大家,也希望大家能喜歡我的回答。

判斷重量是否未建立茶壺的真假。可以說礦石含有沙子,比假茶壺重;或者重型茶壺是機器鍋。這種說法無處不在,可能會出現這種現象。但是,不可能是部分和完整的。

茶壺的重量由鍋的大小和泥塊的厚度決定。有些大師擁有精湛的工藝,可以製作非常薄的泥塊來製作鍋。成品鍋很輕。這個鍋是個好鍋。有些朋友聽說機器鍋的重量比較重。這是由該過程決定的。機器罐在擠壓桶中更緊密。相同的容量應該更重,但有必要將其用作判斷。它需要很多經驗和對鍋的理解。

由於重量不是茶壺質量的判斷,有判斷的好方法嗎?當然,但你需要一點紫砂常識。主要是看泥漿和過程,以確定茶壺的質量。據證實,煲的質量總結為“一,看顏色;兩點觸摸:三”,看顏色是看顆粒,看顆粒大小,看顆粒類型宜興礦石紫砂富含金屬礦物的成分,如石英雲母顆粒,四氧化三鐵顆粒等,可以通過觀察顆粒的豐富度來區分。也觸摸表面,真正的茶壺表面是不均勻的,具有輕微的質感,並且不會碰到手。原石茶壺“已經使用了很長時間,並添加了聚酯擦拭巾。鍋可以用於檢查。這是研究的優雅“,這是原始紫砂的魅力。

另外,有一個過程可以看,一般市場上是幾十萬元的茶壺,手工製作,仔細看一下手工痕跡,細節處理痕跡,如心靈可以選擇精工,價格貴,如果價格便宜,工作和好鍋,我不得不打一個問號。

上述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都是個人理解和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答案能幫助到每個人,同時我也希望每個人都能喜歡我的分享。

如果你對這個問題有更好的答案,請分享你的評論,並一起討論這個話題。在此我祝願大家心想事成,天天開心,萬事如意!



祥泰猛獁雕刻


怎樣從重量上判斷紫砂壺的真假優劣?

  1. 我之前已經回答過相似的問題了!紫砂壺的輕重和紫砂壺的好壞沒有直接的關係的。因為紫砂壺的輕重取決於做壺手藝人的製作水平,我這裡指同一把紫砂壺!


  2. 新手做的紫砂壺普遍偏重,因為泥條打的厚,而老手做的壺想厚就厚,想薄就薄,這個厚薄取決師傅自己,同一款壺,譬如說西施壺,我這裡用半手工壺舉例,五根泥條一起打出來,新手的泥條厚薄是不一致的,而基本功好的師傅,厚度基本一致,還有紫砂壺的嘴,把,蓋子也是基本一致的,新手就不行了!因為做壺最最重要的就是基本功!


  3. 同一捆泥料,同一個款式,新手只能做30把壺,而老師傅可以做40把甚至更多把壺,那麼老闆就會找老師傅來幫他們出樣,新手的話做的壺就便宜了,幾十塊錢一把吧!因為手藝才值錢,泥料在我眼裡已經越來越不重要了!



  4. 好的手藝泥料肯定好,手藝差的泥料自然也差,就這麼簡單的道理!所以說紫砂壺的輕重和紫砂壺好壞沒有直接的關係的,好的,就回答到這邊!

王永忠匠人紫砂


怎樣從重量上判斷紫砂壺的真假優劣?

問出這樣的問題,說明你還沒有真正瞭解紫砂壺。一把紫砂壺的重量是無法完全判斷紫砂壺的真假優劣的!你能說重的紫砂壺就是好壺,輕的紫砂壺不是好壺嗎?

紫砂壺中有一類很特別的紫砂壺,就是薄胎壺。薄胎的紫砂壺看似和正常的紫砂壺毫無區別,但是拿在手中你會發現很輕,很多小品壺都是薄胎壺。這樣的薄胎工藝很考驗製作者的水平,如果功底不到家,還真做不出好的薄胎壺。你能說這樣“薄如蟬翼,輕似浮雲”的薄胎壺算不得好壺嗎?

一般來說,紫砂壺的輕重都是由紫砂藝人自己的手感決定的。泥料打薄打厚,哪裡需要添些脂泥,都是要根據實際情況去考量的。同一個作者,做同一款泥料,同一個壺型的兩把壺,都無法確定兩把壺的重量一致。像市面上的一些學徒做的壺,都相對重一些,你能說這樣的壺是好壺嗎?


紫砂壺的優劣要從那些方面去判斷?

一把紫砂壺的好壞要從:泥、形、工、款、功這幾個方面綜合去考慮,泥料是基本,做工是關鍵,當然還要看紫砂藝人下的功夫是否到位。至於如何往細了去判斷紫砂壺的優劣,以往的文章都有提到,大家可以作為參考。


紫砂壺藝人劉浩


重量判斷紫砂壺的真假優劣不成立,可能道聽途說原礦含砂,會比假紫砂壺較重;或是重的紫砂壺就是機器壺,這種說法比比皆是,可能有這個現象,也就個別而已,不能以偏概全,一葉障目。

紫砂壺的重量是由壺容量大小,還有拍泥片的厚度決定的,有些師傅工藝精湛,可以拍很薄的泥片做壺,成品壺重量很輕,這種壺是好壺。有些朋友聽說是機器壺重量比較重,這個由工藝決定,機器壺在擠壓身桶比較緊實,同容量同壺型應該會重些,但是要以此為判斷,需要豐富的經驗和對壺的瞭解。

既然重量不是判斷紫砂壺的優劣真假,是否有好方法去判定?當然有,不過需要有點紫砂常識。主要是看泥料和工藝辨別紫砂壺的好壞。確認紫砂壺泥料的好壞總結為九字法“一,觀顏察色;二摸:三用”,觀顏察色是看顆粒,看顆粒大小,看顆粒種類,宜興原礦紫砂是由豐富的金屬礦物質組成,有石英雲母顆粒,四氧化三鐵顆粒等等,通過看顆粒豐富程度去辨別。還要摸表面,真正的紫砂壺表面凹凸不平,有輕微質感,撫摸不扎手。原礦紫砂壺“壺入用久,滌拭有加,壺入手可鑑,此為書房雅事”,這就是原礦紫砂的魅力所在。

另外,還有看工藝,一般市場幾百是千元左右紫砂壺,手工製作,仔細查看能看到手工痕跡,細節處理痕跡,如介意可以選擇精工,價格不菲,如果是價格便宜,工又很好的壺,心裡要打問號了。

更多的紫砂知識請關注“紫砂郡主工作室”,





紫砂郡主工作室


何道洪大師言之一把壺四兩砂!但不能千篇一律,與壺的大小,造型,工藝需求,表現力有關係!


茗震漿壺壺肖


按正常的泥條厚度做(泥條一般3毫米,防止撞裂和輕重最合適,薄胎除外。)但是現在絕大部分重的原因是沒有遵循平行線原則(舉例:1蓋子戳口和虛面鏈接的泥過多,R線部位太滿。2壺身口部泥補的太多,部位分明不到位。3底部補泥補的太累贅。其他還有很多)你們可以自己用手指頭內外合著摸厚薄的跨度變化,或者拿在感覺手上輕重不均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