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生存與挑戰,汽車製造商的“數字遊戲


生存與挑戰,汽車製造商的“數字遊戲

投資新技術與保持傳統業務盈利之間的“微妙平衡”,是當下汽車行業合作伙伴關係升溫的主要推動力之一。“電動化和自動駕駛都需要巨大的投資,但不會在三年內馬上獲得回報。”

一份公開的數據顯示,到2025年,汽車行業在自動駕駛和電動汽車上的年度支出將分別達到850億美元和2250億美元。

巨大預期投入的背後,需要合作伙伴一起分擔。一些合作是汽車製造商和科技公司之間,更多的汽車製造商則決定與傳統競爭對手分擔成本。

一、裁員、重組、降本

迄今為止,今年最大的合併事件是菲亞特克萊斯勒和法國汽車製造商PSA集團的合併計劃。按銷售額計算,合併後的公司將成為全球第四大汽車製造商,銷售額約為500億美元。

菲亞特-克萊斯勒首席執行官稱這是一個“可能改變行業格局的合併”,而PSA首席執行官則表示,“合併將為所有利益相關者帶來重大價值,併為合併後的公司開闢自動駕駛和電動化的光明未來”。而在此之前,兩家公司在新技術領域顯然落後於其他競爭對手。

今年其他的代表性合作,還包括現代汽車和零部件供應商Aptiv涉及40億美元的自動駕駛汽車合資案;大眾汽車向福特汽車旗下的自動駕駛初創公司Argo AI投資26億美元,並組建技術和共享電動平臺聯盟。

儘管各大汽車製造商加大未來新技術研發投入,然而,今年的另一大行業標籤,卻是“裁員”。

對全球汽車工人來說,這是有史以來最糟糕的一年之一,因為需求萎縮,同時汽車新技術快速導入,導致大多數汽車製造商開始“換血”,比如戴姆勒和奧迪最近宣佈在歐洲裁員近2萬人。

一些數據顯示,未來幾年,汽車製造商總共還將裁減逾8萬人。裁員主要集中在德國、美國和英國,並且汽車製造商正在縮減在一部分市場萎縮地區的業務。

在此之前,通用汽車、福特汽車和日產汽車也已經在過去一年中採取了減員措施。隨著貿易緊張局勢、關稅提高成本以及製造商在電氣化、自動駕駛和出行服務時代重新評估崗位結構,一些行業人士表示,大多數企業正步履維艱。

近日,一位汽車行業人士甚至表示,梅賽德斯-奔馳、保時捷和寶馬的裁員預計將在2020年更加明顯。僅僅是技術研發重點的轉移,就可能在未來10年危及7萬個傳統工作崗位。

並且,在終端市場持續惡化的情況下,大量投資帶來了根本性的結構變化,許多公司都感到了轉型的壓力。尤其是全球市場的持續放緩將繼續影響汽車製造商的利潤率和利潤,它們已經受到自動駕駛技術研發支出增加的影響。

“許多汽車製造商現在專注於成本節約計劃,以防止利潤率下降。”比如,日產汽車將在未來幾年裁減1.25萬個崗位,主要是在全球各地的工廠,以降低成本,同時迅速更新老化的車型陣容。

更讓汽車製造商頭痛的是,工人一直在起來反對裁員。上個月,通用汽車在美國的4萬6千多名小時工舉行了長達40天的罷工,這是近半個世紀以來汽車行業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罷工。

比如,代表梅賽德斯-奔馳、奧迪和許多零部件製造商工人利益的工會高層稱,這些公司正以轉向電動汽車、自動駕駛為藉口,推動更大幅度的裁員,提高利潤。

畢竟,以國家GDP為計算標準,汽車工業將是世界第六大經濟體。

去年,當福特公佈了價值110億美元的重組計劃時,其他美國汽車製造商開始感到陰雲密佈。自那以後,該公司陸續發佈了一系列聲明,削減了約10%的全球領薪員工,並關閉了六家工廠。通過重組節約的資金,則用於投入到對現有工廠的改造,以生產電動汽車和動力系統。

最新的舉動,來自韓國汽車製造商現代汽車。

這家韓國汽車製造商公佈了一份“2025戰略”路線圖,預計年平均支出為10萬億韓元,超過前幾年的水平,高於2018年6.1萬億韓元的水平。數據顯示,現代汽車計劃在2020年至2025年間投資約518.1億美元,其中三分之一的支出將集中在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

但更多人希望看到這一計劃實現。儘管消息傳出後,現代汽車的股價一度上漲了2%,但收盤時卻回吐了大部分漲幅,分析師們正等著看該公司的意圖如何轉化為行動。

“該公司發佈的投資計劃和目標充滿了溢美之詞,但尚未產生真正的效果。”一些分析師表示,這個計劃本身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計劃。但現代汽車希望在未來新技術推向市場的競賽中迎頭趕上。

現代汽車在向投資者發佈的一份報告中表示,“確保生存”是一項關鍵任務,因為汽車行業向零排放和自動駕駛技術的轉變需要在增長放緩帶來利潤壓力的情況下進行大規模投資。

二、ADAS賺錢是當下重點

之所以有質疑,源自近日多家汽車製造商對自動駕駛汽車的未來盈利模式沒有把握。

半個月前,戴姆勒CEO在公開場合透露,公司正在對自動駕駛出行服務(Robotaxi)業務進行“內部核查”,並承認在未來盈利潛力受到質疑的情況下,讓它們變得安全比最初想象的要難得多。

比如,戴姆勒將“調整”其在Robotaxi和自動駕駛技術上的支出水平,更有可能將其應用於貨運公司的商用車輛。儘管,Waymo仍在近日宣佈明年加速推進Robotaxi的服務範圍,但從100輛、1000輛到1萬輛,是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的成本,此外,監管障礙仍在存在,導致對這些業務的未來潛力需要重新評估。

確保自動駕駛汽車在擁擠的城市地區(主要的訂單需求區域)100%安全,這比工程師們幾年前設想的挑戰更大。全面部署將佔用大量資金,圍繞盈利潛力存在一些不確定性。尤其是傳統出行服務市場已經虧損多年,即便排除司機成本,也未必能夠盈利(自動駕駛汽車還增加了額外的維護成本)。

但汽車行業並非陷入困境。正如過去自動駕駛有兩種演進路線,對於汽車製造商和零部件廠商來說,同樣如此。ADAS賺未來幾年市場滲透率快速上升的“錢”,自動駕駛維持技術跟進。

幾周前,Aptiv首席執行官凱文•克拉克表示,由於成本高、技術複雜,完全自動駕駛汽車距離大眾市場量產還有很多年,汽車製造商對更多半自動駕駛功能的需求正在飆升。

“我們有七家汽車製造商的半自動駕駛合同,覆蓋他們推出的所有車型平臺。“在Aptiv看來,這是他們目前看到的未來市場需求最大的地方。

目前,包括自動緊急制動、車道保持輔助或泊車輔助在內的更多基本自動輔助駕駛功能,每輛車的成本在700美元到1000美元之間。“汽車製造商可以把這些服務以兩倍甚至更高的價格賣給有安全意識的消費者。”克拉克表示,這是一個非常有利可圖的市場,並且可以幫助他們銷售更多的汽車。

在Aptiv主動安全和用戶體驗部門負責人看來,公司在20年前就開始投資這項技術,當時沒有什麼大的收益。但在過去的五年裡,主動安全產品的銷售額以每年60%的速度增長,“我們希望到2022年銷售量能翻一番,也就是達到20億美元。”

按照Aptiv披露的三季報數據,今年為止主動安全業務拿到了25億美元的新增訂單,全年預計在40億美元左右。其中,該公司三季度主動安全產品線的收入增長29%(整個主動安全和用戶體驗部門收入增長了9%,產品價格下滑2%),其中衛星計算平臺拿到了多家整車廠的訂單。

而在汽車製造商方面,提升ADAS在未來幾年旗下車型的標配率,將是關鍵目標。

按照本田的計劃,旗下車型在2018年搭載Honda Sensing安全套件的比例已經達到69%。預計最早到2020年,實現95%的自動緊急制動搭載率,到2022年所有車型標配Honda Sensing。

今年早些時候,大眾汽車宣佈在2020年大多數車型的小改款升級中,將增加更多的標配主動安全功能,包括前輔助(帶有自動緊急剎車的前向碰撞警告),側輔助(盲點監測),後向交通警報、自適應巡航控制等功能。

“科技安全屬性,將成為2020年開始全球車型競爭的焦點。”同樣的趨勢,也在另一家經濟型乘用車大廠豐田得到印證。2018年,卡羅拉以全年118萬輛的銷量繼續蟬聯“全球最暢銷汽車”。

今年全新一代卡羅拉今年上市,三款先期發佈的車型全系標配智行安全系統,包括車道保持、車道偏離預警、預碰撞安全系統、動態雷達巡航控制系統等。

這些變化的背後,除了新車型增加市場競爭力的需求,更重要的還有政策的推動,這使得各大汽車製造商在主力銷量車型上“狠下功夫”。

按照年初發布的《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到2020年新車駕駛輔助系統(L2)搭載率達到30%以上。

最新的一份工信部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到2025年,智能網聯汽車新車銷量佔比達到30%,這比此前的搭載率指標更進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