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京津冀協同發展6週年|京津對口扶貧 凝聚共富合力

從2016年開始,京津兩市對口幫扶承德7個貧困縣市——

京津對口扶貧 凝聚共富合力

京津冀协同发展6周年|京津对口扶贫 凝聚共富合力

近年來,在北京林業大學等院校的幫助下,河北平泉市積極研究山杏改良技術,2019年,全市山杏產業鏈總產值達10億元。 張建偉供圖

閱讀提示

按照中央部署,從2016年開始,京津兩市對口幫扶承德7個貧困縣市。

在京津兩市的大力幫扶下,承德脫貧攻堅取得了顯著成效。全市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初的28.41%下降到0.18%,僅2019年,便有6.03萬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2月20日,河北省扶貧辦對一批擬退出貧困縣進行信息公示,承德的圍場、豐寧、隆化位列其中。

京津對口幫扶,不但給當地百姓生活帶來了變化,給地方發展培育和提升了系列產業,還進行了機制體制上的創新。

智志雙扶 醫療教育等幫扶項目都來了

“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天津第一時間給我們承德捐贈一輛‘微醫流動醫院’雲巡診車,這份情誼,讓我們心裡很溫暖。”

2月22日,在隆化縣衛生健康局院內,站在“微醫流動醫院”雲巡診車旁,隆化縣衛生健康局局長王利剛感慨道。雲巡診車可以協助完成7大類、53小項檢查檢驗,可以在基層、防疫點、路卡等地助力疫情防控。

“天津的技術人員正對我們的醫護人員進行技術培訓,我們也正在研究應用方案,一旦方案確定馬上就投入使用。”王利剛介紹。

不過,這輛雲巡診車更大的作用是在平時。王利剛介紹,雲巡診車背後是一張無形的“微醫流動醫院”大網,能為廣大基層百姓提供線上、線下結合的“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破解基層“弱醫、少藥、缺檢查”的困境。“雲巡診車是一個項目,接下來,還會有越來越多的雲巡診車穿梭在承德的大街小巷。”

藉助京津全國領先的醫療水平和現代遠程醫療技術,承德創新實施了“共享智慧醫療服務模式”,搭建鄉村衛生院——縣醫院——京津醫療機構的三級診斷模式,解決了大量貧困戶對優質醫療資源的需求。

不僅是醫療,秉持智志雙扶,圍繞科技、衛生、文化等方面,京津對承德實施全方位對口幫扶。

最近,承德應用技術職業學院二年級的張山每天都期待著開學通知的下達。雖是承德本地學校的學生,但從2018年秋季入學至今,張山一直在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就讀。“我上的是博世力士樂(中國)有限公司的訂單班,這個班比較特殊,三年都在天津上。”

張山來自灤平縣貧困家庭。2018年秋,他被成立不久的承德應用技術職業學院錄取。這所學校是天津市對口支援承德建設的一所高等職業院校。新生按照兩地簽署的幫扶協議,採取“1+2”形式上學,第一年在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就讀,之後兩年在承德應用技術職業學院就讀。

“入學即就業,畢業即上崗。”承德應用技術職業學院就業部門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學院已與兩家外資企業開展了訂單式培訓,10多個班被企業冠名。自2018年9月招生以來,已招收500多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的貧困生,3年學習成績合格後,天津市將對接當地企業,確保就業。

在承德,這樣的項目還有很多。

天津投入7500萬元幫扶資金,用於承德市學校幼兒園建設、配套基礎設施改善等項目;津承50所各級各類學校廣泛開展交流考察活動,22所學校間建立了一對一幫扶關係;北京在承德灤平建立了“阿里脫貧基金——淘寶大學培訓基地”開展電商培訓;北二外、中央美院、北京對外經貿大學3所高校在承德建立6個助學助教基地……

來自京津的教育扶持,正在改寫一個個家庭。

魚漁兼予 產業發展有了新氣象

疫情發生後,多地農產品出現滯銷,在這種情況下,承德的農副產品銷售有沒有受到影響?

2月24日,帶著這個問題,記者專門聯繫了灤平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黃振力。

當時,他正在承德二商大紅門肉類食品有限公司考察,“單這一個屠宰場,每天就有1000多頭生豬直供北京,越是非常時期,越需要穩定供應,從大年初三開始,屠宰場就恢復正常運轉了。”

黃振力說,灤平是北京肉奶蛋蔬菜的一大供應地,疫情發生後,灤平縣農業農村局專門對縣裡的各大農副產品供應企業進行摸底調查,發現沒有出現滯銷。“這得益於近年來京津承農產品銷售平臺和渠道的建立和升級。”

據瞭解,自京津對口幫扶承德以來,京津承的農業產業扶貧協作項目和平臺越來越多。其中,由承德供銷集團與北京市供銷合作社、天津市供銷合作社、河北省供銷合作社和天津食品集團五方共同出資,成立的“承德山水”品牌運營公司,為承德的“農、特、優產品”打造了一條直通京津的“高速路”。

著眼於魚漁兼予,京津對口幫扶不僅助力很多優勢產業實現提檔升級,也使很多產業從無到有。

冬末春初,壩上地區寒意未退,但在豐寧滿族自治縣懷豐產業園,復工復產企業的生產車間已是機械轟隆。

依託疏解非首都功能和東西部對口幫扶,懷豐產業園應運而生。

如今,產業園已成功引進北京紅亭、領銳等懷柔汽車配件企業17家,協議總投資14.8億元。隨著這座京北“汽配城”的落地,當地就業崗位逐漸增多,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也有了更多選擇。

豐寧縣城距懷柔界僅18公里,4個鄉鎮8個村與懷柔交界長達62公里。

“只有產業發展起來,脫貧攻堅才能有源頭活水,才能真正變‘輸血’為‘造血’,讓貧困群眾徹底拔掉‘窮根’。”豐寧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副主任王宏達介紹,產業園已經安排就業崗位180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27人。

承德市扶貧開發辦公室副主任白曉華介紹,2016年以來,通過東西部扶貧協作,承德共吸納64家企業來承開展扶貧,合同總投資近千億元,2019年新引進京津落地企業33家,實際投資額8.46億元。這些企業已帶動承德市1.5萬貧困人口實現增收。

“讓京津的產業幫扶最大限度發揮作用,關鍵在於充分發揮承德的資源稟賦,找準承德的比較優勢,堅持外地引進和本地培養並舉,如此,產業才能精準對接,從而撬動承德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白曉華介紹。

藉助京津的產業幫扶,承德也借勢謀劃。

平泉市林業和草原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在北京林業大學等院校的幫助下,平泉市積極研究山杏改良技術,成立山杏行業協會,先後組建了8家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合作社+基地+農戶”經營模式推進山杏產、加、銷一體化循環經濟產業鏈。去年,全市山杏產業鏈總產值達10億元,帶動19個鄉鎮8萬人參與山杏經營管理,主產區農民人均增收550元。

在產業扶貧幫扶中,承德積極發揮生態資源優勢,圍繞京津“米袋子”“菜籃子”“肉盤子”謀劃農業產業化項目,打造果菜牧菌遊等九大特色扶貧產業,將京津市場優勢轉化為脫貧的產業優勢。目前,承德市正在京津兩市的幫助下,全力加快百萬畝經濟林、百萬噸食用菌、百萬畝中藥花海、百萬頭優質肉牛、百萬只優質肉羊“五個百萬基地”建設。

利益聯結 現代經營主體與貧困戶連起來

“這幾天正趕上下羊羔,累得沒白天沒黑夜。”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腰站鎮六合店村村民韓鳳祥告訴記者,2019年一年,他的“津墾”羊隊伍就大大“擴編”——“還有十來只沒下呢,光這60多隻就下了130多隻小羊羔。”

老韓所說的“津墾”,全名叫河北津墾奧牧業有限公司,是天津食品集團建在腰站鎮的控股企業。2019年1月,天津食品集團無償為貧困戶老韓提供80只母羊。按照約定,兩年內,每隻母羊老韓只需還給公司一公一母兩隻羊羔,餘下的連母羊帶羊羔全歸自己所有。

“母羊能產仔6年,兩年能下3次羊羔,大部分是多胎。”這次母羊下崽,讓老韓心裡有了底兒,“照這個架勢,再苦再累,我心裡都高興。”

一直以來,如何在貧困戶和企業間形成利益聯結機制,是精準扶貧著力探索的問題。

“貧困戶拿不出錢買基礎母羊,但他們有地、有秸稈草料,我們對農戶的養殖條件進行評估後,符合條件的,就把這些羊放養在他們家裡。公司除了指導日常飼養外,還解決羊羔配種繁殖和回收。”河北津墾奧牧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建國介紹,“有了這種利益聯結機制,農戶有養殖的熱情,生產出的優質羊肉直供天津市場,這也相當於我們在優質資源區域建立了一個穩定的物質供應基地,對雙方都有益。”

王建國介紹,天津、圍場雙方於2017年開始共同建設“百萬只優質肉羊產業化”項目。項目一期工程已完工,帶動了835戶貧困戶增收,二期項目預計年出欄商品羊將達10萬隻,三期項目將著力推動畜產品精深加工,隨著項目二、三期的建設,預計還將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1萬人增收。

“產業扶貧的關鍵是形成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中國人民大學反貧困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貴指出,要讓貧困戶通過各種方式進入由企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這些新型經營主體主導的產業體系中,由有競爭力的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發展。此外,還可以通過改革以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用多種模式將現代經營主體與貧困戶連接起來,實現資源的合理整合和利益共享。

在這方面,京津對口幫扶承德過程中,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

位於灤平縣長山峪鎮三道梁村的承德市蘊香園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就探索形成了“一地四金”的扶貧新模式。

蘊香園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高慧穎介紹,所謂“一地四金”,指的是通過土地流轉,建產業基地,把農民培育成“產業工人”。村民可以通過流轉土地收租金,務工就業掙薪金,扶貧資金入股分股金,聯營菇棚賺現金,達到脫貧致富的目標。

57歲的貧困戶李樹榮負責在該公司的食堂做飯,在2015年公司創建之初,李樹榮便將扶貧資金作為貧困戶股金用於公司的建設,按照約定,她將得到每年不低於入股扶貧資金10%的比例分紅。“從2015年開始,年年都發,每年能分470元的股金分紅。”

李樹榮適應不了香菇棚裡的環境,進棚就腿疼。但她打心眼裡羨慕大棚裡的工作,“帶班組長每天90元,普通女工每天80元,加班費每小時10元,一天都得100多元錢。”

園區負責人介紹,公司每年都會拿“淨利潤分紅”獎勵員工,2019年出菇季結束後,公司提供“利潤分紅”20萬元。此外,很多村民的河灘地原本畝產收益不足500元,但交給公司流轉使用後,每畝年租金提升為1000元。 (河北日報記者 周聰聰 尉遲國利)

親歷者說

灤平巴克什營村村民周夢飛:日子越過越紅火

25歲的周夢飛,來自灤平巴克什營鎮巴克什營村的貧困家庭,現在是北京密雲古北水鎮一家賓館的服務員。

周夢飛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父親因病喪失勞動能力,家裡有兩三畝地,原來家裡的收入全靠母親打工。母親落下腿疼毛病,這幾年也幹不動了。“弟弟這些年上學,少不了我的幫襯。我三年前懷孕在家待產的時候,收入也沒了,孃家的日子也更緊巴了。”周夢飛說,幾年前每每想起家裡的日子,心裡總感覺壓著塊大石頭,不知道日子怎麼才能好起來。

但隨著扶貧工作的推進,最近這兩三年,周夢飛家裡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首先是去年1月,周夢飛在灤平與古北水鎮合作舉辦的招聘會上獲得了一份滿意的工作。

最近兩年,灤平和北京的用工及勞動力供給信息實現了共享,大家只要添加灤平縣“智慧人社”微信公眾號,每週都能看到北京企業的招聘信息,信息每週更新一次。此外,灤平還時不時舉辦北京企業的專場招聘會,周夢飛在古北水鎮的工作就得益於此。

周夢飛說,現在灤平人到北京工作的特別多。巧合的是,周夢飛到古北水鎮工作一個多月後,在北京打工的愛人也參加了密雲區的招聘會,同樣在古北水鎮找到了一份滿意的工作。每到放假,周夢飛夫婦就和灤平老鄉們一起包車回家,“走高速只要半個小時”。

“相比灤平,大家之所以喜歡去北京工作,主要是因為離家不遠,待遇好。”周夢飛說,在古北水鎮的賓館裡當服務員,管吃住月工資3000多元,還有五險一金,每月有8到10天的假期。但在灤平,每月一般只有4天假期,工資也低不少。不過,在周夢飛看來,吸引力並不是單方面的。周夢飛發現,因為普通話標準、幹活勤快、樸實本分,承德人頗受京津用工單位歡迎。

除了自己的工作,令周夢飛高興的還有家人住宿條件的變化。去年,爸媽和弟弟終於住進了五間新房,房屋外牆貼著瓷磚,一水兒的鋁合金門窗。屋裡不僅安上了暖氣,還專門設計了衛生間。“現在帶著3歲的女兒回去,再也不擔心挨凍,大冷天也不用哆哆嗦嗦跑到院子上廁所了。”

周夢飛的弟弟今年中考,周夢飛和爸媽商量著考不上重點高中,就選擇個職專學門技術。“雖然還沒有深入瞭解,但我聽說現在有很多京津幫扶的教育項目,不僅在學校學習期間對貧困戶有優惠,很多還是訂單班,畢了業就能進企業工作。”

“我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周夢飛說。 (河北日報記者 周聰聰)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