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教師招聘備考指導-教育心理學(一)

教師招聘備考指導-教育心理學(一)

~關注我~ 不定期發送福利喲


認知過程

教育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學校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

①一個核心:學生的學習心理 ②二個交叉學科:教育學、心理學

③三個過程:學習過程(核心)、教學過程、評價反思過程

④四大部分:學習心理、教學心理、學生心理、教師心理

⑤五個要素:學生、教師、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學環境(物質環境和社會環境)


教育心理學發展時期

①初創時期(20 世紀 20 年代以前) 烏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對象》被譽為“俄羅斯教育心理學的奠基 人”;1877 年,卡普捷列夫發表了《教育心理學》,這是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 學”命名的著作;1903 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學》一書,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 學命名的專著,他被譽為“教育心理學之父”。

②發展時期(20 世紀 20 年代到 50 年代末) 主要研究領域在行為主義心理學;1924 年,廖世承編寫了我國第一本《教育心理學》教科書;

③成熟時期(20 世紀 60 年代至 70 年代末) 主要研究領域在認知主義,如布魯納發起的課程改革運動、奧蘇貝爾的有 意義接受學習、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論……

④完善時期(20 世紀 80 年代後)

布魯納總結了教育心理學的四大成果:

主動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會文化研究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①實驗法:特定條件與心理活動變化因果關係的研究,是控制條件最嚴格的研究方法。

②觀察法:教育心理學最基本、最常用的研究方法。

③調查法是通過各種途徑間接瞭解被試心理活動的一種研究方法,包括談話法和訪談法。

④行動研究法:將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融為一體,將教育者和教育現實問題 緊密結合,強調在“行動”中研究,在“情境”中研究,在“做”中研究;基本過程計劃、行動、考察、反思。


學生心理發展與教育

中小學心理發展的特徵

①童年期(小學):學習是兒童的主導活動,口頭言語逐步過渡到書面言 語;四年級兒童(10-11 歲)開始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 但其抽象邏輯思維仍需以具體形象為支柱。

②少年期(初中):半成熟、半幼稚;充滿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錯綜的心理矛盾;經驗型抽象思維已佔主導地位,並出現反省思維;

③青年初期(高中):“經驗型”向“理論型”轉化,開始出現辯證思維;能比較客觀地看待自我,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識;他們對未來充滿理想


心理發展規律

①連續性與階段性:某些年齡階段會因為持續發展的積累而出現某種心理特質的突發性變化或出現新的心理特徵。教育啟示:“防止一刀切,一鍋 煮”

②定向性與順序性: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後順序,不可逆、不能逾越。教育啟示:遵循循序漸進原則,“學不躐等”“不凌節而施”

③不平衡性:一方面,個體不同方面在發展的速度、發展的起止時間與到達成熟時期表現為不同進程;另一方面,表現出同一機能特性在發展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發展速率。教育啟示:抓關鍵期

④差異性:不同個體的心理發展總要經歷一些共同的發展階段,但是發展起止時間有早晚,發展速度有快慢,最終水平和優勢領域也不相同。教育啟示:遵循因材施教原則


皮亞傑

①皮亞傑的理論核心是“發生認識論”。皮亞傑在解釋發生認識論時提出了四個概念:圖式、同化、順應、平衡

②兒童認知發展四階段:

a.感知運動階段(0-2):獲得客體永久性;感知動作的分化;主客體分化 b.前運算階段(2-7):早期的符號功能;思維不可逆;泛靈論;自我中心(三山實驗);思維刻 板性;不守恆(量杯實驗)。例如:一孩子認為“我走月亮走”,只知道自己是小明的弟弟,反過來不知道小明是自己的哥哥,說明其處於前運算 階段。

c.具體運算階段(7-11、12):具體邏輯思維;思維可逆;獲得守恆;去自 我中心。

d.形式運算階段(11、12 以後):抽象邏輯思維、假設推理(鐘擺實驗)例如:學生曉波通過物理實驗發 現,鐘錶的擺動幅度不取決於鐘擺的材料,而取決於鐘擺的長度。根據皮 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曉波的認知發展水平處於形式運算階段。


埃裡克森

①嬰兒期(0-1.5) 信任 VS 不信任

②兒童早期(2-3) 自主 VS 羞愧

③學前期(4-5) 主動 VS 退縮內疚

④學齡期(6-11) 勤奮 VS 自卑

⑤青春期(12-18) 自我同一性 VS 角色混亂

⑥埃裡克森人格發展階段理論對教育的啟示:因勢利導,對症下藥。


#關注四川燃師招教,每日推送備考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