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什麼是依賴性人格障礙?如何改變依賴型人格?

也許是因為童年時期的經歷,也許是因為自我認知的障礙,有很多人在處理人情世事上總是依賴別人,我們把這種性格稱作“依賴型人格”,多數人給這類人貼上“不懂事”“不成熟”的標籤,但“依賴”這件事比我們認知的更復雜。

導致這種性格的原因其中一大部分來自成長環境,導致自己喜歡依賴別人是因為早年時期“過度溺愛”或者“缺愛”。

被溺愛長大的孩子,萬事都想讓別人幫忙,小時候一直生活在溫室,成年後不得不獨自面臨社會時,往往無法適應。

缺愛長大的孩子,他們不是不成熟,而是成熟得太早,五六歲就懂得體諒大人的痛苦和難處,從小就很懂事,但是在內心深處他們是渴望被呵護的,長大後依舊喜歡付出,以此來換回愛,容易患得患失,沒有安全感。

我們肯定希望自己能夠做自己,成為一個自信、陽光的人,但很遺憾,早年愛的缺失對於我們的人生來說是無法彌補的,那種每一根毛孔都散發出自信自我的人,不是學出來的,我們只能夠盡力而為,一方面適應自己的性格,一方面擺脫性格中的弱點。


什麼是依賴性人格障礙?如何改變依賴型人格?


1. 適度依賴能夠讓我們走得更近

依賴的人對待感情會更專一,儘管往往是那個最容易被傷害的人,所以彼此依賴的情侶才更容易白頭偕老。

現在媒體喜歡鼓吹獨立,但有時過於獨立的人顯得人情味淡薄,如果你喜歡依賴別人,這不完全是一件壞事情,美國心理學家伯恩斯坦在《關係》一書中表示:適度依賴是一種安全的依戀關係,能夠讓人們走得更近,過度依賴會讓人感到焦慮、缺乏安全感,迴避依賴又會使人變得冷淡。

所以保持在一定安全範圍內的依賴,是人與人之間情感的昇華,掌握這個度,要有自己的生活,又要在依賴中加深感情。

2. 找回自我,擺脫過度情感依賴

有些人在處理感情問題時容易陷入情感焦慮,比如我的一個朋友,她的精力老是放在男友身上,為男友付出了很多,有時男友離開一段時間不及時回覆她消息,她就表現得焦慮,瘋狂地打電話發短信,因為過度依賴,他們的愛情最終走向了終結。他男友說,不是不愛她,只是和她相處很累。

明明心裡知道很愛對方,不想傷害對方,把這一切歸結為在乎對方,實際上卻是在乎自己失去安全感。所以就有人說,過度依賴的人總是想得太多,佔有慾太強。

我認為,首先我們不能把愛情看得那麼重,愛情不是生活的全部,我們還要有工作、愛好、親友,給愛情餘留空間,才能喘得過氣。其次是要把自己看重,自己是父母的心頭肉,卻在別人面前如此卑微,這樣有愧於父母。

感情需要依賴,更需要輕鬆愉快,人應灑脫一些,是你的不必留,不是你的留不住,保持矜持,才能守住高貴。

3. 自信來自於一次次成功的積累

給自己做一個手賬本,去記錄別人口中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後面記錄每一次你成功的案例,把自己認為有收穫的事情,獲得成長的事情記錄下來,不斷提醒自己找到自信。

當你開始嘗試找到自己的長處,靠自己解決當下的一些問題時,才能獲得成長,當一個人知道自己並非一無是處,利用自身優勢來處理瑣事,對別人的依賴感就會明顯下降,也就不會把未來寄託給別人,自信不是說出來的,它是把一次次成功的案例,刻在了心裡。

4. 學會做一個“惡人”

心理學表明,依賴型人格的人多數內向,做事儘量避免與別人發生衝突,喜歡順從別人的意願。

性格溫順,不善拒絕,是擔心傷害到別人,歸根結底,依賴型人格的人心太軟且敏感。

你可以學著讓自己狠心一點,這個弱肉強食欺軟怕硬的社會,強勢的人總是佔盡上風,善良溫順的人卻被當做“老好人”,實際上,爭取屬於自己的利益,不讓自己受委屈本沒有錯,

別擔心拒絕別人會導致關係變差,自己不喜歡做的事別委屈自己來順應別人,我們都不是聖母,堅持自己的立場是我們存活於世的尊嚴,不愧於心地做個“惡人”,你才能感受到自由。

5. 找到適合自己的圈子和事業

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錢和人際關係,我絕不會道貌岸然地跟你說要自立自強,改變自我,適應社會,努力生活。

對於事業心很強的人來說,他們願意不怕艱難,奮力工作,但是這不意味著每一個人都喜歡奮鬥,都能忍受老闆的數落和996的生活方式,對於依賴型人格的人而言,遇到問題喜歡求助援軍,但跟人打交道又難以適應,那麼就可以選擇一些安靜的工作,比如編輯、科研、教師、檔案管理……這些職業圈子相對單純、安逸,不要被社會成功學所矇蔽,不要因為自己沒有掙到大錢就感到自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找到適合自己的圈子更重要。

6. 與孤獨和平共處

一個人吃飯,一個人旅行,一個人看電影……這些對你而言是難以忍受還是一種自由?

很多時候我們不愛獨自做一些事,害怕孤獨,可現實在於身邊很難時刻有你喜歡的人陪在身邊,孤獨是一種常態,不如與它和平共處。

享受孤獨的人有自己的小世界,他們沉迷於閱讀、繪畫、攝影、追劇……可以看出,愛好廣泛的人往往樂於獨處,即使一個人也能過得很充實。

培養自己的愛好,並且搭建自己的精神世界,有時從人群裡出來陪陪自己,有時陪別人走走,總之你應該學著內心充盈,培養獨處。

7. 用自己的方式來宣洩壓力

依賴型人格在性格上偏內向,缺乏安全感,所喜歡的往往是安靜的活動,可能會缺乏運動導致精神萎靡,可以通過運動的方式刺激大腦皮層,產生多巴胺舒緩壓力,並且強身健體,增加自信心,或者外出郊遊、旅行呼吸新鮮空氣,開闊自己的視野,看到更廣闊的世界,才能培養更強大的內心,不能一個人憋在狹小的空間,長期會導致抑鬱情緒,壓力是必然的,你需要找到自己喜歡的解壓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