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對一部電影,你覺得一般觀眾要求什麼?

路人輕輕路過


一部電影,我覺得一般觀眾的要求有以下幾點:

1.劇情有可看性。就是這部影片起碼得尊重觀眾的智商,故事構架也需要儘量完整。如果不能做到剛開始就吸引觀眾的眼球,起碼在故事進行的過程中,能夠循序漸進的讓觀眾知道,這是一部可看性不錯得電影。

2.演員的演技也很重要。一部可看性高的電影,演員的演技絕對是觀眾津津樂道的事情。並不是說一部電影非得要請多麼大牌的演員,如果演員的演技在路上,即使無名小卒也可以博得大家的認可,所以說演員的演技這也是一部電影是否好看的考量標準。

3.電影特效。眾所周知,現在不只是科幻片、魔幻片才會有特效,一些其他類目的電影在需要時也會有特效。如果是科幻類或者需要有特效的影片,它的特效起碼能讓觀眾覺得這似乎就跟真的一樣,簡單點來說就是這樣。如果一部電影粗製濫造,特效都是5毛拼湊的,可想而知不會得到觀眾的認可的。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


姐夫撩劇


一 有無一個打動你的主題。

這個打動不一定非得是厚重的歷史反思,深邃的哲學體驗,複雜的人性震撼,也可以是感動,單純地被某一種感情感動。

這是一部電影的主要氣質,是可以更恆久地駐紮在觀者心裡的具象。甚至這種具象可以是很生理地形式存在,如《利維坦》的冷硬,《速度與激情》的胎膠味,《泰迪熊》的潮溼、《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的乾燥。

一般好電影都在直觀的主題上,還生存著另一個主題,如《風吹麥浪》講的是兩兄弟的反目成仇,其實更是講愛爾蘭和蘇格蘭的的兄弟民族問題。如《不成問題的問題》在農場之上隱藏了一箇中國的人情社會。《朗讀者》講的是小男孩和大女人的感情糾葛,也是德國血肉相關的兩代人的糾葛。

二 有無一個令你印象深刻的形式。

如《愛樂之城》用美好寫殘酷,《南國野獸》是用冷酷寫溫情。《生命之樹》是影像上的哲學,《2001太空漫遊》是人類進化,《絕美之城》是影像上的交響樂。

這個形式也不一定是創新,而是符合主題、契合人物,並一直穩定在一個節奏中。如《黑客帝國》或《絕代豔后》的服裝。如《颶風營救》或《極速特攻》的打鬥。如《羅曼蒂克消亡史》或《師父》的儀式感。

再如《鳥人》的長鏡頭,《諜影重重》的運動鏡頭。《索爾之子》逼迫性極強的貼身拍攝,《阿拉伯的勞倫斯》的遠景,《布達佩斯大飯店》裡的幾何對稱。

三 有無一個令你記住的細節。

很多年以後,你會忘記電影的主題、形式。重看的時候,幾乎是在看一部從來沒有看過的電影,但一個細節闖入,提醒你,這個電影你看過。

《黃土地》裡喜宴上那個木製的魚。《城南舊事》裡從關外來的駱駝。《功夫》裡斧頭幫的舞蹈。《阿凡達》裡潘多拉星球上騎著大鳥戰鬥。

《七年之癢》裡地下通道風吹起白裙。《肖申克的救贖》在雨中吶喊。《霸王別姬》裡小賴子哭腔說,“他們怎麼成的角啊,得挨多少打啊”。

《大魚》裡男生站在鬱金香花海里,向女生示愛。《地球廢品分裝員》的那株綠色植物。《邊境殺手》本尼西奧·德爾·託羅開槍幹掉毒梟的老婆孩子。

《明日邊緣》裡,艾米麗·勃朗特上斜俯臥撐。《鋼琴師》裡,爸爸帶回一塊糖,用刀分開幾份,全家人一起吃。

四 一個你隨時可能想起的角色。

這個角色不再生活在那個電影裡,而是成為你精神生活上的一個夥伴。

《英雄本色》裡的小馬哥,《天使艾米麗》中的艾米麗,《女人四十》裡的娥姐,《大話西遊》的至尊寶,《小武》裡的小武,《泰坦尼克號》上的傑克,《美麗人生》裡的父親,《紅高粱》裡的我奶奶。

《獅王爭霸》的黃飛鴻,《羅馬假日》的安妮公主,《永不妥協》的艾琳,《老無所依》的氣姑,《精武英雄》陳真,《虎口脫險》的間諜,《桃姐》的桃姐,《戀戀風塵》的阿遠,《蝙蝠俠》的小丑,《月光男孩》奇倫,《比利·林恩的中場戰役》裡的姐姐。

看四者居其幾,可定性為不同程度的好。

做判斷的前提是,第一要素,不要看影評。

任何評論都是基於某種角度而言,這個角度有時候有著普世性質,有時候則代表了創作者個人的體悟。

同樣的道理也可以延伸到對經典電影的態度上,不要迷信經典。直到現在,我也覺得《發條橙》很爛,《霍比特人》很爛。

即便是介入影史的經典電影,你覺得不好看,就可以不看。再經典的電影都不如你的時間寶貴。看電影又不是集郵。

看電影應該是觀看者個人的直觀感受最大,在這個層面上,沒有比你更好的影評人,沒有比你的直觀感受更好的評論。

同時也要知道,觀眾挑選電影,同時電影也在挑觀眾。

再爛的電影都有創作訴求,都有有一個預設的受眾群體。不要在任何時候,輕易用爛片這類的字樣去裁決一部電影。有些電影的受眾計劃裡就不是你。

如《四十歲老處男》就不是給剛畢業的小女生看的。《羅曼蒂克消亡史》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消受得了的。《傲慢與偏見與殭屍》就沒打算獻給原著讀者,動畫片《香腸派對》更沒有把小孩子考慮在內。

最後的最後,你可以根據觀看時候的生理感受,去做判斷。

哪裡開始玩手機,哪裡睡著了,那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你的身體比你的腦子還誠實。

萌萌噠影視


首先我很喜歡這部電影。但是這部電影的評論卻兩級分化。為什麼呢?其實很簡單。這部電影前半段和後半段對於觀眾在某些相關知識層面上的理解能力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前半段基本屬於商業片,一般觀眾都能夠接受。而後半段,需要一些相關知識的支撐,主要是物理學的,比如微觀的量子力學,宏觀的相對論,大統一的玄理論。以及一些概念性的還未被接受的學術理論之類。這對於平時喜歡看BBC,或者是科技類雜誌的觀眾來說,理解起來就比較簡單。但是對於平時沒有這一嗜好的觀眾來說,可能就會覺得有點不知所謂了。其實,影片中說到的大腦開發程度,無非是映射了人類對於知識的掌握程度,當科學知識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我們就可以突破空間與時間的限制。在這個宇宙中還有太多的現象是我們無法解釋的,比如到目前為止科學家還未能給引力一個合理的解釋。質量可以產生引力,但引力從何而來?沒有人知道~那麼問題就來了。我們現在所掌握的知識是不是正確的?是不是適用於這個宇宙,因為站在不同的角度上看待這個世界得到的結果是不一樣的。突破所謂的極限後我們又能得到什麼。這個是呂克貝松留給我們的問題。


阿峪


一部電影觀影過程中觀眾有笑點,有淚點,觀眾看完後自發鼓掌叫好。散場後討論的聲音連綿不絕。


二樂剪輯


我是海月,每天分享抒情感人電影,希望可以給你的生活帶來一絲感動。

關於一部電影,一般觀眾要求什麼?海月個人認為應該是把一個大概故事能夠循序漸進的描繪清楚,沒有狗血劇情,不是為了撈票房而強行請一大堆知名演員,劇情和畫面上大打折扣的那種電影。



我們都知道很多小眾電影喜歡請知名演員,比如邀請了快樂家族和山爭哥的《嘻遊記》,至今是讓人詬病的一大爛片。強行搞笑,弄了一大堆亂七八糟的名字和人設,以及讓人看了就尷尬癌發作的劇情。也難怪徐崢演完就耿直的說這是一部爛片



當然,也有那種電影突破新高的,比如《我不是藥神》,這種現實主義話題的電影,帶著點啟迪的電影,給觀眾帶來很多感動。



所以,對於一部電影,一般觀眾只是作為打發時間的,所以一部電影正常的給觀眾解決需求就已經足夠了,而如果能給他們驚喜,這便是意外驚喜了。當然,非一般觀眾,非一般電影不在其列。

over!!


海月電影院


大多數人相信,生活會帶來具有絕對而不可逆轉的閉合式經歷;相信他們最大的衝突源泉都在其自身之外;相信他們是其自身狀態中的單一主人公;相信他們生活在一個連貫而有因果關聯的現實裡,其一切生存活動都在一個連續的時間中運行;相信在這個現實裡,事件的發生都有其可以解釋的,有意義的原因。當我們回想往昔時,我們會按照線性羅輯因果的方式回憶,當我們憧憬未來時,也會如此。這是人類覺知時間,空間和因果的模式,如果脫離這一模式,人類的心智將會出現逆反。

所以,一般觀眾只要求電影只有一個單一主人公而且是主動型,按照線性時間講述,有明顯的因果關係,符合邏輯順序,是連貫的現實,最後有一個閉合式結局。

舉幾個例子就會直觀,幾乎所有的動作類影片均是按照上文中的模式在演繹,比方說黃飛鴻系列,警察故事系列,漫威超級英雄系列,007系列,碟中諜系列,它們都有一個單一主人公,在影片的前三十分鐘出現一個足以顛覆主人公生活平衡的事件,然後將主人公推向一條完成任務的道路,主人公心無旁騖,跨越一個,兩個,三個……等障礙去想盡辦法達成任務。當中所發生的事件之間有明顯的邏輯關係,線性時間,也有因果關係,最後,在主人公主動求索的努力下,終於迎來了一個閉合結局,就是影片中所有的問題都有一個答案,沒有懸而未決的問題留給觀眾思考,一切塵歸塵,土歸土,善惡到頭終有報!

對於一般觀眾而言,一部影片只要做到了這些就足夠了。即便是今天,觀眾依舊還是一般觀眾,看看暑期檔和春節檔的影片以及票房就知道,我們的口味還停留在和尚破戒狼吞虎嚥的階段。






格里菲斯的平行剪刀


樓主說的是一般觀眾還是一般情況下觀眾啊?我屬於一般觀眾😄😄

每一部電影就是講述一部故事,作為一名觀眾我的要求就是把故事講明白了,不需要太複雜,不要像一些文藝片似的看完之後整個人雲裡霧裡,回家還沒琢磨懂這電影深層的意思是什麼,文藝片看成了懸疑片。就像有的歌曲唱的雖然好聽,節奏也好,但就是不知道唱的是個啥,比如龔琳娜老師的忐忑,周鵬同學也就是薩頂頂的萬物生,曲調唱功都不錯,就是聽不明白。

電影講故事應當簡單明瞭,能讓人更容易理解和知道去欣賞什麼,不要像現在社會上一些書法大師那樣活在自己的世界,又是潑墨,又是漁網。

一部電影,一個故事,一群演員,演繹一段精彩才應該是正常觀眾需求的。個人愚見,請多指正。








西風影視


我覺得最起碼電影情節完整,看電影有時候感覺也跟別人在講臺演講一樣,反人類,反社會的言論固然不受歡迎,但你講的話前言不搭後語,聽的人也累啊,更不用說看電影還得付錢,也不知道導演拍一半刪一節還是怎麼回事,看來看去有些電影情節怎麼連起來都不知道,也難怪有些人看到一半就想發脾氣了,事後導演還想說是暗戰,需要看電影的人細心體會,我暈。

現在的電影分類型也可以理解,幾個類型裡面也可以相互穿插,也能理解。比如恐怖片里加上搞笑類型,武打片裡插入幽默情節,再者戰爭片插入情感線,都可以接受,但你說有些電影明明是古代神話故事,但你的臺詞都是超現代說法,也是醉了。導演還美名其曰創新,我創你的頭!

想來想去,搞笑片就讓觀眾笑的痛快。愛情片就好好講故事,動作片你就好好耍點真功夫等等,別搞得一部電影明明類型明確,還搞大鍋粥路線,導演還說新時代電影,我新你個頭!好吧,雞蛋都能挑出毛病來,何況有些電影還真是漏洞多,就這樣吧,怕說多了導演都要哭。


路人輕輕路過


觀眾的要求更多的是看觀眾的年齡段

小朋友,毋庸置疑基本就是看動畫片,場景色彩越滑稽越鮮豔,越能簡單直接的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青年人,可能就為了浪漫🌹製作點氛圍,基本就是蹦著明星自身的流量或者電影推廣效應好的去的,電影本身不存在好壞,偶爾不小心看出有共鳴的反而喜出望外,票有所值,當然其中也不乏一些有針對性選片的文藝,電影愛好者發燒友

中年男子,我這個不幸的群體,已經很少到過電影院了,喜歡看影視劇,但基本都是app會員看了,牽著老婆孩子一大家,基本出去影院還是先聚餐為主,偶爾啦,幾個月上一次吧,說票房貢獻嬤,就是就是平臺的會員罷了,不足掛齒,😂

老年人,基本也是下一代的帶動,看些有社會寫實的,或一些山溝溝溝鄉村戲會比較融合,年紀大了,都早睡,也不怎麼❤️多動,基本晨練一會回來,也就泡泡茶,一天沒事就盯著電視劇看看鄉村劇,那個時代的父母都是很偉大的一代,他們也不捨得花錢看電影,什麼都不缺了,還是一生的節儉

基本都是看年齡段決定票房,適合題材口碑有時天時地利人和,人和不易,中國幾批電影黑馬都是都具備了

橫店鴻銘記


福建鴻銘記


這個問題的話其實比較難回答。


因為在觀眾心裡,每一部電影都不會符合所有人的口味。

一千個觀眾,一千個哈姆雷特。

但是觀眾對一部電影最基本的的要求其實也不多。


第一:劇情要合理,不要試著將觀眾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其實電影很多劇本都不會出現低級的錯誤,反觀電視劇常常侮辱觀眾智商。


第二:演員演技要到位,不能讓觀眾看一部電影的時候,常常因為一個演員的表演功底吐槽,一般這樣的電影都會是讓觀眾吐槽的,浪費票錢的。


第三:一部電影傳達的東西,不能夠僅僅是一部爆米花電影,其實看電影就像吃大餐,需要有營養,雖然觀眾不一定從電影中獲得什麼,但是一定要有一定的正能量,觀眾的眼睛都是雪亮的,一部電影的好壞,觀眾才是體會最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