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翔安區:“一二三四五”工作法 精準支持復工復產

翔安區:“一二三四五”工作法 精準支持復工復產

如意情金針菇生產線已經全面恢復運轉。(朱毅力 攝)

翔安区:“一二三四五”工作法 精准支持复工复产

會展嘉園項目已全面復工,工地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王新金攝)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邵凌豐 通訊員 林瑞聲 蔡江沈)昨天,在翔安會展嘉園項目施工現場,130臺挖掘機、裝載車在場內來回穿梭,施工人員戴著口罩,緊張有序地忙碌著——目前,項目6個標段都已全面復工。這處翔安最大的安置房,是東部體育會展新城片區配套的徵拆安置項目,在科學制定施工方案和應急預案的前提下,目前項目進展順利。

昨天上午,翔安區召開區委常委會,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講話精神及省、市相關會議精神,聽取全區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情況彙報,並研究貫徹意見。會上還對《翔安區“春暖業翔”實施方案》進行了討論,近期就將正式出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狠抓復工復產,強化招商引資,堅定不移加快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以切實的舉措堅定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經濟發展攻堅戰。

防控疫情是硬任務,發展經濟是硬道理。在確保疫情防控到位的情況下,翔安的企業項目復工復產穩步推進中。

像會展嘉園項目工地這樣復工的火熱場景,在翔安各處都能見到——截至2月27日17時,全區共復工復產企業(項目)2628個,返崗103343人,返崗率81.96%,其中規上區屬工業企業、重點農業企業復工率均已達100%。值得一提的是,省重點項目復工率100%,復工率連續11天居全市第一。在這些數字的背後,是服務企業防疫與復工復產工作組(以下簡稱“工作組”)深入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關於服務企業防疫與復工復產的工作要求,通過“一建、二抓、三用、四圍、五破解”的創新方法,用五根手指“彈鋼琴”,精準支持轄區企業、項目復工復產。

機制篇

建立一套機制緊盯兩個環節

形成“1427”組織架構及時幫企業解決問題

一個高效有序的組織形式,是決定工作是否能順利推進的基礎保證。

在特殊時期,工作組迅速建立起一套全新的工作機制,形成“1427”組織架構——其中包括1個統籌協調組、4個專項工作組和27個推進保障組。每個組均由區領導擔任組長,同時統籌協調組下設辦公室,抽調工作專班;4個專項工作組分別負責工業企業、服務業、建設項目、重點農業企業, 27個推進保障組負責掛鉤332家重點企業、項目,深入一線進行“一對一”指導幫扶。

此外,針對企業存在的實際困難問題,在嚴格落實省、市扶持政策的基礎上,配套並加大扶持力度,已分別出臺第一批12條、第二批5條政策扶持措施,下一步還將從解決企業及項目用工難、融資難、法律糾紛多等問題入手,研究制定第三批政策扶持措施。

有機制有措施,還要抓行動落實,需緊盯責任到人。工作組緊盯審核、督導兩個環節——在審核環節,各行業主管部門加快轄區企業及項目開復工備案受理,採取“及時受理、動態清零”模式,安排專人確保即收即辦結。截至2月27日,已下達同意企業員工入住出租房通知773份,涉及340家企業共24439人。在督導環節,採取“網格化動態跟蹤”工作模式,做到發現問題、協調問題、解決問題全過程服務,其中區工信局對全區329家規上企業採取動態跟蹤,區商務局為187家重點限上服務業企業建立掛鉤聯繫制度,區農業農村局開通“幫扶熱線”服務企業。

行動篇

活用“三聯”法寶聚焦四大行業

多措並舉確保工作推進 有的放矢快速精準施策

搭建好指揮體系與指揮架構,在日常工作中,還需要工作組進行動態跟蹤,協調各種事項。為此,工作組活用“三聯”法寶,通過搭起“政企聯心”橋、做好“三級聯動”、建設“信息聯通”網絡的方式,積極推進相關工作順利開展。

工作組牽頭草擬暖心短信,通過各種渠道向全區企業家致以誠摯的慰問及關心,同時要求保障組走訪時要以服務為前提,真正以此搭起“政企聯心”橋。

“三級聯動”是指統籌協調組抓統籌指導,專項工作組抓任務落實,推進保障組抓具體協調,高效有序解決實際問題——截至2月27日,統籌協調組累計收集各專項工作組上報每日工作小結53份,及時收集企業存在問題並分解責任到各部門。

最後,為動態掌握全區企業防疫及復工復產工作情況,工作組著力建設“信息聯通”網絡:製作了四個行業《復工復產摸排情況一企一表》,摸清當前企業用工、生產各項指標數據;下達工作指令,要求推進保障組與所負責的企業及工地建立聯絡網絡。目前已建立聯絡網絡27個,332家重點掛鉤企業《一企一表》已全部建檔立卡。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信息聯通”網絡全面圍繞工業、服務業、建築業、農業四大行業,對收集上來的信息細化分析,做到有的放矢,快速、精準施策。

解題篇

破解五大難題

對症下良藥 復工復產成效顯著

“藍領驛站”“暖企12條”“全新金融扶持政策”“電氣硝子”“濱安社區”“法律直通車”……企業復工復產過程中,翔安的這些典型做法時常被提及,它們或被作為先進經驗進行推廣,或被當作範本進行學習。而這些創新做法,事實上都是工作組在理順工作機制、全面收集信息、綜合研判分析之後,推動各相關部門大力破解難題得到的答案。

事實上,卓有成效的措施並不止這些,在破解五大難題的過程中還有很多——

第一是盤活資源“建驛站”破解住宿難。工作組通過統籌協調、積極謀劃,率先在全市推出“藍領驛站”,對全區各種房源進行統籌,由企業按需申請,投入使用以來,累計入住7040人次。

第二是四大政策“促滿崗”破解用工難。結合全區實際出臺四大用工優惠政策,針對不同情況給予相應補貼,同時啟動返廈包車包機工作,組織職工通過包機、包列、包車申報“平安返廈”。

第三是採購生產“保供應”破解物資難。及時啟動口罩配售,全面保障各類型企業復工所需的口罩,同時加快啟動醫療物資生產項目洽談落地,推動口罩生產線啟動,推動新醫療物資生產項目落地翔安。

第四是對症下藥“助復產”破解週轉難。針對疫情防控期間企業營收下降、成本上升,經濟負擔較重的問題,工作組牽頭制定並出臺《關於貫徹落實省市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支持企業共渡難關相關措施的實施意見》和對應的辦事指南,同時還推動出臺其他金融扶持政策。

最後是分類施策“通經絡”破解貨運難。工作組積極協調,並推動相關部門結合實際制定交通衛生防疫站管控方案,切實保障物流運輸車輛能順利送達貨物,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生產企業物資供應及物流運輸。

名詞解釋

“一二三四五”工作法

一 建立一套機制,從政策規劃上作引領

二 緊盯兩個環節,從責任到位上強保障

三 活用“三聯”法寶,在多措並舉上下功夫

四 圍繞四大行業,在數據翔實上求真章

五 破解五大難題,在精準施策中見實效

展開閱讀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