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德陽企業“臨危受命”火速轉型 2天趕製出百件工業防護服

德陽企業“臨危受命”火速轉型  2天趕製出百件工業防護服

  黨員幹部投入到生產一線。琪達供圖


  本報記者李涵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防護服成了緊俏貨。針對防護用品緊俏及企業復工受限等情況,日前,受德陽市經信局委託,德陽本土服裝企業四川琪達實業集團轉型生產工業防護服,為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貢獻。經過產線改造、設備調整、技術打樣……企業火速轉型,短短兩天成功趕製首批防護服,為守護在疫情防控一線的人員提供安全防護。

  面對陌生的產品,企業如何克服困難,完成生產任務?2月25日,記者實地進行打探,瞭解德陽造工業防護服背後的故事。

  服裝企業火速轉型

  連夜趕製出首批工業防護服

  2月25日上午,記者來到該公司看到,一批工業防護服已經趕製完成,當天,這批防護服將交付德陽市相關職能部門,然後統一運往防疫一線。每天,企業不間斷地向相關職能部門輸送防護服,同時也做好原生產線復工,排除各種困難搶抓生產。

  在疫情防控期間,防護服緊俏。在這關鍵時刻,推動企業轉產成為必要。2月1日,德陽經開區經信局正式下發通知,確定了琪達轉型生產工業防護服。

  原材料去哪找、人手怎麼解決、如何完成生產任務……面對眼前的難題,公司副總經理彭夕桐有點緊張。“2月3日,政府提供的一批面輔料到位,廠裡隨即進行技術打樣。”彭夕桐說,疫情就是命令,在接到政府號召之前,公司實際上已經利用行業上的優勢,開展對防護服生產線的前期籌備。

  員工無法到崗怎麼辦?公司動員領導班子、黨員幹部來頂,帶領專業技術人員共40餘人投入生產一線,快速解決製作防護用品技術,從研發、測試、到投入使用,不斷嘗試各種技術的革新。2月5日連夜趕製,2月6日首批100件合格的工業防護服運到防疫一線。

  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使用的防護服是一款白色帶帽藍色膠條的連體工業用防護服,正確穿戴該款防護服可以在特定的汙染場所與高危場所起到保護人體的作用。經過性能檢測、輻照消殺的防護服,質量達到國家標準後,首批防護服出廠。

  

“秒改”生產線

  搭建應急生產體系

  “在這次轉型生產中,可以用‘秒改’來形容,轉型生產必須更換設備,技術中心通宵加班調試機器,一天時間就將原來做服裝的生產線改造成了防護服生產線,滿足疫情防控需求。”彭夕桐說。

  隨之而來的是原材料的供給問題,政府提供的少量面輔料即將用完,解決原材料迫在眉睫。採購部員工利用多年的行業優勢,“挨家挨戶”搜尋,最終找到一家供貨商,解決了原材料短缺的問題。“看到員工凌晨12點還在打電話採購,為下批防護服生產提供了面輔料無縫銜接,心裡確實挺感動的。”

  防護服生產的關鍵是膠條,在這個特殊時期,市場上全面缺貨。面對困難,該公司員工利用私人關係採購到一批膠條,各方協助,就這樣一點點建立產能,舉全公司之力搭建起防護服應急生產體系。

  張紅英是公司一名老員工,目前擔任生產總廠副廠長。大年初八,她接到廠裡的電話,深知責任重大,立即從北京返回廠裡。平時主要負責生產管理和技術指導,現在時間緊任務重,她自己也上了生產線。與普通服裝相比,兩者的款式與工藝差別很大,面料與膠條如何匹配?兩者之間的溫度如何掌握?技術員無法解決的問題,大家一起研究、分析。突破關鍵技術之後,生產的防護服樣品終於通過驗收合格。

  從2月4日開始,工廠開始流水線作業,員工從早上8點,一直幹到晚上8點。張紅英說,目前防護服日產量在260件以上,驗收合格之後,每天下午,經信部門會來統一運走,統一送往防疫一線。

  據介紹,由於這場疫情,公司復工比計劃延後了16天,於2月21日全面復工。在開展復工的同時抓好疫情防疫工作,加強對重點員工的排查,對出入車輛及人員進行登記、上班到崗的人員每天3次體溫測量,做好車間全方位消毒,進行實名制就餐,餐桌間增設隔板,保障員工身體健康。

  記者瞭解到,該公司還在同步進行口罩等防護物資生產線,“到目前為止,還沒考慮過生產成本的問題,也沒時間考慮,戰時所需,先得滿足前線需要。”彭夕桐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