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催眠大師》:看心理分裂的催眠師徐崢和陰陽眼的莫文蔚如何鬥法

由陳正道擔任導演,徐崢,莫文蔚等出演的懸疑電影《催眠大師》2014年一經上映,就獲得了不錯的口碑,被稱為中國版的《盜夢空間》。影片的成功得益於導演、編劇、演員的通力合作和精益求精。

導演陳正道這樣說:“其實我覺得,不止是夢境世界,電影中的整個催眠世界其實都是用一磚一瓦一個小的細節構建起來的,所以我們在美術和道具上做得很細緻。房子裡的每一塊地板的紋路,牆上每一張畫的擺放,桌上的每一個道具,我們通過這種細節去呼應我們這一次電影之中一層又一層的這個概念。”

《催眠大師》講述了著名的心理治療師徐瑞寧接手了一個聲稱可以見到鬼的病人任小妍,在對她實施催眠療法的過程中,意外發現自己也陷入了自己的心理陰影之中的故事。

連刷幾遍後,我發現如果僅從故事內容解讀此片,很難深刻領會這部佳片的真正魅力所在。因此,本文將從“鏡頭語言、敘事空間、創作手法”三個層次來解讀該片的獨特性與魅力所在。

《催眠大師》:看心理分裂的催眠師徐崢和陰陽眼的莫文蔚如何鬥法

鏡頭語言:影片整體色彩灰暗,色調陰冷,遠近景交替出現,渲染了影片的懸疑驚悚氛圍

《催眠大師》開篇,是一位大媽牽著小女孩在躲避追逐的情景,營造出一種鬼片的質感,讓人心驚肉跳,直到最後徐瑞寧出現,才讓觀眾恍然大悟這是一個用來講解催眠的課件內容,顯示出導演極強的鏡頭控制感。

①以沉悶的昏黃、暗綠為主,奠定了影片壓抑的視覺總基調

弗洛伊德認為,夢是有意義的精神活動,可以通過精神分析這種心理學技巧進行解析。夢境所演示的,其實是內心某種願望的達成,即使連那些不那麼愉快的夢也是,只不過真實慾望在這個時候被偽裝起來了而已。

導演用一種陰冷的黃綠色調貫穿電影的始終:從整個催眠夢境的營造到人物的衣服顏色,從實施催眠的辦公室到主人公回憶裡的酒吧。電影整個畫面都是沉悶而壓抑的,唯一的亮色就是用來點綴的暗紅色。

灰色等冷色調的應用,既渲染了影片人物的真實情緒,也營造出夢境的離奇和詭異。人物內心的迷惑、驚懼與潛意識中被遺忘的情感在夢境中得到重現,似真似幻,對觀眾產生強烈的視覺刺激。

《催眠大師》:看心理分裂的催眠師徐崢和陰陽眼的莫文蔚如何鬥法

②遠近景交替出現,突出人物心理,控制了全片節奏

《催眠大師》在講述故事時使用了大量的遠近景切換。例如開頭大媽牽著小女孩驚惶的逃竄時,導演通過遠景鏡頭展現幽深的走廊,近景特寫窗外蒼白的人臉,從而突出兩人驚慌失措的內心動態,並通過陰森的環境吸取觀眾注意力。

此外還有很多經典場景,比如:

  • 大媽因為恐懼而放大的瞳孔;
  • 徐瑞寧在實施催眠時揪住一點攻破病人心理防線時的咄咄逼人;
  • 任小妍和徐瑞寧在催眠和被催眠時的表情特寫等等。

在我看來,導演通過鏡頭範圍的擴大來表現複雜的環境,營造陰森的氛圍;又通過近景的人物特寫,來突出人物在某一時刻的內心世界和情緒產生,並通過各種物品的特寫來實現遠近景之間的轉換,顯示了極強的鏡頭調度能力和對全片節奏感的掌控。

《催眠大師》:看心理分裂的催眠師徐崢和陰陽眼的莫文蔚如何鬥法

敘事空間:具有特指性的元素,使壓抑的現實空間和人物的心理空間形成對稱關係

在《催眠大師》中,導演嘗試用二維平面來解構觀眾想象中的三味故事,全片對空間的處理看似平平無奇,背後卻藏著大量經過精心設計的細節和理念傳遞。

①現實空間的逼仄營造壓抑感,暗合全片主基調

《催眠大師》將全片95%的鏡頭都集中於劇中徐瑞寧的診療室裡,這個診療室是一幢復古、封閉的小樓,高而回旋的樓梯,一方面製造出空間上的錯位,另一方面又象徵了身處其中的人封閉的內心。

導演選擇同時讓人物和房間的陳設、裝飾都同樣清晰的展現在觀眾面前,片中充滿幾何圖案的地毯,黑白漩渦裝飾畫,八爪魚吊燈,復古的裝飾,在黃色的燈光下,讓整個房間充滿了尖銳的矛盾感和神秘感,契合了電影“催眠”的主題。

在我看來,狹小空間內人物間的試探、交鋒與博弈,正是這部影片的亮點之一。劇組在美術和道具上的認真態度,讓整個空間和電影情節產生了呼應。地板的紋路、牆上的掛畫、桌上的沙漏、拆信刀、水杯等等,不僅為情節的推進做出了鋪墊,也增加了觀眾觀看時推理的樂趣。

《催眠大師》:看心理分裂的催眠師徐崢和陰陽眼的莫文蔚如何鬥法

②虛擬空間的凝實和虛化,帶給人迷離的眩暈感

《催眠大師》中對於虛擬空間的凝實設計的非常巧妙。比如原本置身於現實空間裡的任小妍,在撿起徐瑞寧刻意掉落的懷錶時,她的內心世界突然出現在了身後。從公交車肇事逃逸那個故事切回診所那個鏡頭,先是特寫小女孩的臉,然後慢慢虛化,模糊轉接到任小妍在一個玻璃罩子後面的臉。

虛擬空間隨著虛擬事件的發生而存在,無論是任小妍因為聽到玻璃球在地板上滾動的聲音,幫助樓下因腦出血意外去世的李婆婆,提示她的家人在廢棄的通風口找到存摺、私章和房產證;還是任小妍因為公交車突然壞了,下車步行遇到被撞死的小女孩,

導演構建出的空房間、公交車場景都因為虛擬而變得迷離神秘,讓人驚悚之餘產生眩暈感。在我看來,影片對虛擬空間色調、場景和細節的處理都非常到位。正是因為這些非常逼真的虛擬空間的存在,才極大地調動了現實空間的人物行為,讓整個故事變得耐人尋味。

《催眠大師》:看心理分裂的催眠師徐崢和陰陽眼的莫文蔚如何鬥法

③現實空間與虛擬空間的轉換

在《催眠大師》中,現實空間與虛擬空間的轉換是藉由“門”這個意象來完成的。當徐瑞寧在現實中打開門讓任小妍進入診療室時,就是默許她走進了自己的內心世界。而在催眠夢境中,任小妍打開的那扇老舊的門,看到的,其實是自己的內心世界,她對徐瑞寧編造關於門的內容,其實正是暗示徐瑞寧回憶起自己的過去。

當徐瑞寧第二次催眠任小妍時,她打開了自己與戀人出初遇、相戀直到失去的那段記憶;當影片最後徐瑞寧打開樓門出來時,也預示著他打開了心結,得到了自己的救贖。在片中類似現實空間和虛擬空間的轉換中,“門”都起到了打開和閉合空間的作用,利用蒙太奇手法實現了虛實的聯結。

在我看來,片中那些歐普藝術圖案和透視錯覺圖案畫也對模糊虛實邊際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當任小妍看著牆上的畫面說:“我看的什麼並不重要,問題是我為什麼會看到他們”時,隨著那些不斷延伸重複的圓形、方形幾何圖案和條紋,觀眾不由自己的產生視覺混亂,從而增加了影片空間轉換時真假難辨的神秘感。

《催眠大師》:看心理分裂的催眠師徐崢和陰陽眼的莫文蔚如何鬥法

創作手法:洋蔥式懸疑,場景化鋪墊,層層設置懸念,不斷反掌,利用劇中劇進行嵌套,實現虛與實之間的互相推動

①洋蔥式懸疑,層層設置懸念,不斷反轉,勾牢觀眾注意力

《催眠大師》在故事中設置了層層懸念,這些懸疑點就像洋蔥,剝了一層還有一層,這個剝洋蔥的過程讓觀眾在燒腦的同時欲罷不能,被牢牢勾住了注意力。隨著劇情進展,觀眾心中不禁產生無數疑問,比如:

  • 為什麼當方教授坐副駕駛後,徐瑞寧會選擇拔下車鑰匙由開車改為步行?
  • 為什麼秘書給徐瑞寧送資料時視線會漂移不定?
  • 為什麼任小妍要在大鐘前撥動指針後,才對著徐瑞寧做自我介紹?
  • 為什麼徐瑞寧質問任小妍她的愛人死因時,任小妍會被黑衣人捂嘴拉走?
  • 為什麼任小妍在被催眠過程中會扎破自己的手指並謊稱自己看到了水?

直到最後真相揭曉,觀眾才恍然大悟,原來那個來看病的任小妍才是催眠師,而給人看病的徐瑞寧反而是個患了創傷後應激障礙的病人,原來徐瑞寧和任小妍不僅是好朋友,還因為車禍同時失去了自己的愛人。

在我看來,導演通過洋蔥式設置懸念,層層解除懸念,讓劇情產生了巨大的反轉,讓人物的身份和關係實現了意想不到的反轉。這一創作手法的使用,雖然讓觀眾在觀看時一頭霧水,但卻在影片的結局處將整部電影推向了高潮。

《催眠大師》:看心理分裂的催眠師徐崢和陰陽眼的莫文蔚如何鬥法

②劇中劇嵌套式表達,實現虛與實之間的互相推動

重新梳理《催眠大師》,我們會發現,這部影片的主劇情其實很簡單:八年前,剛和愛人和好友參加完聚會的徐瑞寧因為醉酒駕車導致車禍掉落水中,他自救成功,愛人和摯友卻失去了生命。

徐瑞寧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利用自己高超的催眠術對自己進行了催眠,卻導致人格不穩,出現了嚴重的自殘行為。為了幫助他,方教授委託同樣為心理治療師的顧潔化名任小妍扮成病人對他進行了心理治療,幫助他原諒了自己的錯誤。

圍繞這個主劇情,導演設計任小妍為了降低徐瑞寧的戒心而分別設計出“見鬼”、“遺棄”、“喪夫”等多個輔助劇情。

任小妍述說玻璃彈珠與李婆婆的故事、小女孩被車撞的見鬼故事,是為了在徐瑞寧心裡留下“車禍”這個記憶觸發點,同時最後擊垮徐瑞寧心理防線時讓他相信自己可以看見逝去的人並與他們溝通。

任小妍關於被遺棄的故事,有很大概率是真實的,這是為了引徐瑞寧入局,做出的心理交換,也是為了繼續幫助徐瑞寧觸發“502酒吧”、“水”的記憶點;她對未婚夫的催眠夢境是為了反催眠徐瑞寧回想起“死亡”和“葬禮”。

劇中劇的嵌套方式,通過真真假交織的故事情節,讓整部影片的觀影過程充滿了懸念和信息增量,縝密的劇情、高智商的推理環節讓觀眾彷彿身處迷宮,只有走到盡頭才能恍然大悟,看見柳暗花明。

《催眠大師》:看心理分裂的催眠師徐崢和陰陽眼的莫文蔚如何鬥法

總結一下

瓦歇德說:“如果我們知道了如何分析夢,即使是最奇怪的夢,我們也可以找到最符合邏輯的解釋”。

《攝影大師》作為一部國內難得的燒腦懸疑驚悚片,通過成熟的鏡頭語言運用,在虛實空間之間自由切換,利用洋蔥式設疑,反轉解密,讓觀眾在大呼過癮的同時對催眠這一神秘現象有了更多的瞭解,值得反覆觀看和研究。歡迎關注 ,每一個不曾讀書或觀影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