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公元220年(農曆庚子年)這一年劉備忍著荊州失守關羽被殺沒伐吳

我們知道劉備奪取漢中自領漢中王是在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也正是這一年關羽北伐發動襄樊之戰被東吳呂蒙偷襲江陵而失敗,最後不得不敗走麥城,於同年十二月被殺。遙想當年(漢獻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孫權襲取長沙、桂陽、零陵三郡,劉備自領5萬大軍迅速從益州趕到公安,與孫權對峙。最後平分荊州,長沙、江夏、桂陽歸屬東吳;南郡、武陵、零陵歸屬蜀漢。那麼劉備在地盤、人口數量擴大,在基礎實力大增的情況下,為什麼沒有聽到荊州失守關羽被殺的消息就立即出兵?

誠然,很早以前就有專家學者總結過劉備不救關羽奪荊州的原因,那就是劉備及其諸葛亮“想不到來不及”,總結的很到位,也很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但是,直到魏黃初二年、蜀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劉備才決定舉兵伐吳奪回荊州。中間間隔的這公元220年,這一年劉備他忍著荊州失守、關羽被殺沒伐吳。難道還來不及,這一年多都還來不及麼?顯然不可思議。那麼到底是為什麼呢?

公元220年(農曆庚子年)這一年劉備忍著荊州失守關羽被殺沒伐吳

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魏黃初元年(公元220年)這一年是農曆庚子年,這一年註定不平凡。

●這一年,魏王曹操死、曹丕繼位。

但這對於劉備來說可能是個好消息,因為善戰善謀的曹操死了,曹魏集團處於換屆階段,正是北伐的大好時機。也許,劉備、諸葛亮他們聽到這個消息後馬上開始策劃北伐的計劃,想打北方曹魏一個措手不及,以待“興復漢室”。這可能也是劉備沒有立即舉兵東征東吳奪回荊州、為關羽報仇的原因。

●這一年,孟達降魏,上庸失守。

這個消息對劉備來說,是一個壞消息。剛剛到手的上庸、房陵諸郡還沒捂熱,就再此回到曹魏手中,使蜀漢對外戰略的大好形勢急轉直下,成為最為弱勢的一方。面對荊州丟失、再此丟失上庸,劉備不得不加強漢中、益州防務,以穩固蜀漢統治,不然隨時可能遭受曹魏的攻擊。這可能也是劉備沒有立即舉兵東征東吳奪回荊州、為關羽報仇的原因。

公元220年(農曆庚子年)這一年劉備忍著荊州失守關羽被殺沒伐吳

●這一年,劉備養子劉封被賜自盡。

上庸丟失、孟達降魏,罪全在劉封。然而劉封是劉備養子,乃劉備特意培養的宗族勢力,小覷不得。然而劉封逼反孟達,必然引發蜀漢群臣人人自危,造成蜀漢集團內部不穩。如果此時出兵東征,劉備必然得不到蜀漢群臣的支持,且有可能將漢中、益州所得盡皆喪失。為此,劉備不得不先殺劉封以穩固蜀漢內部。這是劉備沒有立即舉兵東征東吳奪回荊州、為關羽報仇的重要原因之一。

●這一年,曹丕篡漢、登基稱帝。

這個消息對劉備來說、對蜀漢集團來說是非常要命的。因為蜀漢集團的政治口號就在於“興復漢室”,現在漢室都被曹丕篡了,沒有了漢室你怎麼興復呢?所以,一來也就意味著劉備及其蜀漢失去政治合法性,他所自領的漢中王及其所封的群臣都是造反派;二來漢獻帝被曹丕貶為山陽公,難不成劉備他們要把漢獻帝接過來不成?不得不做出這樣的猜想,劉備、諸葛亮接到這個消息後肯定是震驚無比的,面對如此棘手的政治問題,涉及蜀漢存在的根本性問題,顯然東征東吳的事就要往後挪一挪,先解決政治合法性再說。這是劉備沒有立即舉兵東征東吳奪回荊州、為關羽報仇的重要原因之一。

公元220年(農曆庚子年)這一年劉備忍著荊州失守關羽被殺沒伐吳

於是,才有了蜀漢群臣『或傳聞漢帝見害,先主乃發喪制服,追諡曰孝愍皇帝。』①這一齣戲碼。不得不如此啊?不可能當個造反派也不可能真把已經貶為山陽公的漢獻帝接過來,都不現實啊,都不符合蜀漢的切身利益啊。於是,漢獻帝死亡是最好的解決辦法,既然漢獻帝已亡,那麼就需要新的漢室皇帝來繼續“興復漢室”,繼續帶來蜀漢集團實現政治理想。要知道,在古代登基稱帝禮尚往來是要做足的,否則會受到輿論攻擊。就這樣,劉備與蜀漢群臣你來我往,就到了第二年。也只有劉備登基稱帝后,才能思考東征東吳奪回荊州的事情吧。

不得不說,公元220年這一年,發生太多的事情,劉備及其蜀漢應接不暇。佔據漢中、益州的劉備不再是當初帶領關張諸人打天下的劉備,這時候需要考慮的問題太多,受到的牽扯也太多。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就是劉備這一年的情況,不是不想立即舉兵東征東吳奪回荊州,實乃力不從心也。面對如此紛繁複雜的局面,面對剛剛建立起來的蜀漢稍微有中興的氣象(公元219年得漢中)然後又迅速處於風雨飄搖中(公元220年失荊州又失上庸),顛破流離半生的劉備不得不疲於應對,穩固來自不易的蜀漢根基,那麼荊州的事只有暫時放一放、緩一緩。

劉備度過疲憊不堪的公元220年,在公元221年至公元222年間發動蜀漢大軍伐吳,史稱“夷陵之戰”。最終以蜀漢戰敗、孫吳求和而告終。此戰結果,也表示著蜀漢的最高政治戰略《隆中對》徹底破產,從此武侯被累死。

公元220年(農曆庚子年)這一年劉備忍著荊州失守關羽被殺沒伐吳

雪峰居士評曰:

荊州對蜀漢之重要,劉備、諸葛亮皆心知肚明。然剛奪漢中又丟上庸重鎮,及至曹丕篡漢危及蜀漢存在根本,不得不及時應對以防根基有失。否則,安得東吳佔據荊州一年有餘乎?可惜,伐吳之戰蜀漢戰敗。不然,《隆中對》之戰略也未必不能實現、歷史也未必不會改寫。

注:①《三國志·蜀書·先主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