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渴望一枚鮮紅的黨徽早日戴在胸前——記抗“疫”一線入黨積極分子李恕榮

“若因排查不幸感染了病毒,請同志們替我轉告老母,孩兒不孝,唯有來生再報養育之恩,替我轉告夫人倆兒嚴教,務必成器,長大參軍,卡在床頭櫃,密碼在結婚證上……”夜半時分,李恕榮獨自坐在辦公室,吃著早已涼透的晚飯,寫下了這封信。

李恕榮,膠州市李哥莊鎮建設文化服務中心黨支部的一名入黨積極分子,2017年部隊退役後來到李哥莊鎮政府工作。疫情戰鬥打響以來,他主動請纓,連續作戰,雖然僅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但展現出了一名高標準共產黨員的情懷和擔當。


渴望一枚鮮紅的黨徽早日戴在胸前——記抗“疫”一線入黨積極分子李恕榮

雪中值班


火速上崗,排除萬難勇擔當

“李新小區,建於1998年前後,屬於李哥莊鎮最早建成的小區之一。配套條件差、四周缺乏圍牆、租戶多,往來人員複雜,這個小區幾乎涵蓋了老舊小區所有的‘疑難雜症’”沽河社區居委會主任姜維錐說道。

疫情防控動員後,李恕榮主動提出到情況較為複雜的李新小區開展防疫工作。說幹就幹,小區沒有圍牆,他就聯繫親朋好友,從自家搬來鐵皮,將圍牆用了短短的三個半小時就封了起來,原本8個出口,現在變成一個,為小區疫情防控工作爭取了寶貴時間。

北風呼嘯,小雪紛飛。“溫度太低,人在室外半個小時就凍僵了,而體外測溫儀在室外低溫情況下會出現失靈情況。為了保證體溫測量精準,李恕榮就把體溫計揣在懷裡。”隊員於輝告訴記者。


渴望一枚鮮紅的黨徽早日戴在胸前——記抗“疫”一線入黨積極分子李恕榮

卡口執勤


細心摸排,每家每戶全掌控

“你好,請問家中幾口人?戶籍地是哪裡?能出示一下身份證件嗎?最近有沒有到過別的地方?”一連串的問題,李恕榮摸排時每戶都要問一遍。

李新小區共有4個樓座,160戶258人,按照“一戶一檔”,進行逐戶摸底排查,登記造冊所有入住小區業主的姓名、樓道單元門牌號、手機號、車號等基本信息。李恕榮帶領大家僅用了一天的時間,將摸底信息全部彙總上來。據瞭解,截止目前李恕榮已帶領大家對李新小區進行了四輪摸排。 “全面摸排”聽起來只是輕飄飄的四個字,但背後卻飽含著每一位基層工作人員的付出與心血。部隊大熔爐鍛鍊的李恕榮首創“看燈排摸、看水錶摸排”的方法,“事實證明,恕榮這個辦法事半功倍,這樣白天摸排,晚上看燈、看水錶查漏的辦法幾乎是做到了不漏一戶一人,非常好用,後來在全鎮得到推廣使用。”沽河社區居委會主任姜維錐說。

在走訪摸排過程中,李恕榮幾乎將小區每家每戶的情況都能熟記於心。當得知小區有一戶72歲獨居老人,兒子因疫情滯留外地。擔心老人無人照顧,他每天都要去看一下,將自己的電話號碼寫在卡片上,留給老人。“您有什麼困難,就給我打電話,聯繫卡上有我的電話,我的電話24小時開機。”李恕榮遞過卡片送給老人說道。

據瞭解,李新小區居家隔離共有12戶。“每天體溫登記、登門拜訪,李恕榮都‘搶’著幹,不讓我們上手,即使我們和他一起去,他也總是讓我們在門外,他自己進門測量、詢問、登記”。同是李新小區疫情防控工作人員,董政告訴記者。“他們還是孩子,都是90後,有的還沒結婚,我得保護他們”李恕榮說道。


渴望一枚鮮紅的黨徽早日戴在胸前——記抗“疫”一線入黨積極分子李恕榮

上門摸排


愧對家人,堅守崗位不言悔

“媳婦,尚尚好點了嗎?你辛苦了,既要照顧老人,還要照顧兩個兒子,現在小兒子感冒,我又幫不上你什麼,你也照顧好自己。”已是半夜十一點,寒風料峭,卡口經過人員漸漸稀少,李恕榮坐在椅子上,拿出手機,想起來生病的兒子,給妻子發去了一段微信。一會妻子孫立平回覆道:“老公,以前你當兵保衛祖國,現在疫情當前,你保護著父老鄉親的健康。我知道這才是你心理牽掛的,你放心,家裡有我。” 孫立平告訴記者:“其實我最擔心的還是老李的腰,當兵時就將腰傷了。前幾天有一戶居家隔離人員,家中飲用水沒完了,李恕榮親自幫忙將大桶水送上五樓,不小心腰又閃了,原本想讓他休息幾天,但是他簡單的貼上膏藥後又回到了工作崗位上”。

“李恕榮思想上向黨靠攏,工作中積極主動,疫情防控期間舍小家顧大家,一直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近期李哥莊鎮黨委組織對入黨積極分子的考察中,他的培養聯繫人苗田全評價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