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大數據助力:疫情控得住 社會轉得動

<table> 大數據助力:疫情控得住 社會轉得動

肇慶高新區內的企業匹思通機械有限公司採用智能數控機床復工復產,減少人員聚集。王振宇 攝

/<table><table>

融媒閱讀

隔空喊話、群體測溫……無人機成肇慶防疫“空中衛士”

/<table>

2月25日,記者從肇慶市政數局瞭解到這樣一組數據:

疫情防控期間,政務服務大廳線下日均辦理事項不到100件,通過線上辦理業務量則累計超過6萬筆;142萬名市民擁有了專屬“健康碼”,上傳了200多萬條健康信息,比對篩查出1萬多名重點服務對象。

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考驗著政府大數據支撐能力。疫情發生以來,肇慶依託“數字政府”平臺,創新打造“數字化平臺+放管服改革”新模式,深入思考和探索精準化社會治理。

肇慶市在全省率先上線“粵省事”肇慶專版疫情防控專區,開發了“悠美肇慶·疫情共治”平臺,同時利用“粵商通”“廣東政務服務網”等平臺推出一系列舉措,將“數字政府”建設的成果轉化為防控疫情新型戰鬥力,通過數據篩查、卡口過濾、網格兜底,實現大數據“找到人”、利用大系統“管住人”、使用大平臺“服務人”、建設大網絡“守好門”,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防疫治理新格局。

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是對市域治理體系和領導幹部基層治理能力的一次挑戰和檢驗。從“小程序”到“大數據”,肇慶讓數字化力量賦能防疫一線,讓疫情管得住、社會轉得動。

南方日報記者 李志穎

找到人 “四碼”人群分類管

“黎先生,您好,請問您是1月21日剛從武漢乘高鐵回肇慶的吧?”剛回到肇慶不久的端州區居民黎先生接到了來自肇慶市防控指揮部的一通電話,徵詢中透露出一絲肯定。

原來,黎先生於1月17日乘高鐵前往武漢,21日又坐高鐵返回肇慶,他主動在“粵省事”肇慶專區“肇慶市疫情防控管理應用平臺”上傳了個人旅居史。肇慶市防控指揮部在日常出行數據分析中發現了這一重要線索,在第一時間核實並找到黎先生,對其接觸人員進行醫學觀察。

“通過大數據系統,我們可以做到提前發現、提前干預、提前隔離、提前送醫,將疫情防控、治療等工作從被動轉為主動,最大限度防止因漏查導致的二次傳播。”肇慶市政務服務與數據管理局局長王詩軍表示,關口前移,用大數據精確“找到人”,大數據對於疫情精準防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藉助粵省事“入粵登記”小程序,肇慶累計檢測異常人員184人,移交醫院留觀114人,指定酒店集中觀察502人,疫情防控阻擊戰初戰告捷。

2月12日,肇慶開發的“悠美肇慶·疫情共治”平臺在端州的社區進行試點,經過穩定試運行後,於2月15日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全面推動鋪開。

市民刷臉認證、錄入個人健康信息後,生成專屬健康二維碼,按照不同等級劃分為紅碼、藍碼、黃碼和綠碼四種類別,並首先在全市1500多個社區(村)實現了掃碼進出,對紅碼重點人員提供醫學觀察服務和跟蹤觀察服務,對其他類人群進行分類管理。

截至2月24日,肇慶全市有142萬多名市民群眾擁有了專屬“健康碼”,近期日增長用戶數均超過15萬人,上傳200多萬條健康數據。通過全方位的正面宣傳引導,市民積極參與疫情群防共治工作,主動上報咳嗽、發熱數據1500多條、外出軌跡數據6.7萬多條,為疫情工作提供了大量的數據依據。

管住人 無人機24小時巡查

除了“找到人”,肇慶還運用高科技生產大數據實現“管住人”。

“戴口罩,莫聚集,防疫要靠他我你。”2月12日,一架無人機盤旋在四會市貞山街道的上空,驅散偶有出現的集聚村民。

該“抗擊疫情無人機解決方案”由科比特航空科技(廣東)有限公司研發,該公司董事長盧致輝介紹,通過無人機高清視頻,可以進行城區大範圍巡查,並通過圖像實時識別,精確顯示每個位置的人群數量。“當區域人群聚集超過設定的安全值時,無人機自動靠近人群上空,採用高精度紅外測溫,對所有人進行在線測溫。確定無發熱異常後,再進行喊話驅離,督促人群散開。”

在肇慶鼎湖區鴻特精密公司裡,公司利用紅外線測溫、北斗芯片、“城市e+人”等智能化技防手段,實現“技防+人防”雙管齊下,並結合“社區+廠區”管理模式,進一步規範了企業疫情防控各種流程和模式,加強疫情期間復工復產企業員工監管,大幅提升了企業復工復產率。

通過大數據分析、無人機巡查等高科技手段,多維度數據結合精準劃定新冠肺炎易感人群,落實社區村居人員管理,24小時全天候滾動監控,在節省人力的同時,效率和準確度大大提升。

截至目前,全市入肇通道聯合檢疫站累計檢查車輛、船舶75.87萬輛/艘,檢測人員199.60萬人次,檢測異常人員184人,移交醫院留觀114人,指定酒店集中觀察502人。

服務人 指尖刷,送到家

“稅務部門免費配送發票到企業家門口,減少了我們到服務大廳辦稅的風險,為我們解決了後顧之憂。”廣寧縣金峰印刷廠辦稅人員表示,稅務系統的郵政配送發票措施讓他們可以順利的開展復工復產。

肇慶市稅務局聯手郵政部門共同研究“免費配送發票到家”服務,明確各部門間快件移交、配送、簽收等要求,確保各項服務落實到位。

同時,肇慶市稅務局指定專人跟進該項服務的相關係統配置落實情況,並就各項業務開展系統功能驗證。對於驗證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向廣東省稅務局以及當地郵政部門反饋,通過多方聯動為推廣“免費配送發票到家”服務保駕護航。

像這樣“無接觸、零跑動”的服務,在肇慶各部門迅速部署落實,為廣大市民在疫情防控期間提供在線政務服務支持。

1月26日以來,僅“粵省事”肇慶專版業務量達61920筆,減少用戶跑動123840次。在原有“零跑動”政務服務事項基礎上增添1919項高頻事項,內容涉及不動產、教育、醫療、戶政、稅務、社會救助等十大領域近30個部門。

連日來,肇慶市政務服務大廳實行“全預約”服務,倡導通過手機進行事項辦理預約。同時推動更多事項實現“指尖刷、掌上辦、刷臉辦”,政務服務大廳線下日均辦理事項不到100件,而通過線上辦理業務量則累計超過6萬筆。

同時,疫情防控期間,肇慶各部門通過大數據分析保障物資供應,急群眾所急,先群眾所需。例如,通過趨勢研判圖發現,少部分物資價格在1月22日後呈現較大上漲趨勢,市防控指揮部迅速部署相關監管部門提高打擊哄抬物價和囤積物資行為的力度,確保市場平穩。

通過“口罩”數據類比,分析研判口罩供應情況。2月9日,肇慶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委託邦健網上商城投放平價口罩,每天通過大數據研判,加大口罩應急供給和生產。

肇慶新供銷農副產品配送有限公司加大推廣“肇慶供銷菜籃子商城”服務。市民通過“肇慶供銷菜籃子商城”小程序下單買菜,公司根據路線安排,將食材統一配送到物業管理處或小區指定“團長”處,各業主可自行領取,或與物業處、“團長”協商送貨上門。

守好門 軌跡溯源輕鬆查

“現在進出廠區都通過‘健康碼’進行登記,員工的身體健康信息能夠被實時收集,讓我們更有底氣的推進復工復產。”廣東嘉儀儀器集團有限公司行政總管王春說,該公司位於高要金渡工業集聚基地,主要生產機械視覺系統、光譜儀等儀器。

在肇慶各產業園區內,工廠林立,外來人口多,疫情防控早期通過防疫點工作人員手工核驗,存在重複勞動、可能交互感染的風險。通過將“健康碼”推廣到企業應用,肇慶各企業員工授權企業使用個人軌跡數據,並通過企業核查後,填寫個人健康信息,也生成專屬健康二維碼,員工使用“健康碼”快速通行廠區、社區,實現了員工出行軌跡可“溯源”。

截至2月24日,僅高要區就有677家復工復產企業使用了“健康碼”進行員工管理。通過將“健康碼”推廣到企業應用,肇慶各企業員工授權企業使用個人軌跡數據,並通過企業核查後,填寫個人健康信息,也生成專屬健康二維碼,員工使用“健康碼”快速通行廠區、社區,實現了員工出行軌跡可“溯源”,落實了復工復產企業員工“兩點一線”的管理措施。精細化的管理讓企業能夠更加安全、平穩地開展生產。高新區建設健康大數據服務平臺、房屋租賃登記系統、雲會議等信息化管控平臺,全方位掌握轄內人員接觸史、旅居史和健康信息,極大提高了復工復產效率。

隨著全省啟動二級響應後,“健康碼”也開始在各類公共場所發揮效能,有效減少各疫情防控節點所需人力,為商企復工開業提供了有利條件。

2月23日,四會市國際玉器城開始使用“健康碼”,進出顧客必須掃碼進出,截至25日,共有1000多人次通過“健康碼”進入玉器城開展商業活動。

2月25日,星湖旅遊景區進行有限開放,遊客出示“健康碼”查驗後快速入園,離開前再掃碼登記,系統自動記錄園區人數,當達到規定入園人數後,園區啟動限制人流措施。

王詩軍介紹,截至目前,通過“健康碼”共發現重點關注對象欲進入各社區、各場所40多人次,既避免了重點關注對象帶來的潛在接觸危險,也服務了數以萬計的群眾正常生活生產。

隨著“健康碼”快速應用到小商店、工地、房地產售樓部、車站等場所,疫情聯防聯控網將進一步織密,為徹底打贏肇慶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堅強支撐,也為肇慶下一步推動基層網格化治理打下堅實基礎。

觀察

依靠大數據走出治理現代化之路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既包括常態治理的現代化,也包括危機管理的現代化。如何運用大數據管理提高常態治理和危機應對能力,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

近年來,肇慶市十分重視大數據的開發和運用,在2018年2月,成為了全省“數字政府”綜合改革試點城市之一,“放管服”等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本次抗擊疫情中,肇慶市又充分發揮大數據優勢,科學應對、快速反應、有效管控、精準施策,取得了顯著成效。

大數據靶向甄別:疫情發生後,首要任務就是識別高風險人員,從傳播途徑上切斷疫情擴散。廣東省外來人口眾多,人員流動頻繁,依靠傳統“手工作業”的方式無疑是大海撈針。依靠大數據技術,可以快速、準確的彙集人員信息,及時對高風險人員採取有效措施。

大數據全程管控:為了有效地控制疫情,必須全面、有效地隔離相關人員。由於各種原因,居家隔離存在漏洞。運用大數據技術,可以有效彌補人工監管的不足,及時發現可能存在的問題,確保全方位、全過程監管。提高監管效率,減少簡單粗暴的管理方式導致的矛盾。

大數據減少人員接觸:重大傳染性疫情發生以後,要儘可能減少人與人的直接接觸。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能,恰恰可以在許多方面代替人員互動,降低風險擴散概率。肇慶在本次抗擊疫情中,許多地方進行了有益的嘗試:遙感體溫測量技術、無人機巡查和勸離聚集人員等。隨著技術的進步,更多領域可以運用先進技術提高效率、降低風險。

大數據助力精準施策:精準施策的前提是全面、準確地收集和分析動態信息。大數據管理會將各方面的信息自動採集和比對,自動進行統計分析,為決策部門提供科學決策、精準施策的依據。抗擊疫情,事關每一個人,只有依靠大數據技術,才能夠精準調動人手、快速調配物資、到位支援資金。

本次疫情是一次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考驗,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契機。藉助本次大數據庫的建設,能夠提高肇慶的常態化治理和危機應對能力。同時在進一步建設完善各種功能性數據庫、開發人工智能技術的同時,提高全社會尤其是領導幹部的大數據意識,改進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讓大數據成為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有效推動力。

鏈接

社會網格化管理與大數據

網格化管理是近年來基層治理理念的創新。“網格化”即將管理轄區劃分為單位網格,以社區(村)“兩委”成員、居民組長、黨員、轄區民警等為工作主體,充分整合網格內的信息資源和服務資源,更全面地瞭解掌握居民訴求,更好地為群眾提供優質、便捷、高效的服務,從而增強基層治理能力。

那麼網格化加大數據是如何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發揮重要作用的?

1月28日,廣東省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下發《關於全面落實“四個一”應急處置機制實施“網格化”疫情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全省14萬個網格,配備17萬餘名網格員。

正是這數十萬名網格員,深入到千家萬戶為打好疫情防控的信息戰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從時間上,大數據能夠通過網格員收集到的個人信息進行梳理,從而預測潛在的疫情發生與傳播的風險;通過網格員瞭解到各區域的物價變化以及需求缺口,從而採取相應的保障措施。

從空間上,大數據能夠還原個人的行動軌跡,篩選出與重點人員的密切接觸者,進行及時隔離以遏制疫情擴散的可能。

從個人上,網格員對非常時期的社會管理起到了重大的輔助作用,包括對網格內人員的排查以及日常檢測,同時為部分隔離人員維持正常生活提供了有效支持。

在本次的疫情防控中,肇慶大數據結合網格化治理得到了一次深入的實踐。在未來,這種智能化、動態化、實時化的數據處理能力能夠為城市綜合化治理以及社會產業經濟分析與監測等提供助力,從而促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