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如何評價碧桂園機器人餐廳?

南方先生cai


回顧梳理一下機器人餐廳的發展歷程,從2010年興起、2013年火爆,到2015年泡沫被戳破——機器人餐廳的輝煌僅存續了一年。餐飲機器人技術與產品上的缺陷不足以滿足市場的需求,產品純粹是"噱頭"、投資回報期不可觀、技術不成熟,三大問題讓餐飲機器人行業遭到了沉重的打擊,從2015年起持續降溫,2016年觸及低谷。

而到了2019年,餐飲機器人行業迎來了爆發——這足以成為餐飲機器人歷史時間軸上值得銘記的一年。究其原因,是碧桂園重資投入的機器人產業,雛形顯現。尤其是在2020年初這一場世事難料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聚焦到武漢方艙醫院的一線,溫烹飪的菜品出餐只需要15秒,這款煲仔飯機器人讓武漢抗疫前線醫護人員24小時吃上了熱乎飯菜。點餐只需自助掃碼取餐,整個烹飪過程與人工隔離。在特殊時期,煲仔飯機器人引發了人們對碧桂園的關注。但更為人關注的實質是碧桂園的地產、現代農業、機器人三大主業,看似沒多大關係,實則是緊緊圍繞其地產主業挖掘新市場和新動能,三者有著多元佈局、協同發展的戰略邏輯。

2018年,碧桂園全資子公司博智林機器人公司成立,由此開始進軍機器人行業。而2019年初,碧桂園提出“為全世界創造美好生活產品的高科技綜合性企業”新定位,佈局地產、機器人、現代農業三大主業。其中,機器人是碧桂園高科技領域的重要舉措之一。2019年5月,碧桂園又成立了千璽機器人餐飲集團,主要從事設備研發和餐廳運營。

從商業化角度來看,在眾多垂直領域中,智能機器人的商業價值正在凸顯。2015年國務院發佈《中國製造2025》,機器人產業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2019年2月發佈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也提出,在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推動製造業智能化發展,在智能機器人等重點領域培育一批重大產業項目。

數據顯示,2017-2020 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年均銷量預計為14.8萬臺,年均複合增長率為 21%。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佔全球比例預計從2015年的27%提升至 2019年的39%。

從應用場景來看,房產科技在中國還是新事物,開發應用尚屬藍海。同時,機器人硬件成本降低、操作簡便易學更為智能機器人產業帶來了商機。


粵講情


這幾天華南的地產圈被碧桂園的機器人餐廳刷屏了,我也被邀請去了廣州第一家機器人餐廳體驗,分享一下我的體驗。

廣州的餐廳裡,我看到了機器人可以做漢堡、薯條、可樂、雞尾酒、煲仔飯、雪糕、炒青菜、炒麵、燉土豆排骨,送菜也是由機器人完成,我嚐了菜品,確實挺不錯。偶遇了很多同行,對菜品的評價也都很高。

廣州的機器人餐廳一直有很多媒體在採訪拍攝體驗


但是,我更佩服的是機器人餐廳的後廚。我們都知道,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在中國餐飲業,那永遠都是擺在第一位的,不管再火爆的店,只要出現一次食品安全問題,那麼對口碑就會產生極其毀滅性的負面影響。碧桂園做機器人餐廳,要想跨界成功,首先也一定是要建立好各方面的標準,尤其是食品安全方面的標準。

還好,在我吃飯的時候,餐廳負責人向我鄭重承諾,他們從源頭就做好了食品溯源,前端供應鏈全部都由碧桂園的千璽餐飲集團自己做。

很多人問,投入這麼大的價錢研發機器,這種機器人餐廳怎麼賺錢?是不是隻是一個噱頭,花架子不管用?

我們來算一筆賬。

根據統計,一家普通餐廳的利潤率大概在10%左右,而成本除了食材,主要就是人力成本和場地的租賃成本。整個餐飲行業的平均用工成本18%,業內以服務出名的海底撈,用工成本也是業內最高的,用工成本達到26%。除此之外還有租賃成本25%。這麼算下來,開一家餐廳,如果不能賺足夠多的錢,那就意味著餐廳老闆開店,是給商場老闆交房租,然後養活一幫員工。

而機器人餐廳的出現,從一開始就是為了解決這些成本問題。


首先是用工成本。

碧桂園的機器人餐廳,一臺送餐機器人日均配送超過300盤,客流高峰期配送可超過400盤,而一般傳菜員每日200盤,送餐機器人可替代1.5-2名專職傳菜員的工作,而每月成本在2000到3000元間。按照測算,未來機器人餐廳通過數據化管理,可以做到1-2個工作人員管理一個區域的餐飲機器人,實現智能化管控,就可以大幅提升效率,進一步降低運營成本。

再比如租賃成本。

一家麥當勞,後廚標準需要120平方米,賣得最多的產品就4種,漢堡、可樂、薯條和雪糕,如果用碧桂園機器人餐廳研發的漢堡機,佔地約只需要4平米,就可以同時做漢堡、可樂,就算加上薯條機、雪糕機,佔地也只需要不到20平。按照50元每平/月,光是這場地租金每個月就可以省下5000元。

算完這筆賬,你還覺得做機器人餐廳不能賺錢嗎?


猛料一哥


最近廣州珠江新城核心商區花城匯廣場開了家機器人餐廳。眾所周知,廣州是美食之都,順德是廚師之鄉,順德凝聚了幾乎全部廣東的美食精華。

在中國餐飲行業裡,機器人餐廳不算是創新概念。很多城市在兩三年前便開始打著高科技的名義吸引關注,但從實際操作場景中來看,比如目前市面上出現的盒馬鮮生、京東、海底撈等部分企業推出的機器人/無人餐廳,較多零散地將機器人放在迎賓、配餐、傳菜或炒菜的某個細分領域和環節上應用。

而碧桂園的機器人中餐廳,則覆蓋得更加全面,從中央廚房到冷鏈運輸,再到店面餐飲機器人的全系統搭建與運營,這種全鏈條系統運營模式,在國內尚屬首家。

大規模的全系統運營背後,核心依靠的還是研發技術。據瞭解,千璽機器人餐飲集團到目前為止已組建了約750人的研發運營團隊,已投入了46種機器人作為餐廳運營的核心設備,包括迎賓機器人、煎炸機器人、甜品機器人、漢堡機器人、調酒機器人、煲仔飯機器人、炒鍋機器人、雲軌系統以及地面送餐機器人等。

整套的餐飲機器人體系,外加自主研發的智慧支撐體系,從菜品製作到點餐、支付等各個環節,客戶或許對於智能消費的體驗更加深刻。

有幸開業那天去試了一下,味道真的不錯,價格也實惠~


胡椒粉說


很有幸,受行業內朋友邀請,去參觀過碧桂園的機器人餐廳,所以對於題主這個問題,能夠回答的上來一二。

 

記得一走進碧桂園機器人餐廳,便會有迎賓機器人熱情接待,將客人便捷地領到相應餐桌;入座後客人可使用手機掃碼點餐,碧桂園餐廳設備在接到訂單指令後,傳導機器烹飪設備從後廚冷庫中自動調取所需用料,機器人立刻從後廚自動分揀完成配菜,然後傳遞至炒菜機器人或煲仔飯機器人進行自動精準烹飪的製作,後者在指定的時間內快速完成菜品的烹製、裝盤。

通過頭頂的雲軌系統或地面機器人準確地傳送至餐桌上方,餐廳機器人自動根據預設的地圖,一路運行到目標餐桌,並提醒顧客取餐。

 

機器人自帶避障裝置,當機器人送菜過程中,引導線前方有障礙物,例如有個孩子在機器人前方。機器人自動停止,並語音提醒前方人員讓開。當前方障礙人員讓開以後,機器人繼續送菜。 客人只需要將菜品取下即可品嚐到全自動製作的菜品。

最後,不得不說科技改變了生活,碧桂園作為房企龍頭企業,在這個新的領域,也希望另一一番作為。



老涵與老H


機器人餐廳、智慧餐廳等在幾年前就在市場上出現了,碧桂園並不是第一家做機器人餐廳的公司,但是此前大多數此類餐廳,比如海底撈,都將機器人運用在導航引路、傳菜等單一的環節上,餐廳的主要運行還是依靠人力,機器工作只能起到一個輔助作用。

但此次碧桂園的機器人餐廳,是非常完整的系統化運作,從客人未進入餐廳開始,迎賓機器人可以與客人聊天、引路、壁障,客人落座後,調酒機器人奉上一杯堪比人工調製的雞尾酒,客人在掃碼點餐後,後廚的配菜機器人、炒菜機器人會自動完成選料、配菜、炒菜等一系列動作,隨後通過上空雲軌或傳菜機器人將菜餚送至客人的餐桌。後廚可以做到同時間幾十份菜餚的烹製,不僅做到了速度快,味道也可以和大廚媲美。

千璽機器人餐飲集團19年5月成立至今已累計投資超2億元,研發團隊也拓展到如今的750人,研發了70多項機器人設備,超300餘項專利申請。值得一提的是,碧桂園此次推出的機器人中餐廳實現了所有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是機器人餐飲里程碑式的突破。

也許有人會擔心機器人餐廳的出現會影響到傳統的餐飲店和廚師的生存,但是美食還帶有創造和情感的屬性,機器人餐廳的出現可以幫助廚師從繁瑣的、機械重複的工作中解放出來,解決人流量大的區域吃飯需要等、上菜慢等問題,讓廚師可以專心鑽研和創造新的菜品。而很多有故事的菜品和店面,其中的情懷是永遠不會被機器所取代的。




無厘頭自由設計師


作為碧桂園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千璽機器人餐飲集團,是碧桂園繼博智林機器人公司後,為研究機器人制造,進軍高科技行業的另一個嘗試。

2019年5月公司正式成立後,立足於博智林機器人打下的堅實科技基礎,就已經掌握了核心科技,不到9個月的時間裡,千璽機器人餐廳的研發團隊至今已有750多人,累計投入超2億元,研發了70多項機器人設備,已累計提交超300餘項專利申請。

2020年1月12月,千璽機器人餐飲集團宣佈:自主研發核心技術的Foodom機器人中餐廳旗艦店在廣州正式開業。

作為首家科技機器人餐廳,從你踏進機器人餐廳的那一刻開始,就能感受到什麼叫做智能化生活。一排排粉紅色的小型機械手,熟練的翻炒、裝盤、送餐,十足的科技感。相比其他餐廳裡後廚的忙碌,這裡的大廚全部是機器人,他們整齊列一,“淡定”地根據預先設定好的程序完成每一步操作,精準有節奏。

Foodom機器人中餐廳的多項機器人設備出菜也十分高效,如煎炸機器人、甜品機器人、調酒機器人等都能實現秒級出品。漢堡從下單到出品只要90秒,而且這個速度還在持續刷新。


作為一家主打科技的餐廳,Foodom機器人中餐廳旗艦店實現了從中央廚房到冷鏈運輸,再到店面餐飲機器人的全系統搭建與運營,這在國內尚屬首家。也就是說當你進入到餐廳,掃碼點餐,送餐機器人根據訂單將菜品精準送到你桌前,或者通過頭頂的軌道系統準確傳送至餐桌上方,客人只需要將菜品從托盤裡取下即可品嚐。這種以科技與生活融合的餐廳,讓吃飯都頗具科技範。

據碧桂園對外透露,兩年將在全國建設1000個機器人餐廳,每間餐廳有幾十個機器人,每個機器人都用大廚教會它做一個菜,並逐步向全球推廣。


不犯困初面


餐廳機器人已經是一種阻擋不了的發展趨勢了。京東、海底撈、盒馬、碧桂園等大企業都已經在研發了。海底撈的餐廳機器人我還沒有體驗過,不過我遊行去過碧桂園總部,著實被一家地產公司研發的餐廳機器人給驚呆了。

碧桂園的機器人餐廳在他們那棟牆體都是植物的總部大樓的10樓,大概有20多臺,有炒菜的,沏茶的,擺盤子的。聽他們說,這些機器人已經學會做20多道順德菜,像鳳城炒三絲、蝦仁炒滑蛋、土豆炒牛肉,而且聽說機器人炒的菜是順德的大廚教的。

目前餐廳機器人主要還是用於炒菜、傳菜。但智能的社會餐飲服務,包含信息收集處理、服務、加工以及後續呈現等內容,而非簡單的“機器人炒菜”“機器人送餐”。

比如智能菜品倉庫,一個0°至4℃的恆溫倉庫,“配菜機械臂”根據訂單內容從倉庫中抓取相應的菜品。如何精準識別菜品?靠的是餐盤底部的RFID(射頻識別)芯片,上面記錄著菜品信息,能幫助餐廳及時發現並處理過期菜品。

無論怎麼樣機器人無人餐廳都是我們科技的一大進步,各有優缺點。機器人的服務肯定是冰冷的,並不會有人類服務的那麼好,但它們的服務一定是最標準的,但有個優點是機器人不會對你發火同時工作效率高於人類三到四倍。此外,機器人炒的菜不會難吃因為它有著最完美最標準的製作過程,只是機器人做的菜也確實沒有靈魂。

總的來說,還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肯大豬蹄子


雖然我很想說對機器人行業確實是一個好事情。但是這個機器人餐廳,確實不是一個產業端的開始,而只是協作機器人,以及服務機器人消費場景化的一種探索。

說直白點:碧桂園在探索機器人在消費領域,各種場景應用的實際趨勢,以及實現的難以程度,以及消費者對於機器人為人提供服務的反饋。

楊老闆在用錢試探服務機器人市場趨勢,同時看看協作機器人的在餐飲以及消費領域是否真的能成功。

關於這個機器人餐廳花費多少錢的問題

碧桂園機器人餐廳,包括了迎賓機器人,餐廳頂部送餐AGV系統,調酒用的KUKA桌面六軸機器人工作站,2臺遨博機器人構成的兩個雙臂協作漢堡機器人,以及自動炒菜自動化系統配合UR機器人(後廚),點餐系統。

機器人調酒工作站

UR機器人飯菜搬運

遨博機器人自動冰淇淋機

自動點餐以及頂部AGV輸送系統

不計算裝修以及房租,簡單計算整個後廚,輸送系統,機器人工作站,自動炒菜系統,點餐系統。基本上需要研發人員定製開發一套MES系統,結合ERP客戶訂單管理系統,以及WMS輸送管理系統。在溝通起來整個後廚(自動化炒菜),以及三個工作站,基本上整個自動化建設至少在1200-1500萬(很有可能我都算少了)。

很有了解機器人行業的朋友,會說機器人價格不貴的,問題不在於機器人價格,在於整個系統是全定製化的。

碧桂園的機器人餐廳,就是一個典型的老百姓看得懂的“無人工廠”。也就是智能製造。

當然碧桂園不缺錢,同時說不定整個房租也不需要付,有可能就是人家的。如果加上如此精確以及科技感的裝修(看清我說的精確一次),少說得要300-500萬。

不計算房租,保守估計碧桂園餐廳要2000萬+的成本。

關於這個機器人餐廳能否回本的問題。

看到有朋友在討論回本的問題,我的看法是如果這個餐廳能維持開業前一週平均的客流,基本上幹個5年差不多,能夠盈虧持平。依靠單獨一個餐廳,基本沒有盈利回本的可能。

但這不代表這玩意做的沒有意義。(別抬槓啊,用製造業的從業者的眼光,看這個東西是有非常大的價值的)

是不是有機器人了,就真的無人化了?

你只看到的臺前是一堆機器人,你沒看到臺後大量的運維人員。

對於自動化的炒菜系統,大部分的覺得在個人家庭可能用不起來,其實我不知這種看法。儘管2018-2019年,不少生鮮配送企業,雲廚一站,呆蘿蔔等出現資金鍊斷裂,出問題。但是這也讓我們看到了,小型化,家用化炒菜機器人具有可行性,未來有人專門配好菜,直接在機器人中炒菜加工即可。

碧桂園的機器人餐廳,至少需要自動化運維,電氣,機械3-5人,配送系統2人,綜合運維2人,系統運維2人。也就是說在最低狀態下要9-11人作為運維班底,時刻盯著各個系統化運營界面,以及整個餐廳的實時監控畫面。

因為安全,可靠性,穩定性是機器人餐廳生死存亡的關鍵。對於一堆自動化機器設備,一旦出現故障,必須及時排查並解決。餐廳作為密集度較高的消費場所,安全是重中之重。

既然註定不掙錢,那做這個的意義是什麼?

1、掌握完整解決方案。碧桂園機器人餐廳是全球第一家機器人餐廳,儘管在美國以及歐洲,出現過各類機器人主題餐廳,但是如此集成化的中餐廳,確實是國內首創。掌握機器人餐廳從研發設計——虛擬仿真——落地實施——試運營——實際投產,包括後期維護的常備運維。這都是需要研發投入去探索的新課題。

2、拆分推廣模塊化系統,賣標準單機。

其實解構碧桂園機器人餐廳,我們是能夠看到雙臂協作機器人漢堡工作站,桌面六軸機器人調酒工作站,自動化炒菜系統,智能物理輸送系統,以及智能餐廳MES信息化解決方案。這其中的每一塊,其實都是可以單獨拿出來推廣。對於一直立足於做機器人產業的碧桂園來說,掌握這些技術才是關鍵。具體未來主推哪一款產品,或者主推整個解決方案,需要根據市場反饋進行考量。

3、宣傳,造勢,為下一步推出服務機器人,以及餐飲行業智能化解決方案做鋪墊。

碧桂園楊國強2018年成立博智林機器人,一直致力於建築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的研發,機器人餐廳算是第一個面型消費領域的實際產出,算是給大眾一個交代,也是給他美麗夢想以及投資人的一個交代。

從宏觀經濟效益來說,物有所值,且長久的收益較為顯著。

機器人餐廳推行的前路:

1、安全。對於系統化的整體安全性,需要在長久的運維中,針對系統不斷的升級以及改進。而這隻能依靠時間的積累。

2、運維的專業性。機器人餐廳的運維非常的專業。這種系統運維,電氣運維都是自動化領域的佼佼者才可以。說實話,國內能做到此類精巧化,複雜系統智能工廠系統的基本沒有,可以斷定這個系統基本是外資品牌系統。因此,如果能夠略微降低系統運維門檻,對於推向才能夠幫助。說實話,會做菜的廚師很多,會調試機器人,且熟悉餐飲行業工藝的工程師鳳毛麟角。

3、性價比。碧桂園機器人餐廳的方案,其實是以模塊化的形式進行的組裝,每一個細分模塊,例如調酒的工作站,漢堡機器人工作站,自動化炒菜的後廚,都需要從模塊方面慢慢的優化,優化工藝,從而降低成本。

4、餐飲行業本身帶來的挑戰。餐飲行業壽命期普遍比較短,且消費者對於菜品更新的需求不斷家快遞。對於不斷推新的餐飲行業來說,機器人產業暫時沒法做到實現短期回收盈利的情況。

5、“順德菜”的定位主題明確,但是同樣為全國範圍內的覆蓋套上的枷鎖。倘若涉足其他產業,又需要開發新的工藝。新工藝的開發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機器人觀察


好奇!服務員是員工,廚師是機器人,再也不用擔心顛勺的師傅手抖了……

在常人眼中,中餐的配料複雜,每份調料無法精確計算,炒制過程又比西餐複雜,那麼機器人能否滿足中餐的炒制需求?實際上,即便是再複雜的中國菜品,機器經過精準測算的標準化程序,能最大限度避免因人為干擾因素影響菜品品質的穩定性。也就是說,機器人做出來的菜,可能比廚師做出來的菜,更能保證菜品質量,發揮也更加穩定。

這些機器人“徒弟”最終精準地記住師傅的技藝,並在過後毫無差池地將這些技藝表現出來,從而穩定還原順德大廚的地道手藝。連世界中餐名廚交流協會理事、中國烹飪大師林潮帶也評價說:“通過標準化的電腦,機器人每個味道的控制都做到比人更好。”

除了菜品質量之外,保證出菜時間是所有人工餐廳另一個難以控制的因素,特別是人流量高峰期,很多餐廳因人手問題無法保證出菜時間而影響口碑。機器人因用機器計算時間,杜絕了由人的問題帶來的時間問題。


兕兕


那就帶大家瞭解一下碧桂園的機器人餐廳。

也就在1月12日,碧桂園旗下的千璽機器人餐飲集團自主研發核心技術的Foodom機器人中餐廳旗艦店在廣州珠江新城花城匯廣場正式開業,這家餐廳主打順德菜,最最關鍵的是

餐廳的配菜、烹製、傳菜全部由機器人完成。

用餐的你只需要入座後使用手機掃碼點餐,接到指令的機器烹飪系統會從後廚冷庫自動調取食材並完成分揀和配菜,隨後傳送給對應的炒菜機器人或煲仔飯機器人進行烹飪製作。

機器人炒好菜、裝好盤之後,上盤機會將菜盤送到AGV小車上,再由小車乘雲軌到達對應的餐桌上方,食客將菜品從托盤裡取下即可大快朵頤。

機器人做菜的口味也不用擔心,要知道這些機器人是跟大廚們學習出徒的。這裡每一道菜品都經過名廚師父和研發工程師們成百上千次的調校,因此,炒菜機器人在烹飪一道菜時

能準確地控制好溫度火候、加料份量、翻炒頻次和烹製時長。

科技改變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