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如何评价碧桂园机器人餐厅?

南方先生cai


回顾梳理一下机器人餐厅的发展历程,从2010年兴起、2013年火爆,到2015年泡沫被戳破——机器人餐厅的辉煌仅存续了一年。餐饮机器人技术与产品上的缺陷不足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产品纯粹是"噱头"、投资回报期不可观、技术不成熟,三大问题让餐饮机器人行业遭到了沉重的打击,从2015年起持续降温,2016年触及低谷。

而到了2019年,餐饮机器人行业迎来了爆发——这足以成为餐饮机器人历史时间轴上值得铭记的一年。究其原因,是碧桂园重资投入的机器人产业,雏形显现。尤其是在2020年初这一场世事难料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聚焦到武汉方舱医院的一线,温烹饪的菜品出餐只需要15秒,这款煲仔饭机器人让武汉抗疫前线医护人员24小时吃上了热乎饭菜。点餐只需自助扫码取餐,整个烹饪过程与人工隔离。在特殊时期,煲仔饭机器人引发了人们对碧桂园的关注。但更为人关注的实质是碧桂园的地产、现代农业、机器人三大主业,看似没多大关系,实则是紧紧围绕其地产主业挖掘新市场和新动能,三者有着多元布局、协同发展的战略逻辑。

2018年,碧桂园全资子公司博智林机器人公司成立,由此开始进军机器人行业。而2019年初,碧桂园提出“为全世界创造美好生活产品的高科技综合性企业”新定位,布局地产、机器人、现代农业三大主业。其中,机器人是碧桂园高科技领域的重要举措之一。2019年5月,碧桂园又成立了千玺机器人餐饮集团,主要从事设备研发和餐厅运营。

从商业化角度来看,在众多垂直领域中,智能机器人的商业价值正在凸显。2015年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机器人产业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2月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出,在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在智能机器人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重大产业项目。

数据显示,2017-2020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年均销量预计为14.8万台,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21%。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占全球比例预计从2015年的27%提升至 2019年的39%。

从应用场景来看,房产科技在中国还是新事物,开发应用尚属蓝海。同时,机器人硬件成本降低、操作简便易学更为智能机器人产业带来了商机。


粤讲情


这几天华南的地产圈被碧桂园的机器人餐厅刷屏了,我也被邀请去了广州第一家机器人餐厅体验,分享一下我的体验。

广州的餐厅里,我看到了机器人可以做汉堡、薯条、可乐、鸡尾酒、煲仔饭、雪糕、炒青菜、炒面、炖土豆排骨,送菜也是由机器人完成,我尝了菜品,确实挺不错。偶遇了很多同行,对菜品的评价也都很高。

广州的机器人餐厅一直有很多媒体在采访拍摄体验


但是,我更佩服的是机器人餐厅的后厨。我们都知道,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在中国餐饮业,那永远都是摆在第一位的,不管再火爆的店,只要出现一次食品安全问题,那么对口碑就会产生极其毁灭性的负面影响。碧桂园做机器人餐厅,要想跨界成功,首先也一定是要建立好各方面的标准,尤其是食品安全方面的标准。

还好,在我吃饭的时候,餐厅负责人向我郑重承诺,他们从源头就做好了食品溯源,前端供应链全部都由碧桂园的千玺餐饮集团自己做。

很多人问,投入这么大的价钱研发机器,这种机器人餐厅怎么赚钱?是不是只是一个噱头,花架子不管用?

我们来算一笔账。

根据统计,一家普通餐厅的利润率大概在10%左右,而成本除了食材,主要就是人力成本和场地的租赁成本。整个餐饮行业的平均用工成本18%,业内以服务出名的海底捞,用工成本也是业内最高的,用工成本达到26%。除此之外还有租赁成本25%。这么算下来,开一家餐厅,如果不能赚足够多的钱,那就意味着餐厅老板开店,是给商场老板交房租,然后养活一帮员工。

而机器人餐厅的出现,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解决这些成本问题。


首先是用工成本。

碧桂园的机器人餐厅,一台送餐机器人日均配送超过300盘,客流高峰期配送可超过400盘,而一般传菜员每日200盘,送餐机器人可替代1.5-2名专职传菜员的工作,而每月成本在2000到3000元间。按照测算,未来机器人餐厅通过数据化管理,可以做到1-2个工作人员管理一个区域的餐饮机器人,实现智能化管控,就可以大幅提升效率,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

再比如租赁成本。

一家麦当劳,后厨标准需要120平方米,卖得最多的产品就4种,汉堡、可乐、薯条和雪糕,如果用碧桂园机器人餐厅研发的汉堡机,占地约只需要4平米,就可以同时做汉堡、可乐,就算加上薯条机、雪糕机,占地也只需要不到20平。按照50元每平/月,光是这场地租金每个月就可以省下5000元。

算完这笔账,你还觉得做机器人餐厅不能赚钱吗?


猛料一哥


最近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商区花城汇广场开了家机器人餐厅。众所周知,广州是美食之都,顺德是厨师之乡,顺德凝聚了几乎全部广东的美食精华。

在中国餐饮行业里,机器人餐厅不算是创新概念。很多城市在两三年前便开始打着高科技的名义吸引关注,但从实际操作场景中来看,比如目前市面上出现的盒马鲜生、京东、海底捞等部分企业推出的机器人/无人餐厅,较多零散地将机器人放在迎宾、配餐、传菜或炒菜的某个细分领域和环节上应用。

而碧桂园的机器人中餐厅,则覆盖得更加全面,从中央厨房到冷链运输,再到店面餐饮机器人的全系统搭建与运营,这种全链条系统运营模式,在国内尚属首家。

大规模的全系统运营背后,核心依靠的还是研发技术。据了解,千玺机器人餐饮集团到目前为止已组建了约750人的研发运营团队,已投入了46种机器人作为餐厅运营的核心设备,包括迎宾机器人、煎炸机器人、甜品机器人、汉堡机器人、调酒机器人、煲仔饭机器人、炒锅机器人、云轨系统以及地面送餐机器人等。

整套的餐饮机器人体系,外加自主研发的智慧支撑体系,从菜品制作到点餐、支付等各个环节,客户或许对于智能消费的体验更加深刻。

有幸开业那天去试了一下,味道真的不错,价格也实惠~


胡椒粉说


很有幸,受行业内朋友邀请,去参观过碧桂园的机器人餐厅,所以对于题主这个问题,能够回答的上来一二。

 

记得一走进碧桂园机器人餐厅,便会有迎宾机器人热情接待,将客人便捷地领到相应餐桌;入座后客人可使用手机扫码点餐,碧桂园餐厅设备在接到订单指令后,传导机器烹饪设备从后厨冷库中自动调取所需用料,机器人立刻从后厨自动分拣完成配菜,然后传递至炒菜机器人或煲仔饭机器人进行自动精准烹饪的制作,后者在指定的时间内快速完成菜品的烹制、装盘。

通过头顶的云轨系统或地面机器人准确地传送至餐桌上方,餐厅机器人自动根据预设的地图,一路运行到目标餐桌,并提醒顾客取餐。

 

机器人自带避障装置,当机器人送菜过程中,引导线前方有障碍物,例如有个孩子在机器人前方。机器人自动停止,并语音提醒前方人员让开。当前方障碍人员让开以后,机器人继续送菜。 客人只需要将菜品取下即可品尝到全自动制作的菜品。

最后,不得不说科技改变了生活,碧桂园作为房企龙头企业,在这个新的领域,也希望另一一番作为。



老涵与老H


机器人餐厅、智慧餐厅等在几年前就在市场上出现了,碧桂园并不是第一家做机器人餐厅的公司,但是此前大多数此类餐厅,比如海底捞,都将机器人运用在导航引路、传菜等单一的环节上,餐厅的主要运行还是依靠人力,机器工作只能起到一个辅助作用。

但此次碧桂园的机器人餐厅,是非常完整的系统化运作,从客人未进入餐厅开始,迎宾机器人可以与客人聊天、引路、壁障,客人落座后,调酒机器人奉上一杯堪比人工调制的鸡尾酒,客人在扫码点餐后,后厨的配菜机器人、炒菜机器人会自动完成选料、配菜、炒菜等一系列动作,随后通过上空云轨或传菜机器人将菜肴送至客人的餐桌。后厨可以做到同时间几十份菜肴的烹制,不仅做到了速度快,味道也可以和大厨媲美。

千玺机器人餐饮集团19年5月成立至今已累计投资超2亿元,研发团队也拓展到如今的750人,研发了70多项机器人设备,超300余项专利申请。值得一提的是,碧桂园此次推出的机器人中餐厅实现了所有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是机器人餐饮里程碑式的突破。

也许有人会担心机器人餐厅的出现会影响到传统的餐饮店和厨师的生存,但是美食还带有创造和情感的属性,机器人餐厅的出现可以帮助厨师从繁琐的、机械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解决人流量大的区域吃饭需要等、上菜慢等问题,让厨师可以专心钻研和创造新的菜品。而很多有故事的菜品和店面,其中的情怀是永远不会被机器所取代的。




无厘头自由设计师


作为碧桂园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千玺机器人餐饮集团,是碧桂园继博智林机器人公司后,为研究机器人制造,进军高科技行业的另一个尝试。

2019年5月公司正式成立后,立足于博智林机器人打下的坚实科技基础,就已经掌握了核心科技,不到9个月的时间里,千玺机器人餐厅的研发团队至今已有750多人,累计投入超2亿元,研发了70多项机器人设备,已累计提交超300余项专利申请。

2020年1月12月,千玺机器人餐饮集团宣布: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Foodom机器人中餐厅旗舰店在广州正式开业。

作为首家科技机器人餐厅,从你踏进机器人餐厅的那一刻开始,就能感受到什么叫做智能化生活。一排排粉红色的小型机械手,熟练的翻炒、装盘、送餐,十足的科技感。相比其他餐厅里后厨的忙碌,这里的大厨全部是机器人,他们整齐列一,“淡定”地根据预先设定好的程序完成每一步操作,精准有节奏。

Foodom机器人中餐厅的多项机器人设备出菜也十分高效,如煎炸机器人、甜品机器人、调酒机器人等都能实现秒级出品。汉堡从下单到出品只要90秒,而且这个速度还在持续刷新。


作为一家主打科技的餐厅,Foodom机器人中餐厅旗舰店实现了从中央厨房到冷链运输,再到店面餐饮机器人的全系统搭建与运营,这在国内尚属首家。也就是说当你进入到餐厅,扫码点餐,送餐机器人根据订单将菜品精准送到你桌前,或者通过头顶的轨道系统准确传送至餐桌上方,客人只需要将菜品从托盘里取下即可品尝。这种以科技与生活融合的餐厅,让吃饭都颇具科技范。

据碧桂园对外透露,两年将在全国建设1000个机器人餐厅,每间餐厅有几十个机器人,每个机器人都用大厨教会它做一个菜,并逐步向全球推广。


不犯困初面


餐厅机器人已经是一种阻挡不了的发展趋势了。京东、海底捞、盒马、碧桂园等大企业都已经在研发了。海底捞的餐厅机器人我还没有体验过,不过我游行去过碧桂园总部,着实被一家地产公司研发的餐厅机器人给惊呆了。

碧桂园的机器人餐厅在他们那栋墙体都是植物的总部大楼的10楼,大概有20多台,有炒菜的,沏茶的,摆盘子的。听他们说,这些机器人已经学会做20多道顺德菜,像凤城炒三丝、虾仁炒滑蛋、土豆炒牛肉,而且听说机器人炒的菜是顺德的大厨教的。

目前餐厅机器人主要还是用于炒菜、传菜。但智能的社会餐饮服务,包含信息收集处理、服务、加工以及后续呈现等内容,而非简单的“机器人炒菜”“机器人送餐”。

比如智能菜品仓库,一个0°至4℃的恒温仓库,“配菜机械臂”根据订单内容从仓库中抓取相应的菜品。如何精准识别菜品?靠的是餐盘底部的RFID(射频识别)芯片,上面记录着菜品信息,能帮助餐厅及时发现并处理过期菜品。

无论怎么样机器人无人餐厅都是我们科技的一大进步,各有优缺点。机器人的服务肯定是冰冷的,并不会有人类服务的那么好,但它们的服务一定是最标准的,但有个优点是机器人不会对你发火同时工作效率高于人类三到四倍。此外,机器人炒的菜不会难吃因为它有着最完美最标准的制作过程,只是机器人做的菜也确实没有灵魂。

总的来说,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肯大猪蹄子


虽然我很想说对机器人行业确实是一个好事情。但是这个机器人餐厅,确实不是一个产业端的开始,而只是协作机器人,以及服务机器人消费场景化的一种探索。

说直白点:碧桂园在探索机器人在消费领域,各种场景应用的实际趋势,以及实现的难以程度,以及消费者对于机器人为人提供服务的反馈。

杨老板在用钱试探服务机器人市场趋势,同时看看协作机器人的在餐饮以及消费领域是否真的能成功。

关于这个机器人餐厅花费多少钱的问题

碧桂园机器人餐厅,包括了迎宾机器人,餐厅顶部送餐AGV系统,调酒用的KUKA桌面六轴机器人工作站,2台遨博机器人构成的两个双臂协作汉堡机器人,以及自动炒菜自动化系统配合UR机器人(后厨),点餐系统。

机器人调酒工作站

UR机器人饭菜搬运

遨博机器人自动冰淇淋机

自动点餐以及顶部AGV输送系统

不计算装修以及房租,简单计算整个后厨,输送系统,机器人工作站,自动炒菜系统,点餐系统。基本上需要研发人员定制开发一套MES系统,结合ERP客户订单管理系统,以及WMS输送管理系统。在沟通起来整个后厨(自动化炒菜),以及三个工作站,基本上整个自动化建设至少在1200-1500万(很有可能我都算少了)。

很有了解机器人行业的朋友,会说机器人价格不贵的,问题不在于机器人价格,在于整个系统是全定制化的。

碧桂园的机器人餐厅,就是一个典型的老百姓看得懂的“无人工厂”。也就是智能制造。

当然碧桂园不缺钱,同时说不定整个房租也不需要付,有可能就是人家的。如果加上如此精确以及科技感的装修(看清我说的精确一次),少说得要300-500万。

不计算房租,保守估计碧桂园餐厅要2000万+的成本。

关于这个机器人餐厅能否回本的问题。

看到有朋友在讨论回本的问题,我的看法是如果这个餐厅能维持开业前一周平均的客流,基本上干个5年差不多,能够盈亏持平。依靠单独一个餐厅,基本没有盈利回本的可能。

但这不代表这玩意做的没有意义。(别抬杠啊,用制造业的从业者的眼光,看这个东西是有非常大的价值的)

是不是有机器人了,就真的无人化了?

你只看到的台前是一堆机器人,你没看到台后大量的运维人员。

对于自动化的炒菜系统,大部分的觉得在个人家庭可能用不起来,其实我不知这种看法。尽管2018-2019年,不少生鲜配送企业,云厨一站,呆萝卜等出现资金链断裂,出问题。但是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小型化,家用化炒菜机器人具有可行性,未来有人专门配好菜,直接在机器人中炒菜加工即可。

碧桂园的机器人餐厅,至少需要自动化运维,电气,机械3-5人,配送系统2人,综合运维2人,系统运维2人。也就是说在最低状态下要9-11人作为运维班底,时刻盯着各个系统化运营界面,以及整个餐厅的实时监控画面。

因为安全,可靠性,稳定性是机器人餐厅生死存亡的关键。对于一堆自动化机器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必须及时排查并解决。餐厅作为密集度较高的消费场所,安全是重中之重。

既然注定不挣钱,那做这个的意义是什么?

1、掌握完整解决方案。碧桂园机器人餐厅是全球第一家机器人餐厅,尽管在美国以及欧洲,出现过各类机器人主题餐厅,但是如此集成化的中餐厅,确实是国内首创。掌握机器人餐厅从研发设计——虚拟仿真——落地实施——试运营——实际投产,包括后期维护的常备运维。这都是需要研发投入去探索的新课题。

2、拆分推广模块化系统,卖标准单机。

其实解构碧桂园机器人餐厅,我们是能够看到双臂协作机器人汉堡工作站,桌面六轴机器人调酒工作站,自动化炒菜系统,智能物理输送系统,以及智能餐厅MES信息化解决方案。这其中的每一块,其实都是可以单独拿出来推广。对于一直立足于做机器人产业的碧桂园来说,掌握这些技术才是关键。具体未来主推哪一款产品,或者主推整个解决方案,需要根据市场反馈进行考量。

3、宣传,造势,为下一步推出服务机器人,以及餐饮行业智能化解决方案做铺垫。

碧桂园杨国强2018年成立博智林机器人,一直致力于建筑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的研发,机器人餐厅算是第一个面型消费领域的实际产出,算是给大众一个交代,也是给他美丽梦想以及投资人的一个交代。

从宏观经济效益来说,物有所值,且长久的收益较为显著。

机器人餐厅推行的前路:

1、安全。对于系统化的整体安全性,需要在长久的运维中,针对系统不断的升级以及改进。而这只能依靠时间的积累。

2、运维的专业性。机器人餐厅的运维非常的专业。这种系统运维,电气运维都是自动化领域的佼佼者才可以。说实话,国内能做到此类精巧化,复杂系统智能工厂系统的基本没有,可以断定这个系统基本是外资品牌系统。因此,如果能够略微降低系统运维门槛,对于推向才能够帮助。说实话,会做菜的厨师很多,会调试机器人,且熟悉餐饮行业工艺的工程师凤毛麟角。

3、性价比。碧桂园机器人餐厅的方案,其实是以模块化的形式进行的组装,每一个细分模块,例如调酒的工作站,汉堡机器人工作站,自动化炒菜的后厨,都需要从模块方面慢慢的优化,优化工艺,从而降低成本。

4、餐饮行业本身带来的挑战。餐饮行业寿命期普遍比较短,且消费者对于菜品更新的需求不断家快递。对于不断推新的餐饮行业来说,机器人产业暂时没法做到实现短期回收盈利的情况。

5、“顺德菜”的定位主题明确,但是同样为全国范围内的覆盖套上的枷锁。倘若涉足其他产业,又需要开发新的工艺。新工艺的开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机器人观察


好奇!服务员是员工,厨师是机器人,再也不用担心颠勺的师傅手抖了……

在常人眼中,中餐的配料复杂,每份调料无法精确计算,炒制过程又比西餐复杂,那么机器人能否满足中餐的炒制需求?实际上,即便是再复杂的中国菜品,机器经过精准测算的标准化程序,能最大限度避免因人为干扰因素影响菜品品质的稳定性。也就是说,机器人做出来的菜,可能比厨师做出来的菜,更能保证菜品质量,发挥也更加稳定。

这些机器人“徒弟”最终精准地记住师傅的技艺,并在过后毫无差池地将这些技艺表现出来,从而稳定还原顺德大厨的地道手艺。连世界中餐名厨交流协会理事、中国烹饪大师林潮带也评价说:“通过标准化的电脑,机器人每个味道的控制都做到比人更好。”

除了菜品质量之外,保证出菜时间是所有人工餐厅另一个难以控制的因素,特别是人流量高峰期,很多餐厅因人手问题无法保证出菜时间而影响口碑。机器人因用机器计算时间,杜绝了由人的问题带来的时间问题。


兕兕


那就带大家了解一下碧桂园的机器人餐厅。

也就在1月12日,碧桂园旗下的千玺机器人餐饮集团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Foodom机器人中餐厅旗舰店在广州珠江新城花城汇广场正式开业,这家餐厅主打顺德菜,最最关键的是

餐厅的配菜、烹制、传菜全部由机器人完成。

用餐的你只需要入座后使用手机扫码点餐,接到指令的机器烹饪系统会从后厨冷库自动调取食材并完成分拣和配菜,随后传送给对应的炒菜机器人或煲仔饭机器人进行烹饪制作。

机器人炒好菜、装好盘之后,上盘机会将菜盘送到AGV小车上,再由小车乘云轨到达对应的餐桌上方,食客将菜品从托盘里取下即可大快朵颐。

机器人做菜的口味也不用担心,要知道这些机器人是跟大厨们学习出徒的。这里每一道菜品都经过名厨师父和研发工程师们成百上千次的调校,因此,炒菜机器人在烹饪一道菜时

能准确地控制好温度火候、加料份量、翻炒频次和烹制时长。

科技改变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