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350家農業經營主體調查:春耕生產遭遇“三難”

農業穩則天下安。當前,各地春耕生產正在緊張進行中。《經濟參考報》記者結合近日對部分涉農企業的採訪和浙江農林大學對多省份350個農業經營主體的問卷調查數據分析發現,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部分農產品消費需求明顯下降,同時受運輸不暢、農產品加工企業復工延遲等影響,一些農產品銷售面臨困難甚至出現滯銷現象。與此同時,用工難和資金缺,也成為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遇到的兩大“攔路虎”。


350家農業經營主體調查:春耕生產遭遇“三難”


  部分農產品滯銷

  “辣椒是縣裡的特色農產品,往年根本不愁銷,主要銷往湖北、湖南、浙江、江蘇等地,往年同期的價格是一斤3元多,今年只賣到2元,即使降價銷售效果也不好。”這位銷售經理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隨著氣溫的逐步升高,在田辣椒很快就會壞掉,到時損失會更大。

  對於安徽省和縣一家蔬菜種植有限責任公司銷售經理來說,這段時間一直為銷售辣椒發愁。這家公司流轉了2000畝土地,去年秋季全部種上了辣椒,春節期間本是上市銷售高峰,然而受疫情影響,用工比較緊張,蔬菜成熟後無法及時採摘和包裝,加之銷售渠道受阻,出現滯銷現象,積壓200多萬斤辣椒,有近一半還沒有銷售出去。

  在安徽、浙江等地,此類農產品滯銷情況並非個案。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浙江省農業農村廳瞭解到,該廳對各市情況摸排調度發現,部分農產品滯銷。從內銷看,受疫情影響,當前農產品消費需求明顯下降,同時受運輸不暢、農產品加工企業復工延遲等影響,一些農產品銷售面臨困難。比如,金華市生鮮乳出現一定程度的積壓;台州市預計肉禽壓欄超過90萬隻,禽蛋滯銷約200噸。

  來自浙江農林大學的一份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近66.3%的農業生產者由於疫情期間大型農產品交易中心及大部分商超關閉、餐飲企業停業,加之網絡購物平臺物流限制,線上銷售受阻,導致雞、鴨、牛肉、蔬菜等農產品滯銷問題嚴重。

  為了深入瞭解疫情對農業生產經營的影響,浙江農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組織調研組,近日以網絡形式對多個省份350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對象涉及蔬果、禽畜、水產養殖等多個行業。其中,22.5%為一般農戶,19.9%為種植大戶,26.1%為專業合作社,24.8%為農業企業,企業規模在50人以下佔85.9%,73.5%的生產者2019年銷售收入在100萬元以下,500萬元以上佔11.1%,大部分是中小微企業。

  “通過調查發現,疫情給農業生產經營帶來了多方面的影響。” 浙江農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王成軍表示,其中一大影響是疫情阻斷了農副產品銷路。道路與物流不暢等導致草莓、茶葉等當季農產品錯過了最佳上市時間,降低了產品的新鮮度和價值。近半數受訪者反映銷售價格下跌明顯,部分農產品(如草莓等)價格甚至下降50%。55.9%的經營者反映一季度營業收入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0%以上,持平的僅佔5.9%左右,增長的不到2%,收入損失很大。

  浙江綠園禽業有限公司是產供銷一條龍企業,有種雞、種豬、飼料等,還與70多個農戶簽訂供應合同,年出欄約400萬隻雞,目前豬存欄1000多頭母豬。記者瞭解到,這家企業與周邊農戶簽訂了協議,目前以保護價按時收購,比如一些雞品種6.5元一斤,但銷售給屠宰場,最低時只有1.3元一斤,一隻雞要虧20多元,但又不能不賣,雞壓欄也是虧損。

  家禽業是安徽省農業生產中的一個支柱產業。“由於活禽交易市場關閉,家禽屠宰企業開工不足,導致全省6800多萬隻家禽以每公斤2-4元的低價出售,1.2億羽苗禽銷售受阻。”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盧仕仁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全省家禽行業損失較重。

  疫情阻斷了生產物資供應路,也是受訪者關注的焦點問題。

  由於疫情防控期間交通管制,很多農村選擇暫時阻斷進出村莊的道路,嚴格控制車輛與人員流動。農業生產物資的商戶多關門閉市。浙江農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問卷調查數據顯示,飼料、農藥、化肥、種子等物資缺乏是影響農業生產的重要因素。比如桃子、東魁楊梅、湧泉蜜桔等地方特色農產品由於化肥、農藥不到位,作物的正常生長受到影響。


350家農業經營主體調查:春耕生產遭遇“三難”


  加工缺貨 用工缺人 資金短缺

  “加工缺貨、用工缺人”,是業內專家分析此次疫情對農業加工業的影響。杭州龍冠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姜愛芹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公司500多畝茶園將在3月份全面開採,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一個是外地採茶工願不願意來,不少人考慮到安全,對外出有顧慮;另一個是來了以後,要怎麼防控。“往年採茶季需要500至600名採茶工,今年用工缺口預計約200人。”

  由於冬暖明顯,2月5日起,浙南溫州、麗水等地“烏牛早”春茶已陸續開採,較常年提早大約1周時間。在麗水市縉雲縣胡源鄉,8000多畝的茶樹已萌發新芽。一大早,茶農們就戴上口罩,在茶園裡忙碌了起來。“能採摘多少是多少,把茶青加工成幹茶葉放起來,等疫情過去可以拿到市場上賣。”茶農胡愛仙說。

  多位茶農、茶企負責人表示,“用工荒”是目前最大的問題。茶葉生產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浙江等不少綠茶產地依賴大量外地採茶工,春茶採收在即,因疫情防控需要,受出行限制和人員不能聚集等因素影響,採茶工將面臨嚴重短缺。

  安徽科技學院研究員付光璽調研後認為,為鞏固疫情防控成效,各地紛紛延長假期,推遲復工,限制人員密集流動,農業加工企業因此陷入多重困難,一是限制車流導致生產原料進不來、產品出不去,一面是受疫情“人傳人”傳播影響,企業招不進人,生產無法維持,農業加工企業“招工難””“用工貴”“生產成本上升”不同程度存在。

  據王成軍介紹,此次調查表明,交通管制導致員工返工返崗時間不確定成為影響復工最主要因素(75.5%),其次是防疫物資匱乏(50.3%)、復工審批難(39.5%)、新員工招聘困難(31.7%)等。在員工招聘上,由於返程返崗人數下降,企業用工需求無法滿足。當前正值採茶時節,採茶工尤為短缺,鮮葉無法採摘,茶農損失巨大。

  由於農村防疫物資缺乏,農業生產員工返崗難,農業企業難以及時恢復生產。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安徽省農業農村廳瞭解到,截至2月21日,安徽省127家生豬屠宰企業的復工率為79.5%;277家飼料企業的復工率為63%;230家化肥企業的復工率為50%;57家農藥企業的復工率為56%;275家種子企業的復工率為47%。

  “疫情阻斷了農業資金循環路”是這份調查問卷的另一個直觀結果。

  68.6%的受訪農業經營者表示,由於產品滯銷、營業收入減少,導致流動資金緊張;33.6%受訪者反映金融機構門檻高,貸款難,14%生產者表示銷售回款難。為配合疫情防控工作,若3月1日後仍未復工,34.3%的受訪者現金流僅能維持一個月,74.8%的經營者最多隻能支撐3個月,近90%的生產者撐不過6個月。

  安徽省農業農村廳近日對全省家禽屠宰廠進行摸底調查顯示,有34家屠宰企業急需流動資金貸款。《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瞭解到,由於工廠、大學等集團化消費尚未完全起來,家禽屠宰企業生產的部分產品積壓,銷售不暢,流動資金需求急迫。

350家農業經營主體調查:春耕生產遭遇“三難”

  跨部門跨區域協作 精準紓困

  “不僅疫情防控需要堅持全國一盤棋,春耕備耕等農業生產同樣需要堅持全國一盤棋。”北京工商大學教授洪濤指出,各地農業農村、交通運輸、商務等部門要協同作戰,立足當前與放眼長遠。

  針對春耕備耕等農業生產面臨的問題,中央和各級政府都在積極破解中。為方便農民群眾和涉農企業反映問題,切實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農產品穩產保供,以及春季田管和春耕備耕等工作,農業農村部2月24日在前期公佈受理電話基礎上增設受理電話。

  此次受理疫情防控期間涉農問題線索的電話,包括種植業產銷秩序問題受理電話,受理範圍為糧油、蔬菜生產所需種子種苗、肥料、農藥、農膜等農資運輸通行,農產品採收用工難、用工貴問題;農產品產銷秩序問題受理電話,受理範圍為農產品滯銷賣難問題。

  浙江省農業農村廳、浙江省財政廳、浙江省發展改革委等近日密集出臺支持政策。比如在疫情防控應急響應期間(從2020年1月23日開始),浙江省內家禽養殖龍頭企業(含農民專業合作社,下同)和定點屠宰企業按原訂單(合同)收購本省活禽10萬隻以上的,省財政按其實際收購量給予一次性臨時補助,其中雞、鴨、鵝每隻補助2元,鴿每隻補助1元。

  安徽省近日出臺17條政策舉措支持涉農企業發展,其中對持有祖代以上有效《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的養殖場(戶),按每套30元標準給予一次性補貼。將生豬養殖場(戶)貸款貼息補助範圍由年出欄5000頭以上,調整為年出欄500頭以上。涉農企業用水、用氣價格均下調10%,期限為3個月。因疫情影響不能按期繳納稅款的涉農企業,可延期繳納稅款,最長不超過3個月。

  洪濤表示,要充分認識到農產品產銷鏈條長的特點,跨區銷售是重要環節,不能只負責產區生產,或者只負責銷區銷售,而要堅持系統性思維,產區銷區政府有關部門協調對接,實現跨省區互聯互通,協同解決鏈條上的每一個問題,推動“貨暢其流”。

  浙江一景乳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鳴、安徽柳豐種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劉超等建議,政府部門在財政金融、稅費減免上給予支持,同時在防疫安全的前提下,儘早推動復工復產,並給予精準扶持政策,減緩疫情帶來的影響。

  “要重點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小微企業扶持。”付光璽表示,應建立防疫背景下的“三農”領域恢復生產應急機制,特殊時期要特事特辦,完善企業復工綠色通道,努力做好本地企業復工復產的服務工作,督促將各級政府出臺的涉農領域生產經營企業的稅費減免及疫情損失補貼政策落實到位,幫助渡過疫情影響難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