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狠人易中天

狠人易中天


狠人易中天


想必这两天,大家都被易中天的一篇文章刷屏了。


名字叫《武汉铆起,马屁精滚开》。


快言快语,直指要害。


狠人易中天

不少网友惊讶。


“这还是那个《百家讲坛》的易中天吗?”


“以前不是以幽默风趣著称的吗?怎么这篇文章,笔锋这么狠?”


狠人易中天


看来很多人完全不了解易中天,以为他的火,只是靠把历史故事讲成段子。


其实他一直是个敢说话的狠角色。


滚君今天从这篇文章聊起,然后再讲讲一直以来,他到底多敢说。


狠人易中天


我们可都别忘了,他今年已经73岁了。


这篇疫情文章开头,他先表达了不喜欢喊“武汉加油”。


为什么不喜欢?


因为“武汉和湖北已经竭尽所能,你让他们上哪儿加油去?”


一线医护人员和一线基层干部、公安干警都已经到了极限。


他狠狠地骂道:“不要再宣传什么怀孕的护士、流产的医生坚守岗位之类。那才真是吃人血馒头!”


其中怀孕护士指的是这个新闻。


狠人易中天


流产医生指的是这个新闻。


狠人易中天

它们和我几天前写的孤寡老人捐款差不多。


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味道,不同的包装。


赶紧让这位怀孕9个月的护士回家休息才是该干的事!


而不是拍照片,不是写报道。


武汉再缺人,缺一个马上就要生育的准妈妈?


缺一个刚流产10天的女医生?


真是笑话。


易中天接着直言:“吃人血馒头的往往也是马屁精。马屁精是土特产。每到国难当头,他们就会不甘寂寞地跳出来舞文弄墨。”


“土特产”三个字用的真是精辟,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最后,他呼吁:“请关注底层,请关注一线,请关注疫情!包括那些连数字都算不上的冤魂!请学会说人话,请学会懂人心!这,很难么?”


这篇很短的文章,读着非常解气。


在这么大的公共事件面前,有多少文化精英站出来说话了?


按传统意义上的文人标准来讲,易中天只是做了他该做的事情。


但放在现在,这篇文章就如同千万颗砂砾中的一粒珍宝。


弥足珍贵。


真是讽刺啊!


狠人易中天


狠人易中天


易中天和方方一样,不是在武汉出生,但从小在武汉长大。


他小时候体弱多病,是个药罐子,动不动就要去医院,因为她母亲生他的时候不巧得了疟疾,差点把他打下来。


他父亲在湖南大学任职,是个清贫的助教,日子过的紧巴巴的。学校一旦拖欠工资,他还不得做点小生意补贴家用。


好在易中天学习争气,考上武大,拿了硕士文凭,并在学校中文系任教11年。


期间,虽然他的讲课深受学生喜爱,但一直得不到学校领导的重视,混的比较惨。


后来他去了厦门大学中文系。


1998年,单位分房子,半卖半送,一百多平米,只要3万元。


可惜,作为一个工作20年的大学老师,连3万都拿不出。


这一年,他已经51岁了。


他2005年因《百家讲坛》走红,那时差不多都快退休了。


成名后,没有乖乖当一个名人、畅销书作家,而是到处说真话。


借古讽今、借西方反思东方,是他常干的事。


我只详细讲一个例子。


刚出名那会,他去北京理工大学做讲座。


不管是什么样的名人,刚火的时候,最喜欢干的事就是分享励志故事。


弄一些鸡汤,把崇拜者搞的七荤八素的。


因为这些故事最具传播性,他讲一遍,网上就到处都是了。


但马上步入花甲之年的易中天,可没那么不要脸。


他一上来就探讨了一个非常严肃且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应该当伪君子还是当真小人。


狠人易中天

狠人易中天


因为他讲三国,有人批评他为曹操辩护。


于是他就从这个问题开篇,深入到了一个敏感话题:体制。


他说,美国的宪法首先把官想象成恶人,然后再用法律限制他。


制度上设计好了,想作恶没那么容易。


而中国古代一直是君子治国。


“结果就把人都弄成了伪君子。”


因为在权利和诱惑面前,道德是容易崩塌的,这时候需要外部约束。


狠人易中天

狠人易中天


他又说,明清两代官员收红包是人人都知的潜规则。


当地有钱人逢年过节都得孝敬。


为什么?


因为明清两代官员的俸禄极低。


连县太爷请的师爷,都不是朝廷发工资,而是县太爷自己掏腰包。


“它这个腐败是被逼出来的腐败。”


狠人易中天

狠人易中天


易中天是不是很敢说?


但到这里还没结束,下一个继续深挖出来的观点更狠。


为什么朝廷会这么做呢?


直接向富人多收税,然后多给官员发工资不就行了吗?反正一回事。


因为要“标榜它以德治国”。


“因为我们的官员都是君子啊!君子不爱财,君子很廉洁,君子艰苦朴素。”


狠人易中天

狠人易中天

狠人易中天

狠人易中天

狠人易中天


这就是他为什么开头会说“君子治国,结果就把人都弄成了伪君子。”


大家品品易中天讲的中国文化的B面,是不是在当下的抗疫中表露无疑?


最后他总结道,中国文化建立在小农经济,西方文化建立在商品经济。


西方人与人的关系是契约。


法律,是一种契约,管人的行为。


宗教,是一种契约,管人的道德。


科学,也是一种契约,管人和大自然。


而东方人与人的关系靠什么呢?


易中天说,一靠情感,二靠道德,尤其靠伦理。


狠人易中天


伦理是什么?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发展到极端,就是鼓励妻子死了丈夫之后,做烈女,守活寡。


这也是当年鲁迅对旧社会批判最凶的靶子,把人不当人。


易中天以上分享的内容,虽寥寥数语,但意义重大。


他能选择、敢选择这个主题作为自己刚成名后的高校演讲,绝对是来源于一个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


沿着这个思路思考,你就能搞清楚现在中国很多矛盾。


很多底层矛盾。


很简单,他希望民智觉醒。


希望至少这一代大学生,能够活得明白,看得清楚。


只有年轻人有希望,中国才有希望。


狠人易中天

狠人易中天


狠人易中天


以上是一个比较严肃的例子。


下面我再聊几个轻松的。


大家都知道王朔的骂人功夫在当代作家里是出了名的。


当年《百家讲坛》走红,他就对最火的于丹和易中天有一段评价。


王朔说“于丹夸夸其谈,我一个老军人看不下去,但易中天挺好玩的。”


而易中天有一次做客崔永元的节目,对王朔的评价却很有趣。


狠人易中天


当时小崔说自己年轻时被逼着读经典文学,读不下去,很痛苦,然后问易中天:“您读这些书有乐趣吗?”


易中天坚定地回答“有!”


“这个乐趣有好多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语言。比方说先秦诸子,比方说《史记》,语言非常漂亮。”


小崔马上反问:“还能有王朔的漂亮?”


易中天知道小崔故意使坏,眼睛斜视,面部表情僵硬。


台下的观众也安静了下来,氛围有点紧张。


狠人易中天


然后他突然放松地说:“王朔的看上去很美,其实不过如此。”(前半句是王朔的书名后半句是小崔的书名)


并被配合上微笑和手势。


狠人易中天


之后他被王朔粉丝骂得不清。


但说的是大实话啊!


因为拿王朔的文字和《史记》比,当然是“不过如此”。


没毛病。


因为根本没法比。


小崔乐死了,心里OS一定是:就喜欢这样敢说话的嘉宾。


狠人易中天


易中天怼记者是出了名的。


因为记者老是问一些很蠢的问题。


比如问他出名后做这么多演讲,是为了赚钱还是传播文化。


这种问题在普通明星、名人看来,其实就是个套路。


肯定为了传播文化啊!


场面话嘛,谁不会说呢?


但易中天最讨厌回答这种揣测动机类的问题。


他反问:你们电视台请我来,是为了赚广告费还是传播文化?


狠人易中天


类似这种还有很多。


总体感觉就是通常这类面子上的问题,问易中天十有八九要落空,或者被怼。


因为这种问题细究下去,毫无问的必要。


他还有一个流传比较广的采访视频,是央视的《面对面》。


主持人第一个问题:你在《百家讲坛》里最火,有什么诀窍?


易中天马上说:“没诀窍。”


“我回答不了你的问题。”


狠人易中天


主持人下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去《百家讲坛》?


易中天又马上说:“你是一个教书匠啊!教书本来就是你的本分。”


狠人易中天


后来,主持人又问:电视对于一个学者来说,是一个很别扭的东西,你不这么觉得是吗?


对他成名的质疑感扑面而来。


狠人易中天


易中天很有礼貌的笑了笑,表示自己上一个问题还没回答完呢。


狠人易中天


哈哈哈,看到这里我也笑死了,易中天的脑路真的很清奇。


他的思维一直被他自己牢牢控制着。


他说自己是为了人生而学术,有的人为了学术而学术,还有的人为了职称而学术。


他最看不起最后一类。


他上电视只是想增加人生体验,不管能不能出名,都有收获。


然后主持人又问:(上电视)你感到舒适吗?


易中天没有立刻回答,目光向上,吸了一口气。


狠人易中天


过了几秒,易中天反问:说实话吗?


狠人易中天


主持人哈哈哈一笑,坚定的回答:当然说实话。


狠人易中天


又追问他,不舒适是什么时候?


狠人易中天


易中天又犹豫了。


他把声音拖长,显然在思考这话应该怎么讲出口,毕竟是央视的深度采访啊!


“不舒适就是,碰上一档无聊的节目,一个蹩脚的主持人,问了一堆八卦问题,你回答也不是,不回答也不是,就很不舒服。”


一口气说完。


狠人易中天

狠人易中天

狠人易中天

狠人易中天

狠人易中天


大家品品。


看到这我真笑死了。


这可是采访才刚刚开始哦。


后面主持人又问了一个傻问题:大家觉得听易老师讲课很有意思,像听评书一样有意思。那如果这样的话,我们为什么不直接去听评书呢?


易中天耷拉着脸回:“是啊!这个问题太好了,我也想知道为什么。”


狠人易中天

狠人易中天

狠人易中天


然后标志性的笑又突然出现了,他回答:“你应该去问观众。”


狠人易中天


这个语气和表情的转变简直太神了。


主持人又问:您是有意参考过评书的说法吗?


看到这连我都听不下去了。


真的是迷之尴尬。


为什么讲课幽默就要和评书有关系呢?


狠人易中天


果然,易中天又冷脸回答:“我就没听过评书。”


狠人易中天


“如何参考?”


狠人易中天


注意看上面的表情。


这次他连笑都笑不动了,只能嘴角微微上扬。


不知道他此刻心里在想什么,但一定很不舒适。。。。


采访到这才进行了1/3,后面的还很“精彩”,滚君就不一一讲了。


其实记者这些问题很简单。


如果易中天是一个年轻学者,现在突然走红,这些问题他一定能给你讲的头头是道。


真真假假的吹一吹。


但他不是。


他都快60岁了,辛辛苦苦当了几十年的普通大学老师,你觉得他会给你讲什么成功方法论?


一个快60岁的老人,还能为了上电视,从评书里学来幽默?


太搞笑了。


他一定是在这么多年,在专注如何教学的过程中,慢慢形成的个人风格。


而他如此敢说话,是因为年纪大了,没啥忌讳的,而且也改不过来。


以前,面对无聊的记者,他不舒适,说不了场面话,只能怼回去。


前几天他刚过完73岁的生日,面对疫情中的荒诞,他不舒适,写不了场面话,也只能怼回去。


庆幸还有易中天这样的知识分子为民众发声。


他为什么能做到?


他一直强调,不管是教育还是制度,最重要的就是把人当人。


“不要谈什么望子成龙,我的口号是:望子成人”


谈医患关系时,他说:不要说什么“医生也是个人”,应该讲医生首先是个人。


把所有职业、所有标签里的人,首先当成人,再考虑职业和标签。


这才是一个文明社会该有的样子。


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如果都这么考虑问题,当下疫情里的荒诞事,是不是会少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