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怎樣才能改變傳統養老舊觀念,讓老人入住養老院?

春風186995759


中國的老年人己達幾億,中國的養老院有多少,條件和收費是否達到每個老年都能接受?要從現實來看大多數老年人在家養老是實際的方向,但一些人確實因病老殘不能自理需要而有較多收入還是到養老院為好。在家養老也並非是舊傳統,是現實客觀實際的需要。


草藥黃曉敏


朋友:這個問題我覺得不好。你太激進了。

中國人老祖宗留給下養老辦法我覺得挺好。

你們年輕人接受新鮮事情快,我們老年人一時半會接受不了。我不到最後不會去養老院。

前些日子看見民政局的養老問題。我覺得國家號召居家養老就挺好。

你們年輕人不理解老年人的心情呀。

我告訴大家一個真實上養老院人的故事吧。

我老頭子同學,自己是糖尿病患者。上了年紀了身體各個方面也有毛病。老兩口在家養老,相互照顧吃喝挺不錯。

退休單位不錯,老兩口工資足夠吃喝。兩個女兒有工作也不錯,女婿孝順老人也讓人羨慕。

這位一天突然摔倒,身體太胖點,老伴扶起來了,老伴手指骨折了。

孩子們和這位商量住些日子養老院吧。

這位住民政局辦的養老院,住進去了,才知道養老院私人承包了。老兩口一起住了。我們這裡養老院自己辦私人辦多。

我老頭子去養老院看望他們老兩口。沒有想到老兩口看見我老頭子嚎啕大哭。

這位住養老院幾個月回家,精神徹底垮了。

家裡各種保健品器材應有盡有,家裡天天有人看望,人精神垮了,誰再說什麼也聽不進去了。回家沒有過一年走了。

我有的時候和老頭子聊天說起來這位同學,如果當時老伴手指骨折,家裡顧保姆這位精神就不會誇。人有的時候很脆弱。精神支柱支撐人能不能活下去。

我老頭子同學,每年我們都要聚,大家都是說老了到養老院。真正到了養老院的時候,誰也是真接受不了。

朋友:你想改變傳統養老舊觀念,讓老年人自己住養老院,我覺得可能到你老了那天就實現了。我現在還不能接受你的觀念。

我是春韻劉姥姥:老兩口好好活著吧,居家養老就很不錯。

2019年10月7日星期一 農曆九月初九


春韻劉姥姥


[喜歡 的人都在看,點擊右上方加關注]


題主問,怎樣才能改變傳統的養老舊觀念,讓老人入住養老院養老?我是 ,我來回答你的這個問題。

我們國家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養老問題已經成為全社會關注的問題。老人怎麼養老?老人們非常關心。

養老的方式現在大概就是這麼三種,即: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養老院就屬於機構養老。其實養老院在養老方面是非常專業的,在養老院養老有很多的優點,特別是對失能和半失能的老人。養老院在護理內容,護理方法,護理方式等方面,肯定比居家養老要強的多。老人在養老院養老,生活質量肯定是有保證的。養老院養老將來是我們國家養老事業發展的方向。

那麼老人為什麼不願意去養老院養老呢?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老人認為住進養老院,離開了子女,沒有親情,沒有依賴,沒有家庭的氛圍。還有可能是老人們對養老院的一些負面新聞看的、聽的比較多,導致他們對養老院有些不全面的瞭解。那我們怎樣才能改變傳統養老的舊觀念,讓老人們願意去養老院養老呢?我認為有三件事要去做。

一、在老人入住養老院之前,子女帶老人多去養老院看看,做些現場參觀,調查瞭解。

讓老人實地瞭解養老院的情況,要讓老人在思想上慢慢的產生轉變,從心裡接受養老院養老這種新觀念。兒女們要到現場細緻給老人講解,為什麼要去養老院養老,把養老院養老的好處講清講透。

我鄰居就有這麼一對這麼老人,已經80多歲了,兒子和兒媳婦也已經退休了。兒子和兒媳婦的身體不是太好,在家伺候不了老人了。開始老兩口兒對去養老院還是充滿疑慮的,老人的兒子就帶老人多次去了在他們家附近的一家養老院,瞭解實際情況。去了幾次以後,老人對養老院的情況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感覺養老院離家又不遠,在家養老對兒女們來說是一個沉重的負擔,所以老兩口決定去養老院養老。老兩口在養老院生活了一段時間以後,感覺挺好,身體狀況也比較穩定。我說的這個就是一個例子。

二、子女對老人的感情需求和親情依賴要有深刻的認識。

我就是一個剛剛退休之人,某種意義上來說我也進入老年了。我就感覺到人越老越需要親情,越需要家庭。可以說老人越老,他有時候感情越脆弱,更需要溝通,更需要親情的呵護。當老人住進養老院以後,我們的子女要經常的去看望他們,逢年過節的時候要把他們接回家看看。要讓老人樂意的去,高興的回。讓他們住在養老院,就好像出差、旅遊一樣。如果工作做到這個地步了,我覺得子女的工作就做到家了。

三、養老院要在管理上、硬件上下功夫。

之所以社會上有許多養老院的負面新聞,這說明一些養老院在硬件上和管理上還是是存在距離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各級政府的重視,我認為養老院會辦得越來越好。養老院要讓老人住得高興,讓子女看了放心。要真正做到讓老人們進了養老院以後,感覺到有溫情,有親情,有家庭的氛圍。

總之,要改變傳統養老舊觀念,必須多管齊下,真正讓老人乃至全社會對養老院養老有一個全面的正確的瞭解,直到心裡認可它,接受它。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歡迎在留言區留言,謝謝加 關注並點贊,轉發收藏。


NEW生活


老人入住養老院是大勢所趨,是形勢所迫,是不得不改變的傳統養老舊觀念!因為隨著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這批獨生子女父母逐漸步入老年行列,靠子女養老是不現實的:有的子女不在身邊,更多的是子女結婚又找了個獨生子女,這樣他們一對夫妻除了撫養自己的孩子外(至少兩個),需要照顧的老人至少四個,甚至五六個、七八個(爺爺奶奶),怎麼能照顧的過來?不需要老人照顧他們就不錯了!我們還是乖乖的去養老院吧!老夥計們,養老院見!


濟南虎子哥


居家養老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三代同堂,四世同堂……乃齊天之福。

一、中國獨特的家庭家族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沒有斷層的中華文化的重要支撐。居家養老,體現的是中國孝文化的精髓,牽連的是親人的感情,彰顯的是真正人情永恆。陪著親人老去離去,才是人區別於動物的重要標誌。

二、近十幾年來,一種倡導養老院養老的觀點甚囂塵上。這些人搬西方觀念撕裂中華傳統家庭文化,把國人蛻化至西方式的人清淡薄的狀態,從而促使中國家庭文化心斷層,以達到破壞家庭、民族凝聚力之目的。學西方不叫父親而叫其名的人在大城市時有不鮮,老小不分,長幼無序,不倫不類,卻自感良好,彷彿自己已蟬變為洋人,實在醜惡至極。

三、不要以為無論什麼東西都產業化了就是好。一個把養老都產業化的社會不是正常的社會。況且西方社會也沒提倡、宣傳、動員、實施養老產業化。去不去養老院是絕對的個人自由,而且正常的家庭,老人大都居家養老。那些做夢都在想著養老院人滿為患的產業人,其實心裡只有一個“錢”字。

四、人都會老去死去,讓老人有尊嚴地老去離去,就得子孫關照著關懷著,而不是棄之而去。說實話,人老了,如同孩子,是最需要親人陪著的。辛苦一輩子,老了卻被棄養老院,這不是進步,而是社會的倒退。

在我見過的長輩後輩中,凡視老人為包袱,千方百計棄老人而去的人,沒有一個有好下場的。


思想時空


質量高的養老院去不起,質量低的沒人願意去。這種現狀不改變,恐怕很難讓人到了風燭殘年,自覺自願的去養老院生活。

這是我去考察過幾個養老院得出的結論。

公辦的養老院老舊失修,管理陳舊。民辦的養老院規模大的不多,入院的大多是不能自理的,衛生條件和居住條件慘不忍睹。新建上規模的公辦養老院,條件尚可,可屬於承包經營的,價格一般人承受不起。

所以,這些矛盾不能改善,恐怕沒有那個老人會自覺自願的,到養老院度過晚年的。



皛舒


首先住養老院的老人起碼要具備一定的經濟條件,普通百姓好象住不起。其二,即使有能力住進養老院,也找不到家的感覺,除非自己無家。其三,子女把自家老人送進養老院,除非確實無奈,否則,跟拋棄老人沒啥區別。同時,老人也有被拋棄的感覺。試問?一個家庭能養育小的,為何就不能照顧老的?憑心講,那是一個免費住也不願意去的地方。


陽之純


我覺得不管哪種養老方式,國家都應該對當年響應計劃生育的獨生子女家長給予補貼,因為當時國家說過"只生一個好,國家來養老"。現在他們都老了且只有一個子女,特別是企退人員退休金又低住不起養老院。當年他們生一個孩已經吃虧了,現在他們老了不能再讓他們吃虧。


手機用戶62676364082


模式的推廣和觀念的轉變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別是傳統的養老模式。讓自己的父母住進養老院,老人接受的少,年輕人也覺得從心裡上接受不了。但我們不得不接受的現實是越來越多的家庭陸續會進入到兩個年輕人,面對一個孩子,四個老人的局面。養老的任務根本完不成的時候也就是老人要走入養老院的時候。或者說老人為了兒女也會被動的選擇養老院。不是法規,不是政策。而是現實讓我們面對現實。


青格樂136662576


很不認同所謂的養老舊觀念定義,居家養老是家庭幸福的標誌,家人相處和睦,長幼有愛,是令人;羨慕的,是優良的家庭傳統氛圍,教化社會,樹門風正氣。

承認社會家庭有不盡人意之處,一部分人沒有條件居家養老,在人們日益開放包容的現代,接受社會養老機構服務,完全可以理解,但社會機構養老只是被動的第二選擇,不是什麼進步的現代思想,是社會進歩對社會上有缺憾方面的自發補足,是為了完美社會服務,促進發展,體現社會的善良美好,代替不了家庭成為老年群體的溫馨港灣。

社會服務,有其產生的必要性,人們利用依靠社會服務方便生活無可厚非,但是社會服務很多方面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是社會人有了需求短缺,才產生了社會服務的板塊,有某種程度的被動而為,不得已而為之,所以完全不能把養老院養老當成是人人嚮往的幸福生活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