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為啥有些媒體或媒介內容那麼低質、噁心人?

CHIN洗錢瘋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革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涉足內容生產這個環節。微信2018年 7 月的最新數據顯示,微信公眾號的數量已超過 2000 萬,雖然微信近 2 年沒有公佈公眾號的分佈比例。不過微信 2015 數據報告顯示,29.1%的用戶關注了自媒體,而關注認證媒體的只有25.4%。根據2018年年初公佈的數據,微博認證用戶超過 140 萬,媒體只有 3 萬,同時,頭條號總數是 44 萬,其中自媒體佔 33 萬,企業頭條號5. 7 萬,機構及其他賬號數量是5. 3 萬。

29.1%的用戶關注了自媒體、25.4%的用戶關注了認證媒體、20.7%的用戶沒有關注任何公眾號、18.9%的用戶關注了企業商家、5.9%的用戶關注了營銷推廣類賬號

這種分佈比例,恰恰也是目前流通內容中優質內容和大眾通俗內容數量差距的一個縮影。微博上最大的流量集散地,就是熱門話題,而這肯定是大眾喜聞樂見的內容。莫言獲得諾貝爾獎肯定上熱門話題,但對他獲獎作品的解讀,應該發生在豆瓣或者知乎。

傳統媒體入駐新型內容平臺之後,當然也要流量,但傳統媒體數量有限、定位侷限,不可能滿足用戶消費自己碎片化時間的海量需求。

自媒體數量龐大,但內容生產能力參差不齊。它們要的就是流量、流量、流量。流量來源無外乎四個維度:情感、雞湯、八卦、獵奇。無論是微信、微博、今日頭條還是快手,核心流量都不超過這幾個領域的內容範疇。

問題在於,低質內容的鍋,只能平臺來背。這也是今日頭條們備受爭議的所在。但這不僅僅是信息流模式的問題,而是天然的內容構成問題。在上一個內容分發時代,搜索巨頭也是不負責內容生產、只負責流量分發,但依然會有大量「你懂」的內容,那還是沒有自媒體的時代。

所以,只要內容生產與內容分發相分離,就必然會產生內容合不合適、可不可取的問題。百度繞不過去,微博繞不過去,頭條也繞不過去。

無論頭條還是其它內容平臺,都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只要某篇文章引發爭議,總有人在評論區開罵:小編腦子進水了吧?這裡的小編,基本都是指平臺,而不是內容發佈者。在很多用戶眼裡,生產內容的是平臺,而不是內容發佈者。從精英到草根,都存在偏見或誤會。

內容產生流量,流量服從於算法,算法是平臺搭建的,所以內容的生產責任就被「理所應當」推給了平臺。問題是,平臺並不生產內容。好比平臺就是一家百貨商場,囊括全國所有的貨源,這時商場綜合反映的是市場上產品的整體水平,用戶在這裡可以買到市面上能提供所有商品;但當用戶抱怨商品不夠好時,應該去反思、改進的是產品的品質和生產技術,而不是抱怨商場提供不了好的產品。內容生產是一回事,內容分發則是另一回事。

算法推薦的問題在於,目前的優質媒體、自媒體不夠多,所以產生的、可供流通分發的優質內容就有限。而所謂的「優質內容」也是不同文化層面的用戶主觀的界定。只能說,目前還處於內容分發的初級階段。對應不同的用戶,引入更多優質內容,推薦每個用戶心中的「優質內容」,是接下來今日頭條們的最大挑戰。

2013 年初,今日頭條上線還不到半年,我去採訪張一鳴,快結束的時候,他問我認不認識《三聯生活週刊》的記者或編輯。我說你要找他們採訪啊,他說不是,想挖他們的人過來做內容運營。當時今日頭條的內容不僅少,而且比今天還「屌絲」,而張一鳴想到的是最受中國小資和文青推崇的一家媒體。

後面幾年我不知道他請沒請到三聯的人過去做,但前不久,今日頭條與三聯達成了版權內容合作,據說這是到目前為止三聯簽下的唯一一個內容合作平臺。

算法遇到的這些問題,和早期淘寶所遇到的假貨問題,從邏輯上是一樣的。解決的辦法也是一樣,就是以優質的內容或商品去填充。

所以今日頭條從 2015 年就在國內率先推出千人萬元計劃鼓勵優質內容生產。反觀今日頭條,無論是 10 億補貼短視頻,還是金秒獎,金字節獎,意圖也就不言而喻了。據說,今日頭條每年對內容建設投入的成本高達 15 億元人民幣。





西瓜小皇子


這個話題也是我想說!

現在某些媒體為了博眼球,吸引流量,全都是以明星為話題,更多的是一些八卦,緋聞。我就想問你一句,人家結婚,離婚,談戀愛,掙家產……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和社會有什麼關係?

這段時間疫情不那麼緊張了,一些媒體關於明星的話題又開始霸屏了!多遠傳一點正能量,多創作一些引導青少年思想健康成長的東西不是更好?


奉命躺床上


1.因為準入門檻低,創作人雜亂,暫時沒有統一的標準。

2.自媒體的收入完全取決於流量,有很多標題黨或者是題文不符的內容創作人,他們拉低了整體用戶對自媒體的評價。

3.因為現在很多做自媒體的人,他們的初衷並不是寫好每一篇文章,而是為了錢而寫,甚至有些作者會發布一些低俗的文章,迎合大眾的口味,所以才會選擇自媒體整體素質低下。

4.自媒體運營利益化太嚴重,並且為了增加收益增加廣告效果根本產出不了什麼實質性的東西。

總之,思考清楚要在什麼領域耕耘就應該專注,不要在乎眼前的收益,而是應該產出對大家有幫助,能給大家帶來快樂又正能量的內容。


大空翼002


一、三觀不同。我們認為低俗的,他可能根本意識不到。

二、明知故犯。可能他明知低俗,但又覺得這樣反而博眼球,為了賺流量這個目的,他不惜一切去迎合有低俗信息需求的人。

二、目的明確。有了目的,定好目標,就向著低俗方向逼近,如果早起西方黃色小報盛行的時代一樣,大眾喜歡社會新聞尤其是低俗新聞,媒體乾脆就迎合觀眾,而不注重引導。


月涼姑娘


首先和你自身因素有關,如果你看見了不喜歡的人

也同樣是這樣,當然有的人也並不這樣認為,人各有

異,不同的性格會產生不同的心理。

其次這也和有關媒體企業本身有關,有的企業為了

得到更高的利潤,放棄質量,利潤和質量就好比蹺蹺

板不能夠平衡好,只要那一方升高另一方就會下降,

長久以往口碑就會越來越差,最後導致名利雙失。


隨娛自樂


有些媒介為了達到可讀量,故意製造一些撲風捉影事件,且語言低級粗略,給人一種反胃的感覺,這種行為應該打擊


老牛觀察


有些媒體是為了迎合一部分人的需求而創作一些低級趣味的內容,我認為這是一個錯誤的選擇和決定,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可以擁有一定的所謂流量,但是隨著時間推移,當觀眾看到永遠只是這些作品,而得不到自身的提高進步,就會放棄。


商匯動態


因為某些無良自媒體,為了流量不擇手段,遇到那種自媒體大家舉報就行,自覺維護互聯網的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