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若我是劉邦或朱元璋的將領,建國後,交出兵權隱居能保命嗎?

心v道


如果想保命,不但要交出兵權還要作賤自己,讓自己威望掃地,又不能觸發法律。家中金錢還不能多,皇帝老兒還要看你順眼才有可能放你一馬。但事事總有例外,當局者居心區測殺心四起,幫打天下有功之臣哪怕清貧如洗,半截身子都在黃土中都未必都能善終……哪怕是皇帝老兒當初攀附的貴人也不例外!


窺見真理之貌


劉邦手下可以!朱元璋手下洗乾淨脖子等著吧!為什麼這樣講呢?劉邦他至少還是個正常人,而朱元璋他已經超出了正常人這個範疇了!

先說說老朱同志吧

老朱同志,那是真狠,把一個縱橫歐亞大陸的蒙古帝國打到阿貓阿狗幾隻!這還不算完!

老朱同志,幹翻了外部勢力,為了對付一個宰相制度,老朱可以隱忍幾十年,容許胡惟庸這鳥人,肆意撒野!直到最後鬧到要造反,才徹底把胡惟庸掀翻的!

這還沒完!朱老闆重來就是一個暴脾氣,黑心老闆,這不,砍完幾十萬人,又死死的盯著朝堂,只要你敢犯錯!

兄弟,對不住了,下輩子再見吧!傅友德如此,藍玉如此,數10萬的大明官員亦如此,哦,對了,包括那個卸甲歸田的劉伯溫也也如此!

再看劉邦把!

雖然總說老劉這個人不咋地!可人家做事地道啊!

只要你沒心思反他,他也不會故意砍你的!

比如舉個最典型的例子,就盧綰,楚漢爭霸,盧綰立了多少功勞?有蕭何大?有張良大?

可人家劉邦就是頂著所有人反對給了盧綰一個燕王當。

當然你這會要跟我講盧綰背叛啥的!

兄弟!那是他盧綰不地道,關老劉啥事呀!您說不是?


所以只有你活在老劉手下,乖乖交出兵權,安心做富家翁,保你沒事,可老朱同志麼,你不交都無所謂!先洗乾淨脖子,等老朱同志拿著大刀找你嘮嗑就行了。


歷史小公子


主動交權,自汙以證明沒有威脅,只想做個富家翁,或許能夠提高生存率。

成功之後,主動交權,換點錢,然後在距離皇宮3-5公里的地方住下(不能太近,容易被懷疑對皇宮安全造成威脅,也不能太遠,感覺你在躲著皇上),不養親兵和太多家奴,自覺接受特務監督,讓自己的老婆和皇后搞好關係(關鍵時刻能給皇帝說話,救你一命)但堅決不和皇子掛上一點關係,拒絕一切一切官場上的往來和拜訪,除了頂著皇帝的諭令,誰來都不見,就說自己身體不好,不見客,不參和,然後多取機房姨太太,兒孫滿堂。除了必要的宮廷宴席和皇帝皇后生辰,絕不進宮,進宮必帶上一篇歌功頌德的文章和自己的孫子(很重要),把皇帝一頓誇,然後拉著自己的孫子,叫幾聲皇爺爺,然後跟皇帝誇誇自己的孫子,但一定一定一定要暗示皇上,自己的最看重的孫子以後要做個書法家,畫家(你就是說你這個孫子做菜好吃,想當個廚子;木匠活好,想當個木匠都可以)但就是不想走上仕途。

然後在皇帝身體不好的時候,你哪怕是再健康,也要吃點毒藥把自己搞成半殘,然後看風向,如果沒事,你就半死不活的繼續上述步驟,如果皇帝還要搞你,你就進宮,和皇帝說:我感覺自己快不行了,估計這是咱們兩個最後一次見面了,我這一輩子跟著您,無怨無悔,救民於水火,實現我一生抱負,心滿意足,可我累了,官場太難,我不想家裡人再在官場受苦,我死之後,我的族人會回到故鄉,希望您賞他們點錢財,給一點照顧,讓他們做一輩子富家翁,無憂無慮。然後回家之後,半個月內,哪怕是自殺也要把自己能死,這樣能換來一族人富足,已經是最好的結局了。

按我這套流程做,起碼應該能保命,最慘也是保住晚節,換來一族人的榮華富貴。





大白說歷史ii


如果是軍事將領的話,交出兵權頤養天年是完全可以的。只要你老實本分,不勾結官僚,做一些出格的事情,亦或是恃功自專,驕橫跋扈。想要保全一條性命實在是太簡單了。

為什麼題主會舉出劉邦或者朱元璋,是因為劉邦與朱元璋貌似給民間留下了擅殺功臣的壞影響。尤其是朱元璋,一度被民間刻畫為暴君一個,嗜殺成性。其實這都是“不從政不知政治之險惡”,就如同你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是一個道理。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劉邦,我自始至終都不認為劉邦是一個擅殺功臣的暴君!

劉邦開國一共一百四十三個功臣,劉邦只殺了韓信與陳豨兩人,也就是說開國功臣活下來了一百四十一個。至於韓信被殺,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事情了,其實韓信的死與呂后、蕭何有很大的關係,劉邦只是忌憚韓信的才能,並沒有直接想要殺他的意思。況且韓信本身的功高震主已經嚴重威脅到了皇權。至於陳豨,那直接是造反,造反在歷朝歷代都是必死無疑的,這沒有什麼可以辯解的必要。

總體來看,劉邦並不是那種兔死狗烹的主兒,所以題主要是在漢朝,交付兵權之後肯定能頤養天年。亦或者是還能到地方上當個官員,總之肯定能善終。前提是不能造反、不能恃功自專。

朱元璋一直被人冠名以暴君形象,題主如果到了朱元璋手中能不能生存呢?

朱元璋曾經對太子朱標說過這麼一段話:“文臣武將,相比之下還是武將好操控。文臣可用之但是不可親之;可御之但不可以信之。”為什麼?因為文臣都是搞政治的,政治都是陰暗的,操縱權術的。

相比之下,朱元璋殺掉的文臣要比武將多得多:胡惟庸、李善長等等。武將之中的藍玉案,這都是當時發生的大案件。筆者在這裡要為朱元璋鳴冤,其實常遇春、徐達等人都是病死的,民間野史中老是說是被朱元璋害死的,還拿出一些無根無據的理由,目的就是為了黑化一下布衣天子朱元璋,筆者認為沒有必要。畢竟歷史是要被尊重的。

現在我們再來分析他們被殺的原因。胡惟庸恃功自專、結黨營私,正好犯了朱元璋的大忌,肯定死路一條;李善長是朱元璋為了過渡權力而不得不殺;藍玉驕橫跋扈、時常口出佞言,為了給孫子朱允炆留下一片太平江山,藍玉必須死。

綜上所述,朱元璋也並不是見人就殺的那種君王,至於發明的“剝皮充草”的酷刑,那也是針對貪官等不法官員的。毛主席曾經說過:“貪汙和浪費都是一種犯罪”

,很明顯,朱元璋在貪汙這一環節是比較嚴格的。畢竟官員的貪汙,極大程度上來自於平民百姓賦稅,官員貪得越多,百姓就越苦。

既然如此,若題主在明朝能夠主動交權,歸養鄉里,那是絕對可以頤養天年的。

結束語:出於民間流傳的故事影響,人們很容易對劉邦與朱元璋產生一些誤解。事實上說破了就是:不威脅君權、不驕橫跋、不口無遮攔,這條命還是很容易保全的。這就是自古以來的常態,沒有人會無緣無故的去找你麻煩,意外的幾率是非常之小的。

【文 / 楚南青史君】

<strong>


楚南青史君


趣談答案:如果你跟著的那個人是劉邦,肯定能夠活下去,如果你跟著的那個人是朱元璋,你死定了。

劉邦的可恥與不可恥

我們每一次談到楚漢之爭,每一次談到劉邦和項羽之間的爭鬥時,總會覺得劉邦就是一個無恥小人,項羽才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但真實的歷史是這樣嗎?真實的歷史當中,劉邦真的是一個無恥小人嗎?

我們並不能這樣說,只能說在某一個歷史時間節點塑造了劉邦這樣的一個人物,而劉邦這樣的一個人物,在某個時間節點又用了一些比較卑鄙的手法罷了。

根據對應的歷史文獻記載,劉邦時期的文臣武將,凡是高等級的將領一共有143位,而在這143位當中被劉邦殺掉的只有三位。

至於那三位是怎麼殺掉的就不用多講了,要麼就是想謀反,要麼就是想搞事情。

像雍齒這樣的人先後惹了劉邦很多次,甚至差點把劉邦置之死地,而最後突然表忠心的人都能夠活得下來,就更不用說已經交出所有的兵權隱居保命的人了。

而劉邦身邊的文臣有蕭何、張良他們,張良在為劉邦打下天下之後一溜煙的就跑掉了,劉邦還死乞白賴的非讓人家留下來幫自己一段時間。

儘管後期張良直接泯然眾人,手中不再掌握政權,可是對於一個絕頂聰明的大才子、絕頂聰明的謀臣而言,能夠落到這樣一個下場已經非常不錯了。

這是我們能夠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在劉邦時期,哪怕你不交出兵權,只要你老老實實說話,老老實實辦事,一心一意的跟著劉邦,你也死不了,還能夠享受很大的待遇。

朱元璋時期的悲慘

我們來看一下朱元璋時期大名鼎鼎的李善長是怎樣死的。

大家可千萬不要瞧不起李善長,李善長是明朝開國六將軍當中的第1位將軍,也就是說李善長是整個明朝朱元璋之外的第2位核心人物。

而明朝歷史記載李善長死是因為他動用了湯和的一部分兵力來給自己蓋房子,動了多少人呢?動了300個人。

這件事情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單純的講就是一個事而已,李善長沒有能力蓋大房子,請自己的好夥伴借了他家裡面的兵丁給自己蓋了一個房子。

好的,把李善長放棄在外的話,朱元璋還殺過一個人,那個人就是自己的岳父。為什麼殺自己的岳父呢?因為岳父在未經自己許可的時候,直接來後宮來看自己的媳婦了,也就是這個岳父的女兒。

這種說小不小說大不大的事情,很多地方都會把它無限度的扁小,無限度的忽視,因為這種事情對於帝國來說,實在不是什麼上得了檯面的事情。

但是很抱歉,朱元璋就抓住了這個小辮子,而且死抓著沒放。

除此之外,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國的時候,給了很多的免死鐵卷,這些免死鐵券理論上來說是可以免任何一個人的罪名的,但是朱元璋再一次食言了。

免死鐵卷終究是免不了大明王朝所有臣子們的悲慘命運。

歷史啟示錄

如果我們真的能夠在歷史人物當中挑選出那麼一兩位帝王就跟隨的話,儘可能的跟隨劉邦,至於朱元璋想都不要想了。

劉伯溫明明沒有做錯什麼事情,一心一意的想要離開朱元璋,到最後不還是給滅了嗎?

朱元璋和劉邦他們兩個人的心理路程不一樣,兩個人對於臣子們的感觀也是不一樣,更多的時候是個人胸懷的問題。

歡迎大家關注@趣談唐宋元明清 ,歷史研究者,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每日分享新鮮歷史冷知識,解決歷史趣問題,愛你們!

趣談唐宋元明清


那你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跟著他們打天下幹嘛?不是為了成功之後分紅嗎?世代享受榮華富貴?

這就好比說,你跟著兄弟們創業,公司做起來上市了,你說把股份捐了,他們問為什麼,你說你怕公司破產你也跟著倒黴,你就這點出息,註定成功不了。

歷朝歷代,打天下成功之後的功臣,被殺的屈指可數,而活下來世代分紅的車載斗量,

劉邦封的143個侯爵,除了韓信和陳豨,還有誰被殺?還殺了哪個功臣?

一百四十三個,被殺的兩個,這個比例也能嚇得你尿褲子?

說句不好聽的,想被殺還得你夠資格呢?你的權力能大到威脅皇帝了,開國功臣幾人能威脅皇帝的?

如果一個人只有這麼點膽子,是絕不可能成功的,像劉邦這樣打天下,刀口舔血的走過來,不需要勇氣?怎麼,成功了就怕了?

你未必真以為,張良是怕被殺才隱居的?


南朝居士


當然可以保命,歷史上有很多例子。如秦始皇的愛將王翦秦始皇命他帶兵去征服六國,他總是獅子大開口討要各種金銀財定。王翦的兒子勸父收斂一下,以免得罪秦始皇。王翦教導兒子;吾兒有所不知,為父只有不斷的向皇帝索要錢財,讓始皇帝認為我只是一個愛財,貪財之徒並無大志才能繼續統領三軍和保住咱全家人的性命。再有漢相蕭何,在劉幫建立漢朝初期因建議約法三章等治國良策,蕭何迅速幫助漢朝穩定天下,讓百姓安居樂業自然得到了民眾的愛戴。當百姓的讚譽傳至蕭何時,蕭何不禁倒吸冷氣,感到後怕。於是,他一改往日的作風,幹了一些欺男霸女,貪髒枉法之事。不久,百姓眾生紛紛咒罵蕭何,甚至有官員去皇帝劉邦處告蕭何的御狀。劉邦聽後笑而不語並不追究。而蕭何之子卻指責其父,蕭何卻說:為父只有讓天下百姓只贊楊皇帝,而罵我蕭何的人越多越好,才能保全一家老少的項上人頭和榮華富貴。





張國富150139119


劉邦或者朱元璋時代的將領,即便交出了軍權也不一定能保命,或者說保命的概率非常小。劉邦時期,如韓信這樣的人物即便是交出了軍權也沒有保住性命,比如後來他被貶為淮陰侯的時候就已經沒了兵權,實際上等同於軟禁;再如周亞夫,後來也沒了兵權,還是被漢景帝給逼死了。朱元璋時期,能夠善終的大將可能只有湯和,很多開國功臣,無論是大將還是文臣,沒了任何權力也一樣難逃不得善終的命運。

關於這個問題歷來是中國古代朝代的循環的一個規律,千年來也無法打破,至於原因有很多,如功高蓋主、這些功臣圖謀不軌或是在個人品性上的問題。如果只是偶爾幾個人出現這種情況或許情有可原,但是幾乎所有人都出了這種情況,就不是個人原因,而是體系問題了。

就如法律一樣,如果觸犯一個法律的只是少數人,那麼法律或許沒問題。如果大多數人都觸犯了一個法律,那麼就不是人的問題而是這個法律本身的問題了。

在此我不想把問題分析的那麼複雜,只從一點來分析,應該可以把這個問題概括清楚,那就是領導能力決定團隊能力上限的問題,說白了就是在皇權體系下,皇帝不允許大臣能力過強,如果大臣的能力太強,則會威脅到皇權的地位。

領導能力決定了團隊的能力上限

在一個團隊中,我們把能力的最高值設定為100,如果領導的能力是100的話,那麼整個團隊所能體現出來的能力上限就是100,因為在這個團隊中,沒有人的能力超過領導人,而領導人的能力是最高值,他可以隨意讓自己的屬下發揮自己的能力,反正也沒有人的能力超過他,所以他的領導地位也不會受到威脅。


▲劉邦表示,韓信能力太強了,我兒子太弱了,所以我要殺了韓信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領導的能力為80,他的屬下有好幾個能力為90的人,那麼情況會如何呢?很明顯,在做事的過程中,屬下的能力會明顯顯得比領導的能力強,時間長了,整個團隊的領導權就容易發生易位,即很多的權力會流到能力強的下屬手上。這種情況下,領導要保持自己的領導地位,能做的就是打壓下屬。打壓的結果就是打壓成功和打壓失敗,如果打壓失敗,則容易發生領導地位被下屬奪取的情況。打壓成功的話,那麼這個團隊能發揮出的能力值就是領導的上限,即80。

按照這個邏輯推演,我們可以想象,如果一個團隊領導的能力很弱,甚至在20、30的情況下,那麼這個團隊能發揮出什麼樣的效率呢?在領導不變的情況下,團隊的效率基本也就是20、30的效率了。

王朝的開國皇帝通常能力很強,但會為自己能力弱的後代考慮

無論是劉邦也好還是朱元璋也好,他們的能力其實都是非常強的,能夠建立一個大一統的王朝,他們的功臣團隊的能力也是非常強的。

如劉邦手下的韓信,其實軍事能力就遠勝於劉邦本人。朱元璋時代的功臣非常多,李擅長、胡惟庸、藍玉等人無不是人中之傑。

那麼我們把團隊領導人的能力決定團隊效率的情況代入劉邦和朱元璋的情況,我們就會發現完全可以解釋為什麼要殺功臣了。

▲司馬懿、司馬昭、司馬炎都是聰明絕頂的人物,卻產生了一個白痴的後代,司馬衷

劉邦和朱元璋能力非常強,這點不用說,但是他們的後人的能力就不見得很強了。如西漢第二個皇帝劉盈、明朝第二個皇帝建文帝,實際上從當皇帝的能力來說都不屬於強勢的皇帝。這些開國皇帝擔心的就是功臣的能力非常強,一旦留下來,會導致皇權旁落,最終江山易手。

留著能力強的大臣如果不除掉,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如曹魏時代的司馬懿、南北朝北周的楊堅、五代十國中後周的趙匡胤,都是屬於能力極強的臣子,在遇到了能力弱的皇帝的時候,全都取而代之建立了新的王朝。

這就是在團隊中,成員的能力強於領導能力的一種情況,即成員因為能力強於領導,而最終代替了領導成為了團隊的領導。

所以劉邦和朱元璋都選擇了打壓能力強的成員,即殺功臣,直到團隊中沒有能力強於領導的成員,而保住自家領導地位。

殺功臣其實是為了保住皇權

如果我們翻看中國的歷史,會發現基本上每個朝代都是如此,開國的幾個皇帝能力非常強,而越是到後面,皇帝的能力就越弱,這似乎是個無解的規律。或許是因為在亂世中沒能夠結束亂世的人都是經歷了種種考驗而來,所以能力都會非常強。而王朝建立以後,並不是以能力而是血統來決定皇位的緣故吧。

作為開國皇帝的劉邦和朱元璋,如果他們能長生不老,那麼或許不會去殺功臣,因為他們都鎮得住功臣,問題是他們終會老去,也會死去,繼承他們皇位的人也不能保證其能力能鎮住那些能力超強的開國功臣。

▲朱元璋殺功臣的事蹟也是創了中國歷史之最了

為了保住皇位,怎麼辦呢?就只能殺了那些功臣了。所以我們就看到歷朝歷代幾乎都有殺開國功臣的情況,基本就是這個邏輯了。

在這種情況下,交出兵權了能保命嗎?其實不能保命。為什麼呢?因為你沒有交出自己的能力,也就是自己的才能,只要功臣的才能存在,其本身就是對皇權的威脅,而這個東西也是交不出來的。那怎麼辦呢?既然交不出對於皇帝來說最為安全的做法就是消滅這種能力,即殺了功臣了。

殺功臣情況唯一的解決辦法

殺功臣這種情況唯一的解決辦法只有消除皇權,也就是國家政治體制的改變,轉變為民主制或者是共和制的國家。在民主或者共和制的國家,國家最高領導人有任期期限,也不是世襲,所以他遲早會結束自己的最高國家領導人任期。在他結束任期交出政權以後也不會出現因大權旁落而人身安全受到危險的情況(皇權體系下皇帝一旦大權旁落人身安全不保)。而那些能力非常強的官員都有機會成為國家最高領導人,如此一來才能解決殺功臣的這個在中國古代皇權社會無解的問題。


順便說一下吧。

所以綜合以上來說,即便是交出了兵權,能夠善終的概率也不大。


老威觀史


穩穩是活下去,我來說劉邦吧。

漢初三傑:張良,韓信,蕭何。

這三個人很牛。你聽沒聽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張良:張良是秦末漢初謀士、大臣,祖先五代相韓,楚漢戰爭中,提出不立六國後代,聯結英布、彭越,重用韓信等策略,又主張追擊項羽,殲滅楚軍,為劉邦完成統一大業奠定堅實基礎,劉邦稱他“運籌策於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這一名句,也隨著張良的機智謀劃、文韜武略而流傳百世。漢朝建立時封留侯,後功成身退,千古流芳。張良在惠帝六年病卒,諡號文成侯。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外,在王者榮耀中諸葛亮的英雄臺詞,但這句話和諸葛亮無關,是劉邦來誇讚張良的。

但是張良在幫助劉邦統一後,不辭而別,隱居山林了(張家界是人們的猜想,張良隱居之後沒有任何書籍記載了張良)

張良智商那麼高,又是劉邦拿天下的重要人物之一,留下來絕對待遇很好,這是我們都想的把,但我都知道功高震主這四個字,張良肯定也知道,為了自保而隱居。

這裡就先說張良了,說多了你們估計也是。

朕:不悅。。



花之舞kasha


朱元璋:跑那麼快,心裡有鬼?彆著急走,咱來好好聊聊撒。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這句話在中華五千年的封建歷史上很流行,不要以為你交兵權,去隱居就能明哲保身,你要知道朱元璋為什麼殺功臣,再決定跑還是不跑吧!

我從一個乞丐都能成為皇帝,你們權利那麼大,萬一反了怎麼辦?

在封建的年代,朱元璋是皇帝中出身最卑微的一個,誰都不敢想象一個曾經靠乞討為生的人成了天子,所以朱元璋每走一步都是小心翼翼的,他擔心身邊的人像他一樣成長起來,反觀他造反的歷史,從一無所有的到應有盡有,朱元璋也很意外,所以他擔心周圍的人像他一樣反了自己。

每個夜晚,朱元璋都在思考:曾經的自己什麼權利沒有都造反成功了,現在這些大臣權利這麼大,要造反我該怎麼辦?最終朱元璋找到了辦法:殺!

我的孩子還那麼小,管不了你們,只能我動手了。

歷史上的朱元璋曾經把太子叫到跟前,將一根長滿刺的荊杖扔在地上,要太子撿起來。太子面露難色。朱元璋說道:我讓你拿棘杖,可是棘杖上有刺,你怕傷了手,若是把棘刺除去,就可以不必擔憂了。

後來,太子朱標英年早逝,朱元璋悲痛欲絕,能夠繼承皇位的只有皇孫朱允炆,可是朱允炆的威望和經驗都不足以駕馭天下,萬一有變故,大明王朝就有可能落入他人之手。於是,朱元璋再次大開殺戒,把一切可能危及朱家王朝的潛在勢力通通剷除。

建國之後才走,心裡有鬼?彆著急走,咱來好好聊聊撒。

在我國的封建社會時期,朝代更替很快,開國皇帝坐上皇位之後,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甚至不惜殺掉自己曾經並肩戰鬥的功臣,朱元璋在這一點上是很毒辣的,空印案、胡惟庸案、郭桓案和藍玉案牽連被殺的多達數十萬人,究其原因是其出身和對未來皇位的擔憂。

想要明哲保身,過自己的隱居生活就別等到建國之後再交兵權了,早早的就交出來吧,晚一步,朱元璋的刀就近一步。不要以為朱元璋會像對待湯和那樣對待你,畢竟人家一起光屁股長大的,而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