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龐中華和田英章的書法相比,你更喜歡哪一個?原因是什麼?

筆尖寫字課堂


對龐中華,在我剛接觸書法時,曾經專門練過他的字;對田英章,作為書法愛好者關注的一個熱點,我也曾看過他的字。



說句實在話,就目前而言,對他們兩位的字,我都不喜歡。但是,他們又各有其價值。

龐中華,和那個時代的席殊、江鳥、楊再春等人一起,喚醒了人們對書法美的追求,激起了人們學習書法的熱情。他們提報春鳥,他們是先行者,他們的歷史價值無法抹殺,雖然用今天的眼光看,他們的書法還很初級。


而田英章的價值在哪裡呢?

我們讀書,要從幼兒園到小學,到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學,各個階段,學習內容不同,傳授知識的老師不同,不可能有老師能將你從幼兒園教到大學。

學習書法也如此。田英章的字,將筆畫簡化了,讓你入門變得輕鬆了,這有點類似小學老師教我們識字、造句以及基本的作文。

而書法如果只是簡單、機械的筆畫拼湊,類似搭積木,那就和印刷體沒區別了,那是機器乾的事,失去了人書寫的趣味與意義。

所以說,田英章的角色,有點類似小學或初中老師,起著“師傅引進門”的作用。

這一點,學習“田字”的人如果沒有清醒的認識,一輩子坐在“田字”的井底,是不可能真正體會到書法之美的。

其實,當初龐中華龐大的“粉絲團”也是經歷了這一痛苦的過程的,當年“龐粉”何止百萬,遠比“田粉”壯大。當年在他們眼中,龐中華就是“當代王羲之”,認為他的書法就是“高大上”,但當他們的眼光逐漸提高後,也就自覺地從龐中華的字中走了出來。



我想,“田粉”也會重複這一經歷。

即便這樣,最後,我還是要說,我們應當感謝龐中華和田英章。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龐中華和田英章都是不同的歷史階段,為硬筆書法的普及做出過突出貢獻的人物。論及硬筆書法的水平,田英章肯定超過龐中華,所以相比較來說我更喜歡田英章的硬筆書法。

龐中華藉助改革開放的春風,可以說是當時硬筆書法的明星人物,上電視、雜誌、報紙,出版各種字帖,在當時的硬筆書法界那是響噹噹的人物。對於我們這些六零後、七零後的人來說,龐中華代表著一種情結。那時候學硬筆書法幾乎都是學習龐中華的字,我那個時候經常被老師批評寫字差,因此也練過龐中華的硬筆書法。

龐中華的硬筆楷書,相對比較簡單好學,基本上你只要能寫成橫平豎直,然後再把整個字形壓扁一些,就八九不離十了。他的行筆行書也不復雜,能把他的硬筆楷書寫好,筆畫之間加上牽絲,寫得再稍微快點,就是他的硬筆行書特點。當然我這裡說的有點簡單了,任何一種字,你要學會還是要花點功夫的。

但是後來我開始練習毛筆書法之後,瞭解了一些書法知識,那個時候還訂閱了《書法雜誌》還有《硬筆書法雜誌》等幾種期刊,因為是自學所以這些期刊雜誌也成為了我最好的學習資料之一。通過學習我知道了要想真的把硬筆書法練好,需要去向古人學習,於是從那之後就不再學習龐中華的字了。後來練硬筆書法就是臨摹古代的名家小楷,例如《黃庭經》、《樂毅論》、《靈飛經》等。

田英章老師的硬筆書法是基於他幾十年毛筆書法的深厚功底的,因此雖然是硬筆書法,但還是能給人一種傳統書法的韻味。這一點與龐中華的字一比,高下立現。田英章的硬筆楷書取法自歐楷,硬筆行書也不僅僅是楷書的快寫,而是有真正的行書風韻,這也是來自毛筆書法的功底。

所以如果是想練練字的話,我建議學習田英章老師的硬筆書法。如果是想往硬筆書法這塊發展一下的話,我建議還是以臨摹古人的小楷字帖為主。


翰墨今香


恕我直言,龐中華、田英章寫的字,我都不喜歡。原因是: 背離傳統書寫技法,畫蛇添足,矯揉造作,近似美術字的寫法,不是自然美,屬於很普通的寫字範圍,與書法毫無關係……八十年代起至今,比他們兩個寫的好的人多如牛毛。如果不是媒體炒作、出版社助推,他們什麼都不是,名氣大不等於功夫深。

凡是認為龐中華、田英章寫的字非常好的人,都是不懂書法的盲目崇拜者,審美標準低級,他們只是覺得字體挺好,並不知道書寫技法是錯誤的!

龐中華、田英章,雖然是一個寫硬筆字,一個寫毛筆字,但是,他們的書法理念和教學方法,以及商業化運作模式,基本上是相同的,甚至他們的目的也都是一樣的,口是心非! 難道不是嗎?打著弘揚傳統文化的幌子,教授自己的字體,粗製濫造,兜售假冒偽劣字帖與書法教材,幹著誤人子弟的夠當,利用媒體傳播歪理邪說。他們兩個是典型的書法傳銷分子,一門心思研究怎麼能賺錢,所以,他們走的是旁門左道,不屬於正宗的書法之路……

無論怎麼自圓其說,龐、田二人的字,就是地地地道道、普普通通的鋼筆字、毛筆字,根本不是真正的書法!

他們習字幾十年,並沒有潛心鑽研傳統書法,只是一知半解學了一點皮毛而已,沒有把古法用筆核心技術精髓吃透,只留於琢磨字形,沒深入研究技法,相反,還把古帖技法核心精要——筆法動作,給篡改了。試想,執筆法、運筆法、結字法,三大技術要訣都搞錯了,是什麼書法家、教育家? 純粹是偽裝者!

他們的字,最典型的特徵是,沒有實用性功能,缺少藝術性元素……可惜,很多人卻一直矇在鼓裡痴迷不悟,還為他們大肆鼓吹,並且藉助自媒體想方設法竭力傳播他們的歪理邪說。如圖:

▲圖片源於網絡

我認為,硬筆書法方面,普通大眾最需要的是: 寫得好、寫得快、平時用那種字體及其寫法,也就是說,實用型硬筆字及其書寫技法,才是眾望所歸。而龐中華、田英章等人寫的硬筆字,全都是帶有刻意頓筆的,恰恰是這個細節特點,猶如駕車在路上行駛時總踩剎車似的,說好聽點兒像正步走……嬌揉造作,只為了誘騙外行人。

根據我多年從事教學課題研究,實驗結果證明,龐的硬筆字、田的毛筆字,都不適合初學者,尤其是中小學生,一旦練習他們的字,副作用和後遺症非常大。比如,字體方面,沒有兼容性,只能看而無法用。技法方面,矯揉造作,刻意描畫的成分十分明顯……容易養成不良的書寫習慣,日後想改善書寫手法,或者改學別的字體,會覺得非常難。如圖:

▲圖片源於網絡

我是五零後,與龐中華、田英章是同代人,八十年代那會兒,我也是一位硬筆書法發燒友,據我所知,沈鴻根、王正良、盧中南、任平、盧桐、顧仲安……他們才是真正的硬筆書法事業開拓者,而且是正規軍……《中國鋼筆書法》雜誌是有力的證據。

△圖為本人書寫的特大楷(單字15釐米)

關於硬筆書寫技能和訓練方法問題,屬於學術性、專業性課題,普通人是理解不了的。如果是潛心研習過傳統書法,並從事過寫字教學研究的人,就會發現,古人寫字是辦公、私信、陶冶情操,筆法動作特別簡單,根本沒有像龐、田等人理解的那麼麻煩。

我覺得,毛筆字筆畫的稜角,即所謂的頓筆之類,是由於毛筆材質、性能特殊,當筆鋒在提按、駛轉、調鋒過程中姿態變化時,導致筆畫稜角分明的狀況是自然形成的。如圖: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24,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5d8000023edd4a975a1\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首先,兩個老師,是我們大家的老師,我們作為普通愛好者,應該予以尊重!

首先,從性質上,他們出版的硬筆行書字貼,都是實用硬筆字貼,是服務於大眾日常書寫的!

有些初學者,一說到現代的硬筆書法家,就一臉鄙視,甚至對這些老師不屑一顧,真是呵呵了!


那你找幾個實用水平比較高的硬筆書法字帖吧,別又是自個整個美術字的描字速度,描出來古貼中的字,來和實用行書對比,以示自己水平甚高。

這種人我今天還見:稚嫩的線條,湊合的控筆能力,再臨下古貼,描出蹩腳的繁體字,就感覺王羲之附體了,出來晃悠到處好為人師!

先說田英章:

田英章的行書很自然,隨意,很有力度,扛肩較大,中宮收的緊,但是也很有雜亂之感。

可能每個書法家對硬筆書法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比如,吳玉生的行書,那就簡潔了許多;而沈鴻根的,更突出硬筆的實用性,線條卻有扭曲狀,偏行草一點。

田英章行書:


而田英章的行書,好在哪裡?

1、 符合大眾人的書寫習慣,就像桑塔納更符合早幾年普通民眾的轎車一樣。他的行書結體,實用性強,連筆流暢,更適合大眾臨摹,實用。

2、\t結體上,他的字中宮緊好,主筆外放。符合傳統書法審美。

但他的字有爭議的地方,又在哪裡呢!

因為他的字,中宮收得太緊,所以顯得骨感太強。

再加上,田英章的筆畫和牽線太長,所以,他的字作為一篇文章上的話,常常看上去有一團亂麻。

他的學生荊霄鵬,雖然行書筆畫也比較長,但是,就明顯迴避了某些問題。

再說下龐中華龐中華的字,他的字,在今天受到了大眾爭議。

正如20年前三七分,十年前非主流爆炸頭一樣,一個時代一個時代的審美。龐中華以肥為美的時候成為過去了!


中國的書法審美,總體上,還是沿襲二王為代表的南貼派。而龐中華的行書卻是從魏碑汲取營養,所以他寫出來的字,有點魏碑式的隸意。

他是個開拓者,在書法普及啟蒙時代,他的書法爭議聲是比較小的。隨著互聯網的普通,人們書法審美眼光的開闊。

人們的書法審美,逐漸迴歸到傳統的行書審美上的行書:

就是要中宮收緊,就是要扛一點肩,就是要大小突出,就是要有收有放。而這一切,龐中華的行書。好像都不太明顯,所以。

現在兩位老師,網上爭議聲都有,我更喜歡田英章,也練過田英章老師的行書!

“關注我,為你分享最真實有效的練字方法,和最有溫度的行書示範。”


行書一點通


另類君答題:-)

先說龐中華。龐中華號稱“中國硬筆書法第一人”,他這個第一併不是名次上的第一,而是開拓者的意思,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龐中華致力於硬筆書法的推廣宣傳,發軔之始,無人與之並駕齊驅,可以說他是在蠻荒之地耕耘開拓的先行者。

另類君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接觸龐中華的字帖,據他自己所述,是“師承王羲之”,然而中國書法,尤其是行書,又有哪個沒有受到過王羲之的影響?

咱們再論書法美感。現在有很多人對龐中華有非議,為啥會有非議呢?因為龐中華當年發佈的字帖太多了,鋪天蓋地滿大街都是,而且在各處題詞的廣度更是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說好聽了叫“審美疲勞”,說難聽點,那就是太膩味了。

從技術層面來講,龐中華的字並沒有得到王羲之的神韻,倒是有魏碑和隸書的影子晃動不已,王羲之《蘭亭序》的飄逸灑脫在龐中華字體中雖然有些許存在,但是由於龐中華故步自封,師心自用,雖然也曾作為範曾的關門弟子研習過範某人的書法技藝,然並卵。

我們再說田英章。田二郎的書法從技術層面來講好過龐中華,因為線條更圓潤,也更流暢,沒有龐中華那種妄自尊大的“肥美”,但田英章其人有個痼疾,那就是“館閣體”意味太重。

“館閣體”本身倒不是什麼弊病,但由於“館閣體”作為官樣字體,儘管有王友軍、蘇黃米蔡以及秦檜等歷代書法大家的風骨,但書法屬於藝術創作,即便是楷體字,也應有不拘俗套的飄逸靈動之感,但田二郎作為國務院工作人員,體制內人士的通病他也應有盡有,所以從他的書法上,感受不到王羲之的靈魂。

據說田二郎非常看不上魯迅的書法,認為魯迅沒有練過“館閣體”,所以魯氏的書法就“乏善可陳”。

有這種體制思維的人,還有什麼資格談論書法呢?

另類君認為,田英章的字寫的很好看,比龐中華好看的多,然而他遠不如另一個地位比他低很多的書法家:司馬彥。至於和他大哥田蘊章相比,那就更是判若雲泥,不值一提了。

另類君言盡於此,告辭!


另類文史


龐中華和田英章兩個書法家的字,我都非常喜歡!

1.定位不一樣!

他們兩個人在書法硬筆書法史上的定位是不一樣的,龐中華先生是硬筆書法的開拓者,而田英章先生是硬筆書法的普及者!可以說50%以上的硬筆基礎入門者都是用的田英章的字帖。

2.功底差不多

龐中華和田英章兩個書法家,他們在硬筆書法上面花的功夫都是非常深的。

很多人不喜歡龐中華先生的字,是因為覺得他的字形偏扁!

但是我們通過觀察龐中華老師的筆畫連帶與流暢的程度,在書法功底上絲毫不差於田英章先生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其實田英章先生在青少年時期寫毛筆的時間是大於硬筆時間的。

而龐中華先生是專攻硬筆,花的時間比田英章先生還多,毛筆花的時間並不多!

3.受眾不一樣

龐中華先生影響的是七八十年代熱愛書法的年輕人!

當代一些出名的書法家,很多都受到過他的影響,對他都有一種特別的情節。

田英章先生影響的是90年代到2000年以後熱愛書法的年輕人。

隨著媒體的發展和龐中華先生年齡的增大,慢慢的淡出了大家的視野!

而田英章先生一直不遺餘力的推廣硬筆書法,取得了比龐中華先生更大的知名度。

佳順書法網絡學院才主哥哥每日分享書法乾貨,感謝您的關注!



佳順書法網院才主哥哥


確實現在很多書法愛好者喜歡拿龐中華和田英章相比較,不管書法水平高低,這兩位可以說是當今比較受大眾喜歡的書法家,在硬筆書法培訓上更是少有人能及。

龐中華活躍於八九十年代,可以說在書法培訓和教育界獨領風騷了將近20年,他的書法字帖《談談學寫鋼筆字》成為當年最暢銷的硬筆書法字帖之一,印刷數量超過2000萬冊,積累了大批的粉絲,到現在還有很多的追隨者。

可是到了2000年,龐中華逐漸退出了書法愛好者的視野,更多的硬筆書法家開始被人們認識,包括司馬彥、鄒穆白、田英章等等,其中田英章的人氣最高,雖然不及當年的龐中華,但是現在的影響還是很大的,他出書、錄光碟、辦培訓,在當今書法愛好者培訓裡佔了半壁江山。

二者都對當今硬筆書法培訓產生過很大的影響,都被廣大書法愛好者喜歡,都被批評為俗氣。這種相似性不得不讓人感興趣,並且去比較一下。


百文摘


龐中華和田英章兩位,都是書名頗響亮的書法家,但是兩人卻有些不同,應該說受到歡迎的時段也不同。

我們都知道龐中華被譽為“硬筆書法第一人”,硬筆真正作為書法來提出是從他那裡開始的,他的一本薄薄的《談談學寫鋼筆字》一版再版,最後達到了兩億冊的印刷量,那個時候,中國人練習書法的熱情被龐中華調動起來了,幾乎人手一本龐中華字帖。


時過境遷,那時的龐中華字帖一家獨大,從九十年代開始,硬筆書法可謂是百花齊放,出現了許多的硬筆書法家,龐中華也曾坦言自己也感到壓力,因為人們有了更多的選擇,對於書法而言是好事,但是對於龐中華個人而言卻是壓力了。

田英章應該是時下最熱門的書法家,他成名應該稍稍比龐中華晚了一點,因為龐中華畢竟是率先提出硬筆書法概念的人,但是八九十年代的田英章也毫不遜色,八十年代就到日本舉辦了書法展,而且還是中國現代硬筆研究會的會長。田英章雖然主要是毛筆,但是在硬筆書法這一塊也有一席之地。


我想,很多人都有這種體會,剛開始練習硬筆字都是從龐中華開始,寫得也像模像樣了,然後就開始換其他的了,就開始“拋棄”龐中華,甚至說龐中華的字不好,誤導人等等。

我覺得這完全沒有必要,因為很多人都龐中華帶進學習寫字這個大門的,應該是龐中華給了你最初寫字的動力和信心,如果你在書法上取得了成就,那麼都應該感謝龐中華。

現在學誰不重要,也不是說非要學龐中華,但是不能忘了根本!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龐中華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而田英章雖然人到老年,但是卻依然活躍在書法教學一線,而且龐中華和田英章有一個區別就是,龐中華只是硬筆書法,而田英章卻是軟硬筆皆能,這一點也是很多人選擇學習田英章的原因。

我想但凡是書法愛好者,對於這兩位都很熟悉,自己心目中也有評價的標準,至於喜歡哪一個的書法,那也是見仁見智了!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留言,感謝關注,我是鐵匠論書畫!


存希齋書法


字匠而已!書法講率性而為,筆隨心走!無神韻者皆是死字印刷體!俺只喜歡四川書法家李小龍大師的字!






儒學代言人


他們的字都不算好,都屬於“殭屍體”、“印刷體”。龐字形不正,不規範。相比之下,田比龐好點,至少單字看還是美的。可是他的字看整篇,那就完了。尤其是行書,字字獨立,各自為政,哪有古人所說的行神貫氣、血脈相通啊?要學字,可以把田字當入門教材。進門之後,就可以扔掉,然後找沈鴻根、任平等高手拜師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