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徐志剛:明嘉靖朝鮮手抄本《通鑑節要》考證

徐志剛:明嘉靖朝鮮手抄本《通鑑節要》考證

2019年8月23日,在河西路文化市場地攤,買到二冊朝鮮手抄本《通鑑節要》,考證如下。

徐志刚:明嘉靖朝鲜手抄本《通鉴节要》考证

這兩冊手抄本,尺寸不同。一冊封面書《通鑑卷之六》,內容首行卻是“少微家塾點校附音通鑑節要之卷十六”,而最後一頁則是“卷之十九”。在最後一頁的反面,有“丁巳臘月十五日畢書冊主崔命龍年十七書”字樣。縱23.7釐米,橫19.3釐米,每頁九行。

徐志刚:明嘉靖朝鲜手抄本《通鉴节要》考证

另一冊封面書“通鑑卷之三”,內容首行卻是“少微家塾點校附音通鑑節要卷之六”,而最後一頁則是“卷之九”。最後一頁反面有“丁巳初二月二十二日畢書冊主崔命龍氏年十七書”字樣。縱25釐米,橫19.5釐米,同樣每頁九行。書法筆力雄強。

封面與內容所標卷數不同,應為封面後來重裝,錯裝。

百度“崔命龍”三字,有兩篇文章提到此人。

第一篇是問永寧《〈周易參同契註解〉的丹道易學》。文中提到:“權克中早年從學於崔命龍,後從學於著名學者金長生、金士剛父子。”“始問於石溪公,終就於沙溪、慎齋……”。“崔命龍去世時,長於禮學的沙溪,‘以喪禮屬公’,可見金長生對他的看重。”

這裡面提到的幾個人,一是權克中。這人在問永寧的文章中有介紹:“權克中,朝鮮人,字正之,號青霞子,朝鮮李朝學者。早年從學於崔命龍。1585年(萬曆十三年乙酉)生,1659年(順治十六年乙亥)卒,享年74歲。”權克中著《周易參同契註解》一書。經考證,石溪是崔命龍的號。這裡需要論證的是崔命龍的歲數。崔命龍於丁巳年十七歲時,手抄此本《通鑑節要》,丁巳為1557年或1617年。一般說來,權克中從學於崔命龍,崔命龍應當長於權克中。假定丁巳為1617年,那麼崔命龍就是1601年出生,而權克中是1585年出生,顯然不對。假如為1557年,則崔命龍是1541年出生(這裡按虛歲計算),比權克中大45歲。又假如權克中15歲從學於崔命龍,那當時崔命龍是60歲,完全講得通。

第二個人是金長生。“金長生(1548.7.8--1631.8.3),字希元,號沙溪,諡號文元。本貫光山金氏,是朝鮮王朝的學者和政治家,詩人,思想家。”既然崔命龍去世時,金長生以喪禮屬公,則崔命龍與金長生年齡相仿或者稍大。金長生1548年出生,上面我們推算出崔命龍是1541年出生,金小崔7歲,也講得通。

這篇文章的作者問永寧,男,1970年9月生,陝西白水人。深圳大學國學研究所、宗教研究所、哲學系副教授。在《周易研究》發表文章。

徐志刚:明嘉靖朝鲜手抄本《通鉴节要》考证徐志刚:明嘉靖朝鲜手抄本《通鉴节要》考证

第二篇文章是《建立典範:王時敏與〈小中現大冊〉》。文中說:“如在《太倉集古館本探幽縮圖》中,有一件韓國畫家崔命龍(號石溪,活動於17世紀)《山水圖》的縮圖(圖30),與石溪的原畫(圖31)相較……”這裡說崔命龍號石溪,與問永寧文章中說的“始問於石溪”正好對得上,說明是同一個人。說崔命龍是畫家,“活動於17世紀”。崔命龍1541年出生,進入17世紀時,他59歲,算剛剛進入老年,只是不知道他卒於哪一個。作為一個畫家,70左右正是藝術大成之年,這也與“活動於17世紀”對得上。文章是提到的圖30,圖31,費了很大周折,終於找到了。圖31下注:“崔命龍(石溪)《山水圖》”。圖30,畫下注:“狩野探幽〈臨石溪山水圖〉《探幽縮圖》,太倉集石館藏。”狩野探幽(1602--1674),日本京都人,原名守信,狩野派代表畫家。太倉集古館應是狩野探幽的藏畫館。

從以上考證可以得出結論:崔命龍,1541年出生,朝鮮李朝學者,畫家,號石溪。17世紀初仍活躍在朝鮮文壇、畫壇。1557年,中國明嘉靖三十六年丁巳年,他十七歲時,抄寫此《通鑑節要》,距今已經462年,可惜只保存下兩冊。古代抄書,費時費力,這兩冊抄寫時間,中間相隔了近十個月,全套書抄完至少要一年,不知全套書共多少冊。朝鮮古代為中國附屬國,直到清朝。漢文是官方文字,只有上層社會的人,才能學習掌握漢語。一個17歲的青年,漢文書法水平能達到如此高度,令人讚歎。同時,也說明他的家庭出身很高。在目前韓國去中國化、漢文式微絕跡的情況下,除了文化和歷史學者,韓國普通人已經沒有懂漢語的了,更何況漢文古籍。朝鮮漢文古籍,目前在中國也不很受重視。但我以為,藝術無國界,文化無國界,距今已經462年,明朝中期手抄本古籍,如果是

中國古人、畫家所抄,那是十分珍貴的,可評為國家“二級古籍”。所以,從歷史和文物價值來說,此書彌足珍貴,值得收藏寶之。(2019年10月22日)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