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食品過了保質期一定不能吃了嗎?

綜影榜


日常生活中,保質期似乎是我們

評判食物能不能吃的標準之一

就像我們平時在超市買東西

第一反應是先看看它的保質期

就連在江蘇溧陽的春秋古墓裡

發現一罐保存了2500多年的雞蛋

大部分網友關心的問題竟然也是

這雞蛋還能吃嗎,過期了吧

過期2500多年的雞蛋不能吃

那過期一天的食物到底能不能吃呢

沒過期的食物是不是一定安全呢

別急,我們這就來一探究竟



什麼是食品保質期


根據衛生部發布的《預包裝食品標籤標準》GB7718-2011,保質期的定義是:預包裝食品在標籤指明的貯存條件(例如0℃~4℃)下,保持品質的期限。

簡單來說,保質期是指食品的最佳食用期,就是在生產廠家規定的貯藏條件下,保持食品優良品質的一個期限。

也就是說在這段期限,食品不會“壞”。

這裡的“不會壞”一般包含兩層含義:一方面是食品的品質不變,在保質期內,食品的外觀、口感、風味等不會發生明顯變化;另一方面是保證食品安全性,在保質期內,正常的儲存方式可以保證食品不會腐敗變質。



<strong>

<strong>

保質期不是唯一標準


關於保質期的概念大家可能都注意在日期上,很多時候都忽視了保質期的第二個關鍵要素:貯存條件。

《中國教育報》提到,食品保質期由兩個元素構成,一為貯存條件,二為期限,二者緊密相關,不可分割。貯存條件必須在食品標籤中標註,通常包括常溫、避光保存、冷藏保存、冷凍保存等。如果產品存放條件不符合規定,食品的保質期很可能會縮短,甚至會提前變質。

所以購物時,保質期限不是唯一標準,還要注意貯存條件才是完整的保質期。



保質期不是分界線

很多人認為只要在保質期之內就可以放心吃,但是即使沒有過期的食物,也不一定會絕對安全。

事實上,食物的變質是一個連續變化的過程,沒有涇渭分明的界線,食品保質期更不是有毒或有害的分界線。

食物裡的各種成分或者其中滋生的細菌,不會看著保質期按照我們的指示變化,在保質期之前好好的;一過保質期突然就變質。所以,這裡可以解答上文提出的問題了:過期一天的食物能不能吃呢?沒過期的食物是不是一定安全呢?

超過保質期的食物不一定已經變質,不能食用;在保質期內的食物,也可能由於存放方式、環境等因素的變化過早變質。

比如說鮮奶保質期兩週,是指沒有開封而且冷藏的前提下。如果已經開蓋,或者放在室溫下,那麼就可能很快變質。

而奶粉一類含水量不高的食品,在剛超過保質期時沒有發生明顯變質,沒有產生特殊味道,有些也可以吃。不過具體情況要靠自己辨別,一切以健康為上。


保質期可適當延長

生活中很多食物可以通過特定的儲存手段使保質期延長。比如,標明“貯存條件為室溫、保質期為1個月”的食品,放到冷藏室可能3個月都不會壞。這是因為溫度降低延長了保質期。生活中,我們把一些吃不完的蔬菜用保鮮膜包裹後放入冰箱保鮮儲藏,適當延長保質期。

而在果蔬汁中加些檸檬汁,不僅可以平衡口感,也可以讓果蔬汁的存放時間變長。這是因為酸度會影響細菌生長速率,且酸度越高,微生物就越難生長。

需要注意的是,儘管有些食物過期後還能食用,但為了保證營養和風味,還是要適量購買食物,並在保質期內吃完。




保質期的小結


綜上

過期的食物不一定不能吃

保質期內的也不是絕對安全

保質期是判斷食物能不能吃

一個好用但不全面的指標

所以生活中除了看保質期外

也要多留心食品的實際狀態呦


十月稻田小稻哥兒


前兩天,家裡的幾盒純牛奶過了保質期幾天,就這個問題家裡有了小分歧,先生和兒子都說不該喝了,我卻認為可以喝。《食品安全法》規定,過了保質期的食品不能在銷售,必須下架。那麼過了保質期的食品還能吃嗎?在保質期範圍內的食品就可以放心食用嗎?

1、什麼是保質期

根據《食品安全法》和有關標準規定(GB 7718-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等),包裝食品在標籤指明的貯存條件下,保持其品質的期限就叫作保質期。它是廠家的一個承諾——在此期限內,食品的風味、口感、安全性各方面都保證符合標準。

這裡有兩個必要因素:貯存條件和期限。貯存條件在食品標籤中必須標註,通常包括:常溫、避光保存、冷藏保存、冷凍保存等。大多數人比較重視保質期,但並不注意貯存條件。食品實際貯存條件與標籤標註不符時,可能會造成食品保質期縮短,甚至喪失安全性保障。因此,我們在購物時要認真看貯存條件,並按照標籤中標註的條件進行貯存。貯存條件滿足後,保質期可到最後期限,但是如果不按貯存條件進行存放,可能會出現保質期內食物腐敗、變質。

2、過了保質期的食品未必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食品安全法》規定,過了保質期的食品不能再銷售,必須下架。但是過了保質期的食品不等同於有害食品,要視情況而定。

以純牛奶為例

純牛奶是指常溫奶。常溫奶是採用超高溫瞬時滅菌工藝的牛奶。經過這個加工過程,牛奶中基本上沒有細菌存活。所以這種牛奶不用冷藏,也可以長期保存。營養方面,我們喝牛奶主要是為了攝取蛋白質和鈣這兩種營養元素,而這兩種元素在保存中並不會流失。常溫牛奶只要不打開,相對可以保存更長的時間。稍微過了保質期的牛奶風味沒變,又無變質的話是可以喝的。

此外像果汁、飲料以及脂肪含量不高的乾糧穀物製品、葡萄酒等,稍微超過保質期可能會導致其風味、口感變差,但仍然可以繼續食用,不會對健康造成損害。(請注意不包括巴氏鮮牛奶)

3、哪些食物對保質期要求非常嚴格

有些食品(比如冷藏食品、金屬罐裝食品、油炸食品等)過了保質期後可能會出現安全隱患,如微生物超標、重金屬超標、過氧化值超標等,吃了以後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傷害,這時過期的食物就只能拋棄處理了。最常見的就是肉製品、食用油、蛋類。

過了保質期的食品,是否可以食用不能一概而論,要視情況而定。而在保質期內的食品,如果不按食品標籤的貯存條件存放,也會導致食品變性、變質。

我是一個懂營養的內科醫師,曾經是空軍飛行員的營養師。欲知更多分享,敬請關注。謝謝!


贏養食事


臨近保質期的食品,扔了可惜,吃了又擔心會食物中毒。臨近保質期的食品到底能不能吃?

什麼是保質期?

保質期是確保在這個時間段內,食物的營養及安全等方面依然滿足要求。隨著食物存放時間加長,食物的安全性和營養下降,過了一段時間,認為其保證安全的概率會下降到再食用所導致的風險大於食用所得收益,那麼食物所能保證安全存放的時間就會被定為保質期。

確定保質期的方法

目前保質期確定最主要的一種方法就是借用其他廠家或類似產品的保質期,或者查閱相關文獻資料,以確定自己的產品保質期;還有一種就是通過實驗的方法,食品的保質期在包裝一定的情況下,與溫度、溼度、光照等條件息息相關,而測算保質期的方法之一就是在某一恆定的溼度、光照等條件下,改變溫度。一般情況下,溫度上升,食品變質速度越快,在幾個較高溫度條件下試驗食品變質時間,得出食品變質與溫度的關係,再通過一系列的計算,則可大致測算出食品保質期了。也正是因為測算保質期時除溫度以外的其他條件一般都為一固定值,所以目前的保質期標示時往往會以“在**條件下,保質期為**”的形式出現。

食品到了保質期,還能吃嗎?

食品法規定,保質期結束時食品質量應該依然符合標準要求。因此,一般標明的保質期都會比食物變質的時間要短。也就是說,未開封、沒有封裝缺陷、在規定的保存條件下的食品,在臨近保質期是能夠食用的。

一般情況下,食品保存時間越長,變質可能性越大。因為保存條件不滿足、包裝有缺陷等問題,即便是在保質期內的食品,也可能會變質。因此,如果在保質期內的食物吃起來味道有異常,就不要再吃了。

警惕惡意篡改保質期

有些食品包裝上的生產日期是可以修改的。一般塑料軟包裝的產品,如果是用銅製的字頭加熱後通過黑色的色帶打在包裝上,這種無法更改;如果是用激光打碼的,也無法更改;如果是用噴碼機噴在包裝上的,這種可以用“香蕉水”(有機溶劑)輕易地擦掉重新噴,要十分警惕。


骨傷的楊張張揚


我認為保質期在一些法規、制度中有明確的規定,消費者可以正當的行使自己的合法權益。但是在法律之外的其他層面裡,保持期都是指包裝上寫的日期,而不是變質了的食物,不要混淆了。而且也不是保質期的時間越長越好。

一、如果對於未開封的食品稍微過了保質期,可以根據保存情況再認真判斷一下。對於開了封了食品還是儘快食用完比較好。

另外對於心理上接受不了的讀者,最好也不要勉強,吃下去心理不舒服也會影響身心健康。

對於怎麼判斷食物是否變質了沒有,還是需要多增加自己的判斷能力。如果無法判斷時,還是最好不要大膽嘗試,身體健康最重要。

二、國家現在號召大家要節約糧食,讓需要點餐,儘量把做好的食物吃完,以免造成浪費。因為世界上還有很多人是不飽飯的。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並支持這樣的行為。

但其實把過了食品包裝袋上的”保質期“,但沒未變質的物品丟掉,其實也是一種浪費,而每年造成這樣的浪費量應該還不少。








鳳歸巢健康食品


如今食品安全的概念深入人心,大家購買食物時對營養標籤、保質期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不過,令很多人頭疼的是,家中總有些食物面臨超過保質期的尷尬:扔了,覺得浪費;不扔,又害怕吃出問題來。那麼,過了保質期的食品究竟還能不能吃呢?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區分好食品保質期和食品保存期的概念。食品保質期是指食品在標明的貯存條件下保持良好品質的期限,也就是說,在此期限內,食品的風味、口感、安全性等方面均能得到保障,可以放心食用;而食品保存期是指在適當的儲存條件下該產品的最終食用期限,換句話說,過了保存期的食品很可能已經腐敗變質,大都不能被食用,若長期食用的話將不利於人體健康。因此,過了保質期但還沒過保存期的食品未必就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傷害,只是其營養價值、風味、口感等很可能已經大打折扣,喪失原有的感官品質。而國內許多食品包裝上往往只標明保質期而沒有保存期,也就是說,過了這個期限,食品公司將很難保證其產品仍能給消費者帶來很好的感官體驗。

雖然法律規定,過期食品不能在市場流通,必須下架,但是過了保質期的食品並不等同於有害食品。有些過了保質期的食品在短期內仍然可以食用,而且也不會危害人體健康,例如,某些果汁、飲料以及一些脂肪含量不高的乾糧穀物製品(如麵包、餅乾等)[1],然而其感官品質已明顯變差,吃起來也沒有原先那麼美味可口。而有些食品過了保質期後則有一定的安全隱患,例如生肉、一些冷藏或金屬灌裝的食品、油炸食品等,這類食品往往蛋白質含量和油脂含量均較高,過期後很容易滋生細菌或病毒,導致食物中微生物和過氧化值超標,使食品發生腐敗與變質。

因此,食品過了保質期能不能吃不能一概而論,一般而言,含碳水化合物(糖類)較多的食品即使過了保質期,在短期內仍可以適量食用,但其口感會差很多;而蛋白質、脂肪含量較高的食品過了保質期後則很容易產生安全隱患,建議還是儘早拋棄。當然,以上所談的保質期限都是基於適當的貯存條件下(食品包裝上一般都有標註,通常為:常溫或低溫保存、避光保存或乾燥通風條件下等),如果食品存放條件不符合相應規定,食品的保質期限很可能被迫縮短,甚至在“保質期”內就已經變了質,失去安全性保障。

參考文獻:

[1]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辦公廳關於食品保質期相關問題的覆函[J].中國食品衛生雜誌,2015,27(05):603.


超哥話食


每年的315晚會都會對於一些不良食品做曝光,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也越來越強。在購買食品的時候,很多人都會關注食品的保質期。而超市管理者也做嚴格把控,比如有些超市在商品超過三分之一保質期的時候就必須下架。對於已經過了保質期的食物,還能不能繼續食用?

對於食品的保質期,我們國家也有相關的標準。保質期的概念是食物最佳的食用期,在保質期內,食物的口感和營養價值都是最好的。這個時候如果食品在保質期內出現質量問題商家要承擔相應責任。而過了保質期之後的食品商家都不會繼續售賣,食物是不是就不能繼續食用?

有些食品在過了保質期之後可以繼續食用,但有些食品在過了保質期之後卻不能再繼續食用。蛋白質和脂肪含量高的食品,在過了保質期之後會產生安全隱患,食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等現象,這樣的食品是不能繼續食用。而含碳水化合物為主的食物,比如餅乾類食物,在過了保質期之後口感會變差,短期內可以食用,如果放置時間過長也不能繼續食用。

其實,保質期內的食品是口感最佳,也是營養素保留更好的時期。食品超過保質期三五天還可以繼續食用,如果時間過長則建議您直接丟棄,畢竟食品安全更為重要。有些食品沒有標示保質期,比如酒精度大於等於10%的飲料酒,您就不用再糾結保質期,這類酒水只要儲存得當,放置時間越長越好。

如果您對這個問題有好的建議,歡迎您在下方留言評論

我是王桂真,今日頭條悟空問答簽約作者,歡迎您關注【王桂真營養師】頭條號,一起聊聊健康,讓我們吃的健康,吃的放心


王桂真營養師


食品的保質期是食品在標示的時間內,接照要求保存條件可以安全食用的期限。


國外進口產品會標示食品最後期限,而我國會標示生產日期,到期日期要自己算一下。也有如圖把生產日期和質保期最後日期都標註的。

根據衛生部2011年5月份新的預包裝食品衛生保質期規定,過了保質期不可食用。而2005年的標準過保質期有些食品還是可以食用的。但現在己廢止。

食品儲存流通條件對保質期影響很大,在保質期內出現脹袋和脹蓋的情況絕對不能食用。

過了保期質的食品到底能不能吃?國家標準不能吃!

特別是肉製品,豆類油類堅果米麵堅決不可食用。

我喝過過期五年的拉罐啤酒,打開後泡沫還是非常豐富,口味沒變化。

我說出了我這個經歷,但不主張大家去喝過期啤酒。

中國和國外的食品過保質期一樣不可食用。最大區別是我國一般標註生產日期;外國標註食品變質的日期。


動物情感說


要想知道或是明白過期食品還能不能吃,或過期到啥時候真的不能吃了,咱們得首先對“保質期”到底是什麼,用東北話說得“整明白兒的”,是吧?

咱們先說說權威的國家標準是咋定義的,這是根本。

最新版國家《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對保質期是這麼定義的:預包裝食品在標籤指明的貯存條件下,保持品質的期限。在此期限內,產品完全適用於銷售,並保持標籤中不必說明或已經說明的特有品質。

那好,老C用給大家舉個“栗子”的辦法,來解讀一下該條文:

比如一袋鍋巴,其包裝袋上肯定會標有:生產日期某年某月某日、保質期12個月、貯存條件是“放置於乾燥處,避免陽光直射或高溫”。也就是說,與這袋鍋巴保質期相關的,就這三點。我們在商超選購時的通常做法是,先看生產日期再看保質期,以此推算出該袋鍋巴還有多長時間過期,然後決定買或者不買。

如果用前面所說的國家標準來解讀,意思就是:我這袋鍋巴,只要你“放置於乾燥處,避免陽光直射或高溫”,我就敢保證自生產日期那天開始的12個月內,你吃了啥事兒沒有,有事我兜著。

對於“在此期限內,產品完全適用於銷售”這句話,更直接一點的解讀就是:在保質期內,並在包裝完好和按約定貯藏辦法存放的情況下,出現的質量問題由廠家負責;如果超了保質期,或因已經拆包或你自己存放不當,而出現的質量問題,比如這包鍋巴哈喇變味了等,廠家不承擔任何責任。當然,商超等售賣單位在架銷售過期或破損產品的,不管有沒有變質,責任肯定在商超了。

從上面對國家該條文的解讀不難看出,這個“保質期”,重點是在用時間和貯存方法,給產品變質做責任上的切割而已,並沒有界定該產品過期後能不能吃的問題。

說了這麼多,那過了保質期的的產品,到底能不能吃呢?老C給出的答案是:能吃。理由如下:

一、在舊版《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中,在“保質期”的條款中還有這樣一句話,就是“超過此期限,在一定時間內,預包裝食品可能仍然可以食用”,只是在新修訂版中被刪除了,其用意無非就是讓“食品安全”的定義更嚴謹些。從這點看,超保質期的產品,不是一定就不能吃了。

二、新版國家標準,對生產日期的規定,除了直接標註年月日外,還可以寫成“最好在...之前食用”、“...之前食用最佳”、“此日期前最佳...”等,這種描述是不是直觀多了?言外之意,過了保質期的產品,可能不是最佳狀態了,但吃還是沒問題的。

三、對於各種食品的保質期是多長,國家現行法規中沒有明確規定,至於是6個月還是12個月,完全由生產企業參照有關數據或經驗自行設定。有同學是不是會問:如果這樣,企業豈不故意把保質期設的更長一些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在保質期內出現問題,責任完全是廠家的。所以呢,廠家在平衡在架售賣時間後,會把保質期設定的更保守些,比如明明12個月也不會出現問題,為責任安全起見就乾脆將保質期設為9個月了。從這點看,你說一個保質期為9個月的產品,超期了十天八天的,還能不能吃呢?顯然是:能。

當然,改開初期,國家輕工部門曾對一些食品規定過保質期,如瓶裝啤酒50天到3個月、塑料袋包裝的餅乾3個月、醬油和醋是6個月等,但隨著形勢的發展,這種保守到近乎苛刻的限定,自然而然的被廢止了,將權力和責任做捆綁一併給了生產企業。

在國家的新標準中,甚至對部分產品豁免了保質期,如酒精度大於等於10%的飲料酒、食醋、食用鹽、白砂糖、綿白糖、紅砂糖、冰糖、味精等。

四、國家食藥監總局在2015年給上海食藥監局的覆函中明確表示:食品保質期是食品生產經營者根據食品原輔料、生產工藝、包裝形式和貯存條件等自行確定,在標明的貯存條件下保證食品質量和食用安全的最短期限。請注意,是“最短期限”,並不是食品質量安全臨界點的“最長期限”,所以是超了期的預包裝食品,還是能吃的。

簡單一句話,標註“保質期”的功能有兩個:一是作為食品質量和食品安全責任的時間切割點;二是提醒消費者該食品的最佳食用期是這個時間段。所以,過了保質期的產品,吃還是沒問題,也不會對健康造成什麼傷害,有可能的或許只是口感稍稍差了點。

但,老C在這裡說,過了保質期的產品還可以吃,不是就可以直接將“保質期”忽視而“肆無忌憚”了,是有條件的:

包裝完整,沒有脹袋或破損,而且打開包裝後該食品在色香味上沒有明顯改變的。脹袋的食品,即便在保質期內,也意味著變質了。破損的容易被外來物汙染;

貯存條件是常溫的、保質期6個月以上的、符合上條條件的食品,超期個十天半月個把月的,也是沒問題的;

保質期在6個月以下,特別是保質期低於三個月的低溫產品,如在商超低溫櫃銷售的牛奶、肉製品等,因採用的是低溫滅菌技術,在極大限度保留了食物原有品質和風味的同時,也留有少量微生物,一旦在家裡貯存不當極易變質,謹慎些還是有益處的。比如保質期為45天、貯存條件為1°c——7°c的鮮奶或者牛肉冷切腸,在確認沒脹袋沒破損的情況下,超期個兩三天問題不大,如果過期7天以上,那就不吃了也罷。

“保質期”是為大家吃著更安全,而去掉“心結”應該也是生活的另一種舒暢。


老C大話零食


很多超市都設立了“特價食品專區”,仔細看會發現大多數“特價食品”的都是臨近保質日期,也就是快過期的食品,這樣的食品能吃嗎?

食品包裝一般會標明生產日期和食用日期,超過食用日期的食品最好不再食用。一般食物超過最佳食用期後,會發生外觀、口味的變化,雖然能吃,但其中已產生很多致病細菌,食用後會增加生病的可能性。過期食品對人們的健康危害不小,提醒一些中老年人不要貪圖便宜,損害健康。

產品保質期

產品的保質期是指由生產企業提供的產品最佳食用期,一般標註在限時使用的產品上。在保質期內,產品的生產企業對該產品質量是否符合有關標準,或應該承諾的質量負責。如果在這個期限內食品在風味、口感、安全性等方面出了問題,企業需要負責。而超過了保質期,並不意味著食品就壞了,只是廠家不再擔保。但保質期並不是識別食物產品是否變質的唯一標準,食品可能由於存放方式、環境等問題而過早變質。

常見食品過期後食用產生的危害

我們常買的奶製品.冷凍海鮮.糧油等等,過期後食用都會對健康產生危害。

奶製品

過期的牛奶不管變不變質,都不要喝。因為牛奶是經過消毒滅菌再封裝的,裡面仍保存小部分無害或有益的細菌或細菌芽孢,一旦過了保質期,細菌數量超標,喝後就會出現腹瀉等不適症狀嚴重的會引起中毒。

冷凍海鮮

市場上銷售的魚、蝦、蟹、貝類水產品分為解活,冰鮮,冷凍和乾製四大類。其中,冷凍品是經過冰鮮後進入結冰狀態,在達到凍塊中心溫度-15℃時出庫,然後進入冷庫中貯藏的。冷凍並不能確保海鮮完全不變質,一般冷凍海鮮在-18℃環境下,營養損失比較小,但前提條件必須是溫度一直處於穩定狀態。一且運輸,儲存過程中溫度上升,貯存不當,很有可能使魚,蝦,蟹類產生“胺”類物質,如果一次攝入量過多對身體會產生危害。

糧油米麵

食用油通常的保質日期是18個月,這是以包裝未開封為前提的,開封后食用油的保質期會相應縮短,最好3個月內食用完。

米麵的保質期常溫下是6--12個月不等。如果在北方,只要不放在高溫潮溼的地方,儲藏條件也正常,可以延長到24個月。但米麵一旦發黴,絕不可食用。

建議選購食品時一定要注意保質期,過期食品損害健康儘量避免食用。


馮生健談


臨期食品只是臨近保質期,食品還在保質期之內,只要是在保質期之內的食品,質量就有保障。在國外,把臨期食品降價出售或直接捐給慈善機構是商家的通常做法,比如在加拿大、美國、德國等一些歐美國家都有相當完善的食品救濟機制,為低收入者提供最基本的食品保障。美國、英國、新西蘭、日本等國家的食品還有最佳口味時期、最佳食用期或最佳賞味期的說法,過了最佳食用期但還不到保質期就開始打折出售,總的目的就是要讓食品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益。但過期食品在國外也是不允許銷售,除了銷燬,還可以用來製作飼料和化肥等等。在我國,商家一般會定期清點食品,把臨近保質期限的食品找出來,通過降價的手段或捆綁促銷,放在貨架前排來售賣;這種銷售方式一方面可以讓消費者享受到真正物美價廉的商品,也避免了不良廠家把臨期食品翻新後重新銷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