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 不要再相信電視劇了,這幾個人在歷史上根本不存在

中國人不但喜歡著史,而且喜歡講史。因為無論是王侯將相,抑或是販夫走卒,他們都堅信一個道理——讀史可以明智。但事實呢?又有多少人知道,也許他們所深信不疑的歷史事實其實並不存在;他們所推崇備至的英雄更是子虛烏有。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那些在歷史上並不存在,卻偏偏又深入人心的名師大將。

不要再相信電視劇了,這幾個人在歷史上根本不存在

第一位:唐王之子李元霸(也叫李玄霸)

資料:李元霸,唐王李淵之子,善使一對擂鼓甕金錘,重可八百斤;坐騎為“萬里雲”,可以“日行萬里,也走八百”;天生神力,臨陣對敵時喜歡“徒手撕對手”。

作為《說唐演義》中的天下第一條好漢,李元霸的登場可謂酷炫至極,因為“面如病鬼、骨瘦如柴”的他不僅一錘擊敗了排名第七的好漢羅成,而且還手撕了排名第六的伍天錫,不僅如此,在面對排名第三的裴元慶和排名第二的宇文成都時,他更是神威大展,越戰越勇,三錘撂倒裴元慶,直接擊殺宇文成都。

不要再相信電視劇了,這幾個人在歷史上根本不存在

話說就是這樣一位武勇蓋世的無雙豪傑,他在歷史上卻是並不存在的角色,當然,也有人說他的原型人物是唐王李淵的兒子李元霸,但考據歷史,真實存在的李元霸不但沒有如此英武,而且自幼體弱多病,年僅十六歲時就猝然離世,且無子嗣存世。

不要再相信電視劇了,這幾個人在歷史上根本不存在

第二位:大隋天寶大將軍宇文成都

資料:宇文成都,宇文化及之子,身長一丈,腰大數圍,金面長鬚而虎目濃眉,善使一柄鳳翅鎏金鏜,重可三百二十斤,坐騎為“賽龍五斑駒”。

在《說唐演義》中,宇文化及乃是排名天下第二的好漢,更曾被好大喜功的隋煬帝冊封為大隋天寶大將軍。可通覽全書,我們就會發現他在《說唐演義》中的出場亮相的機會卻是極其稀少,但每次出場卻都給人以驚豔的感覺。話說若不是後來其父宇文化及弒君篡位,進而激起十八路反王前來集體圍剿,勇武蓋世的宇文成都也不至於在車輪戰之後被李元霸斬殺於馬下。

不要再相信電視劇了,這幾個人在歷史上根本不存在

然後,就是這樣一位予人以深刻影響的好漢,確也是著書憑空捏造出來的,當然,也許有人會說,宇文成都的原型乃是宇文化及諸子中的其中一個。但我必須指出的是,據史書記載,弒君篡位的宇文化及總共只有兩個兒子,分別叫做宇文承基和宇文承趾,兒子皆是文學優長而短於軍事之人,個人武力更是無從談起,更何況,在宇文化及造反失敗後,父子三人盡數死於竇建德之手。

不要再相信電視劇了,這幾個人在歷史上根本不存在

第三位:玉面寒槍俏羅成

資料:羅成,北平王羅藝之子,因皮膚白皙面容俊俏卻不善言談,不苟言笑而被人送外號“玉面寒槍俏羅成”。生平武藝精湛,善用一柄銀槍,坐騎為“西方小白龍”。大小陣戰,未逢一敗,素有“常勝將軍”之稱。

話說作為天下第七條好漢的羅成,在《說唐演義》之中的表現不可謂不搶眼,他的玉樹臨風;他的溫柔多情;他的驍勇善戰和他的重情重義,無不使人心懷眷戀而流連忘返,甚至於在羅成因為受到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陷害而死於蘇定方之手時。天下人,無論是英雄豪傑抑或是販夫走卒,沒有不為其嘆息扼腕,悲痛莫名者,因為羅成此人實在太受人喜愛了。

不要再相信電視劇了,這幾個人在歷史上根本不存在

但在此我還是要說,在真實的歷史上,並不存在這樣一位驍勇善戰、風流倜儻的少年儒將,雖說北平王羅藝是確有其人,但羅成卻實實在在是著書人的假託之作,或許是心懷積憤的著述者希望藉助羅成來寄託自己的英雄夢,抑或是想要藉助羅成在這渾濁末世之中宣傳那些仁義道德亦未可知。總之,羅成是假的,但他身上的品質確實真的。

不要再相信電視劇了,這幾個人在歷史上根本不存在

第四位:天波府楊宗保

資料:楊六郞延昭與柴郡主之子,天波府的第三代傳人,具體長相如何不知,慣用武器是甚亦不知(按楊家將慣用武器而言,當為“槍”),其他至於坐騎等皆尚待考證。

據《楊家將演義》所載,少年英武的楊宗保自幼隨父出征,當宋軍被困天門陣之際,少年英雄的楊宗保在前往穆柯寨取降龍木時被穆桂英所擒。但正當青春慕艾的楊宗保和穆桂英卻也因此而一見鍾情,自此山盟海誓結為連理,此後夫妻雙雙大破天門陣。但在出兵征討西夏的時候,不過弱冠有餘的楊宗保之卻中計受困,兵敗而身死。死後留有一子,名曰文廣。

不要再相信電視劇了,這幾個人在歷史上根本不存在

話說自宋以來,《楊家將》的故事便不斷被傳唱演義,滿門忠烈的天波府更是因此而成為天下百姓心中的一個標杆,但即便如此,轟轟烈烈的楊家將在歷史上卻也只有寥寥數筆而已,至於作為楊家唯一嫡系的少年英雄楊宗保更是被著書人杜撰出來的人物。而如果根據《宋史》記載而言的話,在演義中被當做楊宗保之子的楊文廣才真正是楊六郞延昭之子。

至於楊宗保,據不可靠消息傳言,建國後,在近西安新安縣五頭鄉曾出土過一塊楊令公(楊業)停靈碑。其中就有“北宋楊令公”之丘陵也。有女孫楊宗保感祖之義, 居廬於此,遂人道而為觀焉。”據此而言,楊宗保在歷史上是確有其人的,但是是巾幗英雄,而不是須眉好漢。至於此消息確切與否,本著孤證從無的原則,我個人是始終存疑的。

不要再相信電視劇了,這幾個人在歷史上根本不存在

在漫長的人類發展史上,由於生存的艱辛和發展的困難,在自然偉力面前虛弱無能卻又壯心不已的人們開始逐漸迷信起英雄。因為,他們堅信,無論時事多麼艱難,總會有所謂的“天命之人”會“應運而生”。從而將他們帶出苦難,走向光明。更何況中國向來有所謂“文以載道”“不平則鳴”“借文章以抒其志”的傳統,當滿腹才學的文人墨客,或不遇明主、或淹蹇不能出頭、或慘遭陷害而遭遇不平之際。誰又能保證他們不會將自己的一腔孤憤寄託在此三尺素紙之中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