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成人版的醜小鴨,再苦的生活,我們需要凡事相信,凡事盼望

全球暢銷小說《奇蹟男孩》,講述一個天生臉部畸形的小男孩奧吉,直到五年級才正式進入學校上學。在他來到世間的10年時間裡,大部分時候都受到了他人的嘲笑和擠兌。

這是一本小孩和大人都應該看的故事。它的觸動在於,其實不僅僅是奧吉這樣的男孩,所謂的正常人,也會面臨各種類似痛楚,怎麼接受這個世界,怎樣接受自己,怎樣接受別人。

成人版的醜小鴨,再苦的生活,我們需要凡事相信,凡事盼望

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奇蹟男孩》


他就是一個異類

在此之前,奧吉一直都是在家裡上課,老師是媽媽。但是到了上五年級的年齡,媽媽想讓他去公共學校上課,踏入社會化的生活。

這對別人而言,簡單的一步,對奧吉一家而言,卻十分艱難。上學第一天,全家一起送奧吉到學校,人人心中都帶著忐忑。

當奧吉取下頭盔,走進學校。毫無意外的,人群裡投來交雜著好奇、驚訝、畏懼、鄙夷、同情的眼光。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往後退,奧吉走到哪裡,身前就空出一片半圓形。

這件事對奧吉而言新鮮嗎?當然不,此前,他一定已經被這樣打擊了無數次。


成人版的醜小鴨,再苦的生活,我們需要凡事相信,凡事盼望

電影《奇蹟男孩》奧吉去學校


但他習慣了嘛?絕沒有,人在痛苦面前,只會麻木,不會習慣。如果可以,誰不渴望溫情呢?

其實,也不能說打量他、躲避他的人們就是惡意的,他們只是不習慣,他如此不一樣。

過早經受太多痛苦的孩子,總是敏感又倔強,奧吉也如是。

他會思考本不屬於這個年齡階段的問題:為什麼我這麼醜?為什麼我和別人不一樣?

奧吉被審視、被評判、被拒絕,當然是因為他的外貌,但也許關鍵不在於醜,更在於''不一樣''。


成人版的醜小鴨,再苦的生活,我們需要凡事相信,凡事盼望

媽媽的愛,給奧吉營造了一個完美的避風港,他可以肆無忌憚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可以每次受傷後都重新上路


可以舉一個相關的例子:作家史鐵生自十九歲起身患重病,雙腿癱瘓,此後數十年,他在疾病纏身之餘筆耕不輟,自稱''專業生病,業餘寫作''。

對於殘疾一事,他如是說:

''殘疾是什麼呢?殘疾無非是一種侷限。你們(盲童)想看卻不能看,我想走卻不能走,那麼健全人呢?他們想飛,但不能飛。

這是一個比喻,就是說健全人也有侷限。這些侷限也送給他們困苦和磨難,很難說健全人就一定比我們活的容易,因為痛苦和痛苦是不能比出大小來的,就像幸福和幸福,比不出大小來。

痛苦和幸福都沒有一個客觀標準,那完全是自我感受。因此,誰能夠保持不屈的勇氣,誰就能更多地感受到幸福。''

成人版的醜小鴨,再苦的生活,我們需要凡事相信,凡事盼望

殘疾作家史鐵生

我十分認同他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佩服他的開闊和透徹。然而,作為局外人的我們,也可以想象,從最初的迷茫、痛苦、絕望,到無奈接受,再到與命運和解,尋找更開闊的人生,他並非自願,也定然一路艱難。

<strong>因為,作為個人,接受命定的侷限極需勇氣和智慧;而作為社會人,接受自己與其他所有人的不同,則無疑是一條孤獨而艱險的路。

人人生而不同

奧吉確實是個異類,但那又如何?異類難道就應該被歧視和侮辱嗎?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人們的排斥心理是很容易被勾起的,特別是對於與眾不同的人而言。可事實上與眾不同才是最尋常的,人人生而不同。

在我們生活的現實當中,歧視與侮辱實在是太常見了,而善良往往需要很大的勇氣。

成人版的醜小鴨,再苦的生活,我們需要凡事相信,凡事盼望

其實家庭和學校教育最終的目的,就是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擁有獨立人格的人,引導他們一步步走向成熟


我們的生活裡或許都有這樣一個奧吉,

他可能長的醜,

他可能是農村人,

他可能長的太胖,

他可能有自閉症,

他可能有智力缺陷,

他可能......

老舍先生說,在咱們這講孝悌忠信的社會里,人們很喜歡有個王八,好讓大家有放手瞄準的靶心。

沒人願意做王八,但我們總喜歡強迫別人做王八。引起歧視的理由有時候會有些荒誕,針扎不到自己身上的時候,我們總是會故意忽略一個事實:沒人該被這樣對待。

但歧視總是很容易就發生了,就像奧吉遭遇的那些,他百口莫辯。

異類也值得被愛

''人不可貌相''是各個文明社會里常聽到的一句話,可每個時代的人們又有多少能真正做到呢?

也許相貌和衣著確實能打造一個第一印象,可一言一行是隱藏不了一個人的本性。奧吉的善良和勇敢始終都在幫助他克服了一切,包括自卑。

奧吉十分熟悉別人初見他時的反應。一般,第一反應是震驚和不受理性控制的退避。接下來,出於教養和同情心,他們會竭力剋制自己的好奇,驚訝、畏懼的情緒。

所以,第一眼瞥到奧吉,他們往往就會看一小會,而後將眼神避開,又總剋制不住地再偷偷看一眼。

哪怕其中毫無惡意,也讓人難受,因為奧吉一直被審視,卻很少被看見。

成人版的醜小鴨,再苦的生活,我們需要凡事相信,凡事盼望

善良一點,因為大家這一生都不容易。如果你想要真正瞭解他人,你只需要用心看


我在閱讀時,也在略帶慚愧地想:哪怕我平時在路上看到特殊人群,為了避免傷害他們的自尊都是刻意不再去看帶有''審視感''的第二眼,但如果他們出現在我的生活中,我能透過外在,一眼看見他們嗎?

恐怕有點難。

進化的本能讓我們很難忽略外表這回事。外表的俊醜聯繫著無數的概念和定義,我們定義著事物,我們也在被定義著。這些定義在阻止我們看見和被看見。

成人版的醜小鴨,再苦的生活,我們需要凡事相信,凡事盼望

《奇蹟男孩》中傑克不介意奧吉的長相,兩人成為了好朋友


什麼是''看見''?詹姆斯卡梅隆的電影《阿凡達》是關於''看見''最好的註解之一。

<strong>''看見''是最深層的愛的聯結,它是一顆心靠近一顆心,一個人懂得一個人,一個靈魂溫暖另一個靈魂。

哪怕你是異族,哪怕我們的生活有天壤之別,但一旦互相看見,雲深樹長,春暖花開。所以傑克在納美酋長女兒的眼睛裡,找到愛,得以重生。那句多次在影片中出現的愛的誓言,叫作''I see you。''

幾乎每個人,其實都經歷被排擠的時光。但同時,每個人也註定是會與眾不同的。所有人都可能被厭惡,所有人都有機會成為在多數人的社交行為裡被消遣的道具。

我們應該學習如何不單從外表或者帶有色眼鏡去看人,我們也許都忘了善良是人的重要修養了,我們每個人常常披著厚重的外殼出門抵禦外界也封鎖了自己的內心。

成人版的醜小鴨,再苦的生活,我們需要凡事相信,凡事盼望

《奇蹟男孩》奧吉堅持到最後,順利度過學校第一年,老師在畢業典禮頒發榮譽勳章給他


<strong>人總要學會正視自己,正視別人:我們都是異類,但異類也值得被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