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平頂山市十大旅遊景點⑧葉縣縣衙 AAA

平頂山市十大旅遊景點⑧葉縣縣衙 AAA

葉縣縣衙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葉縣縣衙始建於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是全國現僅存的3座古縣衙之一,也是目前我國現存的古官署衙門中唯一的明代縣衙建築。據省文物局組織管家論證,葉縣縣衙建築群落佈局合理、規模宏大,其建築形式融南北之風格,對研究我國古代建築的風格、流派特點及變化規律等都具有重要價值。


  葉縣明代縣衙位於葉縣東大街,佔地16848平方米,規模宏大,氣勢宏偉。整個建築群由41個單元,153間房屋組成。中軸線上自前至後佈列著大門、儀門、大堂、二堂、三堂等主要建築。輔助建築在其東西依次展開,佈局合理,風格古樸,充分顯示了明代縣級政權官署衙門的規制和風貌。內設編鐘演奏廳、文物展室等,陳列300多件(套)文物,其中70多件為國內所僅有。

  葉縣明代縣衙不但規模宏大,氣勢宏偉,而且還是一座五品縣衙。根據我國古代的官制,知縣一般為七品官銜,而葉縣知縣卻為五品縣令。按照明代體制,全國的屬縣分為上、中、下三等。葉縣地域寬廣,由漢代的葉縣、昆陽、紅陽、舞陽4縣組成,每年上繳賦稅10萬石以上;加之根據畿、望、緊、赤的條件,葉縣地處南北交通要道,處於緊的位置,故縣令多由同知銜的五品官擔任。因此,縣衙的規格也比一般的要高。

  走到衙門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寬敞的朱漆大門,挺拔的青漆門柱和向兩側張開的八字牆。葉縣是由漢代的葉縣、紅陽、昆陽三縣全部和犨縣的部分併為一縣的,時稱大縣,縣官級別多為五品,故得享受三間大門、五間廳堂的待遇。縣衙門前明柱上有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知縣歐陽霖到任時所撰“天聽民聽,天視民視;人溺己溺,人飢己飢”楹聯。

  進入縣衙,大門前緊接儀門。儀門東側為蕭曹廟,為紀念西漢名相蕭何、曹參而建。明太祖朱元璋重視吏治,讓縣令都要學習蕭曹的治國方略。儀門專為上奉來人時才能把中門打開,縣令要親到宅門見禮。儀門下兩側設兩小門,東為生門,西為死門,一般情況下,是供囚犯專用的。儀門內甬道上有宋太宗御製戒石碑,正面書“公生明”三字,碑陰書“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為宋代大書法家、曾任葉縣縣尉的黃庭堅手書。戒石碑陰正對大堂。大堂前下有石英跪石一方。留在上面的深深膝形凹陷印記,正是葉縣縣衙悠久歷史的見證。

  縣衙大堂東側為吏、戶、禮科房,西側為兵、刑、工科房,是中央政權六部的縮影。此外,在大堂兩側還有東庫房、承發房等機構。東庫房具體負責財務收支。承發房則主管文件來往轉送、檔案保管等業務。我國古代官署衙門中,大堂為縣衙審理案件的主要場所,大堂兩側科房則是縣衙主要辦事機構。

  由縣衙大堂屏風兩側往後,即進入宅院,即縣衙居官之所。宅門和儀門一樣平時關閉,只在有上奉來客時才打開迎送。二堂中間明柱上有“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楹聯一幅,堂中懸匾額一方,上 書“清慎勤”三字。二堂東側為會文館、西側為會武館,是縣令接待上奉文武官員的場所。二堂又起著穿堂的作用,中間設4扇屏門,也是專為接待上級客人而特設的。由屏風後出為三堂,三堂又名知縣廨,為知縣的辦公室。兩側廂房為近身師爺及隨從的辦公場所。三堂後有後花園,園內有供奉守印大仙的大側祠一座。

  葉縣縣衙是由中軸線及東、西兩側副線三部分建築群組成的,除了位於中軸線上的大堂、二堂、三堂外,其東側副線上由南向北依次分佈著監獄、廚院、知縣宅等建築,西側副線上有古時衙署內工作人員辦公及休息的西群房,有知縣反省自身功過的虛受堂、思補齋及南北書房等建築。其中,虛受堂、思補齋等單元建築,為目前我國現存同類建築中的僅存者,不僅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價值,也為葉縣明代縣衙增添了幾分獨特的韻味。

  為增加葉縣縣衙的文化內涵,當地文物部門在原有基礎上新增了“孔子過葉遺蹟”、“葉公事蹟”、“黃庭堅尉葉故事”等展示內容,並將文物庫房搬遷至縣衙博物館新落成的文物展廳內。

  葉縣縣衙修復工程於1997年12月8日正式開工,依照“整舊如舊,保持原貌”的原則,經過幾年多的精心修葺,至1999年9月29日主體部分對外開放。開放3年間共接待中外遊客9萬餘人,省、部級以上領導20多位。葉縣明代縣衙已經成為葉縣乃至平頂山市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

  地址:平頂山市葉縣縣城中心街

  類型:歷史建築

  電話:0375-8062782

  開放時間:

  8:00~18: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